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信心有多大,加持力就有多大


   日期:2016/11/29 19: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来自广东珠海。在我来朗措玛寺之前,可以说是盲修瞎练,听到别人说念咒好就去念咒,说诵经好就去诵经,结果做什么都做不好,自己的脾气等各方面跟以前比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罪人。所以,今天我在大恩上师面前忏悔我所做的恶业,并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犯。

  我在弟弟的引导下,懂得了一些基本的佛理。去年他邀请我到朗措玛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福报不够,最终没能来。但是我的爸爸、妈妈、妹妹、侄子都来了,等到他们下山的时候,都是各有所获。特别是我的爸爸,因为他平常身体一直都不好,有好几种病: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炎等等,以前经常吃药,药几乎没断过,这次回去之后,这些病都好了。他还有一种病,本来需要做手术,结果从朗措玛寺回去之后,医院检查说手术不用做了。以前他对学佛不是很在乎,经过在朗措玛寺的学习之后,他对学佛的信心增加了,我发现他的转变也非常大。

  现在他和我妈妈在家念经、修破瓦法,我看着他们学的这么好,我的触动也很大,所以我就发誓一定要来朗措玛寺。

  我讲一下在来的过程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上山之前家里人不是很同意我来,眼看着法会的时间快要到了,我大姐已经把票买好了,我妹妹就等着我一起买票。我小孩今年三、四岁了,要回去给他上户口。孩子的爸爸说,要我把户口上好了才可以上山,否则就不能去。因为孩子的爸爸不在家里,常年在广州,我们要回老家湖北上户口,此事困难比较大,恐怕没这么快,我回去之后就赶紧托人找关系。我弟弟当时就说不管我能不能去,先把票买了,只要一直请求上师加持,这个事情一定可以办好的。我当时相信弟弟说的话,就在心里默念着上师加持我,把票先买了,把要寄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我就去找那个负责人,负责人说只需要把证明都拿来就可以了。那些证明都在珠海,我就叫小妹把那些证明整理好快速寄来。寄过来也需要三四天,寄到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天就要出发了,那天刚好是星期一,我就拿着这些东西去派出所,当时工作人员看了,说还差一个证明。刚好这个时候妹妹给我来电话,说他们的东西都要寄出去了,问我的事是否办妥,还能不能去。我当时就在电话里告诉妹妹,让她把我的东西也一起寄出去,我应该可以办好的。挂了电话之后,我就检查寄来的文件,一页页看,刚好看到那个证明就在里面。我拿着证明去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没几分钟就把这个事情办好了,我当时真的非常高兴,拿着办好的东西就回去了,第二天就出发来到了这里。我的感受真的是非常深,真的是信心有多大,上师的加持力就有多大。

  朗措玛寺来过了,百日共修也参加了,回想这段经历,我有太多的感触。

  我爸爸妈妈在珠海,每天学修破瓦法,学的非常好而且很精进。我小孩念莲师心咒也念得很好,前几天给孩子打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我很想你,你怎么还没成佛呢?还没回来呢?”我说:“妈妈还需要一段时间呢。”孩子就说:“那你好好学佛吧!”说完再见就挂了电话。另外,妹妹一家也都学得很好,她的小孩念莲师心咒也念的很好,所以,我感觉家里的气氛非常好,真的是法喜充满,我也很感恩爸爸妈妈和家里人,在这里我也想借这个平台特别感谢我的弟弟,他把全家人都带动起来学佛,非常感恩我的弟弟!

  文● 第七届百日共修学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心       加持力)(五明学佛网:信心       加持力)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他力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陈星桥居士: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开愿法师:信心是成就的基础 

 明一法师:什么是加持力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十五讲、《信心铭》让我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