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普贤德-请转法轮


   日期:2011/1/6 1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贤德-请转法轮  (共一集)  2006/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674b集)  档名:29-56-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随喜功德」是最容易修的,只要心量能扩大,你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在做好事,自己没有力量一样可以随喜,诚心诚意的赞叹、表扬都是圆满的功德,所以这个机会不要错过,这个很重要。

  下面第六条是「请转法轮」,这个意思就是礼请法师大德为大家讲经说法。佛法用「轮」来做代表,确实是非常圆满、非常难得的一种做法。因为佛法终极的理论离不开空有,终极的理论是「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我们讲这是佛菩萨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用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表示空有不二?你看佛用这个轮,轮是个圆,确实它能够显示出来。圆周有,圆心空的,在几何学上。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没有几何学,但是他用这个符号跟几何学上讲的圆是一个意思。几何里面讲点,点是个抽象的概念。你真的点一个点下去了,你在放大镜看,它是个面积。所以真正的点不是物质,甚至於说它也不是精神,佛法里面讲法性。它虽然什么都没有,有是它变现出来的,点动就变成线,线再移动就变成面。

  现在科学家证明物质确实是无中生有,跟佛法讲得非常接近。佛在三千年前没有任何科学仪器,他是看到的,所谓佛眼亲眼看到的事实真相。所有的这些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从哪来的?无中生有。《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就像那个圆的心一样的,它能够变成精神、能够变成物质,宇宙之间森罗万象都是它变现的。佛用这么一个符号就能代表这个教义,很不可思议,称之为法轮。

  所以在这个轮上你就看出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看圆有心空,它真的是一体。心是能现,圆是所现,心虽然没有相,所现的相无穷大,不断向外扩张,就是现在科学家看到宇宙好像在膨胀,跟法轮的意思能会通。它不是爆炸,绝对没有爆炸。科学家所讲的没有佛法讲的那么圆满,诸位要深入,你才真正能够了解宇宙万有的真实相,了解之后,你就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就是通达宇宙真相的人。然后你才晓得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全是假的,那是什么?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认清楚了,放下了,叫离苦得乐。

  转是辗转,代代相传,佛教给他弟子,弟子代代相传,传到三千年后我们来接受。我们接受,自己明白了,得到受用了,一定要传下去。中国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是什么?传人。没有传人不可以,一定要有传人,传人是愈多愈好。但是传人也是可遇不可求,为什么?没有那个善根福德因缘,他不能接受,真的要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善根是能信,接触到他就能相信。福德是什么?他能行,能信能解能行,他才得受用。缘是机缘,我们自己得到的承传,有老师、有经典,有老师没有经典不行,有经典没有老师也不行,一定要有个人指导,终於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六道是什么?十法界是什么?诸佛刹土、一真法界是什么?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切众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没有一样不清楚。

  所以转法轮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请讲经,请这些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都一样,只要对佛法通达明了有修行,他自己真正做到。所以这个教学,先自己做到,然后你再说出,你的言语态度是肯定的,没有疑惑。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半信半疑,你讲出来叫别人听到也半信半疑,这是一定的道理。诚於中,自然就形於外,你表现在外面。内心里头不踏实,你外面的形象、言语都是模棱两可,会听的人、会看的人一接触就明了,所以一定要真修,要真干。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孔子、孟子当年教学会产生那么样深远的影响,道理在哪里?没有别的,自己做到了,亲身证得的,所以能感动人。自己没有证得,听别人说的,没有证得总还是有疑惑。所以圣贤的教育著重在亲证,证得之后,你才说。古代讲经的法师、居士如果没有证果,他不敢讲,怕说错,说错了背因果,你误导别人。自己错了无所谓,误导别人的过失很重。现在这个时代,哪个人证果?我亲近的三个老师可以说是大善知识,问他有没有证果,他摇头,不敢说证果。那怎么办?眼看著弘法的人愈来愈少,佛法在世间要断绝,老师不得已教给我们一个方便法门。

  从前是修行证果之后出来讲,现在怎么样?一面讲一面修行,这是方便法。怎么讲法?讲古人的注解。我们只要把古人的注解能看得懂,照著他的注解讲,讲错了,他负责,我没有责任。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听听有道理,这就好办了。注解的采取,老师教我们一个原则,取古人的不取今人的。为什么?古人真的有修有证,靠得住,今人烦恼习气很重,纵然有修未必有证。所以叫我们取古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今人的注解,总是以古注为主,今注做一个参考而已。守住这个原则,我们再学讲经,一面要讲,一面要真修,然后你才能够证实,在生活当中去体验经典里面的教诲。用这个方法,这是对我们现代人的根性,善巧方便;愈体验愈深入。

  我一直到今天决不敢自称为老师,不敢。我在讲台上讲经,这么多年来都常常讲,我跟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是同学,我在讲台上将我自己学习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分享。我对於经教的体会年年不一样,这就是进步。就《华严经》来说,现在讲了三千多个小时,你们如果要从头听,听到现在,或者我们都保留著有光碟在,你拿从前的,几年以前,你听听看,听听我现在讲的,大不相同,不断在进步,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乐此不疲。你叫我干什么,我都没有兴趣,我每天兴趣读经讲经,跟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真正体会明白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懂得了,我体验到了,很难懂。佛法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经论里面常讲烦恼轻、智慧长,确实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这个非常显著,智慧是一年比一年增长。这一次,我们在现前学习的普贤菩萨十愿,十愿我讲过很多次,你把我从前所讲的跟这一次来做个比较,你就知道,晓得不一样。同样一个科目,同样一句经文,我讲十遍十个样子,绝对没有一次是相同的。

  我们对法轮的意思认识了,请法师、大德(大德包括在家居士)来讲经,我们平常讲修福,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世出世间无论做什么好事不能超过这个好事,为什么?讲经,听众很多,不定里头有那么一个、二个开悟了,有一个、二个明白了,这个功德大!他是布施智慧,真实功德,跟别的不一样。所以会修福的人,无论是家里面祝寿庆生,乃至於送亡,第一殊胜的是请法师大德来讲经,祝寿讲《无量寿经》,超度讲《地藏经》,小孩出生讲《十善业道经》,比做什么法会都殊胜,真正是消灾植福。

  尤其是化解灾难,对於国家,为国家祈福,过去台湾做仁王法会,能不能收到效果?《仁王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你要照经里面去做。《仁王经》里面教我们,请一百位的法师在七天的时间,每天读诵《仁王经》,冥阳两利。如果光是念,念了不懂,有没有效果?那个效果要打很大的折扣。应该要怎么做法?应该要宣讲。请一百个法师早晚读诵,就像早晚课一样,早晨念一部,晚上念一部,上午、下午要请法师讲这部经,那个功德就殊胜了。念经不如讲经,讲经不如依教修行,经典里面教给我们一些行法(修行的方法),依教奉行。你要把佛陀的教诲真正落实,佛所讲的这些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你真得利益。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要知道他是什么身分?不是宗教,他当年在世的身分跟中国孔子没有两样,天天跟大家在一起讲经说法,就是现在讲的上课教学,是做这个事情的。同学们有任何疑难提出来解答讨论,一生做的是这个事业,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天天教。听众有常随众,出家的,一生跟著他老人家,他到哪里去就跟著到哪里去,常随众,经典里面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团体很大。临时来参加的非常多,有人来听一堂课,有人来听几天,有人来听半个月、一个月,不固定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在一起教。所以这个要认识清楚,用现代的话,要是给释迦牟尼佛做个定位,他是什么身分?我们今天讲社会教育家。他没有办学校,他搞的是社会教育。来学的人,他也不收学费,也不需要报名,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信仰,你只要喜欢,佛统统接受,多元文化,这是首先我们要认识清楚,然后你才晓得我怎么样跟他学。

  他从三十岁示现开悟,这个悟就是彻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大彻大悟,悟了之后就开始教学,一直到他老人家七十九岁过世,佛法讲涅盘。三十岁开始到七十九岁,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办活动,大型的,大规模的、小规模的这种教学的活动三百多次。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短的有半个月、一个月,或者是三天、五天不定,我们想像当中也好像是现在这种状况一样。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从哪个地方来的人,他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向佛陀请教,可以特别给他们开个班,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经典有这么多,有几千种。

  一个会里面可能讨论很多主题,就像这个大经里面分多少品,每一品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像大般若的法会就很长,时间很长,大宝积的法会。《华严经》四十品,传到我们中国是不完整的本子,我们现在用的经是三十九品,三十九个单元,每个单元也是讨论一个主题,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说是三十九部经合在一起,每个单元可以独立,也可以连在一起。每个单元长短不相同,最长的「入法界品」,这一品就有四十卷,像我们现在学习的「贤首品」只有一卷半。「入法界品」里面有五十三参,每一参又是个小单元,也讨论一桩事情。所以佛的教学非常有体系,一点都不乱,从这个地方你能体现到他的智慧。

  现在人讲科学,科学就是有体系、有系统的说法,帮助大家解决现前的问题;再深入,那就解决永恒的问题,生死大事。佛家讲涅盘,涅盘这个名词,佛没有出世之前,印度婆罗门教及其他宗教都讲。涅盘是个终极的目标,不生不灭,我们一般把它翻成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正翻,翻作灭,苦集灭道四谛,灭谛就是涅盘。灭是灭烦恼、灭生死,烦恼没有了,生死没有了,这叫涅盘。

  从这个地方就看到佛陀一生在教学,所谓三百余会是办教育。中国古圣先贤重视教育,释迦牟尼佛更重视,把王位舍弃了,荣华富贵抛弃掉,过苦行僧的生活,身教,给我们示现真正放下,放下不是口里说的,他做到了。放下才得大自在,放下才得圆满智慧。

  所以问佛教我们什么?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教导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把你的病根说出来了。他老人家教学没有别的,帮助你回归自性,所以佛不度众生,为什么?你本来是佛,你将来成佛,不过是回归本位而已,所以回头是岸。你现在迷失了本性,才起无明,有无明再起尘沙烦恼,有尘沙烦恼再起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你看这经上讲得多清楚,你要是放下执著,你就成阿罗汉,你就超越六道;你再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你就回归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证得阿罗汉。我们讲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凡夫生活空间离不开地球,证得阿罗汉的生活空间就大了。生活空间在哪里?现在我们讲银河系,生活空间在银河系,我们到哪个星球很自在,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任何的交通工具都办不到,这是科学给我们做的证明,任何物质在光速里面统统都没有了。你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佛告诉我们,时间没有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就是距离没有了。星球无论多远,没有距离,你念头一想就到了,就在眼前,突破了时空,阿罗汉就突破了。这是我们讲神通,神通里面讲的神足通,神足通的意思就是时空没有了,人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不是二。然后你才晓得,你如果回归到自性,那是多么大的自在,那是多么大的幸福!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你的生活空间,哪有现在局限得这么小,真叫做作茧自缚,苦不堪言。这是大学问。

  所以请法师讲经教学的功德就无量无边。过去帝王聪明,帝王将这些法师大德,儒释道三家的学者请到宫廷里面上课,皇上带著文武百官来听来学习,这在历史上都有记载。所以民间也有这个风气,大富长者有财力、有能力的请法师来讲经,短的讲个三天、五天,半个月、一个月;长的可以请法师在那里讲上几个月,讲一部经,经有长短。从这个意思上你再能引申,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当年给孤独长者邀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讲经、去弘法,也遇到一些障碍。他很聪明,确实他有大福报,他能够突破障碍,真的把佛请来了。你看在只园精舍讲了不少经,《华严》最后一品是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弥陀经》也是在那里讲的。启请讲经的人真的是无量功德,没有他请,这一方人就听不到佛法。觉悟明了、修行证果都离不开说法,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文殊菩萨讲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现在比从前方便,现在有电视、有网路,可以把法师讲经录下来做成光碟。我们请不到法师的时候,把这些光碟拿回去,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邀集大众一起来听讲,一起来学习,一样!这个请转法轮就更省事了。你请法师来,你还要接待,这个不需要接待,所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家庭里面,我们当年在台中学经的时候,李老师教我们讲经,不定在什么地方。有很多经是在人家家里面,居士家里,都是老师的学生,他请老师到他家里去讲一部小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几次?讲七次,一个星期讲一次,在他家里客厅,他把他的亲戚朋友邻居都邀来,我们学经的这些学生跟著去。好!好方法,现在可以这样做法。譬如你家里面,如果天天这样做,人家就很烦;一个星期一次,邀请你这些亲戚朋友邻居一起来听经,你就放录相带,一个小时或二个小时,听完之后可以做研究讨论,把讲演的重点记录下来,然后好好来研究讨论如何落实,真学!不是听完就算了,听了要真学。

  特别是在基础教学的方面,我们提倡的《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能够用一、二年的时间把这个根扎实,然后无论你学什么样的经教,儒释道三家任何东西你选一样一门深入,把你的心得要常常给别人做报告,吸收教学相长这种利益。因为你教别人,别人有问题提出来,才知道我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他提出来,我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解答?不能理解、不能解答,回去再研究,再好好的学,才有长进。学了不教,孤陋寡闻,不容易进步。如果走向歧途,走错了路,自己不知道,跟大众在一起可以避免这些过失。所以我们自己学了之后喜欢教,同时我们也喜欢邀请别人来讲,彼此都能够得利益。初听经教的人不太习惯,但是他听出味道来之后,那就欲罢不能。

  我们要想报佛恩,报佛恩最好的方法就是介绍别人学佛,我们自己不管学了多少,真正懂得没有错误的,要欢欢喜喜常常讲给别人听。遍数讲多了,谚语所谓「熟能生巧」,把你自己的智慧引发出来。这里头最重要的是真诚,为法,决不能为名闻利养。最怕的,名闻利养一现前,人马上堕落,那就错了。名,要谦虚,想想菩萨、想想祖师大德,比不上别人,谦敬的心自然生起来。利养决定不能要,人家供养来怎么办?修福,你不收也不好,收了之后马上转供养,这就对了,转供养里面决定没有过失的是做为法供养。譬如这个经教很好,现在做光碟很方便,成本很低,我没有多大的能力,我一个星期做十片、二十片分送给我的亲戚朋友,这是财供养又是法供养,它内容是法,这就辗转流通,大家都得好处。所以你要会做,要有心做,有能力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做,决定没有过失,有百利而无一害。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普贤德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普贤德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