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一时忽起相斗与争讼之心,故云或时心诤


   日期:2017/1/10 10: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种事情,“或时心诤”,我们常常见的,我们自己能克制,可是一般人克制不了,不肯让。因为这个就结怨了,引起往后冤冤相报,这决定的错误。我们学佛,在这方面要特别谨慎,特别是小的怨恨、小的不如意,一定要懂得让。有一方让,这个问题就化解了,决定不要去坚持。如果是个人名闻利养,那根本无所谓,我们相信命运,命里有的时候决定有,命里没有,求也求不到,命里有,愈让愈多。这是我们学佛真正得到最大的受用,就是忍让。一次大的忍让,就有大的提升,这在我一生当中大家都看到的,方方面面都提升了,好事!所以要从心地里头把那个争,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要真正把它拔掉,你在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特别是受到冤枉的时候、受到别人陷害的时候、受到别人侮辱的时候,一定要忍得住。这个什么?我们要把它看作考试,老师来考试,看看你功夫够不够?你通过就及格、就提升了,不能通过你就堕落了。要想到佛经上所说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只要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真的是好事。

  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好事,他提升了,提前成佛。这个机会谁给他的?这国王给他的。国王真的是瞋恨心,但是菩萨是慈悲心,不但没有结怨,把这个事情化解了。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是暴君。忍辱仙人告诉他,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证阿罗汉果,憍陈如尊者就是那个时候的歌利王。不但没有怨恨,双方都成就道业,这个好,这永远要记住,要学习。

  “一时忽起相斗与争讼之心,故云或时心诤”,这个情形有,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提起智慧,决定不能争。要平时养成习惯,什么样的争端,到我这里来统统化解。争名,名给你,争利,利给你,总让你满意,争就化解了,我们自己决定没有损失。‘恚怒’,“瞋恚忿怒也,乃三毒之一,一时瞋心,造成小恨”。这个小恨要不化解,麻烦很大,为什么?底下说,“但冤冤相报,无有已时”。这是真的,大家去读《安士全书》,前面一半《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自己说,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为了小不忍,犯了过错,跟这个冤家冤冤相报,愈报愈惨,愈报愈严重,最后还是遇到佛菩萨,帮他解决了。这些案例我们都要记住。“怨憎常会,互相杀害,愈演愈烈”,果报都在三途,都在地狱。“故云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括弧里说,“如琉璃王为报宿怨,欲尽杀释种”。这个里头有一段故事,好像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这段,在《三藏法数》。

  这是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新绍王位,使臣求亲于迦毗罗国释种之家,时摩诃男婢生一女,颜貌端正,送与波斯匿王”。以后她生了一个小孩,名字叫流离,“及年八岁,与梵志子好苦”,好苦是梵志子的名字,到摩诃男家。这个时候,“迦毗罗国新起一讲堂,欲请如来于中供养,尔时流离太子往至讲堂,即升师子之座”。“时诸释种”,释迦族的人,“见之”,骂他,这个小孩是奴婢所生的,怎么敢坐在当中。“于是出语梵志子好苦曰:此诸释种,捉我毁辱,乃至于此,我后绍王位时,汝当告我此事”。这是他受到侮辱,等到将来他继承王位,让他的周边人提醒他。流璃太子以后确实坐了王位,好苦把这个事情告诉他,“流离集兵往伐释种”。这是近因,近因是个缘,远因呢?远因在后头。有因没有缘不会起现行,不会发生问题,所以一定有远因、有近缘。

  “佛告比丘”,这佛说的,“往昔之时”,这很久以前,“此罗阅城有捕鱼村,时世饥俭,彼村有池多鱼。时城中人,向于池中捕鱼食之。池中有二种鱼,一名麸,二名多舌,各怀报怨。时有一小儿在岸,见鱼跳而喜,以杖打彼鱼头。尔时罗阅人者,今释种是”,这是从前这个因,种下的因。麸鱼就是今天的琉璃王,多舌鱼就是梵志好苦,小孩就是释迦牟尼。前世的因缘,“故流离王杀释种也”。下面也有琉璃王的一个简单介绍。这就是说明,释迦族原来是一群渔夫,以打鱼为业的,琉璃王这一族就是池里头的鱼。当时把这些鱼杀来吃,结了这个仇。这一生又遇到这么小的事情,不是很严重的事情,辱骂这个王子,这是近因。近的缘、远因,因缘聚合。

  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事情,能不能救?不能救,业力不可思议。目犍连有神通,用他的钵装了五百个释迦族的人,送到天上,想避免这个灾难。佛就给大家讲,讲这段因缘,目犍连神通第一,让目犍连,你再去,去看看你的钵。结果他去看了,钵里头人都化成血水,这才知道定业不能避免,逃不掉的。释迦牟尼佛告诉他的族人逃亡、躲避,所以他这个家族一部分人逃到西藏,在后藏就定居下来,以后再没有回去。这个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释迦族的后人都在西藏,等于说佛教全到中国来了。在历史上有过这一次战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决定不能杀生。

  今天有很多信息都讲有大灾难,我们怎样避免?几乎也是有同样的信息,多方面的信息,告诉我们三桩事情。第一个,要吃长素,不要吃众生肉。可见得这个灾难与杀业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忏悔,不再吃众生肉。第二个,要有爱心,要能爱一切众生。第三个条件,要能镇静。灾难纵然来了,不害怕,不畏不惧,你能够度过这个灾难。如果灾难来了,恐怖,那我们相信,可能是被惊吓而死的人很多,被吓死了。所以一定要能够定住,心里头不惊不怖。我们学佛的人当然以念佛最好,不要去想这些事情,别去想灾难。佛在经上多少次教导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头没有灾难,事上就没有灾难,法从心想生。心里面想佛,极乐世界会现前,佛菩萨会现前;想灾难,灾难也会现前,何必去想它?常常想灾难这是负面的意念,不好。我们要把负面的清除掉,有个正确的观念。正确观念,在佛法上让我们想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这是非常正面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我们常常想到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些都是纯正的念头,不会带来灾难。日常生活当中特别要留意的,有些小的冲突立刻化解,决定不能争。吃亏,好!记住,吃亏有福,肯吃亏的人会有福报,古人讲吃亏是福,很有道理,不跟任何人发生冲突。

  我们再往下面看,‘世间之事,更相患害’,指世间冤冤相报的事情,“互为祸害。既造业因,必结恶果,报应虽不立即显现于当时,故云虽不临时。但因果不虚,决当报偿于后世”。我在学佛早年,那个时候已经出来讲经了,讲《楞严经》,那也是一部大经。当时一个邬余庆老居士,浙江奉化人,在台湾也是个小企业,他是制造脚踏车的,有一个这样的工厂,生产脚踏车,老居士。每次讲经他都来,最早录音是他做的,他每次来都带个录音机,录音,不是录影。那个录音,从前最老的,箱子好大、好笨重,用盘带,胶卷转的那种带子,最早的,那时候我们都没有这个设备。他告诉我一个真正的故事,冤冤相报。

  他有个朋友,在上海,他们都做生意的。抗战期间这个朋友是在一个轮船公司,其实轮船只有一条,只有一条船,老板是德国人。因为他做事情很负责,也很认真,老板很信任他,把这个公司交给他代管,他回国。回国之后就没有再回来,所以这个产业就变成他的了。他很会经营,以后又买了几艘船,这个公司就愈来愈大。以后结婚,也生了个儿子,儿子也很可爱,可是儿子不孝顺父母,很浪费,不知道爱惜物品,用钱更是浪费。有一天,好像是他过生日,请客大家吃饭,来贺喜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他这儿子面孔是他前头老板的面孔。他马上就想起来,是老板来投胎。他也很聪明,当众就宣布,所有产业是他儿子的,就转他儿子名下。这念头转得快,知道这是他的产业,就全部还给他。晓得什么?他是来讨债的。所以他的态度不孝顺,不孝顺父母,对于用钱方面,很大方,他不吝惜,很浪费就是了。这一下就觉悟了。

  他说这是真的事情,他亲自,这是他的好朋友,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真有讨债来的。你就晓得,你要杀人,杀人要偿命,他来索命,要来报仇;欠债他要来讨债,你得要还钱,这个事情决定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在一生当中遇到这个事情,决定不能杀生,不但不能杀人,连动物都不能杀。不义之财决定不能取,有占便宜的念头都是盗心,都不可以。我们能忍一时,后福无穷。

  我在前面跟大家报告,我以前老校长周邦道,晚年的时候做官,考选部的常务次长。公家给他们家里装电话,他的儿子,儿子跟我们同学,告诉我们,老先生除非是公事才用这个电话,私事不用公家的电话,他们巷口有公用电话。告诉他儿子,你们朋友打电话家里来可以,你们不可以打出去,你们要打出去的话,这是公家付钱,这个电话费是国家付的,不许可。公家配的有汽车,轿车给他,他上班公事用这个车,私事的时候他坐巴士。他儿子给我说,爸爸老顽固就顽固到这个样子,这是国家给你的,你当然可以用,哪个人不用?不用白不用。可是老先生就是这么固执,分得清清楚楚的,国家一滴汽油都不可以浪费,电话费,私人决定不能用公家的。大概到全世界找公务员,找不到一个像这样的。他儿女跟我们说。我就告诉他,爸爸是学佛的,懂得因果报应,他这样做,后福无穷,来生的果报殊胜。这是你们不知道,你们只看到眼前,你没有看到后来。老先生死了之后,如果不是念佛往生,决定生天道,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伦理道德,值得赞叹,值得欢喜。你们做儿女的也都沾光,这祖宗有德,他做得没错。

  像这些事情,佛在此地提醒我们,‘虽不临时’,因果不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所以佛提醒我们‘应急想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警觉性高,绝不造恶因,绝对没有恶念。别人毁谤我、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都不能用恶意对他,总要想着这些全是误会,他对我们不了解,那是误会,绝对不可以有怨恨心,这问题根本就没有了。到他哪一天明白了,真正认识我们,自然就没有了。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常常反省自己,决定有因、有缘,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突发的。没有因缘突发的,没有。我们自己不懂事的时候,过去或者是今生,有意无意有得罪他的时候,有说错话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种下的因。今天别人这样对待我的,这是报。因是自己种的,报应该自己承受,不怨天、不尤人,这才是真正种大福报。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做什么样的错事,都要想到这句经文,不要去责怪他,他没有受过伦理道德教育,没有受过佛法的教育。换句话说,做错事情是可以原谅的,他不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今天认为报复是正常的,我们要理解,就不会责怪他,也不会怨恨他,自己要做得更好,避免一切过失,这就对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七集)  2012/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修行)(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修行)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