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习六度的菩萨


   日期:2016/12/12 11: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习圣道的道,可分做自利道和利他道的两类。自利道是佛徒注重自己进修方面的,如修习三十七道品,都是偏重自利方面的,也叫“声闻道”;利他道是注重利济众生方面的道,即是“菩萨道”。什么是菩萨道?《楞严经》说:“自未得度而先度人,菩萨发心。”菩萨发心修习的道行,在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修此六度法门,可以救度悭贪、毁犯、嗔恚、懈怠、散乱、愚痴的六弊之法。

  一、布施度悭贪:布施有三种:①财施,分内财施与外财施。能布施自己的头目脑髓生命给人,叫做内财施;施舍田园舍宅国城财产的,叫做外财施。②法施,以世间善法乐育人群,或以佛教善法化导大众的,叫做法施。③无畏施,是精神力量的布施。如看见世间的人,发生一种威胁生命自由或财物丧失的危机,能用种种方便替他解除危难,而且能保障他的安全,令离恐惧,叫做无畏施。能行这三种布施,即可度去自己的吝啬病了。

  二、持戒度毁犯:戒是止恶行善的意思。止恶是消极的工作,行善是积极的工作。经律中说有三聚净戒:①摄律仪戒,严守规法,禁制恶行,是消极方面的防犯行动;②摄善法戒,是勤修善行,克己为人,走向积极方面的行动;③饶益有情戒,凡有关于利益社会人群的事业,都要从事实际的工作表现,以发挥菩萨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扩充积极方面的行动。能守持这三戒,对于一切恶法,必不去做,对于一切善法,必无毁犯,所以叫做持戒度。

  三、忍辱度嗔恚:忍辱是克服嗔恚的良法。真能忍辱的人,必是大智明理,大悲含摄,大度能容;不能忍辱的人,易发嗔火,恶心一起,破坏了种种所修的善法。菩萨行者,深明理性,具正知见,修诸善行,即遇邪见凶恶之徒来不加赞叹,反加毁辱,也要怜悯他的无知而加以容忍;纵使被他打击,亦不以牙还牙。因修学佛法的人,负有荷担救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愿行,必须视冤如亲,以柔克刚,能被感化,方见功夫。可见这种忍辱工作和卑怯无力含垢忍怒不同,而是一种极明智的、极宽容的、极大方的举措。

  四、精进度懈怠:精进是勤劳不息的意思,但勤劳固是美德,倘用之不当,反成济恶的饰词。如勤劳而专为自我打算,甚至或专务害人,则虽勤劳,亦变成恶行。现在所说佛徒的勤劳,是不容有自私或害人的打算,而是在纯精无杂的善行上精益求精,先益求进,排除懒惰放逸自私伪饰的恶行,勤劳实践其他五度的功德。学者有此坚强勇猛的精进心,不论在自行化他的行业,受到逆境的打击,也不会灰心退堕。可知精进实是一种无比的力量,一切功行,都赖之完成。

  五、禅定度散乱:禅是印度语“禅那”的简呼,义为“静虑”,与“三摩地”的定义相通,故合名“禅定”,是梵华合称的名词。禅定的功夫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极有关系的。一个人没有定力,精神恍惚,做事便会错乱。所以佛法修道最注重定力。《遗教经》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是将心力统一集中,不被私欲的境风所摇动,久久成熟,便能蒸发精神上一种潜蓄的光明力量,好像烈火触物,莫不焦烂,这时便已成了最锐利的智慧。因修习禅定,去除散乱的妄念,从专一精纯的心力中,才发生观察事理深刻清晰的智慧。故禅定成为开发智慧的前奏,而智慧却成了禅定的后果。

  六、智慧度愚痴:智慧有浅有深,从浅的方面说,智慧可包括一切世俗的知识,世间一切学问知识也叫做智慧。从深的方面说,现在是指佛法的智慧。佛法中的智慧虽比世间的知识学问更为高深,但基于能明白真理,认识事实的原则,则与世间学问知识是一样的;不过佛所说的智慧,是指认识真理,且指能把握住这认识真理之中贯通万法,应用在万法上所施设的事业行为没有丝毫错谬的才叫做智慧,听闻而得的,叫做“闻所成慧”;闻而后能如理作意,明辨慎思的,叫做思所成慧;思而后能从事实践,笃行修持的,叫做“修所成慧”。此中思慧,正是禅定致力的唯一功夫。故禅定不是求其无所思,是求其不妄思。是制思契合于真理的境界,这境界的智慧叫做“根本智”,亦叫做“如理智”;从这如理的根本智,到了笃行修持应物设化时,发生一种化导众生的功用,就叫做“差别智”,亦叫做“后得智”,或“如量智”。这种智慧能将宇宙人生事物界中的一切缘境现前。

  佛法修道的法门,推广地说,无量无边;简单地说,不出戒、定、慧三学;处中地说,不出三十七道品和六度。而六度能摄戒定慧三学,尤为扼要;同时六度尤重智慧度,无此度的净智,修一切法都成世法了,所以《大智度论》说:“六度以智为导,如无智度,五度如盲”,就是这个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度       布施)(五明学佛网:六度       布施)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度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布施 

 惟觉法师:布施的利益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林克智居士: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六度?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八章 六度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