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力行为要


   日期:2016/12/31 7: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因缘,师父来向大家报告《念佛即六度》。念阿弥陀佛念到纯熟功成的时候,当下就圆满具足六度。六度是大乘菩萨行者,上求下化所修行的内容。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一个真心念佛的人,圆满六度的修持。当然念佛的心若悠悠散散,念佛念的不得力,有口无心,就不能圆满做到六度的修持。

  这篇文是蕅益大师所开示的,蕅益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中国净宗的祖师,在明朝有莲池大师与蕅益大师对净宗的弘扬贡献良多。蕅益大师的开示,很值得我们念佛人依教奉行。

  首先师父将这段文读一遍,让大家来对照一下。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曰:

  『夫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如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或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一念现前之心,本自离句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说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着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着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着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名为真念佛也。要道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然用不着。』

  蕅益大师这段开示的话,很值得我们好好思惟,然后依教奉行。如果你每天虔诚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够将蕅益大师所开示的这段话落实做到,我相信你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为一个真实念佛的净业行者。

  《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的著作。一开始蕅益大师说,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力行为要耳。简单两三句话,将念佛法门修行的要领说出,确实蕅益大师非常的有学问。念佛法门没什么奇特,所以修持念佛法门,不要修得奇奇怪怪,修得与人不同,想要别出心裁,想要标新立异,想要与人不同。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特,就是做好深信、力行而已,也就是做好信、愿、行,往生三法。每天早课晚课念佛的时候,面对佛,天天问问自己: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念佛,有将信、愿、行做好吗?信有做到深信吗?愿有做到切愿吗?行有做到力行吗?有!你不必问师父。师父!我念佛,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必!为什么不必?因为你知道你决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深信是对浅信而言,力行是对不力行而言,也就是你对净土法门是深信或是浅信?也就是你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有没有真正用功?若有!你就是修持净土法门,修持得力。

  下面蕅益大师举出世尊所开示的话,举出智者大师开示的话,举出莲池大师所说的话,来说明净土法门只要念到纯熟,修到工夫得力,所有一切教法通通都包括。

  首先引用世尊在经上所开示的,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这两句话是取《大集经》贤护品的经意,并不是原文。祖师大德引经据论,往往会取经文的大意,并不是经文的原文。这点我们若明白,就不会对祖师所开示的存疑。因为《大集经》贤护品经意,有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原文。假使有人称念阿弥陀佛,就是做到无上深妙禅,所以禅就是净,净就是禅,当然这是对一个念佛纯熟功成的人而言。如果念佛的心是悠悠散散,念佛的工夫不得力,当然不是做到无上深妙禅。或者念佛,虽然是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但是也是念阿弥陀佛的佛心,也是念阿弥陀佛的佛愿,也是依靠阿弥陀佛的佛力。佛号是佛的真如、佛的法体,佛号是由佛的愿行功德,圆满所成就的。所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从阿弥陀佛的圣号体解阿弥陀佛愿力的意义。当然念佛号就是念佛心,从名号体解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发愿要救度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当然念佛的当下,有一份对阿弥陀佛的感恩图报,这份心就是佛心,与佛的愿心相契相应。禅就是佛心,参禅的人当然目的就是为了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念佛的人目的也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满菩提。不管是参禅或是念佛,目的都同样是为了要成就菩提了办生死。所以我们在娑婆因地,虽然不一定有办法参禅悟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大慈尊阿弥陀佛一定开悟,一定见性、一定成就。「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念佛的人,好好在念佛堂念佛,参禅的人好好在禅堂参悟,这样能够成就道业最要紧。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天台是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在这里是指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在天台山弘法利生,所以以山名,来对智者大师的称呼,就表示对智者大师非常的敬重。凡是用山名、用地名、用宗名,对某一位法师的称呼,就是表示对这位法师的敬重。譬如佛光山星云大师,很有道德、很有修持,佛光山在高雄大树乡,以大树这个地名,来称呼星云大师,称呼他大树大师,这样就是对星云大师,很敬重的意思。或是以佛光山的「佛光」两字,来称呼星云大师为佛光大师,也是对星云大师很敬重的意思。智者大师说,「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四种三昧就是四种念佛之说,就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这四种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王。四种念佛之说,是宗密大师所说的。

  下面引用莲池大师的开示,云栖是山名,在杭州五云山之西。莲池大师在杭州五云山之西的云栖山云栖寺修行,所以以山名或寺名,对某一位法师的称呼,也代表对他很恭敬的意思。所以以云栖称呼莲池大师,就是以山名称呼他,表示对莲池大师很恭敬的意思。蕅益大师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师,所以对古德的称呼非常的恭敬。莲池大师是中国净宗第八代的祖师。

  这段开示的话说得非常的奥妙,「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就包括世尊一代时教所有的教法,就是这段话的意思。该罗八教就是包括八教,八教是天台宗的判教。天台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时教,分判为五时八教。八教就是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化仪四教就是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化法四教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因为时间很有限,这些佛学名相,不能详细向大家说明。五宗就是大乘五大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律宗。所以只要将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念得纯熟,所有五时八教,世尊一代时教的道理通通包括。从莲池大师这样的开示,我们可以明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非常难得的修行。所以一个深入了解净土教法的人,绝对不会认为,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够,绝对不会这样认为。因为一句佛号,就该罗八教圆摄五宗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足够了吗?当然有。若不够莲池大师怎会说,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下面蕅益大师说,「可惜如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这段话说出不明净土教理的人,对念佛法门的轻视。有的人将念佛当作是浅近勾当,念阿弥陀佛,这是人人都会念的啊,没什么稀奇啊,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修行啊。这样就是看轻净土法门,这是有罪过的而且损福报。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法门,因为任何法门,都是世尊智慧所宣说的。轻视佛法就是轻视佛陀,轻视三宝损福报,容易招来灾难。所以念佛法门,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往往会认为,这是愚夫愚妇在修行的法门。我在家居士时一心念佛,就是有人对我说,你是一位知识份子,怎么在念佛?这样的话对念佛法门,是轻视或看重?轻视。大势至菩萨在因地,就是不假方便专念佛号。诸位看《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告,他在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就是专一念佛,法界菩萨第一人。

  一句佛号从因地念到果地,从凡夫念到成菩萨,可以看轻念佛法门吗?当然不可以。就是因为看轻,所以对念佛信不深行不力,因为观念错误,所以行为就偏失,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很浅薄。修持念佛法门,当然就没那份真诚的心。所以念佛就终日悠悠净功莫克,无法念佛念到得力。也就是悠悠散散而念,也就是有口无心之念。这样的念佛,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与自性不相应。这样的念佛要消灾灭罪,要往生西方的力量不够。不是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力不够,是众生与阿弥陀佛的心不相契不相应,这样要怪众生,或是怪阿弥陀佛?怪众生。

  「或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这段话是说出,有的人对念佛法门的修持方向偏差了。一开始蕅益大师就说,念佛法门没什么奇特,就是深信力行。有的人就巧设方便,修持念佛法门,教人参念佛的是谁。师父在家的时候,一开始遇到净土法门,我也是走向这个方向来,后来看到印光大师的《文钞》,才知道说方向不对了。不是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在参悟念佛的人是谁。参到后来我得到的答案就是,念佛的人就是我啊。没有开悟,没有开悟,没有断惑,没有证真,就不能了生死。所以倒不如老老实实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才是真实修学净土法门的方针。

  「殊不知一念现前之心,本自离句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说玄。」这段话是蕅益大师,从能念之心所念之佛的道理,来说念佛的修行。不用在那里参念佛的人是谁,不用在那里说妙说玄,老老实实每一句阿弥陀佛,直下念下去,这样就是正确的修学净土法门的方法。因为现前一念能念之心,原本就离句绝非了,不必作意离绝。将能念之心安住在所念之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能念之心离句绝非,所念之佛超情离计,无所分别。每一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念头,从自性流露出来,念念就是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凡夫因地说不执着,也是执着啦。口口说空,步步行有,要放下、要无着、要无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做到了。所以老实念佛,纵然念佛的当下会打妄想,也无妨,因为这是凡夫原来的习性。所以仰靠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救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开悟,自然就证果。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这段话诸位菩萨,你一定要好好听进去,而且也要好好去做。净土法门怎样修行?就是照蕅益大师这段开示去做,就是如此。只要信得及,好好深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守得稳,直下念去,好好将这句佛号,一句一句一直念下去,昼夜十万或五万或三万。也许你会说:师父!祖师叫我们一天,念十万、五万、三万,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不然一万,不然五千,不然三千、两千,念佛你一直在计较越念越少,若赚钱你就会计较越赚越多,一天若赚一万跟赚三万,你要哪一种?我相信你要赚三万不要赚一万。可是念佛你要计较,一天要念三万念五万,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凡夫实在很奇怪,念阿弥陀佛越多越好不要,为了钱能够将父亲打死。今天我看到新闻的报导,一个当儿子的为了要谋财害命,去为父亲投保。然后将父亲推落溪水溺死,去领保险。这种新闻每天打开电视报纸,都能够看到,令人感受到活生生的说法,五浊恶世就是父子都会互相残害。诸位!你能不念佛吗?所以好好念佛,在这个五浊恶世的娑婆人间,连自己的亲人都有可能将自己害死了,你还在盼望什么?你还在期待什么?我若每次看到活生生的实例,无论是电视新闻的报导,或是发生在周遭的莲友身上,若看到子女为了父母的遗产,在吵架、在打架、在相告,我内心感触就很深。很想向诸位在家菩萨,好好的劝勉鼓励,你们若有财产,要赶紧现在就处里好,不要让你的动产不动产,将来是造成你遗憾的原因。因为将来有一天,你无法讲话的时候,也许你的子女,就是为了你的动产不动产,在吵架、在相告。中国人就是很勤俭,很打拼的民族,所有勤俭打拼,都是为下一代在设想。从来不曾关心自己的法身慧命,鼓励好好念佛不要,认真奋斗都是为子为孙。结果奋斗一辈子,勤俭的所有一切财产,让子女造成纷争,甚至吵架、打架、相告。你不要说:师父!这是没学佛的人。我跟你说:学佛的人难道就不会?若要说实例可说出一大堆,你听得下去也好,听不下去也好,你若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许你内心就会非常的感叹。

  诸位菩萨!要觉悟,真的要觉悟,好好念佛善待自己的法身慧命,将你所辛苦赚来的财物,好好用在为自己,为子女建功立德,这才是有智慧的。对不对啊?当然是这样。

  蕅益大师在这里,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以决定不缺为准」。最重要的就是无论一天念佛,是十万声、五万声、三万声,决定不缺为准。也就是不要随随便便,就向佛祖请假,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弟子因为上班快来不及了,所以我作早课要念佛一万声,我哪有那么多美国时间。哇!我上班快来不及了,阿弥陀佛!我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另外一万声,欠你九九九七声,等待我晚上回来再补。阿弥陀佛!我要去上班了,Bye-Bye!再见。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你有所求他都静静答应你,晚上回来了工作一天也很累了,阿弥陀佛!你知道弟子工作一天很辛苦,我早上欠你的九九九七句阿弥陀佛圣号,我实在很累了,加上今晚还得念一万声,不然我明天再补啦。

  阿弥陀佛很慈悲的,静静的再答应你,今天的功课明天补,明天的功课后天补,到后来就没办法补了。常常跟阿弥陀佛请假。这样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这样念佛怎会有成就啊?所以你如果没那么多的时间,早课晚课念佛一万声,一开始时功课订少一点,从三声、十声、百声,慢慢的增加,以决定不缺为准。不要念佛念三年、五年、十年,早课念三声晚课念三声,这样阿弥陀佛知道之后,阿弥陀佛知道,你根本不是没有时间,是懈怠,不想要好好用功,阿弥陀佛对你是三声无奈。所以要真的有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毕此一生,誓无变改」,非常的重要,一生念佛不改变,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从平生念到临终念到往生,从现在念到将来,从因地念到果地,从凡夫念到圣人,不改变的。无论海水会干石头会烂,念阿弥陀佛都不改变,诸位知道吗?若要鼓掌就大声一点。你只要做到蕅益大师所说的这段话,「不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哇!蕅益大师这样说,是非常的悲心。你若每天念佛,毕此一生,誓无变改,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世诸佛就打诳语了,诸佛会打诳语吗?不会,佛祖会骗我们吗?不会。

  「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这段是说出往生之后的果报。只要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为阿毘跋致。《阿弥陀经》所说的,「众生生者,皆是阿毘跋致。」永不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所有八万四千法门,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哪一个法门不会?所以法门无量学。事实上对凡夫在因地要做到,根本不可能。在无量寿的清净西方佛国,有阿弥陀佛的教导,才有办法法门无量学,对不对啊?真正要学无量的法门,要有无量的生命,在这里顶多在人间,百年的生命而已,而且要活到百岁还真不容易呢。

  最近师父听到某一位莲友,得到了乳癌,某一位莲友得到肝癌,听到的都是癌症。而且年纪都很轻四十多岁,阿弥陀佛啊,四十多岁得癌症的很多呢。你我生生世世,得到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也都没有治好,一出世就得到这种癌症,叫作什么癌?生死癌啊。所以我们就要好好藉着念阿弥陀佛,彻底将生死癌治好。我们生生世世,就是因为生死癌没治好,所以这辈子再来人间,出世做人,对不对?请问诸位菩萨:在人间做人好不好?不好,怎样不好?苦,对不对?下辈子再让你到人间,出世做人像这辈子这样,再过一遍你要吗?不要!大家都不要,为什么?苦啊。年轻的也许比较没有体会,只要五六十以上的老菩萨,体会就非常的深刻了,老来实在非常的苦。

  刚才师父去净房,看见三、四个老菩萨坐轮椅,旁边要有两个人照顾他,很可怜啊。现代文明病实在非常的多,中风的不是七老八十的才会有,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就会中风了,非常的可怜。所以要好好的学佛,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将一切的痛苦彻底解决。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着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着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着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这段话是蕅益大师鼓励我们,一心专修净土法门,千万不要朝三暮四,一天到晚换法门修持。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就是不要今天修净土法门,明天修禅宗法门,后天修密宗法门,一天到晚换法门在修持,怎可能会修行成就?不可能。所以一门深入非常的重要。对现在工商社会在家居士而言,尤其重要。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很忙碌,怎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修很多的法门。而且有时间也不必要这么做,为什么?一法通法法都通,一经通经经都通。一句佛号若能念成佛,没学其它法门又有什么遗憾。这是印光大师,在《文钞》所开示的。

  所以遇着教下的人,就想要寻章摘句,意思就是说遇到修教下的行者,就跟随人家去修教下的法门。譬如说修天台宗、修三论宗、修华严宗,意思就是一门深入专修。遇着宗门的人又想要参禅悟道,宗门的人就是参禅的人,遇到参禅的人他不要念佛了,他又要去参禅了,这就是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到守戒的人,又想要搭衣用钵。这样的人我看了不少,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好好的念,看到人家修什么法门,就想要跟随人家修什么样的法门。一个本业不好好做的人,就是看到人家卖衣赚钱,就跟随人家卖衣赚钱,看人家卖吃的赚钱,就跟随人家卖吃赚钱,自己的本业不好好做,这样怎么可能赚钱?蕅益大师很慈悲,希望我们决定能够念佛成就,才会有如此的开示。

  下面就说出,只要将阿弥陀佛念得熟,所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通通都包括,「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念阿弥陀佛念到纯熟功成,所有一切教下道理通通包括,禅宗参悟一切公案,也全部在里面,所有持戒一切威仪细行,也全部在里面。

  下面就说出念佛念到纯熟,真心念佛的人就是做到六度。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所以要做到真能念佛,对不对啊?一心念佛、真心念佛,就是做好六度。

  「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名为真念佛也。」

  这段话蕅益大师说得真好,你若没有做到这些道理,不是一个真念佛人。其中有一点只要我们有心,一定能够做到,就是是非人我放下。一个真实念佛的人,不要一天到晚挂怀是非人我。凡夫因为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所以待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是非人我一直放不下,不是真念佛人。我每次若听到说,师父!我和什么人不合。一个念佛人,和张三也不合,和李四也不合,和王五也不合,和毛六也不合,和白贼七也不合,这样是一个真念佛人吗?大家一起念佛共修现在就不合,将来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永永远远成为阿弥陀佛的菩萨法眷,如果还不合那不就惨了。念佛人就是要放下是非人我,将是非人我用这句佛号念掉。

  下面,

  「要道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

  一开始用佛珠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在佛门超过二十年了,我到现在还是一样拿佛珠,提醒自己有空就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到现在还不敢不拿佛珠,为什么?因为道务很繁忙,知道念佛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修行,用佛珠时时刻刻来提醒自己,有空就念佛,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何况初学念佛法门的人,念佛念到功成,自然一切法都圆满具足,非常奥妙的法门。在那里说是说非,倒不如安安静静好好念佛,对不对啊?当然。

  「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

  什么都不用说就是好好念佛,不用说好听话,也不用说不着相,不着相不念佛还不如着相念佛,因为着相念佛,还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着相不念佛,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凡夫口口说空,步步行有,口说不着相,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没有用啊,还是老实念佛最有用。

  最后,「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然用不着。」

  哇!这段话,蕅益大师实在说得太好了。纵然你有办法,将三藏十二部教典,说得非常的清楚,纵然你有办法参禅,参到明心见性,这都是还在生死里面的事情。参禅开悟了,没有断惑不能证真,还不能了办生死,临命终时决定用不着。但是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在临命终的时候不但用得到,还能帮助自己超越生死,这样要念佛吗?要啊。

  时间的关系,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