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日期:2017/1/18 11: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若众生心”,开始相信之后的行持,就叫“众生心”。众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心,代表着业力凡夫现前的染著心、散乱心、攀缘心、贪欲心、黑暗的心,我们开始就是用这个心来念佛。

  很多居士说,我念佛为什么这么散乱?为什么妄想杂念纷飞?这是正常的。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着太多的恶业种子,我们的心就是这么的散乱。但没有关系,你就是用这散乱的、染著的众生心去忆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忆”这个。

  这里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这个“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道,曾经跟我们有过直接和间接的法缘关系,曾经跟我们结过缘。但结的这个缘,我们忘了,忘了之后又透过一个信息,再启发你已经遗忘的跟阿弥陀佛结过缘的一个善根。虽然忘了,但它在我们内心的原型里面已经有这个种子,这个种子一旦激活之后,就会“忆”。这个“忆”的意思是,我曾经熟悉的东西只是忘记了,就好像我们自己曾经去过华盛顿,但是忘了。忘了以后,等到一个机缘,忽然激活了,我才知道华盛顿的种种情况,博物馆的种种情况。这个“忆”就是你原来有的东西。

  更深切地说,我们的自性含藏着无量的性德,大涅槃的常乐我净都有,乃至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我们的心性当中完整具足,只是佛把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给它彰显出来了,给它表达出来了。所以,透过忆佛 —— 忆果地上已经成就的佛的功德,是要把我们正因佛性具有的佛的功德给它激活,这才具有一种“忆”的内涵。这个“忆”就是我们本身具有的印象、图像、原型。

  这个“念”,念佛,就是作用在我们现前这一念心,上面是一个“今”字,今就是当下的心。当下的心,你要系缘这句佛号或者佛所建构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你且去念。

  念佛,它不是口字旁的唸,而是用你的心去念。你如果只是口念心不念,那不叫念佛。所以,这句佛号一定要从心里出来,口里念出声音,再用耳根把声音又听到心里去,这才叫念佛,形成一种内循环。

  用你全部的生命,通过这个“念”,贯注在这句佛号上,这就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所以,这就是下手处,不管我们众生的心多染污、多散乱,给它的系缘之境就是忆佛念佛,把佛的境界作为我们所系缘之境。

  这样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换。如果佛是一个真如自性的话,我们在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我们众生心是无明的心,修行就是长期熏习的过程,熏习的过程就是转依的过程,转我们众生心为佛心。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转愚痴依智慧,要实现这样的转依。这都是在忆佛念佛的过程当中实现这样的一个熏习。

  这熏习,就是功夫上的由熟变生,由生变熟,熟处变生,生处变熟。熟处,我们众生心很熟的都是五欲六尘境界,举心动念都是想的五欲六尘,不需要去作意就会想这些东西。但是,众生心要去想佛的功德、去念佛,开始是非常勉强的,一定要给自己定功课,一定要去完成的,要像小学生一样监督自己的,因为佛号对我们来说很生疏。那要通过一个忆佛念佛的长期熏习,慢慢地把我们对五欲六尘、家亲眷属、恩恩怨怨、人我是非这些很熟的东西变生疏。然后把生疏的佛号、极乐世界庄严、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些生疏的变熟。要有一个生和熟的置换。

  置换之后,我们以后念佛功夫得力,举心动念都是这句佛号。碰到一个很紧要的关头,一辆卡车要撞到我身上来了,生死关头可能我们本能地会喊救命,或者“我的妈呀!”但是,如果你这对句佛号很熟了,你第一反应就是“阿弥陀佛!” 当歹徒要抢你的钱,拿枪对着你的时候,甚至最后他要扣扳机,“乓、乓、乓”几枪过来的时候,一枪一句阿弥陀佛,三枪三句阿弥陀佛,你就到极乐世界去了。你可不能恐惧得“哇,我的妈呀!” 抱头鼠窜,那你被恐惧所压倒,你就去不了极乐世界了。所以,生和熟的置换很重要。

  这个置换就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就是现前见佛,现生功夫得力,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叫作念极功纯 —— 念到极点,你念佛的功夫就纯熟了。纯熟的特点就和念脱落,就是能念所念都没有了,无念了,这时候契入念佛三昧。在念佛三昧当中就能见佛,就能见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那你当下念佛的心境也就像一个大圆镜智、一个摩尼宝珠,就映现着极乐世界的情景,就在你这个珠子里面构成一个影子。极乐世界也是一个珠子,我们现前一念也是一个珠子,交光互摄。

  这里可能听得还是很神妙,讲一个公案。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经历。他在庐山念佛入定的时候,就到了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后,他看到了一个情形:在阿弥陀佛的身边有一个老和尚,穿得衣衫褴褛,还有点蓬头垢面的样子,他觉得很惊讶。阿弥陀佛跟他说了句话:“这就是南岳的承远法师。”他从定中出来,就特意到南岳去找承远。这个承远大师就真的住在山里,专门念佛,不做其他事,虽然有个侍者,他也常常自己耕作劳动,穿得很褴褛。法照大师一看他的样子,跟定中在极乐世界见到的样子一模一样,就赶紧拜他为师。承远大师在那个时代并不出名,并且也没有什么著作,是由于法照大师被唐代的皇帝请到宫廷去供养,有很大的知名度,法照大师跟皇帝说:“你不要拜我为国师,还有比我更有道德的。”就介绍承远大师。皇帝也就对承远大师也有同样的推崇,才把承远大师隆重地推出来,承远大师也就成为净土宗第三代祖师。

  法照大师也等于是现前见佛,他在念佛的定中见佛。五会念佛就是法照大师传下来的。据说五会念佛的直接传承是阿弥陀佛传承下来的,是他在念佛三昧当中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传的五会念佛。

  五会念佛的音调,宫商和合、哀雅,跟极乐世界风吹宝树的声音、铃铎的声音、虚空法器的声音、八功德水相互激荡的声音是同样的韵律。所以五会念佛的音声一唱,就有很大的伏灭烦恼、开显智慧的功德。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失传了。

  这是现前见佛,还有当来见佛。这是指功夫还没有到达念佛三昧,还有散乱,心水不清。但是,临命终时能够见西方三圣前来接引,乃至于在临命终时还看不清楚,那就是到极乐世界莲华开放之后见阿弥陀佛。

  虽然有现前见佛和当来见佛,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必定”。必定就是决定之辞,一定能够见到。

  那这个“必定”是来自于什么样的依据呢?这就是具有它的因果的。首先是信愿称名这个因,就一定会感得见佛的果,这首先是因果法则决定的。其次是感应道交的原理决定的,因为信愿念佛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的愿力、慈悲就是所应之法,这种感应相通之后,阿弥陀佛的名号愿力光明的大磁场一定会摄受这个念佛人,指向西方极乐世界。他不会到三恶道里面去,也不会到三善道里面去,甚至也不会到他方世界去。在十方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刹土当中,信愿称念阿弥陀佛,只是指向一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你去了当然能见教主了。

  所以,这个“必定见佛”就具有它深刻的因果关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念佛       大安法师)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