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


   日期:2017/1/8 11: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民二十五年)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特佛教之所尚,亦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修1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

  今日世道陵夷2,人心陷溺3,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新学说之影响,而其远因实由宋儒辟佛有以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为而为善,只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

  圣人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可不恫(tōnɡ)4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遂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5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6,乃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吾人读书尚古7,可不深察乎哉。

  ●(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8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9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遂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州岛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

  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10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释如诚【研读】

  因果二个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竭尽无遗。不仅是佛教所崇尚,也是世间法所不能废置的大道。因果的道理在儒书中,早有明训。《周易》中说:“修积善行的家族,必定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定留下许多祸殃。”《尚书》中说:“行善,上天降下各种吉祥;作不善,上下降下各种祸殃。”这些难道不是因果的道理吗?而《春秋左氏传》中所记载的,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都是因果的真实记录。使得后来的人读到这本书,按照这些事的前因后果,戒惧祸福的无常,报应的不爽。由于知道有鬼神,战战兢兢,警惕谨慎,上智之人,固然能够振奋志气,敏于时事,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下愚的人,也知道有所畏惧,不敢做恶。所以因果教育,实在是维系人心的大防堤,足以辅助王政教化的不足。是世出世间圣人,治理天下,度脱众生的大道关健,也是古今国家大治大乱,兴盛衰败的关键。

  今天的世道衰颓败落,人心沉迷陷溺,所以到如此地步,都是由于不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所导致的。因果的道理不明白,其中的近因,虽然是受到新学说的影响,而其中的远因,实在是由于宋儒辟佛而酿成的。自从宋儒学说兴起,他们说:鬼神,是阴阳二气的天赋之能。说:人死了,神识也飘散了,虽然有地狱的剉斫舂磨,将如何来施用?说:君子有所求而行善,那么这个行善也必定不是真的。为什么要谈到因果呢?因为无所求而行善,只可以对上智的人来说。中等根性以下的人,必定要借着有所求来劝导他之后才来行善。今天却说,要无所求的去做善事,这是阻拦一个人的向善之路。

  圣人以神道施设教化,暗中赞叹神明。在《周易·系辞》中说:“推原事物的初始,反求事物的始结,就能知晓死生的规律;考察精气凝聚成为物形,气魄游散造成变化,就能知晓鬼神的情实状态。”现今认为鬼神是虚妄荒诞的,这是废除了先王的教化。既然死后归于断灭,没有因果,没有报应,那么一切逆反罪恶的行为,凡是可以达到满足他志愿的,有什么值得害怕而不敢去做呢?挠乱天下而遗祸人类,必定从此开始了。二程、朱熹只知道勉励君子无所求而行善,怎么就不考虑小人无所畏惧而做恶呢?

  天下的人,君子少而小人多,那么二程、朱熹的话,利益天下的也太少了,而危害天下的也太多了,可不是哀痛吗?然而二程、朱熹的理学,大多取自佛经,他们想以取自佛经中的义理来自我壮大,却将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反而认为别人不如我。于是掩耳盗铃,阴奉阳违,甚至不惜操戈相伐来驱逐,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为了门庭之见,以及想要死后进入文庙受后人的祭祀罢了。他们因为门庭之见,而留给天下后世,无穷的祸患,这也是二程、朱熹所没有料到的,而有心人所深深痛心的。二程、朱熹是宋朝的一代大儒,他们维护人伦纲纪的功劳,不可以湮没。而他们的思想学说,还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我们读书崇尚古制,可不是要深深思察吗?

  ●(其二)现今想要发扬光大因果的事理,以及实行的方法,必须先要从事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必须以妇女为主体。因为世间有了贤母,才有贤子。古时的贤母,从事胎教,熏陶造就在禀受色身的最初,教化培育在没有出生以前,而必定期望他熏习养成好的性格。例如周朝的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暗中辅助他们的丈夫,胎教他们的儿子,都是女中的圣人,实在是开启了周家王业的基业。我曾经说: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说:教育女儿是齐家治国的根本,就是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来说的。

  现今的女流,大多不明白这个意义,而妄想参政揽权,想做大事,于是将家庭培植根本的大道,置之度外。这真是聚集万国九州岛岛的铁,也铸不成这样的一个大错,深深的慨叹啊!培植家庭根本的大道是什么?就是凡是教育子女,必须在于他孩提时代,首先必须使他知道因果报应的学说,那么一切悖反凶恶的行为,自然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了。

  宣讲因果的书籍,没有好过《感应篇》以及《阴骘文》的。这二本书,能够为孩子们常常讲说,自然有莫大的利益。因为儿童天性还没有浇薄,好话容易入心,幼小时熏习,时间久了就成为性格,等到长大了,就不会改变了。正本清源,就在这个地方去做。所以《周易》中说:“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现今天下之所以大乱,都是由于一班不明白教育原理的父母,因此而养成的。

  因为他们既不能以胎教,好好教育在孩子的最初,又不能以因果教育鞭策在孩子稍长之后,根本一旦损坏,于是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不讲孝道,不敬双亲的说法,家庭革命的谈论,就公开提倡而不忌讳。渐渐到了,朋友,是以利益相交而以货物出卖,夫妇,是野兽相合而家禽分离。廉洁羞耻的大道丧失,天理绝灭,洪流滔天,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即使孔子、释迦世尊出现在于今天,也没有办法来挽救,实在太危险了。然而要怎么办呢?说:挽救之道,只有注重家庭教育,希望父母各自为子女讲明因果的事理,来培植这个根本而已。既然培植了善因,必定获得善果,使得将来人心大变,风俗渐渐淳厚,天下国家,有太平的指望啊!

  1【聿修】《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毛传:“聿,述。”聿本助词,后多训为“述”,因以“聿修”谓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

  2【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

  3【陷溺】比喻深深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4【恫】1.哀痛。恫(dònɡ) 1.恐惧。

  5【配飨】合祭;祔祀。指孔子弟子或历代名儒祔祀于孔庙。

  6【立言】指著书立说。

  7【尚古】崇尚古制,推崇古道。

  8【钧陶】用钧制造陶器。比喻造就。

  9【习与性成】谓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10《孝经》:“非孝者无亲。”意思是: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心目中就没有父母的存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因果)(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因果)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