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世间的快乐从何处来?从利他来


   日期:2016/12/20 11: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身为凡夫,我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样的行为非常愚痴,有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就等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这样做合情吗?合理吗?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幸福与成功,哪一个能离开父母的恩德呢?顶果钦哲仁波切十三岁时就在《心灵之歌》中写道:

  我最亲爱的父母,我致上最高的敬意!

  您们给了我生命,赐给我珍贵的暇满人身,

  从婴孩到现在,您们一直用爱来照顾我,

  为我引见真实的上师,

  感谢您们的慈悲,我才能够接触解脱之道。

  今生的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如此深重,往昔世的父母也无一例外。所以,当我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时,要用这个观点来反省自己。

  第二,我们的一切快乐从何而来?一切痛苦又从何而来?《入行论》告诉我们: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佛子行三十七颂》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

  意思是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付出之上,自己的福报就会不断减少,最终的结局是痛苦;把他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付出之上,自己的福报就会持续增长,最终能获得永恒的涅槃之乐。

  因此,诸佛菩萨无一不在无量劫中,为别人的快乐付出了无数次生命。譬如《太子须大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前世曾是太子须大拏,他生性好施,因将国宝布施于敌人,被父王放逐远方。在途中,他又把爱妻、儿女以及自己的眼珠,都一一布施于他人。《月灯三昧经》中记载,释尊前世为妙花月菩萨时,为了度化众生而宣说佛法,却被国王所杀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贤愚经》中记载释尊前世为太子时,看到一只母虎和虎仔们因饥饿而垂死挣扎,于是舍身饲虎,挽救了老虎的生命。

  对比释尊,再看看我们自己:常常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为了一己之利,掠夺过无数他人的利益,甚至伤害过无数生命,如《入行论》中说: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明白这两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多为他人付出一些。当然,一开始就为别人做出很大牺牲,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不切实际的,佛陀也没有要求我们初学者要这么做。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先做一个老实、真诚、心地善良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辛劳上,不要建立在他人的辛苦甚至痛苦上。然后再逐渐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方便他人,为他人的快乐付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这样做,既是在报答往昔父母的恩德,又能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快乐。

  腾讯佛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利他)(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利他)  

 吕有祥教授:自利利他精神的现代价值 

 黄国达居士:真俗无碍、慈悲利他 

 宽运法师:修学大乘 自利利他 

 法闻法师:读诵经典是自利利他的重要修行方式 

 体慧法师:自利利他皆成就 

 厚观法师:自利 利他 

 月悟法师:学习济公济世利他的菩萨精神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七、利他 

 传喜法师:善护口业 出言利他 

 觉醒法师:广行四摄,利他奉献 

 法忍法师:自利?利他?自利利他? 

 为牟利他毒死村中牲口,受报应进监狱妻离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