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何云:净土法门法师访问记


   日期:2011/1/1 12: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五日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抗战时求学于贵州铜仁。抗战胜利后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到台湾。认识了方东美先生(方苞后裔),从方先生研习哲学、佛学,后又分别受章嘉大师、李炳南居士指导,修学佛学十三年。一九五九年七月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法名觉净,字净空。皈依佛门后,勤研佛教理论、佛学经典,在台环岛讲学弘法。自一九六○年起,担任佛学讲座、讲师、教授、佛教会大专院校佛学讲座总主讲。现任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澳洲净宗学会会长、新加坡净宗学会导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导师等职。

  作为一位在中国大陆佛教信众中广为人知的高僧,净土法门法师十多年来多次返回祖国访问和探亲,一九九九年三月底至四月初,老法师在北京短暂停留数日,期间专程探望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并与中国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王作安副局长、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等面晤欢谈。赵朴老与老法师是相知多年的故交,十分关切地询问法师在新加坡及海外各地弘法近况,叶局长则对于法师弘扬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坚持两岸和平统一立场、特别是致力国内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进行了热情肯定。

  这次北京之行时间短促,但是对进一步促进海内外佛教交流、增进了解起了良好作用。

  四月三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我向老法师作了短暂的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何云(以下简称何):感谢法师慈悲,给予了这个采访的机会。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大陆,已经和正在阅读老法师著作、听音带的信众,早已超过百万之众。海外华人中间听法师著作的信众更早更多。如果说:“有华人处必有金庸”,那么,有华人处必有法师您这样的佛教著述,相信此话不为过。再具体还可以说,大陆寺院凡有藏经处,多半有佛陀教育基金会的赠经和赠书。但是,从这些赠经赠书中深受法益的人多,了解其中缘起的却很少,首先想请法师对此予以介绍。
  净土法门法师(以下简称师):此事缘起是一九八四年,我在香港讲经,宏勋法师来见我,她对我说,大陆“文革”之后,寺院太缺经书佛像,您有个佛陀教育基金会,能不能多出力帮助一下?我在问清她确有稳妥、合法的输送渠道之后,就答应了。问她要多少?宏勋法师回答说多多益善。从此我们在台湾及海外各地印赠经书,总是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数量留给大陆,印刷重要的经书,分配的数量更多。

  何:从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五年,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大陆的《大藏经》达到800部以上,九三年一年送给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全国重点高校的《四库全书荟要》就有33部,这种五百本一套的《荟要》,每套价格在20万元以上,仅此两项合计就是两千好几百万人民币。我们知道,您是从来不盖庙,把所有的善财都用到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上来了。现在您跟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还有何关系?
  师:这个基金会是我和简丰文居士创办的,我担任首届董事长,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定期换届,不要让我挂名到底,可是一直至今,我已经辞了十几次,总是辞不掉。依旧做一个挂名的董事长,这是他们大众热情爱戴,实际上多年我都没有过问他们的业务了。

  何:近十年来,您更多致力“净宗学会”,想请法师对此也作一介绍。
  师:一九八八年,我来北京拜访当代净宗大德黄念祖老居士,我们是同一个法脉渊源,都是全力修学弘扬夏莲居会集的《无量寿经》。他说夏莲居老居士有一个大心愿,就是把“净宗学会”弘扬起来,希望我在海外先搞起来。我认为,夏老居士用“学会”这两个字用得好,是古时“莲社”的现代化。我完全同意!这个大体上都是以华人社群为基础的纯正佛教教育组织,于是就在世界各地搞起来了。在学会的“政治立场”中,强调“始终如一地支持祖国统一大业,及任何有利于民族融洽、宗教和谐及人民安和利乐的举措。”目前世界各地净宗学会或在我倡导下专修净业的,已超过50所,性质和过去的莲社一样,他们各自独立,没有统属组织,只有彼此联谊,互相协助,特别是在教理研习和念佛修行上。每一学会的人事、财务、行政管理都是独立自在。我们无权过问。因为各地同学大众的爱护,经常接受邀约前往讲经弘法。所以有机缘要求各个净宗学会之间,能够作法门兄弟,互相协助,自行化他,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上的修为,时刻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信愿念佛,归心净土”的修学目的,为把佛陀教育事业及净土法门发扬光大而努力!

  何:在您的倡导下,专修净土法门的人越来越多,我知道,北京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中间就有这样的人。但是,也有一些居士产生了困惑,比如对您提倡的只念一句佛号,就心存疑惑,请您对此稍作开示,指示路径。
  师:“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智慧的教学,指导我们怎么做人、处世。佛法所讲,并不是任何一个狭小的圈子--比如种族、宗教、学术、国家、世界都不是,而是讲的无限时间、空间,无量世界众生之事。八万四千法门,完全可以随自己的需要、意愿、选择修学。不管选择哪一门,都应当坚持一个总的原则,这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净土法门最切合现代社会根器,可在动中、静中、工作中、休息中随时随处,不拘形式,随意而行。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转型,如果能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保持一颗真诚清净心不变,保持永离六道的意念不变,保持念佛修学、看破放下的精进不变,绝不会空手而回。

  何:您特别强调“愿心恳切,信心坚定。”
  师:是的。修学者如果对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或导师,心存疑惑,并没有关系。你觉得哪个法门适合你,你就学哪个法门,但是一定要对老师,对自己都抱有信心。我这几十年有幸遇到三位好老师,在亲近方东美先生时,我知道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追随章嘉大师的年代,我明了了“看得破,放得下”这六个字的真谛。所以,后来十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按老师的要求把以前所学的全部放下。那时深深地体会到,纵然千经万论,部部皆能大开圆解;八万法门,门门都能直趣般若,但学佛者在下手时一定要遵循一门、一条路而入。也只有这样心才会专,心专一,自然定力日增,智慧日长。持之以恒,不管在佛学知识上,还是在修行见地上都会有明显的成就。
   净土法门虽难于产生信心,但却易于修学,所以,只要大家肯干、真干,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把每一个心念都转换成“阿弥陀佛”的心念,这样我们一定会成就。

  何:从宗教历史上看,大凡遇到社会急剧转型,宗教内部大变,大改革的历史关头,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总有大智大觉者发前人所未发,振臂一呼,惊世骇俗。六祖惠能就是一个例子。相应地,作为与之同时代人的信众,可能更需要检视自己的素质和胸怀,适应时代的变化。
  师:佛陀的教育,和儒家的教育一样,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教人懂得人与人的关系,在任何不同族群和信仰关系中都要和谐相处。第二是教育人懂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今天为什么会出现地球生态环境危机?地球为什么会病了?就是因为人不懂怎么和大自然相处。第三是教人懂得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一条往往是现代知识分子所见不及的,他们也因此往往把佛法视为“宗教”。更等而下之的,还和“迷信”划等号,这是实在可惜的。黄念祖居士是搞理工科的,他就说宇宙其实存在多维空间,只是人不知道怎么才能突破多维次的时空。佛告诉我们法界原本是一真,多维次是由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的。只要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能突破时空维次,看到一般众生看不到的一真境界。这才是佛陀教育的最极目标,转凡成圣。

  何:今年是一九九九年,适值“世纪末”,“世纪末情结”搞得人心神不宁,《佛教文化》杂志为此组织过文章谈“世纪末”,也想请您对读者就“世纪末”有所寄语。
  师: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则环境清净。佛法的一条根本原理,就是要求人做到“境随心转”。反过来,“心随境转”,如看风水、算命、看相,则一生命运必定受外界主宰,佛说此人为可怜悯者。我在海外一直提倡“四好运动体: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能如此,则命运由自己心行作主,也就无所谓“世纪末的情结”了。

  何:一九九二年,赵朴初会长在上海汉语系佛教教育座谈会上,发表了有关培养僧才的重要谈话,指出“当前和今后,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从海外佛教界来说,最早和最积极响应赵朴老号召,为祖国培养讲经弘法人才的,就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了。从九二年的以后几年,在国内,中国佛协举办几届执事进修班,在海外,您倡导举办了四届弘法人才培训班(学员大多来自中国)。您在这方面的教育理念,不但自觉且别具特色,在使用电台、电视台、卫星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推行佛陀教育方面,法师还首开风气之先。想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理念。
  师:往年黄念祖老居士、韩锳居士,还有几位出家的大德们,常常劝我办学培育弘法人才,我也有此心愿,只是人力财力场所都缺乏,我等待机缘。以后到新加坡弘法,韩居士与李木源居士谈到此事,李居士决心成就此一因缘,新加坡弘法人才培训班就这么办起来了。经过二届培训,我们大家对此举也加深了信心、愿心,使多年的心愿得以落实,报答佛祖之深恩,只有人才辈出,才能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正法久住。佛法正规教育重要,但对一切众生的机会教育也很重要。
  真禅法师在世时,有一次我去上海玉佛寺访问,他送我出来时,路经天王殿,我对他说,您还要应付别的客人,请留步。因为当时我看见有两个海外观光团正聚在那里,导游所讲的不如法,也没有小和尚出来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教育,我就上去给他们讲:天王殿是做什么的?是向大家上第一堂佛教入门的课程。入门第一眼见到弥勒菩萨(布袋和尚),就是教大家进入佛门的第一个条件,学习宽容,包容一切,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是前提!接下去,我给他们讲解四大天王的形象和寓意,观光团人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实际上佛教的教学是非常艺术化的,每一尊造像,每一种仪式,每一个供养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都有无限深广的表法意趣。如果我们进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如果想作菩萨,第一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进入佛门熏修。由此看来,这“微笑运动”还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种种供奉仪式,各有其表法深意。
  你想想看,佛家教育里一切塑像艺术都有极精彩的教育在其中,身为法师,如果不能利用机会讲出来,利益来访的观光大众,岂不是太可惜!

  何: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在这次北京之行后,对于今后继续举办弘法人才培训工作,将有什么计划?
  师:没有具体计划,因为如果继续为祖国培养弘法讲经人才的话,这要按照国内的政策法规、循稳妥的步骤去办理,要取得中国佛教协会支持与合作。希望这样的培训班,最好还是在国内来办。

  何:法师在海外运用“第一媒体”--电视来弘法,经验丰富,请谈谈今后的设想。
  师:我认为这是21世纪佛教的一个中心课题,环顾今日全球,多少国家和地区社会动乱不宁,皆是因为缺少道德伦理教育。如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每天能在电视上播出一点佛法教育,不要多,每天只要一个小时,一年下来,这个社会局面肯定有好的转变。我要是有钱,就会搞一个佛教卫星电视。我看到用那么多钱拿去修庙塑像,实在可惜。当然不管在哪里,覆盖面这么大的“佛法教育”节目,都要慎重,要认真审查。但是,这么好的工具总要利用起来,我现在在美国就有七个电视台播我的讲经节目,一周有五次,每次半小时,每天重播一次。为了适应电视播出,我讲经就以半小时为一个单元,讲到半小时就停5秒钟,便于分割制作录像带。在海外弘法,语言障碍较大,培训又懂英语又懂佛教的人才,不容易。

  何:去年国内抗洪赈灾,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在老法师倡导下,踊跃捐款捐物。仅夏季捐款就超过人民币百万元以上,等到冬季,又为东北灾区人民筹备过冬棉衣和棉裤十万套。
  李木源居士(以下简称李):我们在东北托了可靠虔诚居士,不但在保证优质原料的前提下,将每套成本降到了50至60元左右,而且全部交给下岗女工加工,创造一点就业机会。

  何:钱、物两项加起来,总在千万元以上,国内对此知道的人不多。
  李(笑):我们的原则是一做过了就忘记,因为我们是同胞,这帐怎么记?比如给父母和孩子钱,谁会去记呢?我们这几年组团回国,所到之处,发现饭菜太多,吃不下,我们大家就每人带上食品袋,将干净的饭菜装好,送给需要的人分享。人生苦短,一辈子一晃就过去了,为个人利益去计较没什么意思,师父一天不讲经就不行,这是为他个人吗?不是的。

  何:中国佛教界知道居士大名的人相当多,真实真正认识您的人并不多,是因为您和法师带领新加坡佛教信众为中国为佛教做的事情多。不过,捐款捐物数目这么大,如何能使之运用到位呢?
  李(笑):这是因果钱。为赈灾交给他,他要怎么做,他自己负责因果。师父总说:“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怎么教,我们就要怎么学。人人都求福,什么才是福,怎样才能得到完善的人生?我觉得,就是四个字:“依教奉行”。遵守“八正道”,就一生平平安安。
  师(笑):见钱眼开,是妖魔鬼怪。见钱眼闭,就是佛菩萨。

  何:听说法师和居士正在新加坡筹备“新加坡宗教和平嘉年华会”。
  李:时间预定在公元2000年12月到2001年1月,因为科学家说,2001年才是21世纪开始。我们希望在21世纪开始之时,真正实现新加坡的九大宗教大团结,不但教会之间团结,而且深望做到宗教信众个人之间的团结、融洽合作、共存共荣,就好象这满屋的灯光,不只是一盏灯照耀的,满屋生辉,你说是哪一盏灯的作用?
   师: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支持这项大的活动,这对社会安定、种族和谐有很大的贡献。在经费来源上,我们也正努力筹集。我在新加坡开讲《华严经》,希望将佛陀在经典上讲的理论、作法、境界,都能落实到人人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上,而得到幸福美满的享受。《华严经》显示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人、事、物同来自一念自性,故诸法平等,法法第一。所有的族类、宗教都是第一,没有第二和第三,大家彼此之间,融洽欢乐还来不及,争个什么?

  何:希望这个活动成功,希望成为新世纪改写宗教历史的新举措。谢谢法师和李居士接受采访!

(《佛教文化》1999年第4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学佛       净土法门)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