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药师经浅论06:药师法门的殊胜


   日期:2017/1/19 2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药师经浅论-06 药师法门的殊胜 (4)

  药师法门的殊胜: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二、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

  三、拔除一切业障。

  「业障」是修行成就的一大障碍。如果本性是一颗明珠,业障就是层层迷雾,掩蔽明珠的光采,累生累世就这样矇着眼东撞西碰,了无终期。

  「业障」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造作的。本性迷了,毒就起了,整颗心被外境揪着转,贪瞋痴慢疑全搅成一伙,结果事情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造出更多问题!这些除之未尽、辗转牵扯的负面能量就是业障。

  如何拔除一切业障?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药师经》教我们怎麽断恶:

  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馀财物。

  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復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

  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捨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捨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捨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若诸有情。悭贪嫉妬。自讚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飢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復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羂。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若诸有情。好憙乖离。更相鬬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塚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呪术而呪咀之。厌媚蛊道。呪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

  断第一恶:悭吝。

  悭吝起于贪欲过盛,所以放不下;放不下便生愚痴、执着,贪执不去,难有成就。

  「六度波罗蜜」以「布施」为首,布施可得:为人拔苦,施乐予人的「慈悲心」、无人我、彼此之分的「平等心」、不贪不执的「清淨心」,捨尽了一切贪爱、分别、执着,也就捨去了烦恼、迷惑,此即转迷为悟,也是真正的无上功德。

  断第二恶:邪知见。

  知见不正,所行必邪。

  时有所闻:商人为了牟利,製造黑心商品;工作为了升迁,设计陷害同僚。大肆宰杀生灵,因为花钱是大爷;诈骗他人财物,自豪无本生意;散财役使鬼神,所行多为不善……种种劣迹让人间苦上加苦,宛若活地狱!

  究其根柢就是知见不正,甚至妄以世智辩聪蒙昧自性、伤害人我,因而旧业未消、新业又造,如何得到善果?又怎能不落三涂!

  药师佛教导大众:兴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恼恨心,各各欢悦。

  怎麽做?就是养成「深信因果」的正知见。世出世间,所行诸事,就像迴力镖,掷出什麽就得到什麽回报,如是因,如是果,了了分明。简而言之:

  行诸善而不执名闻,必成大器;

  为众恶而不知忏悔,终落恶道。

  断第三恶:不良习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错上加错。

  知错为什麽不改?因为「习性」。

  就像学生都知道要好好学习,才能得到好成绩。可是心裡一旦存有「再打一小时游戏还不迟」、「明天再好好学就好」、「反正大家也都不认真」的想法,那麽就算天资再聪颖,机缘再美好,结果肯定一无所成。

  谨以「三日歌」共勉:

  一、《昨日歌》:

  昨日会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二、《今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三、《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昨日不可回,明日不可期,唯有把握现时现刻,才有可能成就啊。更直截的方法就是学习 印光大师「时时念死」,大师开示:「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真有「生命呼吸间」的体悟,哪有功夫打閒差,又有什麽不良习性克服不了!

  布施捨贪、成正知见、去恶习性,三管齐下,必不造恶,亦为善本。

  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