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殊法师:慈悲即醒觉


   日期:2017/1/24 10: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发现身边的人们每每谈及佛教时,往往最先想到的不是“菩提”、“般若”等词汇,而是“慈悲”。

  其实,慈悲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词的组合,更完整的说应该是四个词汇组合中的两大部分。这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无论是从《阿含经》,还是到大乘诸经中,都有反复倡导的这四种精神,因此又被称为“四梵住”,即四种清净无染的心。

  在禅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也同样要将这四种精神扩大、发扬,甚至可以把此作为行为的标准、生命的精神。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四天分别解说这部分内容。

  慈,其梵语的发音来自同语种中的“友”的演变,意为以深刻、亲切之友情待人,慈悯众生,深心愿给予众生快乐、幸福。其实,“弥勒”即是梵语“慈”的音译。

  其实慈心的修习可以扩充到各个领域,甚至当你用心打一声招呼,哪怕只给微笑,或者关心的眼神,也能表达出无限的慈爱。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人、事、物时,我们的身体、语言、意念一定会传达出冷漠、讨厌、憎恶、敌意,这是人作为环境中的动物在面对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但我们不仅仅是动物,更是具有高等智慧的动物,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解决方式,表现宽容或愿意去协助改善不如意的地方,这,就是是慈爱,同时也是醒觉。

  其实,无论是面对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事物,我们都会想执取自己所欲,但因为欲是苦的根源,不仅苦了别人,同样也将苦了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时时带有一片慈心,即我希望能够给予身边的人、有缘的人,甚至是所有众生快乐和幸福,而我们得到的至少也会是一片没有嗔恚的自己的天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殊法师       慈悲)(五明学佛网:妙殊法师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