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如何减轻妄念?


   日期:2017/1/22 15: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有时觉得自己已经把毛病改掉了,可是还有一些现象,请问还要再改吗?

  答:这些现象就是「习气」,还要再修正。譬如要对治瞋恚习气,面对外来的逆缘,就要懂得逆来顺受,不与人结冤仇。因为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最是可怖!年轻人吃点亏没关系,要尽心尽力照顾老病,常常想到自己也会老,种善因必得善果,自己老的时候也会有人照顾。21-018

  问:这是昏沈的烦恼很重。克服的方法,就是你把自己读经的声音录成录音带,当你诵经时,把录音带放很大的声音,你跟着念。你也可以走着念,用经行、散步的方式,不要坐着念,就能克服睡眠的烦恼。21-157-02?

  答: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魔,什么是怨。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绝不能错解佛的意思。佛跟我们讲,魔、怨不在外面,在自己内心。《八大人觉经》中,把魔归纳为四大类:第一、五阴魔。五阴魔如何降伏?一定要修戒定慧,《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阴魔就消了,所以降伏五阴魔要智慧。第二、烦恼魔,第三、死魔,第四、天魔。

  五阴是自己,烦恼也是自己,死还是自己,这三大类是属于自己的;只有天魔是身外的,天魔是指身外所有一切诱惑。譬如,财色名食睡现前了,你动不动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贪爱之心,你就着魔了。为什么?把你内心的烦恼魔引起来了。见到外面境界不称心、不如意的,就生起瞋恚,瞋恚是烦恼魔,这把你的五阴烦恼魔勾引出来了。现前社会有许多吸毒、犯罪,那都是要你命的,这是外面的天魔勾引你的死魔。

  「怨」是怨家,也不在外头,而在内心。佛经上讲「十恶怨家」,身造杀、盗、YIN,口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有贪、瞋、痴,这些都要远离。反之,「十善厚友」,即是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最好的朋友,你不能离开。

  佛在大小乘经论中时常教导我们,十恶怨家要离开,十善厚友要交结,这就能降伏魔怨。由此可知,降伏魔怨真正的功夫是在内心做,内心没有魔、没有怨,外面跟你结什么样的冤仇都能化解。因此,外头无魔亦无怨,外面的魔怨是心里面的魔怨变现出来的境界。21-157-0002

  问:请问如何破烦恼离五欲?

  答:一定要随顺佛菩萨经论的教诲,才能离开。首先,你要能辨别、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远离。事实真相要是不清楚,就没有办法离开。知道邪正、是非、利害、得失,自然就能趋吉避凶,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不与一切众生对立,这就对了。21-157-0002

  问:弟子经常失眠睡不着,心恐拜佛不够精神,但虽有一点不适,还可以坚持拜佛,请问这是否业障重?

  答:对,是业障重。但业障重不怕,要有毅力、决心克服这个关口。拜佛的方式有很多,如果要对治昏沈,可以加快拜佛的速度,就像追顶念佛。如果快速度拜佛,一个小时可以拜两百拜到三百拜,这时你就不容易打瞌睡了。聚精会神,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就能消业障。21-157-0002

  问:现前灾难频繁,请问学佛人应该如何处之?

  答:从最近的报纸信息都能看到,这次恐怖分子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有可能会爆发生化核武的战争。学佛人的心要定,决定不贪生怕死,不惊不怖,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一点恐慌都没有。战争来到,就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日子,欢欢喜喜!

  从现今起,一定要断恶修善,从念头上断。对一切人、事、物,一个恶念都不能有,才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若我们不是上善,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善的标准是「净业三福」,最低限度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真正做到,念佛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跟方便土、实报庄严土平等,这是一切十方诸佛剎土所没有的。净土的殊胜就在此地,所谓「一生一切生」,不要把这个机会错过了。这世间不值得留恋,要全心全力向往极乐世界。

  起心动念为我、为我的家庭、为小团体,此心量很小,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很低。全世界众生很可怜,不知道佛法,不晓得念佛,我们声声佛号都为他们回向,此心量就大,量大福大。不要问有无效果,诚心诚意念,自然就得感应。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佛,昼夜不间断,就很如法。21-117-0001

  问:请问如何去除贪瞋痴?

  答:佛教导我们,贪瞋痴是众生最严重的病毒。我们现在谈到病毒感觉很恐怖,事实上一切病毒的根源便是贪瞋痴。如何对治?佛教导我们用戒定慧三种方法:戒律对治贪欲,禅定对治瞋恚,智慧对治愚痴。所以,勤修戒定慧,便能断除贪瞋痴。21-058-0001

  问:请问如何减轻妄念?

  答:要达到妄念不起的方法有很多,佛家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妄念不起是佛法任何一个宗派法门修学最后的目标,因为妄念不起就证果了,最低限度是证阿罗汉,更高的即成菩萨、成佛。所以,凡夫与佛的差别,就是佛无妄念,菩萨、罗汉无妄念,凡夫有妄念。

  妄念应如何克服?祖师大德常用的方法,不外乎三种:一是「教理」。天天读经研究教理,渐渐的觉悟了,了解事实真相,妄念自然消除;二是「参禅」。参禅不一定是打坐,身虽然打坐,坐得很象样,心仍胡思乱想,根本无用。《六祖坛经》说:「何谓禅?何谓坐?」即是「外不着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坐」,因此禅坐是有其意义,并不一定要有此形式。外不着相是不受一切外在境界的诱惑,外在「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见而如如不动,心不起贪瞋痴,此为禅坐。所以,大乘经说「行住坐卧都是禅定」,禅定并非只是坐着,站着也是禅定,走着也是禅定;另外一种更方便的方法,也是最多人提倡的,就是以念佛修禅定。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是修行的总原则。无论修任何法门,若起心动念还受外在境界影响,则形式只是虚有其表,装模作样,皆非真实。必须要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为何佛教我们「外不着相、内不动心」?《金刚经》说得很好,「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众生能得的是心,能得的心却不可得。外在一切的境界是因缘所生法,凡因缘生法皆无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得的决定不可得。

  《大般若经》中「不可得」三字,佛重复了约一、两千遍。阅读六百卷《大般若经》,全文可能还记不得;但「不可得」三字一定记得很熟,因为重复的次数太多了。正是教导众生能得不可得,所得也不可得,妄想自然消除,亦不会受外在境界诱惑。任何外在境界皆是梦幻泡影,《金刚经》最后总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称心如意的好境界,是假的;再恶劣的境界,也是假的。外在境界一切归于平等,心即清净。顺境不生欢喜心,恶劣环境亦无烦恼心,心永远是清净、平等,生活自然充满高度智慧,即是过佛菩萨的生活了。21-076-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妄念)(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妄念)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