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遵贤同学的报告,从黄念老谈《夏大士念佛论》得到的启示


   日期:2016/12/11 15: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从黄念老谈《夏大士念佛论》得到的启示

  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遵贤冒昧报告的题目是:从黄念老谈《夏大士念佛论》得到的启示

  弟子有幸拜读黄念老谈《夏大士念佛论》一篇文稿,倍感法喜,现恭录其节要如下:

  乙未年的春节,正月十三,夏老师关於念佛的一次开示。

  这一句佛号,能够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他特别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了四句,夏老师这里引用了两句。「净土法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要离开佛法,可以行世间一切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要把世间法都扔掉,而能证佛法。

  所以这个法门特别适合在家居士。为什么呢?不要废除世法,可以证佛法。不必离开世法而证佛法,画画啊,写字啊,设计电脑等等,哪一件事能防碍你修行?世间的事都可以做。所以净土法门,特别适合於当今这个时代。大家都能够去生产,都能够在社会上做工作,不用关著门去修持,所以它特别契机。不管将来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净土法门都能适应时代。

  所以夏老师说「这一句佛号,即是不离世法而证佛法」。就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证佛法。这一句佛号,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念。古代有一位王打铁,只会打铁,不识一字。拉风箱时,南无阿弥陀佛……,打铁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三年之后,站著说了四句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说完后站著立化了。不废世间法呀,他还是照样打铁,而证了佛法嘛。

  夏老师的话,「但能不忘,即是功夫」。刚才有人说,念的时候还有些妄想,没关系。只要这句佛号,但能不忘就行,即是有功夫。妄想刚钻出来,不跟著它跑,这句佛号马上就接上,这个不碍事。必须得有个地方才能修,即是将世法佛法打成两截了。非得有个地方,有个佛堂才能修,就把世法佛法分成两截了。不需另外找一个环境,什么地方都可以修,干什么工作都可以修。

  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只要抢救,救一句是一句。这话说得非常恳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经成功一半了。抢救,别管它是有妄想还是没妄想。如果不抢一句是一句,以后还不一定有什么麻烦呢。能抢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许能念个一千句,一万句。「抢救」这两个字,大家要好好体会。

  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不能证正觉」。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净。再进一步,就是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这不大容易达到。事一心,就是老有这一句。无论在干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这一句都不断,见惑、思惑都没了,就到了事一心。这个很具体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学的东西。有很多人乱来,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要说证到了事一心还有见惑、思惑,那就不是。理一心要破无明,这句佛号是破无明最好的方法了。

  理一心就是破无明了,就是证。念佛成片就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作主要的一件事。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作唯一的,只要求把它当作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你把它当作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现在不做这样的要求,不符合时代,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根器,而且这么做也不见得就好。只要求你把它当作第一,把它照顾好,还有第二第三。但在有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第一。两个要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第一,放弃第二。就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证。这个事咱们都能做得到。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大家老说证,这就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就不能证正觉。「不忘」也做不到,「成片」也做不到,还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师的话,「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修持还是要专一点,不要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不管什么还都有一点,其实一法就是万法。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个字,生处熟,熟处生。贪瞋痴咱们太熟了,我们修持让它生一点。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太生了,就是让它变熟一点。就是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老想不起来。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要想生处变熟,你就是老提这一件事很容易变熟。一会这儿,一会那儿,那就不大容易熟了。所以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应当要老念,苦也念,乐也念。不必要一句顶一句。我过去就用追顶法,一句顶一句,不是必须的。一句顶一句的好处呢,不给妄想留缝,就是紧了一点,不必老是这么念。心中老有这一句,这一点不大好体会。不是一句顶一句,那心中怎么会老有这一句呢?慢慢体会。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就是一向专念。所以有的时候要体会,就是去把当时打掉的什么话,都体验起来。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

  夏老师的话,「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一向专念,人人能办」。还有些人不能办的,那只是他不肯办。还有人说身体上有缺陷,我「抢救」不了,没有这回事。所以老有这一句,佛法时时现前啊,时时心里头都有佛法。夏老师说,「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时时都有佛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尘劳。底下这几段话做证明了。夏老师讲了念佛,这句佛号就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一句佛号当下即是常寂光。这是很殊胜啊,为什么呢?夏老师说,正念相续就是「常」。念头是正念,一念接著一念就是「常」。湛然不动就是「寂」。就是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清湛极了,这里没有动摇就是「寂」。光明遍照就是「光」。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华里。

  最后夏老师说了一句偈子:「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贵在坚持要相继,关键在相继。所以刹那的见法也不是难事,就是相继大难。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这样的话怎么样呢?「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彼此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常寂光土是极乐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称为实报庄严土。凡夫往生,只是在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破无明,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四十二品无明,这里是很深啊,无明破了一层还一层。破一层就可以分证常寂光土,全破净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那么,只要正念相继不断,就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虽然相隔万里,跟在对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如人饮水自己体验」,就像人喝水一样,是冷是热的,自个知道。因此,我们说佛法是真实不虚。

  下面,我想和诸位善知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汇报、交流、分享弟子得到的启示,愿与大家共勉。

  启示一:从贤公住世表法看佛法不离世法

  综观贤公住世表法,示现了现前这个时代最好的修行方法,那就是佛法不离世法,干活不耽误念佛。他的工作是种田干活,他一天到晚都不闲著,还什么活都干,可心中的佛号不间断。念佛不妨碍工作,工作不妨碍念佛,於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把心定在佛号上。对他来说,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是修行,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心里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快乐无比。

  他的一生就是佛法的落实,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上。佛法绝不是让我们在生活中什么都不接触,而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中修行,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真修行。对於我们,不起心、不动念难,还是按部就班的来,先修不执著、不分别,顺境逆境现前,学贤公怎么应对?修六度四摄,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生瞋恚,不受外面干扰,心就清净了。

  他的道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时处处都是道场,心是道场,因为心里有这句佛号的时候就是道场——阿弥陀佛的大道场。诚如他所说,老佛爷(阿弥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所以,无论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要学他这功夫,干什么也不离开念佛,已养成念佛的习惯,佛号在他心中刻骨铭心,行住坐卧片刻不曾丢失。

  他常叮嘱大家,搬柴运水,无非是道;粗茶淡饭,皆是修行。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这句话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真实生活写照。

  他还劝告大家,心里好好念佛,事该做的还是要做,不能不做,只要心里清净,只有阿弥陀佛,不装别的事,不会耽误成佛。我们要学他心上放下,心里只放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事上随缘随分随力,不攀缘,更不化缘。诚如恩师在讲经中开示到,日常生活要看得淡,并非不负责任,否则要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如果说学佛人世间事不负责任,令社会人士看到会说,学佛的人,家也不要了,父母儿女都不养了,不仁不义,就把佛法破坏了。世间事,我们比不学佛的人做得还要圆满,使社会人士看到学佛人确实比一般人不一样。

  总之,佛法和世法是一不是二,净土法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细看贤公住世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表法,无不在修行,无不在向人们展示佛法、尤其净土持名念佛法门之微妙。企望大家见贤思齐,而不是见异思迁。

  启示二:用「抢救」的心态一向专念直至心中老有这句佛号

  「信愿持名」或「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必备正因。诚如蕅益大师所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可见能否往生,决定於信愿。蕅益大师亦云,「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可见信愿必须落实在持名念佛上,能信、能愿自然持名。当然,如果只是专念而没有发菩提心、没有信愿,就像是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鸟只有一个翅膀,不得往生。

  用什么心态持名?夏莲公给我们开了一服良方,那就是「抢救」二字,救一句是一句。

  印祖也有一段异曲同工的念佛开示,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临终,可以这么说,「临终一秒钟,终生念佛功」。人命在呼吸间,尤其在临终之际,四大苦逼,痛不可言,如生龟脱壳,活蟹落汤,又有冤亲债主干扰,心力极其薄弱,没有坚固的愿力,没有平时的一心专念,没有弥陀大愿的加被,何能正念持名?不能持名,何得往生?若无平时持名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只有平常一向专念,方有可能於临终之际,提得起这句佛号,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诚如刘素云老师所言,衡量我们学佛功夫的检验标准,就是临终阿弥陀佛能不能真正派上用场。派上用场,你成就了,派不上用场,你这一生又空过了,又随业流转去了。所以恩师教诲我们,在这个世界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执持名号上,念得纯熟,烦恼就没有了,都变成佛号了,念佛三昧也成就了,这是我们在娑婆世界迫切要办的大事。

  总之,用「抢救」的心态一向专念,以达到心中老有这句佛号,实现「念佛成熟」、「念佛成片」、「念佛成佛」之往生大愿。

  启示三:以「生处熟,熟处生」为修行标准反省我们的欣厌之心

  黄念老在《报恩谈》有一段精辟开示,恭录如下:

  我们修持就只是两件事情,两件事情其实说是一件事情,就是要「生处熟,熟处生」。我们就是什么呀?贪瞋痴,为我打算,这一些熟极了,打妄想,从来没有说我现在要整顿安排一点时间我来打妄想,自然就是妄想。那个贪心、瞋心、痴心你压还压不住,那熟极了!这种向道的心,我要来念佛,我要来做功德,来助人,利他,这些心是生,没有那些各种贪欲、那个心那么熟,自然而然;而那个心那么真,一切都可以不管了,连命都可以不管。所以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修行就是要转变,把这个生处变熟,熟处变生。要把我们这个道心,菩提心,这些种种,慈悲心,要念佛、要持戒,变成很熟。而这些个世间,这些功名富贵、妻儿子女,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东西,我们要变成生疏。这是一个转换!

  反省我们净业学人之修行,每个人都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忘失初心,没有坚守,以至於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记得曾看过加措活佛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书,书中有则故事:有四个孩子,把捡到的钱包交给老师后受到表扬,为了继续得到表扬,第二天,这四个孩子纷纷旷课去街上找钱包。孩子这样做是因为天真,可在很多事情上,大人也在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全力以赴去做某些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为了最初的美好愿望,而是希望事成后获得领导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夸赞。这和专门捡钱包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早已经违背了我们的初心。

  「成功要分两步走:一是选择,二是坚持你的选择」、「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只要手中攥著钥匙,总会走进家的房门」。这些智言慧语,望大家深思之。因此,为了往生成佛,为了脱离六道轮回,敢不把这句佛号牢牢锁定。

  诚如自了法师心得报告所言,人生於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人们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所以要把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当作第一桩大事把它办好。

  俗话说,「有道没道,自己知道」。对於往生,可以这么说,「能生不生,自己最真」。佛法是最科学的,佛法不骗人,佛法不误人,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弟子曾屡次与同修交流报告过,我们往生极乐老家,就好比是从弟子单位到家里。我不离开单位,怎么会到家里。我是刚刚走出单位门口,还是已经走了半路,或快到家里,或已到家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或许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佛菩萨。诚如恩师最近开示,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总结一句话,就是没有彻底放下,对这个世间还有牵挂,还有留恋。彻底放下的人,最后一念、十念都决定往生,放下重要。亦如蕅益大师教诲,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耳。愿大家体悟之。

  所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对娑婆世界生疏,时时处处生起厌离之心,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生起欣求之心。对此,具体有以下三点粗浅做法,供大家参考。

  1、成就之关键在於专精。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理念和方法开启自性本具智慧,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为佛法做一个证明,证明一经通,经经通;一门通,门门通。如定在净宗任何一宝均可,甚至定在刘素云老师或释自了法师的心得报告亦可。熟透了,心定了,就成就了。诚如上官老师在《报恩谈》后记所言,此正是如来万劫修行成就之铁案。真可谓「一门深入长时修,老实听话业识消」。

  2、防懈怠,有定课,贵坚持。以一门深入的理念,根据自身的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定每天功课,像吃饭和睡觉一样不能缺失,这样自然而然就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如弟子每天听(看)贤公光碟三至五遍,念佛一万声以上,已坚持近两年了。且坚持网上同步学习恩师的讲经和学习班,聆听老法师的最新开示和善知识的心得报告。诚如师父上人开示到,这一次的学习,我们一起共修,特别偏重在求往生,偏重在认识极乐世界,偏重在行门,偏重在修行。企愿大家遵循师父教诲,老实听话,持之有恒。因为「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真可谓「听经念佛清净界,信心清净三昧现」。

  3、要学会放下,老实念佛。念佛人不能往生,主要是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没有彻底放下。真放下,真往生。信愿其实就是「欣厌」,欣求极乐,厌离娑婆;厌就是放下,所以放下重要,放不下娑婆就决定生不到极乐,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得十分利益。至於念佛,正如幽溪大师在《净土法语》里所说,「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要想减轻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没有比一心念佛更好的了,也就是让自己念佛的心,尽量纯熟专一,来使贪爱世间的心逐渐淡薄。所以老实念佛很重要,当务之急,就是念佛求往生,在这句佛号上狠下功夫,只要在信愿的基础上正念相继不断,念到一心清净就决定得生。真可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最后,还是用恩师在《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四一集中的最后开示与大家共勉:

  希望我们大家要回头,要相信海贤老和尚这个榜样。我们就学这个榜样,学别的学不成,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时间,学这个行,三年、五载都能成就。真正用全心投入,我相信一年、两年你能成功。

  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遵贤顶礼敬呈。二O一六年六月十三日。

  老法师:我们刚才听了遵贤同学的报告,这个报告写得很好,很有价值,可以流通。劝勉同学,这个佛要怎么念,才能念得有效果,真正能帮助我们往生。我们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盼望著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总是把这桩事情错过了。想想这一生到世间来,不容易!三途一堕五千劫,五千劫才有一次到人道来的机会,所以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未必能闻佛法,得人身不能闻佛法,这一生必定空过,非常可惜。

  那我们既得人身又闻佛法,这一世不能往生,这个罪业是无法避免的。来生到哪里去?依旧是六道轮回,再等五千劫下一个机会。愈想愈可怕,愈想也愈恐怖。那就回头要问自己了,这一次怎么样?真干还是假干?真干假干就在两个字,放下。能不能放下?不能放下,就是又一次的薰习,不能成功,来世依然是三途苦报、六道轮回。如果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事情,我们在六道里头打转多少次了?无量次,不是千次、万次,无量次。既然不能超越轮回,佛在经上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决定是在三途的时间多,在三善道的时间很少很少。就好像一年,好时光不过三、五天,在三恶道有三百六十天,这个帐怎么算?三善道只有三、五天,三恶道有三百六十天,真的,不是假的。还得继续去干吗?

  如果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下定决心,我一定在这一生求生净土。那记住,什么都要放下,在世这数十年寒暑,随缘不攀缘,彻底放下。夏莲公的《念佛论》说得好,这就是教我们在日常当中懂得随缘。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行佛法,世法、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会的人,为什么?无论他干什么事情,心里头有佛,就是有一法,没有障碍;不能放下的人,他贪恋的事情多,他放不下,那就没法子。我们为什么天天去读经、听经、讲经?为什么?无非是把自己唤醒,不唤醒就迷了。唤醒之后,时时刻刻提起,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榜样最好。你看这个老人,衣食住行多简单,每天工作不间断,佛号不间断,工作停下来了,佛号还没有间断,这就是一向专念。凡是一向专念,没有不成功的,他一生做出来,给我们做好样子,走了。让我们从他身上从头看到尾,从发心到往生,学这个榜样就好。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二二五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佛号)(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佛号)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净界法师:我们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