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现在人学佛,心不安,因为本分没尽到


   日期:2017/1/12 18: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很多夫妻关系处理不好的问题,我想跟讲恩爱有关。其实老祖宗的观念里,不是恩爱两个字。有恩就有怨,有爱就有恨。所以现在的人关系,就糟糕在这里。你不恩爱,我就怨恨。结果导致离婚。可见恩爱两个字害了婚姻。

古人讲本分,讲忠恕之道。就是君臣、父子、夫妻,乃至老板和员工,师父和徒弟之间。弟子对师父的忠,夫妻之间的忠,这个忠很重要,那个是做人的根本。大家去看,仁义礼智信,对五行。这里头没有孝,没有爱,没有恩,但是有忠,忠义。大家看以前的义士、壮士,为了一个诺言,宁可死也要守住一个承诺。这个是为什么?这就是忠。

说到儒家,跟各位讲,现在所有讲孝道的,传统文化的,只要他不是按照易经的思维来讲,他都是很片面的。易经很重位置。就像法华经讲的,是法住法位,你是什么法,就住在哪一个位置,这就对了。然后,同时,你要对你的位置忠诚。

社会上很多婚姻之外的外遇,说起来也是很爱对方,这也是不对的。现在都被爱字给弄坏了。爱的前提,你要站正确自己的位置,才是爱,才是孝。有位置就是有道,站错位置就是无道。

比如要孝父母,那怎么体现这个道?就是说,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必须去忠诚和孝。怎么个孝法?满足父母正确的需求才是孝。中国的文化,是生的文化,注重下一代的文化。所以不孝有很多种,但没有下一代就是代表死。所以教育好后代,才是最大的孝。

那出家人也一样,要把法传下去,你才表示你在孝你的师父和祖师。南岳慧思大师把法传给了智者大师,跟智者大师说,你不要让法断在你手上,否则你将是罪人。这一点大家明白吗?出家的伦理跟在家的一样。很多人以为,我出家了,自在了。告诉各位,出家人的伦理,比在家人更严格。师父说,生姜是长在树上,做徒弟的也要说生姜长在树上。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忠道。以前的祖师,都是从儒家到佛家的,最起码的早知道忠恕之道。要没有规矩,那是很苦的。

现在很多法,都不究竟,讲一半。比如只讲孝道,不讲慈爱。师父要求弟子要忠诚,弟子怪师父没有慈爱,才逃掉。这就很糟糕。弟子只能问自己忠诚之道,不能怪师父不慈悲。你作为弟子,忠诚是你的本分,你做到了,你就归道。而不是嫌师父不慈悲。师父不能怪弟子不孝,而只能问自己慈不慈。像现在很多人不会做父母,做父母的经常拿孝顺来压迫孩子。父母的道是慈爱,不是要求孩子孝顺。孩子的道是孝,不是怪父母不慈。现在都乱套了,天地颠倒。结果自己也成了讨债鬼,丈夫怪妻子不柔,妻子怪丈夫不顾家。只要是讨债,你就没有归于道。

每个人都有本分,这个是易经讲的。本分就是位置。每一个位置都有生有克,相当于有得到有付出。做父母的,付出的是对小孩养育,得到的是子孙的尊重。子孙要尊重长辈,得到的是长辈的慈爱。人容易感情用事,她对我那么差,我怎么能对他好。所以从本分来讲,你只要尽到你的责任,你的道,你就好了。不要管他怎么样。

要知道修行,做任何事情,都为了心安,安心。很多人学佛仍然不安心,为什么呢?因为你所在的位置,你没有尽到你的本分,忠恕之道。做父母没有尽到父母本分,你出家一定修不成的。做儿女的,没有尽到儿女本分,你念经也没有用。儿女本分是孝父母。你尽到本分,你就安心了。你知道出家的代价吧,当年虚云老和尚出家,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本分,就花三年时间三步一拜五台山,同时还了心安,又燃指供佛。修行越高的人,越容易看到本分的重要。我们现在想着一心潇洒自在,看破放下,本分都没尽到,一定往生不了的。

大家去看往生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往生的特别安详。那什么是善?其实是尽到你的本分,你觉得上不愧天地,下不愧父母子孙,周围不愧对人。做到三点,一定死得安详。很多人死得痛苦,都是本分没有做好啊。

像夫妻、君臣、师徒之间,有忠恕之道。你做好了,是求和心安。心安是人生最高的本分。古人讲,承诺了一个事情,就去做。他就心安了。像古人为什么一诺千金,说话算数,哪怕破产也要去,就是为了求个心安。心安是道啊。现在人有很多反悔的事情,说了,后来发现不利于自己,就不做。这就是违背忠恕之道。这些是做人的根本啊。达到这个根本,你修道就很容易。

中国人很重义士、壮士,包括土匪也讲个义字。关公也是重义气。你看关公奉刘备命抓曹操,他就在华容道拦住了曹操,曹操就说我当年对关公你不薄的一些事情。关公就放了曹操,表示自己的义气。然后说,这次放了你,是报你当年对我的恩,但下次你我再交战,我就不会放过你了。所以关公是讲义气的。放曹操是表示对曹操的义气,下次抓曹操,表示对刘备的义气。见利忘义的太多了,往往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本分)(五明学佛网:学佛       本分)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