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心行恶贯满盈,上天鬼神就要跟他算账了


   日期:2016/12/31 21: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罪恶要是“满盈”了,“灭寿夺算”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一十八页倒数第四行。

  【科】辛六、谕“离恶劝修”。分四:壬一、离恶行善。

  请看经文:

  【经】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经文里面的话字字句句含义非常的深远,一个字都不可以疏忽,要用心去体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这一段经文只有四句,一句四个字,念老给我们做的注解不长。

  【解】末段普劝止恶从善,求生极乐。“若曹”,即“汝等”;“熟思计”,即常云之“深思熟计”。

  要多想想,细心的去观察。下面把这些“众恶”都给我们说到了,经文紧接着前面所说的,前面说得非常重要!罪恶要是“满盈”了,“灭寿夺算”。“寿”是寿命。

  寿命实在讲是有一定的。我早年在洛杉机讲经,听众当中有一个道友算命算得准、算得好——翁阳春居士,虽然他有残疾,行动不方便,要坐轮椅,但是头脑很清楚。因为是同参道友,所以讲完经之后就有很多同修围着他请他看相算命。

  我在那边住了一段时期,跟他很熟,他也问我的八字,给我算算命,真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四十五岁以后的寿命是延长的,佛帮助我们延长的,这就是断恶修善所得的果报。如果要造作恶业,寿命长的会减寿,寿命应该活到七十、八十,四十、五十的就走了;要是作恶多端,严重的罪过,二十、三十也走了。所以寿命不是个定数,完全在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善恶因会把寿命、把福报、把聪明智慧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不是定数。如果是定数算得很准的,那就是说你这一生日常生活当中没有什么大善大恶,平平常常,那就被他算定了。

  《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的命也被那个孔先生算定了,非常准确!每一年他收入多少、他考试能考到第几名,一丝毫都不差,所以他就非常相信命运。非常相信,于是乎他什么都不想了,他说想了没用,干脆什么都不想。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头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很佩服他,说你功夫不错,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普通人做不到,问他怎么修的。他说我没什么功夫,因为我的命被孔老先生算定了,这些年来丝毫不差,所以想也没用,干脆就不想了。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

  圣人是什么?圣人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凡夫起心动念。

  了凡先生不起心、不动念不是功夫,相信命运,起心动念也没用。云谷禅师再教他,真有命运,命运可以改,不是一成不变。你念头善,命就变好了;造作不善,命就变坏了。天天都在加减乘除。他听了云谷禅师一番开导,明白了、觉悟了,下定决心断恶修善,在佛菩萨面前许愿做三千桩好事,到第二年去考试果然名次不一样了,孔先生算他这次考试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这才真正相信命运是随着念头转的,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前面这段经文讲到“罪恶满盈”,叫“罪极”,造作罪达到极点了。“上天”,这不是佛菩萨管的,佛菩萨不管这个事情,上天管这个事情。你本来的寿命减短、缩短,该活到八十岁的,没到六十岁就走了。这种人在现代社会里头很多,你只要细心去观察。

  起心动念是“意业”,分为“身、口、意”。“身”造“杀、盗、YIN”;“口”造作的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念头”起心动念“贪、嗔、痴”,这叫“十恶”。十恶统统都造了,很容易跟经上讲的罪造到极处了,那就是“恶贯满盈”。“恶贯满盈”你的命就改变了,寿命缩短,灾难现前,人也愈来愈愚痴。造作一切罪恶成为习惯了,无恶不造,不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宗教都属于迷信。现在这样的人多,所以社会灾难很多,真是天灾人祸天天都有,就在眼前,他完全没有感觉,依然如故,不知道每天都在折福、都在迷惑,心里面恶念很多、杂念很多,身心不安,“富而不乐,贵而不安”,这是现在的人间相。仔细观察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他将来的前途是三恶道。罪极重的,无间地狱;轻一等的,饿鬼;再轻一等的,畜生。

  三途很可怕!前面我们读过,念老引经据典告诉我们,佛在经上常说“三途一堕”,你不小心掉到三途里面去了,就是饿鬼、地狱、畜生,要经历多长的时间你才有机会再得人身?佛说的“五千劫”。不是五千年,不是五万年。五千劫,就算“小劫”那个数字都算不清。

  一个小劫,经上讲得很多,我们就用一个“增减”,佛告诉我们,人的寿命一百年减一岁,这叫“减劫”。我们现在是“减劫”,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人寿平均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世尊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年,也就是说一百年减一岁,现在是减了二十五岁,现在人的平均寿命七十五岁。一个世纪减一岁,减到十岁,这是最短的。从十岁再每过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十岁再增加,增加到八万四千岁,一增一减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我们就算是最小的小劫,五千个小劫你才有机会从三恶道出来。

  你要懂这个,知道佛说这个话不是假的是真的,你才知道可怕,三途不能去,去了之后不容易出来,愈迷愈深。我们日常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不要注意?还敢胡作妄为吗?净土法门是没错,“易行道”,往生必须要身心清净,“信愿持名”才能得生。平常要不用功,临时你哪有那么好的运气?!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你,一劝就听,马上就忏悔改过,念佛往生,真的不是假的,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所以千万不要侥幸!看到经上讲的,经上是讲得没错,恐怕你不是那个根性,所以我们一定老老实实断恶修善。

  净宗念佛,我们持戒我只立了“五科”,我们只把这个守稳了,戒律就算不错了,有资格往生了。这“五科”第一个是“净业三福”,这是根,根之根,戒律的根之根,不能不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释迦牟尼佛给出家、在家弟子制定很多戒律都从这个根本生的。戒律很多,持诵都不容易,我们找到根本这几条,这三条。

  “三福”第一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做到了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四句没做到,经上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没份,不是说你。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四句做到了叫当之无愧,我们符合这个标准,人天福报。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来生还得人身;下品十善到阿修罗道去了。

  阿修罗道,堕到那一道很容易造罪业,为什么?他贡高我慢、目中无人。所以非常容易从阿修罗堕三恶道,这很可怕!所以人、天两道稳当。

  要认真把这个戒的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就入佛门了。

  学佛想成就分分秒秒不能离开“三皈”;离开就会走向邪道

  在家弟子,佛对在家弟子的要求要“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讲“佛、法、僧”。“佛、法、僧”的实质是什么?是“戒、定、慧”。“佛”是智慧圆满;“法”是经教;“僧”是出家人。“皈依佛”,佛是我们的老师,要跟佛学;“皈依法”,“法”是经典,佛今天不在世间了,经典还留在世间,我们要读经、要觉悟;“僧”是出家人,真正具足“戒定慧”的出家人,我们的经教要跟他学、要请他来指导。

  佛教自始至终是教育,不是现在一般世人所说的宗教。一般人讲宗教,跟迷信划了等号,认为宗教都是迷信。佛法不迷,“佛”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觉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智慧”是本体;“觉悟”是起用。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觉悟的,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能搞错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皈依三宝,六祖惠能大师给人主持三宝,他不是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念“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他念这个。为什么?惠能大师那个时代佛法传到中国大概七百年,为什么把“佛、法、僧”改成“觉、正、净”?肯定出了问题,大家着了相,不重实质重形象,这个错了。

  形象固然重要,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是帮助我们、提醒我们“觉、正、净”。“觉”,“佛”作代表;“正”,正知正见,“法”做代表,与经教不相应的邪知邪见。不能不懂,不懂我们学佛全走错路。

  “三皈”是我们学佛想成就分分秒秒都不能离开;离开,就走向邪道、就走向弯路了。我学佛,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要依“觉正净”。

  “具足众戒。”这个“众戒”是指一般讲的“三皈”、“五戒”、“十善”,出家有“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是指这些。这些戒律你在哪一个层次受哪一种戒律,就好像有小学的戒律,有中学的戒律,有大学的戒律。

  “不犯威仪。”“威仪”是规矩,一定循规蹈矩。再说得清楚明白一点,我们思想、言语、行为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威仪”就是榜样,这叫“行道”。

  做中国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一定做到“内圣外王”

  古时候社会安定,每个朝代都有一段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长治久安,我们称它作“太平盛世”,每个朝代都有。怎么成就的?做榜样的人多。佛门弟子做出佛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学生的榜样;儒家也学会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榜样,他们的思想、言语、行为不能违背伦常道德,要把伦常道德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大家看。

  所以在这些年来我劝同学们真正学佛,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内断“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大家懂。“慢”是傲慢,傲慢跟嗔恚常常连在一起,容易发脾气,脾气太多了会到地狱去,这个不能不知道;“痴”是愚痴,想法、看法、言语、行为与经典违背,自己不知道,这是愚痴,看到别人过失,看不到自己过失,痴,愚痴;

  “疑”,怀疑,最重要的对佛菩萨怀疑、对圣贤怀疑,这就大错特错。为什么?因为你有疑,你什么都学不到。纵然有高明的大德你遇到了你也学不到,为什么?你对他怀疑,你不相信他。这都不能不知道。

  内断“贪嗔痴慢疑”;外面学孔老夫子。夫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赞叹,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态度要温和、要善良,孔老夫子表现在外面。孔门弟子恭敬,对人、对事、对物学恭敬,没有丝毫傲慢;节俭,生活节俭培福;后面谦让、谦虚,喜欢让别人。

  现在这个社会提倡的非常严重的一个字,提倡什么?争。父母教小孩上幼儿园要竞争、要考上第一名,要拼命去竞争,要出人头地,从小就这样教这还得了吗?!以后他长大了成什么样的人物?就喜欢竞争、斗争、战争,容易招来的人祸、天灾人祸。

  所以释迦的“五德”,放下“贪嗔痴慢疑”;夫子的“五德”表现的外面,“温良恭俭让”。好!

  心行跟“内圣外王”相违背,上天鬼神就要跟他算账了

  至少做中国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定“内圣外王”,里面是圣人,“贪嗔痴慢疑”断了是圣人,外面“温良恭俭让”,成就自己也帮助别人,做榜样给人看。

  如果我们的心行,跟这十桩事情相违背、相反,那就是经上讲的“恣意作恶”,随便,顺着自己的喜爱,什么坏事都敢干,等到他恶贯满盈,上天鬼神就要跟他算账了。他的福报因为作恶太多,福就享尽了,恶报就现前了,或是生重病,有很多生重病苦不堪言。实际上呢?他已经被小鬼带到地狱里头受罪,在人间他还有寿命,他生病、重病,虽然生重病不能起床了,他的神识被小鬼带到地狱受罪,很多,只要你留意,天天都会看到,果报显现。

  【解】顿然夺尽其寿命,堕入三恶道。所受果报,无有穷尽。欲出无期。

  念老这几句解释很好懂,要记住,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念着。你怕不怕?你要怕,从现在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想怎么样断恶修善?怎么样积功累德?我告诉你个最妙的方法,“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摘自《2014大经科注》第403集 2016年11月22日 讲于 香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恶贯满盈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恶贯满盈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