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大慈悲五要点


   日期:2016/12/10 20: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之大慈大悲加以分析,约有五个要点:一、平等普救,二、特怜罪苦,三、代众生苦,四、全力以赴,五、清净无染。

  五即是一,就不同角度而言,如一拳五指,故所引诸文皆互含互摄。

  一、平等普救:佛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一切众生为其自己,自他一体不二,无亲疏人我爱憎,同体同心,同感同受,同苦同乐,一视同仁,平等救度。佛是不分亲疏,不论对象,不讲条件,只有付出,不求报酬。佛本心本性本质即是慈悲,即是大爱。于佛而言:亲人,爱;非亲非故,亦爱。对我好,爱;对我不好,亦爱。美丽可爱,爱;丑陋不可爱,亦爱。善人,爱;恶人,亦爱。此爱无我而救度众生,为救众生,损己舍己亦所不惜。

  《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观经疏》解说:「明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

  《大经》说:「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八大人觉经》说:「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维摩经》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取意)

  《华严经》说:「世间所有广大慈,不及如来一分毫。」

  《观经疏》说:「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法事赞》说:「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二、特怜罪苦:佛之大悲救度,以愚恶罪苦之人为正机(目标,直接对象)。怜愍恶人更甚于善人,怜愍逆己者更甚于顺己者。

  《观经疏》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又说:「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

  《菩萨地持经》说:「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

  《观经》说:「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

  《大经》说:「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又说:「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又说:「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如来会》说:「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庄严经》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涅槃经》说:「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又说:「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

  《维摩经》说:「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观佛三昧经》说:「佛光所照,常照如此,无间无救,诸苦众生。佛心所缘,常缘此等,极恶众生。诸佛心者,是大慈悲,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如来大悲不思议,二乘悲如割皮肤,菩萨悲如割脂肉,如来大悲彻骨髓。」

  《十住论》说:「深行大悲者,愍念众生,彻入骨髓,故名为深。」

  三、代众生苦:众生苦恼由佛自己接受,佛自己承担众生苦恼,这是极深的悲愍心。罪苦众生无力断惑消业离苦,佛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代众生苦,拔苦与乐。

  《大经》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八大人觉经》说:「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梵网经》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优婆塞戒经》说:「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稳欢愉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自舍己事先营他事,营他事时不择时节,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华严经》说:「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我当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又说:「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诸众生。」

  又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四、全力以赴:佛救众生,策划消除众生苦恼使众生安乐,是毫无保留,彻底地尽其全力。如慈母呼唤奔救窥井的幼儿,极尽身心性命,全力以赴。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大集经》说:「唯佛独是众生父,于烦恼火而救拔。」

  《楞严经》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大经》说:「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

  《大经》赞佛偈:「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大经》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杂譬喻经》说:「积大誓愿慈悲众生,求头与头求眼与眼,一切所求尽能周给。」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说:「此是世间尊重父,此是世间尊重母;此是世间救度者,此是世间大日光。」

  五、清净无染:前所列举四项,非出于追求自己名誉功利之心,是从完全脱离名誉功利心之清净至诚心所流露的无缘大悲救度众生,无私无我,非为名闻、利养、胜他。佛已彻证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无人法二执,空三心,泯四相,无住生心,三轮体空,住空、无相、无愿三昧。

  《大经》说:「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金刚经》说:「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上五个条件具备无缺的心性作用即是大慈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净法师       慈悲)(五明学佛网:慧净法师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