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方法再多,总出不了放下万缘


   日期:2017/1/20 9: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肯作善、治身修业』。「业」这个字在此地是「指正业」。「表恶人不肯自修其身,不务正业」。修行,修身为本,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分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造作叫身业,造业再多,不出这三大类,佛法讲的身、口、意。佛教没到中国来,我们的老祖宗,古圣先贤就知道,《大学》里面所说的,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皆以修身为本。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修身,是什么?三皈,五戒,十善,这是佛法修身之本。不在根本上扎根,道业不能成就。所以佛法重视戒律,因戒得定,为什么修戒律?是为得定的,为什么要得定?定能开慧,这个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佛法修证的总纲领、总原则,离开这个纲领就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可以说就是戒定慧,所以称为三学。用戒来帮助你入定,为什么要入定?自性本定。自性是真心,真心是定的。妄心是动的,妄心是什么?念头,你看前念灭了后念生了,一个接着一个妄念。正念,也叫正念,叫自性,真心不动。惠能大师开悟的报告上有,「何期自性」,没想到自性,记住,自性就是真心,「本无动摇」。这就说明真心本来是定的,定就是真心。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修行。

  修行怎么修?方法再多,总出不了放下万缘,放下就定了。不放下,你行善作恶,做完怎么样?放在心上,心上还想着它,还念着它,这叫造业,这个问题严重了。修行人怎么?诸佛菩萨他也修善,他也造业,跟我们不一样,他不放在心上,他心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高明就高明在这一点。我们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佛,佛没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菩萨还没有成佛,就是有起心动念。现在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发现起心动念那个念头就变成物质现象。物质从哪来的?是意识,意识就是我们讲念头,念头引起的,引发自性,物质现象发生。如果把念头打掉,没有念头,那个物质现象很快自然就不见,就没有了。科学这个报告我们听了,有感受,听得懂,诸法实相如是如是。所以菩萨比佛低一级,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阿罗汉又要差一等,阿罗汉有分别,没执着。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有,六道凡夫。纵然六道最高,非想非非想天还是执着,没能放下。他如果能放下,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执着变出来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四圣法界,分别而来的。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一真法界是不起心动念来的。这叫做功夫,这叫真修,我们不能不知道。

  无论什么事情做过了,过了就过了,痕迹都不着。别人来问你的时候,样样都知道,为什么?自性本自具足。你说我过去无量劫以前,做的事情知不知道?知道,开悟的人知道。为什么?他那些业相回归自性。你明心见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全都知道了。知道晓得那是幻起幻灭,就好像作梦一样,梦醒了忘掉了。如果你要是开悟,你过去所作的梦,你要想知道统统现前,妙极了。自性本来具足,它没有相。不起心不动念不现相,起心动念就现相。现的这个相,你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这相很快就消失,就没有了。

  现在的量子力学对大乘佛法帮助很多。我们对于古大德佩服,他没有看过科学报告,他怎么会知道?他比我们的功夫高,高在哪里?高在他不放在心上。别人来请教,来请他开示,他的智慧从自性里头透出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一切法是自性现的,真心现的,心外无法。心有没有外?心没有外,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没有内外,是真心。它没有相对的,没有善恶,没有真妄,我们讲的这些相对面全没有,它在起作用的时候全都能现前。世尊开悟的时候,第一部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内容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包括娑婆世界,这里头的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讲的是这个。细说说不尽。不说,全没有了,痕迹都找不到,消归自性。自性是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我们叫它隐现,有缘,有缘就是有波动,它就现;没有波动,渐渐忘掉了,没有波动了,它就不现,就没有了。

  人活着有这个身体,死了以后身体没有了,神识在,神识是什么?就这个波动现象,它在。它去找有缘的人投胎,什么缘?遇到对他有恩的人,报恩;遇到有怨恨的人,他投胎来干什么?报怨,那就是败家子;其余两种缘,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缘不来,凡是来的都是这四种缘,佛告诉我们。所以小孩要善教,报恩的当然更要成就他,孝子贤孙;报怨的要把怨化解;还债的很好;讨债的,希望一笔勾消,不再搞这些纠纷。人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这个关系,帮助他成圣成贤,至少也成为君子,读书明理。中国这些古籍留下来的是真实智慧,它的作用,帮助众生成圣成贤,帮助学佛的人成佛成菩萨。古来祖师大德选中儒道代替小乘。那我们看看这一千多年当中,确确实实出现许多祖师大德,这个说法没错。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419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修行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