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则与佛不相应


   日期:2016/12/16 8: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也。

  又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绝不发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

  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戒杀吃素,爱惜物命。以此自行,复以化他。

  凡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外而乡党,邻里,亲戚,朋友,皆当为说念佛之利益。现生则消除灾障,增长福寿,命终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近来世乱至极,凡信佛念佛之人,每每逢凶化吉。今之祸患,避无可避,防不胜防。果能至诚念佛,则不知不觉,不逢灾祸。有此巨益,忍令我父母兄弟等,并乡党邻里等,不知乎。

  然欲化人,须自己实行方可。倘自己虽则念佛,于敦伦尽分,居心行事,诸多不到之处,则便难感通矣。

  今为汝取法名为宗诚。宗,主也。诚,真实也。汝果能事事以真诚为主,久而久之,人皆相观而善。所谓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同类之人乎。宜常看弥陀经白话解,嘉言录,感应篇直讲。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人生世间,固宜各尽其伦。否则名虽为人,实与横行之异类,有何区别。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其为尧舜作佛之要,在乎力行孝弟,与夫返妄归真而已。其资之以成始成终者,在于克己复礼,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近世新学派,竞学欧风,废经背伦,以至公然提倡仇孝公妻裸体等,直欲人与禽兽无异,其丧心病狂也甚矣。伯伦居士,寄居台湾,已三世矣。当弱冠时,即欲归本祖国,以母氏不欲远徙,勉留夷邦,服职多年。及母氏服阙,幡然来归,可谓特立独行,敦伦尽分之士也。侨寓沪上,以相为业,凡遇来者,无论其相之善恶,皆勉以修德积善,以祈善者益善,不善者亦善。深合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与夫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等义。而且于议论中,辄谆谆于三世因果报应,与夫净土横超法门,俾一切人由问相而得入圣贤之域,以及往生极乐之邦,其挽回世道人心也大矣。固知有志于济世济人者,虽不居位行政,亦可施行也。因为易其名曰伯伦,不知北仑居士以为然否。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蔡伯伦居士嘤鸣集序”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

  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

  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忽。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后德。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

  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此指明明德之明,与诚明之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

  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姿,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哉。有是理乎。

  然一切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反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只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永嘉周群铮居士,感佩之极。祈上海商务印书馆铸铅为板,以公同志,又印送若干,以结法缘。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相应)(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相应)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六入相应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