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和谐世界从心开始2


   日期:2011/1/1 1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6/9/24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厅

  尊敬的新加坡十大宗教的代表,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谈谈“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个题目很适合现前的社会。如何才能够真正的落实,那必须要知道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社区做起,从我们这个都市做起,然后才能够影响到其他的国家地区,乃至于全世界。由此可知,我们应当怎么做法,这个副题上讲的“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现在的问题,我们的心如何能够净、如何能够安、如何能够平,这是一个大问题。

  在大乘佛教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世界本来是极乐世界、本来是华藏世界,为什么变成现在混乱得难以令人忍受?社会的风气愈来愈使人迷惑颠倒,以至于许多人不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道义,完全趋向于个人主义,享乐的主义,这样就把这个社会扭曲了、变坏了。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根本的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本性里面没有,完全没有这个东西,可是现在我们迷失了本性,所谓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生起了妄想分别执着。

  妄想也就是无明烦恼,无明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不明白,称为无明。从无明,这就生起分别,分别也叫做尘沙烦恼;由分别再生起执着,执着也称之为见思烦恼。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所以我们要想心净、心安、心平,恰恰好就是世尊给我们说的这三种烦恼。我们能够把执着放下,心就清净了。你心为什么不清净?执着放不下。再能把分别放下,心就安了;最后,能把妄想放下,心就平了。心平确实宇宙和平,不仅是此地讲的天下平,是整个宇宙和平。从哪里落实?迷是先有妄想,再有分别,最后才是执着。虽然有次第,可是那个次第它的速度太快了,好像这三样东西同时起来的。

  “一念不觉”,这个一念是多么长的时间?我们没法子知道,有人说一刹那,一刹那是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仁王经》里面有个比喻,佛说得很好,佛讲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六十分之ㄧ叫一刹那,可见得刹那是非常之短。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这九百生灭就是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极其微细,那我们弹指,大概我们的速度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一个生灭就是一个妄想,以《仁王经》的说法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ㄧ秒,我们怎么能够觉察到!这个妄想分别执着的生起是在一念之间生起的,确实有次第,但是速度太快了。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说得详细。

  世尊《仁王经》上这个说法,用我们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我们就知道,世尊这个说法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起心动念比这个还要快!应当是千万分之ㄧ秒、亿万分之ㄧ秒,确实是亿万分之ㄧ秒,所以速度太快了。那么我们要回头,那就不是那么简单,迷的时间长,迷得太深了。所以我们要回头,佛教给我们先从外面,最外面一层,执着。先放下执着,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世间出世间所有一切执着都放下了,你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没有执着,他有分别;如果阿罗汉再能把分别也放下,他就证菩萨果位,菩萨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他还有妄想;最后能把妄想放下,他就成佛了。

  所以心净、心安、心平,这三个都具足,是佛的果位,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心安、心净,这是菩萨;能够做到第一个心地清净,这证阿罗汉果。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真的,做假的,这个假也不是完全假,天台大师所说的“相似即佛”,所以我们能够做到相似就不错了。相似没有离开十法界,如果是真实做到,那是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的事情,所以相似即佛,我们要努力。相似位要是做不到,至少要做到观行位,观行位心净、心安、心平,没有离开六道轮回,观行位,相似位是十法界,真的做到心净、心安、心平,那是在华藏世界、在极乐世界,这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以我们现前这个程度,我们只能够做到观行,观行是真干!如果我们不能够真干,那就不行,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来做。

  为什么许多人读经、听经都能够明了这桩事情,可是烦恼习气断不掉,一遇到境界,他就迷惑了,心随境转。心随境转就造业,你行善,造的是善业,果报在三善道;你造作的不善,造恶业,果报在三恶道,总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学佛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可是境界现前,为什么自己做不了主?譬如说逆境现前,能不能够不生瞋恚、不发脾气,能不能做到?我们在讲席当中,这几十年,常常提醒同学,发脾气、生气对自己身心的伤害可以说是非常严重!你发一顿脾气,你对某个人,你对他的伤害顶多三分,可是对自己的伤害七分,不成比例!这是自己很大的失算,非常愚蠢的行为,不聪明,没有智慧。为什么你不能够了解?为什么你不知道爱护自己?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全世界送了爱心,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学爱自己。爱自己的人不会发脾气,爱自己的人不会动肝火,自爱而后才能爱人。一个人不知道自爱,他怎么会爱别人?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不容易。那我们要追究原因,为什么做不到?还是对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佛法里面讲,你没有看破,所以你放不下。怎样帮助我们看破?看破是智慧,这就要讲到教学。这桩事情,必须要提高大众伦理道德的水平,要提高因果教育,然后才能够提升到智慧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宗教的教育是真实智慧的教育,现在佛教给社会大众的印象是迷信、是消极,其他宗教好像也不例外,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只重视宗教的外表、宗教的形式,而把宗教教育疏忽了。我们想想,当年我们的教主创教的时候,他是教学,他没有任何宗教仪式,完全是智慧的教育。

  佛教传到今天,在国际上一般承认的,二千五百五十年,也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说在清朝初年,大概也就是三百年前那个时候的佛教还没有变质,所以无论是出家、在家,真正有修有学、有德行有学问的高僧大德不少人!可是从嘉庆以后就衰了,到同治,实际上慈禧太后执政,麻烦就来了。她大概是不太喜欢听圣贤人的教诲,她的烦恼习气很重,听法师们讲经说法,好像句句都是在责备她,都是在教训她,她受不了,所以把宫廷里面讲经教学的制度,她把它废止了,非常可惜。在这之前,清朝开国的这些帝王,康熙、雍正、乾隆,都是礼请儒释道三家的大德到宫廷里面去上课,皇帝带着文武百官都来听课,恭恭敬敬的听,皇帝自己做表率,尊师重道。他这一提倡,全国的人都知道孝亲尊师。儒释道三家的学者,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就是国家领导人提倡。

  慈禧太后在宫廷里面把讲经教学废止,用什么来代替?用驾乩扶鸾。这桩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曾经有一次向他老人家请教,“扶鸾”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就把清朝宫廷里面这些事情给我说,清朝亡国,亡国在驾乩扶鸾,不听圣人教诲。这是非常的遗憾,所以我们中国近来,人民受这么多的苦难,肇因,你要追究那个因,最初的因就是慈禧太后她造的因,把儒释道三家的教学变成宗教。而且只着重宗教的外表、宗教的仪式,而不着重对于教理的探讨、戒律的实践,所以才有今天社会对佛法造成严重的误会,这个因我们不能不知道。

  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帮助社会大众?帮助他们,这是世尊的一个愿望,离苦得乐。现在的世人太苦了,不分贵贱,不分贤愚,哪个不苦?苦不堪言!如何能够真正叫大家离苦得乐?佛给我们讲的原则正确,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随顺我们烦恼习气,我以为是怎样怎样的,其实全想错了、全看错了!为什么说你错了?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好像一个人戴了三副眼镜。我最近画了一个图,“凡圣迷悟示意图”,已经做成光碟了,不知道这一次有没有这么大的数量能够分送给大家。

  做这个光碟的缘起,是我在香港讲经,有个同修来告诉我,他是另外有个人提出一个问题问他,他不能回答,问他什么问题?你们学佛的人,真有佛吗?你看见过佛吗?佛在哪里?他答不出来,来听经的时候就告诉我。我说好,我给他说:如果下一次再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问你,你可以告诉他,真有佛,我看见过,我天天看见!他说在哪里?您就是!然后告诉他,你真的是佛,不过你现在是个糊涂佛。为什么是糊涂佛?你看你现在有了妄想,你本性里头没有妄想,你现在起了妄想、起了分别、起了执着。这三个东西就像三副眼镜,彩色的眼镜,我用三颜色来代表,黄色的、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代表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如果我们戴三个眼镜,你看到外面东西就模糊了、就糊涂了,所以糊涂佛,戴上三个眼镜,真的是这个样子。

  虽然戴了三个眼镜,我们的眼睛有没有受伤害?没有。外面境界有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个眼镜是假的,不是真的,并没有真的把你的自性染污了,不是的。自性是永远真实的,不会受到染污,所以没有染污我们的自性,也没有染污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是法相,我们把眼睛代表法性,外面的色相代表是法相,法性、法相都没有被染污。问题就是出在这三个假东西,这三个假东西拿掉,你就本来成佛!你就是个有智慧的佛,聪明佛。

  所以我们就做了这个图来表示,有很多种的方法,好像他们做的是五种还是六种,除掉这三个色彩,用这么多种代表很多法门。成佛的方法很多,佛家讲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如果再包括所有宗教圣贤教诲的,叫无量法门!一桩事情。我们真的要想恢复,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回归自性而已!所以佛很谦虚,佛没有东西教人,佛也没有东西给人,只是把他自己修行证果那个经验贡献给我们,给我们做参考。所以只要你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就成了。

  我学佛实在讲真的是很幸运,现在人讲运气好,我遇到了好老师。头一天,章嘉大师就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我从方先生那个地方知道佛法是高等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方老师告诉我的。认识章嘉大师之后,第一天见面,我就向大师请教:我现在知道佛法殊胜,佛法的好处,我问他老人家,有没有一个方法让我很快就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大师看着我,章嘉大师是我一生当中最敬佩的人,这个人确实行住坐卧都在三昧当中。佛经上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看到章嘉大师,他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我的问题提出来,他看着我,那我也看着他,我们眼睛对眼睛看着,看了多久?半个小时,一句话不说,看了半个小时。这叫传道、传教!一直看到我,我也定下来了,他才会说话;我没有完全定下来,他不讲话。以后我们深入经藏,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什么?你心不定下来,给你讲的话没有用,你听了耳边风,你不会记住,你也体会不到意思。一直让你完全定下来之后,那个言语才有力量,每个字叫你一生都不会忘记,而且叫你真的会依教奉行。所以半个小时,我在那里等,很恭敬的、很虔诚的等他老人家的开示。

  等了半个钟点了,说了一个字“有”,这个字听了很安慰,有。有之后又没有了,又不说话了。不过这次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大概有五分钟,五分钟之后,给我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说得快,他说的话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很慢,我都学不出来,很慢的。这个印象就太深,这是真正圣贤的教学法。你不是整个身心表达得真诚恭敬,完全定下来,不给你讲话。可是我们现在面对大众,我要像章嘉大师这种方法,把人都讲跑掉了,谁还要听你的?这就是众生的根性不一样,他碰到我,我有耐心。

  我以后每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两个小时,谈话的时候都没有超过二、三十句,两个小时,几乎都在定中,我感受他的气氛,感受他的磁场,在其他地方找不到,非常乐意亲近他老人家。他对我也非常爱护,如果有一次,我们约定是一个星期见一次面,有一次没有去,他就叫他的副官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有来?那么样的关怀,那就不能不去。

  我听了他六个字之后,毕竟还是年轻,这个定功还是不够,我立刻就向他请教底下一个问题:这两句话我能够体会到,看得破,放得下,从哪里下手?我这一句话问了之后,大概也是五、六分钟,他才答覆我,两个字:布施。头一天见面,我离开他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门口,他大我好像是三十九岁,我那年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六十五岁,他送我到门口,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们心里受感动,我真的就做六年,看破、放下真干六年。六年,确实就有很多事情能够预知,好像有感应,能够预知。所以完全心在定中。

  我们看看现在的人,现在人心浮气躁,怎么能成就?不但道业上不能成就,学业上都不能成就。世出世间的成就,真正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戒定慧。戒是什么?戒是规矩,所谓是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你一定要按照程序,要按照规矩,这是戒律。定,你能沉得住气,你要有很大的耐心,然后才能生智慧。这就是净生慧,善生福,人能行善一定有福报,人能保持清净心一定生智慧。这个我们凡夫可以做到。就是第一个阶段,观行位的阶段,我们真干,真修清净心,真修平等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

  我这第二个表,我采取的是《坛经》里面禅宗惠能大师的教诲,他讲的也是非常简单扼要。我看他的书,他老人家的行持、说法很像章嘉大师。首先,他教给我们,这就是最高的修学方向目标,“见性成佛”,这是总的方向、总的目标。他说两句话,一切万法从自性生,自性自心即是真佛。他所说的跟世尊在经典里面所讲的没有两样,后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也都是这么说法。

  方向目标我们清楚了,这是佛说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清朝康熙年间,彭际清居士,这是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一个大德。这个人也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童子,中国童子是没有满二十岁,童子就考中进士。在我们想应该是十八、九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不做官。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要是用现在的官阶来说是国防部长,乾隆皇帝的国防部长,是高干子弟,出生在富贵家庭。他不做官,他去学佛,他去学道,非常有成就。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人在这一生遇到佛法,尤其是遇到净宗,那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你怎么会碰上!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这一生得来不容易。为什么说得来不容易?你这一生要是真正遇到了,你就非常有可能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你说这种机遇实在是难得。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实的,梦中境界,永嘉禅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作梦,做了这么久,现在有机会一下省悟过来,这是好事情。所以这个缘要重视,世出世间这是头一等大事。你要把这个方向目标错过了,那你叫真错了!你真的是迷惑颠倒了。

  所以圣贤总是把方向目标,第一天就指出来给你。你看中国教小朋友《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方向目标,你这一生要恢复你的本性本善,那就是圣人。往后再跟你讲方法,《坛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放下,第一句是“见性成佛”,说一切万法从自性生。这是讲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来源,“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从自性生。

  自心自性是真佛,方向目标告诉你了。从哪里下手?放下。修须自修,别人不能代替,一定要你自己去修。行须实行,实是真实,你真实的去干。“修行”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诸位要记住,不是念经、不是拜佛也不是念阿弥陀佛,你以为这都是修行吗?你天天诵经、拜佛、念佛,古大德说的一句话说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是真干,你是嘴皮在干。你得要真干!

  思想错误、见解错误,我们要承认,为什么错误?因为我有妄想分别执着,哪能不错!知道错,认错了,这个人就有救;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这人没救,他永远不会改。所以首先要知过,知道错误,这叫看破;知道过失之后,才把我的过失放下。你看他先去,去就放下,首先放下的十恶业。第一个,放下杀生,杀生的业比什么都重,你杀牠,将来牠要杀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头一个你要把杀生放下,不再杀生。引申的意思,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行为,不但不可以伤害众生,没有伤害众生行为,连伤害众生的念头都不可以有,培养你自己善心。

  第二个放下偷盗。偷盗的范围非常广大,不义之财在你面前都不能取,你要是取它,都犯了偷盗罪。巧取豪夺,将来要还债!六道轮回里面冤冤相报,这两个是摆在第一条。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这就造成轮回里面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事情多么痛苦。以前我们不知道,造下这些罪业,明白之后就修忏悔,天天忏悔。无量劫来冤亲债主,我们每天读经、修行功德回向给他,希望能化解,不再搞冤冤相报。第三邪YIN。YIN为万恶首,孝为百善先,这要放下;再放下妄语,妄语是言语不真实,有欺骗对方的念头;再放下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放下恶口,说话粗鲁,叫人听到心里不舒服;再放下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再放下贪欲、放下瞋恚、放下愚痴。这十条,十恶业!放下十恶,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就是十善业。

  具足十善业,这是佛法里面常常称赞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还有等级的,这是最低的等级,十善业道是最低的等级,你要拿到。上中下三品,这是下品。先把十善拿到,你的心就清净了。这个清净,诸位要记住,是观行位中的清净,我们真干,我们一切众生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你明白了,认真努力向这个目标去做,提升自己的境界。

  十善要是做到了,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保证的;然后再去八邪,先断十恶,再去八邪。这八邪里面讲的“邪见”,邪是不正,错误的见解要放下。什么是错误的见解?我自己以为怎样怎样,那错误的。佛告诉弟子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的意思不见得是正确。证得阿罗汉果,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阿罗汉称为正觉。佛的果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音译的,中文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里头是三个阶段:最高的,无上正等正觉,其次的正等正觉,最低的正觉。阿罗汉是正觉,因为他把执着放下了,一切都不执着了,正觉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菩萨放下了分别,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等于佛不是佛。如果再把无明放下、妄想放下,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想想佛陀的开示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我们要承认,我们连这个执着都没有放下,我们不可以称为自己的觉悟,看法、想法是正确的。在这个情形之下怎么办?依教奉行,佛在经典上所讲的,那是正知正见,他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佛一生他的生活,他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性德的自然流露,这些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所以戒律不是他制定的,不是他对我们的要求,不是的。他本身就是那么做的,你把它写下来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工作态度、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这叫持戒。你一定要认识佛的言语是自性流露的,佛的行持也是自性流露的,那是我们自己的性德,他表演出来给我们看!我们不是被他牵着鼻子走,那你就对他很大的误会,那也就造成了毁谤,毁谤佛菩萨的罪过很重。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下面八邪,邪就是不正确的见解、思想,“邪思”。“邪语、邪业”,业就是你的造作,你所造作行为都不是正确的。“邪命”,这个邪命是生活方式,用现在的话说,你不是从事于正当的职业,就是你这个行业是有过失的。哪一种行业?杀生的行业,这是邪命。

  佛对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托钵,如果你自己耕种,你自己还在做生意买卖来赚钱,邪命,这不是正业。在从前寺院庵堂,斋主有奉献的土地,田地、山地,寺院可以交给农民去耕种,像收租一样,作为寺院的经济来源。所以以前的修行人不必看信徒的脸色,为什么?无求于信徒,我的生活能过得去。现在不行了,现在寺院庵堂的土地没有了,山也没有了,靠什么?靠经忏佛事法会过日子,要看信徒的脸色。这是邪命,这不是正业。那我们可不可以不看信徒的脸色过日子?问题只要你有信心,这信心很难,大家都没有信心:如果我们不做经忏佛事、不做法会,我们会饿死!

  这很早,大概是,我说这个话应该有四十年前,有一次,结夏安居是在基隆的大觉寺,老和尚请我去讲《楞严经》,那一年我四十五岁,就是应该要死的那一年。老和尚请我参加结夏安居,讲《楞严经》,教室正好就在韦陀殿的后面,前面就是韦陀菩萨。我跟大众讲:我们不要作法会,不要作经忏佛事,我们好好的学教,依教奉行;如果我们这批出家人在这个地方真的饿死了、冻死了,韦陀菩萨是护法,头一个他要撤职查办。大家都听呆了,可是怎么样?还是不相信,那就没法子。

  那一年讲《楞严经》,讲到第三卷,真的,我得了重感冒。心里一想,寿命到了,所以我也不找医生,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也不吃药,跟大家隔离。那时候有几个学生,每天给我送一点稀饭,送一点咸菜,我就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杂念。这样念了一个月,身体就恢复了,就没有走了。我这一生就是那一次的病最严重,应该要走的。我们三个同学命都是一样的,都是活不了四十五岁的。四十五岁,那一年二月走了一个,五月走了一个,我是七月,轮到我了。所以我并没有想我会活得很长久,我学佛把我的时辰就定在四十五岁,后头没有了,那就不必谈了,所以比别人会认真一些。寿命没有了,不赶不行,所以没有这种侥幸的心理。

  这是夏安居这桩事情,我的提倡就是我们不求人,我们认真修行,我们要靠佛菩萨,我们要靠护法神。这个教诲也是章嘉大师教我的,而且他老人家告诉我,《楞严经》上说得很好,“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一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一生都是佛菩萨照顾,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听了很欢喜,佛菩萨照顾,一点都不操心。所以顺境很喜欢,逆境也很喜欢。为什么?佛菩萨安排,一定有道理。每次一个重大的挫折,有一个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很多同学都看到的,到今年,我多活了三十五年,很不容易。

  八邪要去,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所有一切,不是正法,我们都应当要放下。这八邪放下之后,你心就安了。为什么你心不安?你有邪见、你有邪思,你的心怎么会安?所以六祖讲的这个是最基层的,通世出世间法。世间同修经营任何的事业,你能够依照这个修行,你身心安稳,烦恼轻,智慧长,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做得非常成功。你知道如何去经营,如何自利利他。

  然后,再把你心里面,自性里面所有一切不善的要把它放下。这里面,六祖所说的,我们并不难懂,这一切不善是我们今天讲的坏习气,不善的心,这里面统统是讲心,不善的心不可以有。这善的标准,它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凡是与十善业相违背的,那你就是不善,不善的心不可以有。邪迷心不能有,邪迷是什么?你不跟佛菩萨学,不跟圣贤人学,你去跟这些妖魔鬼怪学,这错了!你看看满清亡国的慈禧太后,她就是邪迷心。不相信佛菩萨教诲,不相信高僧大德的指导,她去驾乩扶鸾,一切求助于鬼神。这是邪迷,这是错误!

  劫害心,这劫害往往就是一种报复,不可以。人家来伤害我,我一定要想到业因果报。早年我在美国,我知道美国有个预言家凯西,这个人很出名,二次大战当中他过世的,所以距离我们不算太远。我看过他的一些报告,他曾经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说:全世界任何一个人,你每天所遭遇的事,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突发的。就是没有前因,突发的,他说没有一桩,统统都有过去世的因,还牵涉到来世的,这个问题,也就是因果通三世。别人毁谤我、别人侮辱我,甚至于别人来陷害我,我立刻就想到前世的业因,果报现前了。果报现前怎么样?要好好的承受,没有瞋恚心,感恩的心来承受,报掉了!如果我还有瞋恚心,还有报复心,麻烦大!怎么样?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总希望一切果报到这一生全部都报掉了,这个好!所以是感恩的心来对待。

  有很多同修不知道:法师,他来侮辱你、来伤害你,你为什么还感谢他?没有报复、不恨就很好了,为什么还感谢他?我说我一定要感谢他,而且我自己修行天天给他回向。为什么给他回向?因为他帮我消业障,他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如果是重,现世就有果报;如果轻一点,果报在来世,他会堕三途,因为他造的业是不善业。这我们清楚,我们给他回向,希望他将来恶报能够减轻,时间能够缩短。我们心目当中,他本性本善,他本来成佛,是他痴迷造的过失,我们明眼人、明白人要谅解他、要帮助他,知道他所作所为是正常的行为。这是我这么多年来跟老师、跟经典所学习到的心得,我真的用在生活上,我用上了。所以你们大家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我,我很快乐。我跟许多同修说,我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最幸福的人。我能做到,你们诸位每个人都能做到。

  首先要明了,教育一天都不能离开,确实像孔老夫子所说的,《论语》上曾经讲过,他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在那里想,想来想去,“不如学也”,好学!孔子学什么?学圣人,所以他的方向目标正确,他能成圣人。我们今天的方向目标跟他定的是一样的,我们学圣人,我们学佛菩萨。学佛菩萨就像佛菩萨。我们今天所遭受的灾难,还没有像忍辱仙人遇到的歌利王,还没有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像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样的伤害,佛菩萨能忍受,我们如果哪一天遇到了,想到佛菩萨能忍受,我也能忍受,忍辱波罗蜜就圆满了。所以报复伤害人的念头不能有,决定不可以有。

  再下面,恶毒心、嫉妒心,这都是一般人无法避免的,那我们自己用这个功夫,自己有经验了。年轻的时候有嫉妒心,不是没有,不过比一般人轻一点,这是真的,有嫉妒,没有那么严重。学佛之后,到什么时候才没有嫉妒心?给诸位说,三十年,真的一点嫉妒都没有了。你就晓得这个事情不容易!三十年前,看到别人好的地方,还会动一个念头,很轻微动个念头,很快就消失掉了。三十年之后,看到的一切不动,念头不会动了。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谄曲,谄曲是我们现在讲巴结人,有权有势的,也是人所不免的,都是习气。实在讲,都是相当长的时间,这种习气完全没有了。这里面得力最多的是因果教育,真正懂得三世因果。晓得人家富贵,做大官的、发大财的,前世种的因,用不着嫉妒,也用不着巴结。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富贵享尽了,他纵然有余福,他还是要降等,从天降到人道,他还有余福;人道里面的福报享尽了,他到畜生道享福,还有余福。畜生道享什么福?你们想想现在有很多富贵人家养的宠物,真有福报,那一家人没有一个不爱牠,照顾得无微不至,福报,余福,我们看得很清楚,你要不要享这个福?所以看清楚之后就很平淡了,对这个就不起心、不动念了。

  下面这个习气很重,吾我心。这是我执,这个念头最难断了。佛在唯识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执着是第七识末那识,末那就是四大烦恼常相随,俱生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生生世世带着来的。头一个就是“我见”,执着身是我,这是一般人的执着。身不是我。身要不要爱惜?要爱惜,要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爱惜。好像我们穿的衣服,衣服不是我,我这个衣服要爱惜它,乾乾净净就很好,寿命就可以延长。好好的爱护它,一件衣服穿十年没有问题;如果不爱惜,三年、五年衣服就坏了。身体是个工具,身体不是我。

  外国有一些哲学家懂这个道理,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他认为能够思惟、能够想像的,那个是我。现在外国人不输给东方人,现在外国人说“灵魂是我”,这身不是我,身有生灭,灵魂没有生灭,这逐渐逐渐跟东方人的观念接近了。如果有这个认知,我们对于身体就不很在意了,对身体不很在意,身体就会健康长寿。因为对身体很在意的人,要想怎么样好好保养的人是愈保养愈坏,副作用太多了。随它去,让它正正常常随其自然,这是最健康的方法。听其自然,不要过分的保养它,也不可以糟蹋它,这才是健康长寿之道。

  什么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就是前面所讲的自性自心是真佛,真佛才是真正的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那是真的。所以明心见性就是把真我找到了,找到真我就叫做成佛,所以真我是佛,不是别人。千万不要有我执。我执里头四大烦恼,这要知道,为什么?要断,要想办法把它放下,“我见、我爱”,这个我爱是贪;“我痴、我慢”,慢是瞋恚。你就晓得三毒烦恼的根在末那识,头一个就是执着我,跟着我来的就是贪瞋痴。所以这个是俱生烦恼,一定要知道把它淡化。所以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不可以有贪心,不可以愚痴,不可以迷惑,不可以傲慢。

  底下是轻人、诳妄,诳妄是愚痴,轻人是轻视别人;慢他,这是怠慢别人;后面是贡高,抬高自己。这都是无始来的坏习气,这个习气你能够真的把它断掉了、放下了,你心就平了。事容易断,习气很难断,阿罗汉,我们在经典上读到的,阿罗汉烦恼确实断了,可是习气没断。有个修行人,他是贵族出身,这个贵族就带着有傲慢的习气,真的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傲慢断掉了,贪瞋痴慢断掉了,可是见到人的时候,还带着有傲慢的那个样子。佛就说,他真的没有傲慢,他习气没断。习气要什么时候断?断了习气就证辟支佛果,比阿罗汉高了一级。阿罗汉在事上断,辟支佛习气也断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这些不是好的东西。

  佛教,前年,我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曼谷,在曼谷大学里面召开的。那我也是第一次去访问泰国,很难得当时的副总理查瓦利将军接待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由于他的接待,我就得到了很多的方便,跟泰国僧皇见了面,参观南传的佛教。南传跟北传一千多年来,这条界线在那个地方没有化解,小乘不承认大乘,大乘非佛说,更不承认大乘的戒律;大乘对小乘轻慢,瞧不起。所以这个误会搞了一千多年无法化解。

  那我在泰国正好碰到这个因缘,那一年正好是泰国皇太子五十岁生日,泰皇跟我也同年,今年也是八十岁。在泰国的风俗,五十岁是一生当中最大的生日,最重要的,所以庆祝皇太子的生日。皇太子就发了个愿,替出家人建一个僧伽医院。僧伽医院,因为小乘持戒很严,生病的时候,女性的医生、护士都没有办法照顾,所以住院就很不方便,特别为他建造一个医院。泰国出家人有二十多万人,缅甸周边一起大概有将近五十万人,建造一个医院。

  我看到副总理的夫人筹款都上台唱歌,他邀请我参加,我看到心里头很难过。所以我就问查瓦利先生,他是筹款的主任委员,我说:你们这个医院预算要多少钱?他说:预估的是二百五十万美金。我说:你现在筹了多少?他说:现在已经有五十万了。我当时我就答应他:二百万美金,我送给你。这个医院明年就落成了,他医院里面有一栋建筑物,他用我的名字,医院落成了,一定邀请我。而且泰皇表示非常欢迎,我到泰国去,他会接待我。

  我为什么这么做?希望大小乘的裂痕把它弥补起来,以后永远不会再有了,大乘帮助小乘,小乘帮助大乘。我们自己省吃俭用,我自己一生没有建道场,像这种化解宗教;尤其是佛教里面的冲突,决定不可以有。不但佛教跟佛教,宗派不能有冲突,我们是亲兄弟,冲突,你天天让释迦牟尼佛流眼泪,你怎么忍心!你这能称佛弟子吗?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我在日本跟许多宗教谈到,其他那些宗教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确实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团结。

  化解冲突,恢复世界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从我们宗教徒做起。我们如果能够做到了,肯定能够影响政治、影响派系、影响族群。所以我对于世界的安定和平,我很乐观,我不悲观,我觉得有前途。人家问我为什么?人跟人相处,希不希望和睦相处?你去问问,每个人答覆都希望和睦相处,这就是我们乐观的业因,我们就凭这个抱乐观的态度。所以怎么做法?要从自己心行做起,从我心、从我的行为上做起。不要求别人,求别人,这个事情一定要失败,要从自己本身做起。

  所以这后面这都是《坛经》上的话。再除不善行,所有一切不善的行为要放下。“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你的道业就紮根,这个话是真的。六祖在此地说,再往上推三千年,尧舜禹汤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看跟这两句话是不是一样的意思?所以化解问题,你要晓得问题不在对方,在我这边、在我自己,你才能够化解。一切都是别人错了,他不对,永远不能化解问题。所以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一定门关起来好好的去思过,你去想。

  其实今天这个社会的动乱,问题不难化解,为什么会变成这么糟?每个人都爱面子,都不肯低头,都不肯认错,就僵在这个地方,让全世界人受苦难。如果哪个国家领导人,他真正明白了,他只要低头向别人道歉,什么问题都化解了。我们新加坡过去九个宗教团结,怎么做的?就这么做成的。那个时候王鼎昌做总统,王总统说得很好,他们夫妻两个对我都很不错,我做的这个工作,他很欣赏。我们能低头,我们每个宗教去访问,每个宗教的神,我都去磕头,他们看到欢喜。我的神是真神,你们那个都是邪魔外道,这怎么能和得起来?怎么能团结起来?

  我去顶礼膜拜,我去送礼、送供养,当时我们佛门的这些弟子们还来找我:法师,我们信徒赚的钱很不容易,你怎么拿去给外道?来责问我。我就告诉他,我说:人家做的慈善事业,他们办养老院,我们要不要办?要!他们办孤儿院,我们要不要办?要!人家办医院、办学校,我说要不要办?要!我说:你去办行不行?他说:我没有这个力量。我说:人家办好了,我们去投资,我就有股东在里头了,这不是好事情吗?每个宗教他们都办了,我每个宗教都投资,里面都有我的股份,好事情!你们大家都有功德了,都做了好事情。

  心量要拓开,天下才太平。如果人跟人都是固执自己的成见,不能够容忍,这个社会就有苦有难。苦难谁造成的?就是我们小心量人造成的,你说你有没有罪过?佛教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心量那么一点小,连一个其他宗教都不能包容,你不是佛弟子。佛教给我们心量跟虚空法界一样大,甚至于还包虚空法界,怎么可以这么小心量!这把大家疑惑化解了,才有人送钱给我办事,要不然没有人支持。

  所以我们今天做的,很多人都晓得,做世界和平的工作,做种族团结的工作、宗教团结的工作。得到宗教界的领导人认同,也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导人的赞同,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有前途。总是要有智慧,要有耐心,慢慢的来,着急不得的。我们的谚语所谓“欲速则不达”,你急着要想把事情做成,反而做坏了,反而把时间拉长了。要有智慧,要有耐性,要抓住机缘,三宝加持,所有宗教的神灵统统加持!我们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得到。

  一桩事情,尤其是社会的风气,不善良的风气,时间太久了,要想把它化解,是一桩非常艰难的事情。我前后参加过国际和平会议是八次,底下巴黎这一次是第九次。我认识许多的这些专家学者,我们在一起交谈的时候,他对我的讲演都很赞叹,可是结论是什么?法师,理想很好,做不到!换句话说,没有信心。我们怎样让这些人恢复信心,这是我们今天第一桩的大事。

  所以这一次在巴黎,这是佛菩萨安排的,不是人安排的。联合国的总部居然举行庆祝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年的卫塞节,主题是“佛教徒对社会的贡献”,用这个主题。教科文组织一共是一百九十二个国家都派的有使节驻在巴黎,据估计这一次能够参加大会的,至少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以上,他会来参加。还有不能出席的,我们大会里面的光碟纪念品,每个国家都送到,随着邀请函送达,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我做这个活动就为了两句话,我的活动目标,哪两句话?第一句“宗教可以团结”,这一次我们新加坡十个宗教代表都参加,到那边开幕的时候做祈祷。你看看全世界宗教团结起来了,不是假的。第二句话“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我们在汤池做了不到一年的实验,我们的杨老师跟蔡老师到那个地方有一天的专题讲演,给他们做出报告,欢迎他们爱好和平的人到汤池去参观、去考察,人民可以教得好的。我们所讲的理论可以落实,不是空洞的,这样就把参与世界和平的这些人士的信心带起来了。我只干这两桩事情。

  这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因为我知道参与和平工作的人,有很多人参加十几次、二十几次,愈到后面去,愈没有信心。每次会议结论都非常好,做出结论,也都送给我看。这些结论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再分送给每个国家政府,后头没有下文。所以我也说了真话,不是假话,我说人家国家领导人看到你们这些会议纪录(实际上,我估计没有人看的),态度好一点,送到档案室去归档;不好的,丢到字纸篓里面去。确实,谁肯听你的话?谁肯听你的建议?现在人都自以为是,怎么会听你的?真的,多次参加之后,信心就没有了。我参加五次,我就发愿以后不再参加了,我都了解了,不再参加了,没用。还不如我在摄影棚里面讲《华严经》的效果殊胜。

  所以难得,也是有这么一个机缘,认识一些国家领导人,我都在旁边怂恿他、鼓励他,一定要把“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现在还有人忌讳宗教,总避免宗教,我把宗教换了,换成智慧,智慧他们就很欢迎了;“科学”,五样东西大力的提倡,这个问题才能解决,世界才能够和谐。所以非常难得,我们在中国做了两年,现在中国政府居然提倡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最近提倡的“八荣八耻”。这些年来,我们都很努力的在落实,自自然然的跟国家领导人的理念政策相配合。困难是有的,不能说没有困难;但是愈来愈觉得方便,事情愈来愈好做,影响的范围也愈来愈扩大。

  这次巴黎的会议可以说是达到是世界的顶峰,这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现在每个国家地区迫切的希望着安定和平。安定和平绝对不是用镇压、用报复能够达到的,那个只是结冤仇,仇恨愈结愈深,不能解决问题。联合国为这桩事情,每年开很多会议,投下去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计其数。从一九七0年到现在,三十五年了,世界动乱的频率年年上升,灾害愈来愈大,也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从这些地方,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治理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族群,五千年能够走向安定和平,这是什么原因?外国人看到中国历史,说是奇蹟。

  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和睦相处?没有别的原因,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人懂得用教育的方法,真的人民是教得好的,每个人都懂礼、都明义。所以传统的教学,“礼义之邦”。孔子他的学说,用一个字做代表,“仁”;孟夫子,“义”。仁者爱人,爱自己、爱家人、爱宗族、爱邻里乡党、爱一切人,《弟子规》上的“凡是人,皆须爱”,这是我们教育的中心点。

  义是循礼,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原理原则,遵守大自然运作的秩序,这叫义!人不可违背自然,违背自然就不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义。中国人讲八德,八德有两个讲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两个说法把它合起来,去掉重复的,这十二个德目,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能违背。在佛法里面讲,佛家的戒律,持戒是行义,这一定要懂得。

  以推己及人之心,爱自己、爱一切众生的心,来行义,你说这个重要不重要?这桩事情绝对是从自己本身做起。现在为什么一般人做不到?把利看得太重。利是动乱的根源,利要不除,这个社会就动乱了,就不能够平息。所以一定要知道用仁义来代替利益、贪利,要用这个方法。利,人之必争,不是一桩好事情。利能不能争得到?如果利真的是争得到,我相信孔子也出来争,释迦牟尼佛也出来争。争不到!你用任何方法,盗也好、偷也好,用种种非法手段得来的财富,给你说,都是你命里有的,你说你冤不冤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是争来的。

  佛说得好,昨天我也给诸位说过,我懂得发财的方法,释迦牟尼佛教的,有理论、有方法。这是当年章嘉大师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没有一样求不到。这个求到,是你命里没有的,你求真的是求到的,命里有的,那个不算。用什么方法求?布施。所以章嘉大师教给我,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决定不为自己,为众生。有财富替众生造福,替众生多做一点好事,决不是为自己,这就如理如法。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帮助别人化解冲突,帮助社会安定和平,无畏布施。从什么地方做起?从我们自己很小的事情做起,跟人见面,陌生人见面,对他笑一笑、点个头,不花钱又不费事。这就是给他和平的讯息,这就是他的果报就是带来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现在住在都市里面,同住在一栋公寓,住了几十年,隔壁那个人姓什么都不知道,见面不打招呼。其他的都市我不晓得,我这一次在香港住了五个月,我知道,没有打招呼的。这个社会还能和谐吗?还能不出乱子吗?那我们怎么做法?我们上下电梯,见到每个人笑嘻嘻,给他点个头,他回报的也很好。这就叫布施无畏,这就叫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小动作,见一切人,我们都打招呼,我们都表示善意;有需要帮助的,我们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一切先要有这个心、有这个意愿,然后自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这个样子,我们才能做出三种布施,你就得三种果报。

  我是专修布施,不求果报,可是不求果报,果报拼命来!来了就多做,舍得!舍得,这两个字是佛门的术语,你舍就有得,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就得健康长寿。素食是舍无畏,不伤害一切众生。果报得到之后还要舍,把得要舍掉,所以舍得是两重意思。你不要得到了就享受,那就坏了,那你就那么多,享受完了就没有了。得到了不能享,统统布施。得财,财布施;得法,法布施;得无畏,用我们健康长寿的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连身体都布施出去了,这样就好。

  诸佛菩萨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心应量,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最好的示范。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遇到有挫折,一定要记住,过失不在外面,过失不在别人,肯定在自己,唯有自己才能化解。今天世界的冲突很难化解,原因就是都把过失推给别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如果一回过头来,问题马上化解了,不困难。人都是好人,人不愿意做恶人,他之会做恶人,决定有他不得已的情形在,你要把因素找到,然后把它化解。化解冲突就生效了,就产生效果了。

  今天还有两分钟,我们的讲演在此地就要告一个段落。诸位同修,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的电视台,华藏卫星电视,我们现在有五颗卫星覆盖全球,每个地方都能收得到。收到需要一个接收机器,在中国人叫锅,我们这边叫碟,接收的碟,大概在这边用一个小的,七十几公分的小碟就能收得到,完全免费,任何地方都能够收得到。网路,我们已经有九年了,你家里有电脑也都可以收得到,我们就天天见面,我们的关系很密切。

  现在科学技术真的是日新月异,最近台湾同修送来让我看一个宽频的电视,我早就想到,大概三年就可以普及了。宽频电视做成功了,将来大众传播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它就取代了卫星电视,更方便了!接收器我也看到,就像一张名片那么大,插在口袋里,就是电视机,走路的时候都可以看,看到画面、听到声音。所以以后我们讲经在哪里讲?在你的手掌心。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永远心连心、手连手,把化解冲突,恢复世界的安定和平,当作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事情来做,我们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和谐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和谐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其它:略论原始佛教和谐消费思想(谭苑芳) 

 其它:构建和谐社会:佛教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借鉴(李利安) 

 其它:和谐,因多样而美丽(李木源) 

 王雷泉教授:启迪智慧,促进和谐——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