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的真实利益


   日期:2011/1/9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空老法师讲述  1998  台湾深坑

  会长、周居士、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们很难得、也很欢喜的在这个地方聚会。此地大概我三年没有来了,这次看到这边的建设,我非常的惊讶,所走的路都是从前没走过的。由此可知,台湾这些年来,在建设上有长足的进步。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在心理上的建设,心理的建设,不但是能够自度,而且真正可以做到度他。佛法里面讲自度度他,主要的是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得到真实的成就。

  要弘扬佛法,大家都晓得,最重要的是如何造就、培养弘法人才。过去这几十年当中,我们亲近许多老和尚、善知识,时时刻刻都听到大家都在讨论,佛门里人才缺乏,也都着重在培养,所以在台湾各个地方几乎都有佛学院。可是这些佛学院,佛学院是多,在佛学院里面求学的这些年轻出家人也很多,可是真正在社会上从事于弘法利生工作的效果却很差。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必需要把它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使弘法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这里面总不外乎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真修。也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经教相应,这是真修;改变观念,改变行持,这最重要的。其次一个,就是讲台的技巧。如果这两者都兼具,佛门弘法人才就能够辈出。

  中国代代都出祖师大德,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了。这一代的人,特别是在台湾,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可是道德堕落了,这些都是事实。年岁稍长的人我们回想一下,三十年前的台湾,四十年前的台湾,是什么样子?跟现在一比较,没有人不感叹万千,怀念过去。过去我们没有今天的财富,没有现代的物质的享受,可是社会和谐,人心厚道,社会祥和,它有人情味。今天虽然富了,可是社会病态都露出来了,人心不安定,生活在畏惧之中,这也就是所谓的富而不乐。从前我们是贫而乐,富而不乐,反而不如贫而乐。

  这个问题结症在哪里?在教育!现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不要了,没人讲了。佛法的教育虽然有些法师讲经说法,讲得不够详细、不够明白,让人听了以后,依旧是莫知所云,他怎么能得到利益,怎么能得到受用!所以,在当前培训弘法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人才的培训不是偶然的,也是佛家讲的时节因缘,因缘不成熟,到哪里去找?老师虽然好,未必能找到学生。往年,我常常在国外弘法,每次回来之后,我一定要到台中去看李老师。而每次见到他老人家,我一定会提到,希望老人家多培养几个弘法人才。因为我自己深深感受到,我一个人在外面显得很孤单,没有帮手。所以每次求老师要培养人才,老师也点头,也知道这个很重要。大概我这个话跟他讲了,我看总有十遍,他听烦了,最后一次他告诉我:你替我找学生。我从此以后再不提这个话了。为什么?我想到了,找不到学生。所以,虽有好老师,老师真的想传,真想教,没学生,谁跟他学!

  什么样才叫学生?百分之百的听话,这才叫学生。老师讲的你不能照做,阳奉阴违,这不是学生,他不愿意教这个人,这是教不成功的。所以,我听李老师这话之后,再不提了,为什么?我想想,找一个百分之百听话的学生,找不到!他找不到,我也找不到。由此可知,这个机缘就太难太难了。可是我们看看佛教的历史,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传法,有缘,传一个、两个,没有缘的,一生就过去了,没有人继承的,这个事情很多很多。什么都是缘分,没有缘不行,世出世间统统是个缘分。缘是多生劫的,决定不是一生、两生,三生、四生的缘都很薄。所以,师生之道不是浅缘,我们一般讲,至少是七世以上的缘分,才是真的。这个事情哪里能够偶然?做学生,一定要懂得做学生的道理,尊师重道,我们才能学到东西。老师所教导的要百分之百的服从,老师才会尽心尽力的指导,他要不尽心尽力,他对不起学生;学生要不能依教奉行,学生对不起老师,师资之道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我从小就具备做学生的条件,听话,依教奉行。所以我到台湾,因为在抗战期间,失学的时间太久了,没有学校念书,流亡学生。到台湾之后,年岁也大了,很想学点东西,听到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是个好老师,我想亲近他。跟他也不认识,我就写封信给他,毛遂自荐,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看。他老人家没有嫌弃我,回我一封信,约我到他家里去见面,他大概看到我的态度很诚恳,他就愿意教我。我原来的目的,只是希望利用公余的时间,到台大去旁听他的课程,原来的目的只是如此。哪里晓得他老人家特别关怀,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而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我跟他学是这么学法的。在他家小客厅,一个小圆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每个星期两小时。我非常感激他,特别爱护,这就是你具备做学生的态度。

  所以,做老师不这样来教导,他就对不起你;我们对老师有十分的恭敬心,他就要用十分的精神来教导我们。我们跟他学没有缴学费的,那个时候我们生活非常艰难,没有丝毫的供养,老师对我们纯粹是尽义务。你现在找个老师补习,还要收费、缴费的,我们遇到这么个善知识,一分钱不收,每个星期天给我两小时。关键就在我们修学的态度诚恳,真的想学。

  方先生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要》,最后一个单元里面,他讲到佛经哲学,我们才晓得佛教里面有学问在。原本我们只把佛教看做宗教,看做迷信,不知道这里头有真的学问,这是方先生介绍的。我们知道佛教里面有真的东西,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学问,这才到寺院里面去找经书来看。在当时,台湾一般书店没有经书卖,全台湾印经书只有三家,台北有个“台湾印经处”,朱镜宙老居士办的,不定期印一些经书,数量也很少;第二家就是台中“瑞成书局”,他们家里印佛书;第三家是台南的“庆芳书局”。全台湾就三家,种类少,分量少,所以找经书是非常不容易。因此,许许多多我们想读的经书、想看的,一定要到大的寺院,它里面有《藏经》,去查《藏经》。自己想要的,抄,手抄!我也抄过不少部。我那时候跑得最勤快的,是台北善导寺,善导寺里头有《藏经》,这是早年修学非常非常艰苦,哪有现在这么方便!

  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这个缘就太殊胜了,太好了,认识了章嘉大师,这是个佛学专家。章嘉大师很慈悲,也跟方先生一样,每个星期给我两小时,那个时候他老人家住在青田街八号,是一栋日本式的洋房,政府给章嘉大师做办事处的。我亲近他老人家三年,我的佛学根基是他老人家奠定的。你不真学怎么行!要真干,老人经验比较丰富,他是过来人,他教给你的不会有差错,你循着他的道路走一定能走得通,能走得出来。章嘉大师圆寂之后,过了一年,我认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去亲近他,跟他学讲经。所以我学佛,两个老师,学哲学,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这就是古时候讲的师承,我在台湾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很幸福,很难得。条件就是顺从,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样去做,如果自己有意见,自己不肯遵循,你就决定学不出来。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跟我们同时在一起的,有二十多个人。这二十多个人学出来,现在还在讲经的,我这一次到台中,许源敦居士告诉我,现在还在讲经的就剩我一个了。我说那些人呢?那些人早就退休了,就不干了。可见得这桩事情不容易,不简单。李老师训练我们这批讲经的人,全是在家居士,没有出家人,我跟他学的时候没有出家,也是在家居士。如果要是出了家的话,他就不收了,他是在家居士,教在家的居士。以后我出家再回去,那是例外,我们以前老关系在。

  他对学生的要求,实在讲这并不是他个人,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就是这么个要求,决定要服从老师。所以,我入他的门,提出这三个条件,我一定要遵守。第一个条件,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不准听。第二个是读书,无论是读佛书、是世间书,都要经过他同意,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你从前所学的,我以前只是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他对章嘉大师非常尊敬,是有道德之人,他说了,那个三年所学的,他也不承认,要从头学起。我们接受这个条件,他才收我。当时我们对于这些条件不了解,认为李老师条件很苛刻,好像很跋扈,目中无人,只有他没有别人。可是想想,除了到他这儿学,还到哪里去?所以就接受了。

  一直到十年前,我到新加坡弘法,演培法师请我到他道场里面讲经。他那个道场那一天听众大概有六百人,年轻人有一半,我看到非常欢喜,我把我求学的经过,向大家做个简单报告,然后劝勉这些年轻人,要好好的跟演培法师学。我下台之后,演培法师请我在客厅里面喝茶,告诉我,他年轻做沙弥的时候,没有受大戒,做沙弥的时候,亲近谛闲老和尚,谛老和尚也是给他这三条戒。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炳老不是他自己的,这个三条戒祖祖相传。谛老法师要求演培法师这三条戒,演培法师没有接受,在谛老那边住了一年,他说他开小差跑了,没有请假就溜掉了。跑到哪里去?听说太虚法师在厦门办佛学院,他跑到厦门佛学院,就是南普陀佛学院,亲近太虚法师去了,他要学新派,不学老派。

  我听了这个,我替他可惜。我说如果你要在谛老那个地方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老派有真东西,新派不行。老和尚栽培这些弘法的法师,他的条件是什么?覆讲,覆讲决定不可以讲错,决定不可以加自己的意见,也决定不可以掺杂其他法师的意见,这是规矩。这个规矩是谁创的?谁建立的?诸位要知道,阿难尊者建立的,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集结经藏,就是覆讲。覆讲,讲漏掉没有关系,你记不住讲漏掉了,没有关系,你可不能增加,增加是你讲的,不是佛讲的。所以,中国这几千年来,法师培训成就的,没有别的,就是覆讲。所以诸位我看你们这里有经典的研习班,你要守住这个原则。

  用哪个法师的本子,就照他一个人。譬如说我们学《阿弥陀经》,我过去学《阿弥陀经》,请教老师,老师教我依圆瑛法师的《讲义》,我就找圆瑛法师的《讲义》,只准依他一个人的。他《讲义》写的是浅显的文言文,你把浅显的文言文变成口语讲出来,字字句句都是老和尚讲的,自己不可以加一点意见;也不可以采取其他《弥陀经》注解加在里头,不可以,决定不准夹杂,这就叫跟一个老师学,学一家之言。为什么不能再采取别的注子混在里面?一定要晓得,虽然同样是讲一部经,每个法师讲的不一样,思想体系不相同,决定不能混杂,一混杂味道就变了。现在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

  如果这些注解这一段我看不懂,怎么办?这个李老师说,看不懂就不讲,不讲,我把经文念过去,没错!你说“法师,你没讲清楚”,不错!为什么没讲?不懂,我总没错。强不知以为知,那就出毛病了,那就有罪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真的智慧,这不是丢人。谁能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我们看古大德的注解,有些地方注解,明明看这个地方应该有意思,他注得很简单,没说得详细。什么原因?他也不懂,他也没搞清楚。所以,你仔细去观察,他没有过失。只能说他讲得不够详细,不够透彻,他没有过失,没有讲错;没有讲错就行了,就成功了。这就是一定要遵守一个大原则,就是一家之言,决定不能够掺杂。

  有些人能够会通三种、五种的注解,那是什么?那是自己已经通达了,行。这不是初学,初学没有这个能力。好像学书法,学写字一样,初学的人一定要找字帖,临帖。最初的时候还得要描,这描红,从这里下手。到你自己写熟了,有了功夫了,你就可以触类旁通,你可以多参考几种帖。你甚至于自己可以能写出自己的书法,脱胎换骨,自成一家,那个行。但是要晓得,那是功夫成熟以后的事情,决定不是初学,初学一定要遵守规矩。这李老师讲的,初学一定要写讲记,你在讲台上依照你的讲记去讲,不能乱讲,不能随便讲。古时候训练讲经人才,用这种方式,受这个约束,一般的时间是五年。中等以上的天赋,五年确确实实根扎稳了,五年之后可以不写讲记,可以写大纲,预备这些东西就可以了。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五年不行,十年、二十年根才扎得厚,他才有成就。

  所以,讲经这个事情,实在讲,不难,难在你不懂得规矩,不懂得里头的诀窍。你要懂得这个规矩,这个规矩是很笨、很拙的方法,但是非常有效。我是受这个训练出来的,我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就是这套老办法,一点都不希奇。学生每个人要上讲台讲十次,这才能毕业。十次每次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讲稿是一万字;换句话说,他每个星期要写一万字的讲稿。写成之后,先对同学讲,这是我们里面,在教室里面讲,讲了之后,接受每个同学的批评。大陆学生批评非常认真!你接受批评之后,把你讲稿里面东西修正过来,我最后做总讲评,他再修订讲稿。讲稿修订之后,第二次就大座讲经,这个才有外面信徒来听,大座讲经每个同学第二次的批评,帮助他改进。所以,他在讲台上等于说练习两次,接受过两次的批评,两次的修正,他将来到外面讲经他有把握。

  这个批评是内行人批评,不是外行人,内容要批评他,上讲台仪规、态度、音声,表达的技巧,全部都接受批评。李老师编的《内典讲座之研究》就是标准,那是讲台的技巧,一定要符合他的标准。所以,学习非常非常辛苦,有些同学曾经到新加坡去看过。在新加坡训练的学生,几乎晚上都是三点钟才睡觉,非常紧张。因为他们自己还有比赛,看到同学们讲得好,自己总不能说落得太远,太远了不好意思,他彼此有个竞争的心。人人都想向上,都能发愤。

  《内典讲座之研究》是我们重要的一个课程,而《无量寿经》是提供他练习讲经的材料,他们现在用我的《讲记》,专门依《讲记》。我的《讲记》分量很多,讲的时间长,讲了一百多个小时,现在让他们十个小时讲出来,他就把那个浓缩;把一百个小时的浓缩成十个小时,所以许多地方他要删掉。我们《讲记》已经是浓缩了,已经删掉三分之二,现在大家看到精装本的四册,那个四册是已经删掉三分之二,保存三分之一,是四册。他们是完全依这个为底本,自己重新去写讲记,叫你看,意思你懂了,用你的言语说出来,每个人各人写各人的。这个方法非常笨拙,但是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另外一种,那就是属于精神教育。在上个学期,我跟学生生活在一起,每天早餐吃完饭之后,我要跟大家讲大概是半个小时到五十分钟,四个月不中断。劝勉他们行菩萨道,劝勉他们发菩提心,要把弘法利生的使命承担过来。我们既然出了家,出家干什么?就是弘法利生。不能担当弘法利生的这个责任,那你就得要做护法,内护。就像一个学校一样,学校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教员,一个是职员,你不当教员,你就当职员。职员就是维护道场,做这些行政工作,我们佛门叫内护,让这些讲经的人专心在教理上,不让他分心。这样的合作,这个道场哪有不兴旺的道理,佛法自然能够传遍十方。

  而参加新加坡培训的,我看到同学们我也很受感动,他们认真努力,丝毫不松懈。这一百多天如一日,有始有终,精进努力,发愤自强,我们看到非常安慰。过去韩馆长虽然没有能在新加坡常住,她跟这些学生见过面,以后学生们毕业之后,编的刊物,特刊,她看到之后很受感动。在生病的时候,第一桩事情她就告诉我,这个培训班要办下去。我们原本的意思,这个培训班只办两届,所以教学所有的这些资料,我们全部把它录音、录影,希望便利提供给其他想修学的人,自己可以依照这个来修学。办这个班的缘分非常希有,在我们没有想到会长时间办下去,都是三宝威神加持。没有想到现在办第四届了,而且愈办愈殊胜,我们愈办经验愈丰富,前面这些弊病后面都改正了,第二届比第一届好,第三届比第二届好,这第四届就更轻松了,愈来愈殊胜。我们的经验丰富,信心也具足了,这个古老传统的教学,真有效果。

  由此可知,一般佛学院为什么收不到我们的效果?他们学的东西太杂了、太多了,精神意志不集中,所学的是佛学常识而已。佛门大家常常听说有所谓深入经藏,我们这个老方法是深入经藏,现在佛学院教学是广涉经藏,普遍、很广的来涉猎这些经藏,没入。我们这是一门深入,深入经藏,深入才有用处;你学得很广,学得很多,学得很杂,一分都没入进去,全搞的是表面,不起作用。所以,深入跟广涉意思完全不相同,佛在经上讲的这些话,祖师讲得没错,我们把它解错了。譬如我这次从美国回来,在夏威夷大学做了两次讲演,就有听众起来发问,问我要怎样为大家来讲解佛经?问这么个问题。我还是照佛的教训来解答,怎么样弘法利生?契机、契理,可是这四个字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

  什么叫契机?人人都会说。什么叫契理?契机就是现前这个人他的需要。我们这个地方,周大夫是个医生,病人来给他看病,他给他诊断、给他处方。那个处方就契机,正是他需要的,对治他毛病的,他依照这个药方去服的话,他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契理。所以,你要晓得现代社会众生害什么病?你这个经要怎么讲法?我们看一部经的注解,像《金刚经》,有几百种注解,从汉朝一直到今天,每个人注解讲的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在他那个时代,他那个地区,他所接触的那些大众,根性不相同,讲法就不一样。经是活的,不是死的,经没有一定的讲法;要是有一定的讲法,那一个注解就够了,何必要那么多注解?你们仔细去观察,汉朝人注解、唐朝人注解不一样,就说明,汉朝人所需要的跟唐朝人所需要的不相同,唐人跟宋人又不一样,宋跟元又不一样,元跟明、清又不一样,现代人跟清朝完全不相同。他脑子里想些什么?病不一样。

  经还是这部经,要怎么样讲出来对治他的毛病,让他生信开解,依教奉行,然后证果,这个经讲了才有用,叫契机契理。现在有些讲经的这些大德们,他不懂这个道理,依照古人的注子去讲,没讲错。把今人当作古人,那怎么会契机?就好比医生,给人家治病,拿古人的处方,你害这个病,这个处方不错,给你吃,不但病没吃好,吃死了。吃死了怎么回事?可惜!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你们想想,哪有这种道理!我药方没错,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你害病害错了。现在很多讲经就是像这个毛病,那怎么行!所以诸位初学,初学我们选的注解要选最近,跟我们最近的这些注子,没有什么大差错。我们今天选圆瑛法师的,选慈舟法师的,这些在台湾他们的着作都很流通。民国初年,距离我们现在不远,还算有效。如果更远的,更远的恐怕就很难有效了,时代愈远,意识、心态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也就是思想、观念完全不相同。他是那个时代对那些人说的,不是对我们今天的人说的,你懂得这个道理才叫契机。

  什么叫契理?决定要帮助他念佛往生净土,才叫契理。理是什么?帮助他成佛。如果不劝他往生净土,他就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就不契理,也就是不合理。末法时期的众生,除了念佛带业往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谁有能力断烦恼?谁肯真正发菩提心?我没有见到一个,不要说在家的,出家人起心动念为自己,自私自利,还是自私自利。几个人真正肯为佛法、为众生,做牺牲奉献?没有,从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李老师当年训练我们,就提出了警策。告诉我们,我们求佛法,磕头作揖求来的,将来还有没有人在我们面前磕头作揖求佛法?没有,你要指望人家恭恭敬敬的向你求佛法,你一生一个人都遇不到,你的佛法就绝了,不能传了。应该怎么样?我们要恭恭敬敬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看人家要不要,还得看人脸色。没有忍辱,没有耐心,你决定做不到。

  所以今天弘法的人,受人家不能受的耻辱,你才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不管什么人加给你任何的侮辱,我们都阿弥陀佛,甘心情愿接受;你要想,我是法师,高高在上,像我们自己求法的时候,一个都找不到。李老师在三十年前教给我们,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接触到的,一点都不错。谁对你恭敬?谁瞧得起你?所以,我们一生保持最低的姿态,是正确的,我们也能把净宗宣扬出去。今天在全世界念《无量寿经》会集本,念阿弥陀佛,认真修学,有人,我们看到欢喜,特别是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没有到台湾来,没来过,他在大陆告诉他的学生,我到北京,学生们告诉我的。他说黄老师跟他们讲过,佛法在中国大陆,不在台湾,台湾的佛教是表面兴旺,没有实质的内容。我们看到大陆人对于佛法的那种恭敬,我们就明了了。

  实在讲我们接触的少,到大陆去的次数少,接触这些出家人的机会也少。李木源居士去得多,他每次进去,差不多都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走许许多多的道场。尤其是内陆、边远地区,生活非常贫苦,而那种学佛的虔诚、恭敬,他们看到都流眼泪,看到真正学佛的人。所以,李居士回到新加坡,告诉我,他说原本自己觉得自己修行很不错了,要跟中国大陆一比,他说人家在天上,我们在地下,不能比。这才发大心,全心全力帮助大陆念佛人。他们今天最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给他钱他不要;他没得吃,给他米他也不要;没得穿,给他衣服他也不要。他要什么?他要经书,他要佛像,他要录音带,他要录影带,这些东西送给他,他顶在头顶上,感激你。

  李居士告诉我,他们放录音带,用录音机放录音带,没有电视,没有画面的。拿到我们讲经的录音带,放在佛桌上,下面听的人有几十个人,也有一、两百人,都是跪在地下合掌在那里听,听一、两个小时,恭恭敬敬。这是李木源居士亲眼看到的,很多道场都是这个样子。录影带跟录音带,在大陆,气侯变化太大,所以这个带子寿命就很短。我们知道这个带子,夏天炎热的时候带子焦了,音就变质了;冬天太冷寒气,它里头就潮湿了,所以带子寿命很短。李居士回到新加坡就发心,把所有的带子全部转变成CD,大陆内地没有CD机器,送去。做成CD好处就是不怕热,也不怕冷,而且音质、画面能够长久保存。他们告诉我,CD应该可以保存一百年到两百年,音质、画面不会有变化。发心做这个工作,都是受大陆修行人的感动,看到人家真干,我们希望藉他一点光,修一点点福报。

  所以,大陆那些年轻法师,到新加坡来接受训练讲经,我看了之后,我心里很明白,我知道这里面决定有再来人,也就是说有佛菩萨应化而来的。为什么?他们有使命感,他们有责任,这是我们台湾年轻法师不能比的。他们觉得救度众生是自己的责任,认真修学。所以我们今天全心全力去帮助他,尽我们自己一分棉薄之力。我们怎么委曲,怎么辛苦,也要把这桩事情做好,希望佛法后面有承传的人,不至于佛法到我们这里就中断了,我们做得很安慰,做得很快乐。我们台湾同修们,真正要发心的话,一定要依教奉行。物质生活苦一点,好,激发自己的道心;一切享受都自在,道心就没有了。所以大陆上这些人,不愿意改善他生活的条件,是正确的,以苦为师,唯有真正依教奉行。

  印光大师教给我们,“敦伦尽分”。什么叫敦伦?简单的说,以和睦待人,就是敦伦,以真诚、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尽分,尽到自己本分要做的事情,我是什么身分、什么地位,我应当做哪些事情,把我自己本分事情做好。人人都懂得敦伦尽分,天下就太平了,所有灾难都会消除。讲得更白一点,就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好榜样,这就叫存菩萨心,行菩萨道。然后深信因果,老实念佛,这就圆满了。

  所以,我们自己依照这个原则修行,弘法,无论讲什么经论,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就叫契机契理。老老实实,不别出心裁,不搞新花样,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去修学就对了,就成功了。道场,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好,讲了许许多多次,道场要重实质,不重表面。表面是什么?香火盛,信徒多,那是表面的。人再多,一个往生的都没有,你全盘失败;我这个道场三个人、五个人,三个人、五个人个个往生,成功了。三个人往生三个人成佛,五个人往生五个人成佛,还得了;你这个道场有五个人成佛还得了,不得了!所以他叫我们不要搞热闹,社会大众都是看热闹,不知道真干,不懂得实质。古代的丛林,你看百丈大师定清规,清规里头第一条,就说“丛林以无事为兴旺”,不是以热闹为兴旺,是以无事为兴旺。

  以绕着念为主,你们大家晓得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绕佛,叫佛立三昧。绕得太久了,你就坐下来休息,休息久了你再拜佛,拜个几十拜,拜个一、两百拜,活动活动筋骨,然后你坐着念也好,绕着念也好。这么大的佛堂十个人正好,十个人以上就多了,场地不够用了,这叫真修行。这个道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还得了。所以同修贵精不贵多,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没得用处,一定要修真实的福报。一个人修行,一个地方人都有福,你真修;不是真修,这个道场人很多,香火鼎盛,天天有几千人、几万人来,没有用。佛菩萨不来,什么人来?妖魔鬼怪来,妖魔鬼怪喜欢热闹,诸佛菩萨喜欢清净。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尤其现在这个世间灾难很多,最近这两、三年,诸位细心去观察,我相信就有高度的警觉心。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不是好预兆,应该认真努力。如何消除这个灾难?如何将灾难延缓?那就要靠我们认真的修行,外面状况不管它怎么变化,我们自己要有定功,要能够稳得住,要知道哪个地方是真正的道场。能有这样的环境,提供你修行,这是世间第一道场。你们不相信,台湾各地去走一走,哪个道场能够提供你二十四小时念佛?不让你念!哪个地方提供你真正清修?现在我们景美图书馆,馆长往生之后,高贵明负责来主持,做得正,如法!提供给大家真正修行,我在那里看,你看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几个人在那里专心念佛,那心地清净。

  起心动念是不是为自己,是的,是不是为你家庭,是的,是不是为你的公司事业,是的。从今之后,你不去想你自己,你想一切众生;不要去想你的家庭、事业,你要想到利益一切众生,你就回头了,要从这里回头。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执着来的,所以你一回头,从今之后不再想我,不再想我所有,你的执着慢慢就没有了,执着没有了,就叫回头,这是你真的回头了。依靠,我们依靠三宝,凡夫一定要落实在事相上,事相上的三宝,佛宝是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忆佛念佛,这就是靠佛宝。法宝,依靠《无量寿经》,或者依靠《阿弥陀经》都好,都是一样的。僧宝,我们依靠大势至、观世音菩萨,一门深入这个路子,就是依大势至。如何依观世音?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一门深入依道修行,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什么?我们做个样子给人看,把成绩拿出来就是你布施慈悲。这是我们把三宝落实在事相上。落实在我们生活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应当怎么个做法,非常重要的,这有两个带子可以回家听。

  我们现在皈依仪式,在佛菩萨形像面前,以真诚心来宣誓,发是发愿。所以以后有人问,你皈依哪一位,你可不能说皈依净土法门法师,那就错了,皈依阿弥陀佛,我们大家都是同学。我们跟观音、势至都是同学,统统皈依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一生得到圆满成就,一生得到圆满的成就,唯一的方法皈依阿弥陀佛,世尊对我们的期望就达到了,这点意思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记住。现在我们就做个简单的仪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学佛       净土法门)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