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恒传法师:古寺话菊禅


   日期:2017/1/9 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秋日的阳光懒懒地散落矗立在大雄宝殿前的观音像上,泛着淡淡的光,异常柔和;透过层层树枝,在树下桌子的经书上落下细碎的影子;散落在寺院的花圃里……此时菊花开得正是恣肆。懒散的阳光,恣肆的生命竟然没有一丝的冲突,“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不知刚才谁敲了一下磬,浑厚悠长的磬声和一股菊花的风雅暗香,透过千年的时光一直传到了今天,纠缠在一起。

  法师正在整理花圃,时不时抬头看一下花开。

  “师父,师父,有居士来找你。”小徒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你让他们过来吧。”师父对小徒弟说。

  “好”,小徒弟跑远了。

  一会儿身后跟着几位居士,或青年,或中年,或男,或女。

  大家纷纷问询顶礼过师父之后,一段开启心灵的旅程开始了。

  相遇是缘

  “师父,我现在有个问题,”一位中年男居士略微停顿了一下,说“在家里面对妻子,有种非常困难的感觉,一切都那么不协调,对方那么不讲道理,所以我想问师父,夫妻之间的命会互相克吗?是因为我们相克,我们关系才这样吗?”

  师父看着中年男居士,缓缓说:“夫妻之间的命为什么会“相克”你要明白,皆是宿世的因,这世的果。经卷里讲到‘佛教因缘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每个人的宿世因缘不同,这世姻缘不同,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亲疏远近,皆是因缘果报。只要有缘自然会来,无因无缘,怎么强求都不会得到。既然明白了一切法从因缘而生这个道理,就好好经营家庭,相互包容宽容。”

  “师父说我们一定是前世的因,今世才能相遇,是吗?”

  “是的。”

  “原来大家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是有根据的。”

  “哈哈,我们今天的相遇也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呀!”师父大笑。

  烦恼时念“反观咒”

  这时一位年轻的居士说:“师父,我是初入佛门,您刚才给这位师兄讲的道理我也大概能明白一些,只是知易行难,烦恼还得持续,我听说佛门有很多咒语,那遇到烦恼我们念什么咒可以顿减烦恼?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师父说:“可以念‘反观咒’。”

  旁边另一位年轻的居士马上掏出手机开始上网搜索,

  稍后抬起头,大声对师父说:“师父,网上没有搜到反观咒这个咒语啊!您是不是记错了?”

  “哈哈哈,什么是反观咒?就是遇到烦恼,要反观自己比较适合。反观自己的内心,换位思考,你能明白吗?”

  年轻人讪讪地低下头,把手机放口袋里,继续认真听师父讲话。

  我不见“好人好报”

  一位柔弱的年轻女居士说,“师父,佛陀不是更应该眷顾勤劳、善良的人吗?为什么总不见好人有好报?”语调里似乎有着淡淡的的悲伤。

  师父把眼光转向旁边的菊花,大家也随之看向花圃,

  “这几株菊花是咱们寺院春天移植的,小徒弟整个春天都在问我‘师父,怎么菊花还不开呢?’你能不能先回答我这个问题。”

  “这很简单嘛师父,我说一点不敬的话啊,师父见谅,师父这点常识怎么都没有啊,首先菊花这个花种是秋天开的,时节性,其次,任何花都不可能当时种下,当时就开花啊!”似乎涉及到年轻女居士的专业领域范围,讲起来很是充满信心。

  “对,你说的很对,春天种下花,不可能当时花就开,都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宿世造的因不一样,这一世的果报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只看一,不看二。你在抱怨秋天花开的不好,可是你并没有看到春天他种下的是一颗怎样的种子,你不知道他是怎么照料这柱花的。”师父说。

  “师父,我明白了。”年轻女居士点点头。

  “他不听我”

  “师父,我觉得我执念太深,跟朋友相处总想让他按照我的意愿、想法去做,每次因为小事争吵,我应该诵什么经去改变我的心境,请师父开示。”另一位年轻的居士询问道。

  “对啊!怎么办呢?”师父轻轻的重复了一遍。

  这时候,小徒弟跑过来,跑到师父身边“师父,我对着那边的那朵红色的菊花念了好长时间的大悲咒,然后我又念心经,又念普门品,怎么还没见到那朵花变成黄色的呢?”

  “为什么要红色变成黄色的呀!”师父问

  “我不喜欢红色嘛,我想他们都统一颜色。你看师父,这么大一片花海,都是黄色菊花,只有那几朵是红色的,多不和谐呀!”

  大家一阵哄笑。

  青年居士说“小师父呀,无论你念多少遍经咒都没有用啊!花已经长成那样子了,不可能改变。”

  “师父……”小徒弟看着师父,满脸询问的意味,想要验证青年居士的话是否正确。

  “对呀,你多换几个方向去看那几朵花,看看是否和你刚才站的位置看到的花有变化?还和整个花圃是否和谐?然后,今天的晚课再加三遍大悲咒和心经。”师父说。

  “哦。”小徒弟又跑到花圃里去观看菊花了,跑到这个位置看一眼,跑到那个位置看一下。想要印证师父的话。

  这边师父继续说“执念很深,不是说诵哪部经就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明白道理,就是不诵经,改变心境都可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不要自我为中心,要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尊重别人。古语说的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兴许听听别人的意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自己依旧执着,改变别人很难,很容易带来更多的烦恼,所以要多改变自己。如果自己概念真的是很超前,观点很全面,那么就要与对方多沟通,从而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诵经都是摄受这颗心,平时可以读诵《金刚经》《心经》,慢慢理解经文含义,会有非常大帮助。”

  “师父,我的孩子不听我话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位居士问。

  “对呀,师兄,你太智慧了!我刚才还在想这个问题,老公老是不尊重我的想法,比如我前天让他换个窗帘,他非得今天上午换,这中间几天,气得我呀,我现在可以这样想,老公有他的想法,可能前几天着实有点累,今天休息过来了,才……”旁边一位居士回答。

  “哈哈哈,你们都很有智慧啊!”师父大笑。

  难言之隐

  中年女居士双手合十,在向师父顶礼之后,想了想,才小心翼翼地开口:“师父,我有个非常羞愧的问题,也不知道该不该问?”

  师父满脸慈祥,看着中年女居士说:“有什么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他居士听闻师父这样说,一阵大笑,“师父好幽默啊!”

  待笑声落下,中年女居士调整了一下语调说:“今年我的老公天天看黄碟,给他说这样不好,他还不承认,他也不听我说。怎么办?”

  话音落下,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脚边的菊花没有受到这气氛的影响,如如不动,默然肆意地绽放着自己。阳光点点洒在花瓣上,花瓣也接受了阳光的温暖,并转化为自己的能量,让阳光在自己的枝叶躯干花瓣的丝丝脉络里流淌,似乎花开得更明媚了。

  师父微微一笑,冲中年女居士点点头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是家庭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环,不解决好,也很容易影响家庭关系。这个我给你们从两方面来讲,先从佛法来讲,一直看黄碟很折损福报。看完之后容易定力不够,进而犯邪YIN。所以尽量引导。

  什么是邪YIN戒?邪YIN戒也是在家居士所持五戒之一。五戒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大家都知道,而邪YIN以男性而言,指与妻子以外之女性行。又虽与妻子行YIN,但行于不适当之时间、场所、方法等,都是为邪YIN。或指就算是男女双方也不得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而行YIN。非支,是指行YIN于产门以外之器官。

  非时,指胎圆满时、斋戒时、病时等。

  非处,指于灵庙中、大众前等处所。

  非量,指过量而行。

  非理,指不依世间礼法,如自行欲、媒合他等。

  目前你丈夫这个还不算,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身口意三业,身口都受意的控制,当这个东西看得多了,就容易引发心理变化,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就会产生实质性的行动,那就不好了。”

  师父话音刚落,中年女居士急忙开口问“那我怎么办?要不要强行制止!回去我就把碟子搜集出来扔了!”眼见女居士表情越来越犀利。

  师父继续说:“你不要着急,我刚才说了一方面,还没说完呢。”

  大家一阵轻笑。但还是屏气凝神,想要听师父继续讲什么。

  “从世间法来讲,并不是一学佛就要完全断绝夫妻生活,这也是在家居士学佛的误区之一。”师父缓缓开口:“我们常说“饮食男女”,对凡夫而言,饮食、性(男女欲)是很重要的人类生活与行为。在家庭生活中,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并不是我学了佛,一定要让丈夫(妻子)跟着我一起禁欲修行,佛教从不要求在家居士禁欲,而是提倡节欲;而节欲的程度与方式,也要根据工作、年龄、体质等的不同,因人而异,根据夫妻双方的情况,适量进行,慢慢来控制,性执着与性压抑,它不仅对人的身体,而且对心理健康均有较大的影晌。但这都是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你看一下夫妻关系中这方面是不是有所失衡丈夫才会去寻求看这些碟子,或者是夫妻感情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需要疏导。夫妻之间要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讲求智慧,讲求用如理如法的方式去做。”

  女居士听完,面带羞愧地往人群后挪了两步。

  大家也是一阵哄笑。似乎这个“禁忌”的话题都让大家心里有所疏解。笑声也不似刚才紧张了。

  心不静

  这时候,一个青年女居士上前一步,顶礼之后,问到:“师父,前些日子,在寺院参加了几天法会,法会之后,心里平静了许多,一切状况都很良好,在家待了一段时间,缠绕在大脑里的魔好像又来了,让人烦躁不安,是怎么回事呢?”

  师父依旧对这位居士笑了笑,

  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在这花圃这么长时间了,你闻一下你的衣服上有没有淡淡的菊花香?”

  “嗯,有的呀师父。”

  “这就对了,如果我们把这花香比喻成自己心的平静,那么如果想要心活得平静,修行要长期熏修,增长定力。我们都知道,烦恼是对境对人的时候产生,你们在寺院参加法会,和大众共修,这时候远离尘世的工作,家庭生活,自然就不会受这些烦恼的侵袭。一方面是因为远离了烦恼的环境,另一方面,你在寺院里,佛力摄受业力削减,佛法的熏陶,有了一定的定力,遇到烦恼能马上转化,而你在家,烦恼多,烦恼重,而你的定力并不能解决你的烦恼。所以一方面,要不断精进修学,增长定力,增长智慧,另一方便,还需要真心忏悔,借助十方诸佛威神力,消除定业,灭罪,做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争取他们的谅解。它们离开,自然就轻松了。”

  学佛和工作冲突

  “师父,我想念佛拜佛一直没时间,下班回到家就各种事。一早起来又是事情繁多。我很苦恼。”一位中年女居士皱着眉头,很苦恼地问。

  “我喜欢养花,但是我不可能因为养花耽误大众在一起共修、诵经、做佛事的时间,因为对我来说修行是我的“正事”,养花算是“副业”。对于在家居士而言,上班工作、照顾家庭是正事,礼佛诵经是在这之外闲暇的时间来做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两者可以结合的秘诀,我养花,看到花开花落,在这中间体悟佛经中的道理,从而辅助修行,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样,在工作生活中修行,用平常心,平等心来做事情,起思动念能够有觉知,发脾气之前先想想,等等这些,都会对修行有莫大的帮助。上班没时间礼佛诵经也是理由,能抽出时间礼佛,就尽量抽出时间礼佛,如果没有时间,不能为了礼佛而礼佛。我一直给在家居士倡导的是首先要把工作做好,把小孩带好,家庭照顾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抽时间礼佛。否则为了礼佛而礼佛,为了成佛而念佛,没有功德可言。”

  师父的话说完,一片寂静。稍后,中年女居士的眉头稍有舒展,慢慢开口说道:“师父,我大概明白了。”

  话音刚落,一位青年男居士就急急忙忙地问:“师父您好,我是一名销售人员,因为生活中的种种遭遇,让我每天心烦意乱,生活低迷完全没有信心,无意间一天让我有幸看到净土法门法师的专访视频让我感触很深,看开好多,一心想学佛让身心清净,生活中也总想为别人着想,本身觉得自己心善该为对方考虑,我不想那么自私去跟别人争跟别人抢,这就导致我的工作业绩没有提升,让领导感觉我的工作能力有问题,别人也不喜欢现在的我,难道我心善也有错吗?别人为什么不理解,我有错吗”

  师父淡淡一笑:“那你觉得你现在清净快乐吗?”

  “不”青年男居士老老实实的说。

  “是啊,学佛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你怎么让自己越来越苦恼呢?”师父说。

  “对啊,师兄。刚才师父已经回答了旁边师兄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和那个问题一样的。”旁边一位青年男居士忍不住开口说。

  “怎么是一样?!”青年男居士红着脸,大声争辩。

  师父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争辩,待大家安静下来,师父缓缓开口说:“这两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佛法不要脱离生活,不要顾此失彼,并且两者是一不是二,如果你在工作岗位,认真工作,爱岗敬业,在合法范围内,用你佛法的智慧为公司老板创造经济价值,做到这些你才是合格的员工。在工作关系中,运用你的慈悲,不卑不亢,和大家融洽相处。这个问题,你好好思索一下,路还有很长需要走。”

  ……

  “师父保重”

  师父在这花圃边,一个个解决着大家的迷思,“花香”拨开了众居士心里的层层迷雾。待太阳偏西,阳光慢慢收敛了自己的温度,心灵之旅也到了尾声。

  中年居士忙向师父顶礼,并道:“师父您太辛苦了,嗓子都哑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师父哈哈大笑:“放心,我要健康,我更要看到你们健康和快乐。这两者都需要。”

  愿我们心里都能开满鲜花,彼时,看世界,这个世界必定五彩缤纷,充满阳光。但是,需要我们在春天种下一颗种子,时时照料,用心呵护。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恒传法师)(五明学佛网:       恒传法师)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二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