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


   日期:2017/1/19 22: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持戒之重,高僧大德宁身死而不破戒。我辈欲求善果报,当尽形寿持净戒。我劝请诸君要持净戒啊!请看经典。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出自《佛遗教经》。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若人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何以故?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

  复次,譬如无足欲行,无翅欲飞,无船欲度,是不可得;若无戒欲求好果,亦复如是。

  人虽贫贱而能持戒,胜于富贵而破戒者。华香、木香不能远闻;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持戒之人,具足安乐,名声远闻,天人敬爱,现世常得种种快乐。若欲天上、人中、富贵、长寿,取之不难;持戒清净,所愿皆得。

  出自《大智度论卷第十三~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

  天复请曰。谁为最安乐。谁为大富贵。谁为恒端严。谁为常丑陋。

  世尊告曰。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

  出自《天请问经》。

  勿自恃持戒。

  轻毁犯戒者。

  恃戒凌于人。

  是名真破戒。

  出自《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五~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一开化长者品第一》。

  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

  出自《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阿那邠坻长者之子。虽为八千金钱受戒。亦得无量功德果报。善男子。为财受戒尚得利益。况有至心为于解脱而当不得。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

  善男子。若在家若出家。若三归若八斋若五戒。若具足若不具足。若一日一夜若一时一念。若尽形寿至心受持。当知是人得大福德。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YIN。四者妄语。五者饮酒。

  出自《优婆塞戒经》。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何以故。依因净戒根本力故。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复能满足施者功德。

  若净持诸戒不毁不犯。是名大慈。若自持净戒。增长众生净戒。是名大悲。

  出自《法集经》。

  佛言:“若为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不如起欢喜心,口自发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欢喜心受行五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YIN、不欺、不饮酒,此福最胜。”

  出自《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第三分究罗檀头经第四》。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出自《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第一分游行经第二之一》。

  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YIN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

  出自《佛说骂意经》。

  佛告药上。善男子。法聚者名曰净行。净行者能离一切不善之法。善男子。汝见如此少众生不。药上白佛。唯然已见。佛告药上。此诸众生离邪YIN故。必得诸陀罗尼。必得具足一切诸法。

  愚痴作非法。

  远离于乐果。

  信佛禁戒法。

  修习于智慧。

  以净戒具足。

  速疾成菩提。

  出自《僧伽吒经》。

  若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

  出自《佛说大乘戒经》。

  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後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出自《太上感应篇》。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出自《十善业道经》。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持戒       果报)(五明学佛网:持戒       果报)  

 唐仲容居士:谈持戒及现法乐住经验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新春开示-因缘果报 

 惟觉法师: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 

 净界法师:怎样才叫作持戒清净? 

 持戒四关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仁清法师:受戒持戒的关系 

 如瑞法师:持戒与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