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13:多逢忧患


   日期:2017/1/22 20: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多逢忧患。

  【原文】

  蹇迍非关命里该,都缘累积恶中来。

  假饶俯仰全无愧,忧患何由得系怀。

  注:“忧”从中出,“患”自外来,“多逢”言不善之人,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也。盖忧患与贫耗两相倚伏,贫耗而无忧患,则薄粥鹑衣尚可度命,惟贫耗而更加忧患,则身心俱病,虽处人世,不啻地狱矣!

  案:赵丰言烧砖瓦为业,县中修内衙,给价短少,赵出言稍戆(gàng)。适抚军(清巡抚的别称)入境,询及司书邵丰年作弊,尹方怀恨丰言,误听误答曰:“此乃大恶人也。”抚军谕解本衙门发落,尹遂出差将丰言蜂拥拿解,及抚军庭讯,验其解批,乃“赵丰言”,非“邵丰年”也,即为省释,而惊恐已受万千矣。回家无费,只得步行,路逢数大汉,同至一庄院丐茶,岂知大汉乃系伙盗,藉此探路。是夜其家被劫,有人在暗中看见乃日间借茶之人,报官捕缉,众皆逃匿,赵独踽踽(jǔ jǔ)缓行,被捕拿获。夹打备施,坐监二年,乃获原盗,供明偶然相遇,并非同伙,释放回家,贫无立锥。时方深秋,赵飢寒交迫,不得已至乡间亲戚处告贷。中途值雨,忽豆稞中钻出两人,光顶白衫,向赵拱手曰:“君识吾否?乃君之好友也。”赵含糊应之,携手同行。两人曰:“君知此生多逢忧患之故乎?君前世为商,与同伴不睦,误传其落河身死,致其妻一痛而卒。阴魂抱恨,时刻相随君,是以动遭坎坷。”赵求解释之方,两人曰:“易耳,但随我行,立即往生极乐矣。”行过河边,两人拉投水中,赵手攀枯枝不放,两人用泥塞其耳鼻,赵遂昏晕,然心中尚明,不肯释枯树也。往来者见其抱树如痴,面有泥迹,知系鬼迷,救苏。赵自知是前世冤孽,遂出家为僧。

  附:文光赞之父,自少至老,无岁无刑狱事,桁杨(古代用于套在囚犯脚或颈的一种枷)桎梏(脚镣手铐)靡不备受。光赞因诣昙相禅师,叩问是何宿孽,师曰:“汝父前生善写词状,唆人争讼,故今生受此报。”光赞求师救免,师令其父自着枷三日,向佛忏悔,矢心举行善事,乃稍解。(《阴骘文图说》)

  山阳朱在庵生而体弱多病。母祷于神,愿儿无恙,终身茹素。复亲乳六年,至七岁方食粟。母卒时,在庵年四十一,半生多逢忧患。一日读《感应篇》,追忆二亲,猛然悔过,乃编辑诸本,订以己意,条分缕析,合三十三万言,分为八卷,名《太上感应篇说定》,借以补过末路,仰报亲恩于万一耳。顺治九年,募同人刊施焉。由是否者渐泰,塞者转通。(《兰桂编》)

  著书天欲假虞卿,忧患余生志竟成。浊世可怜尘滚滚,谁闻太华夜钟声。(徐太史诗)

  【译文】

  注:“忧”是从内心生出,“患”是从外界而来。“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而来。因为“忧患”和“贫耗”两者相辅相成,贫耗而没有忧患,则粗茶淡饭、破衣烂衫,尚可勉强度日;而贫耗再加上忧患,则身体和心灵都会遭受极大痛苦,虽在人世,和地狱没什么两样了。

  案:赵丰言以烧砖瓦为业。一次县里修内衙,给的价稍微低了点,赵丰言说了些难听的话。正好巡抚到县里来询问关于司书邵丰年作弊的案子,县令当时正好还在记恨赵丰言,把邵丰年误听成赵丰言,随口答道:“这是大恶人。”巡抚下令捉拿到本县衙发落,县令于是派差役将赵丰言蜂拥拿获,等到巡抚审问,查验批文时,才发现是“赵丰言”,不是“邵丰年”,就把他释放了,而此时已经经受万般惊吓了。回家也没有路费,只好步行,路上遇到几个壮汉,一同到一所庄院讨茶喝。哪里知道这几个壮汉其时是一伙盗贼,以喝茶的名义前来探路。当晚庄院被劫,有人在暗地里看见就是白天来借茶的那帮人。几个大汉都逃跑了,而赵丰言一个人在后面缓缓而行,被官兵拿获。受尽刑罚之苦,又坐牢两年之后,那帮盗贼被捉住,盗贼供出赵丰言是偶然在路上遇到的,并非同伙,这才被释放回家,家中早已是贫无立锥之地。当时正值深秋,赵丰言飢寒交迫,不得已到乡下亲戚那里借贷。半路上下雨,忽然从路旁豆田中钻出两个人来,光着头,身穿白衫,向赵丰言作揖说:“你还认识我们么,我们是你的好友啊。”赵丰言含糊答应着,三人携手同行。那两个人说:“你知道今生多逢忧患的原因吗?你前世是商人,和同伙关系不好,你谣传同伙掉到河里淹死了,导致其妻听说后因过于悲痛而死。阴魂含恨,时刻跟着你,所以你动不动走厄运。”赵丰言求问化解的办法,那两人说:“这个容易,你只要跟我们走,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走到一条河边,两人把赵拉到水里,赵用手攀住一颗枯树不放,两人又用泥堵住他的耳朵、鼻子,赵丰言于是昏晕过去,但心里还明白,抱住枯树不肯放开。过路的人见他抱着棵树,跟傻子一样,满脸是泥,知道是被鬼迷惑了,把他救醒。赵丰言知道是前世的冤孽报应,于是出家为僧。

  附:文光赞的父亲,从小到大,没有一年无讼案牢狱之事,各种刑罚都经受过,吃尽苦头。光赞于是去拜访昙相禅师,问是何因果,禅师说:“你父亲前生擅长写状纸,唆使人打官司,所以今生受此报应。”光赞恳求禅师给个解救的办法,禅师叫他父亲自己戴枷三天,向佛祖忏悔,发愿多行善事,情况才稍微好了一点。

  山阳县的朱在庵生来体弱多病。母亲向神明祈祷,愿儿子安然无恙,发誓终身吃素,又给儿子哺乳六年,到七岁才开始自己吃饭。母亲去世时,在庵四十一岁,半辈子多灾多难。一天在庵读《太上感应篇》,回想起二位亲人,翻然悔过,于是编辑整理《感应篇》的各种注本,并加上自己的意见,条分缕析,共计三十三万字,编为八卷,名《太上感应篇说定》,以此弥补自己的过失,报答父母的恩德于万一。顺治九年,劝募同人刊刻印施。从此以后,渐渐走好运,办事越来越顺利了。

  徐太史诗曰:

  著书天欲假虞卿,忧患余生志竟成。

  浊世可怜尘滚滚,谁闻太华夜钟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因果)(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