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宗法师:有一种修行从链接开始


   日期:2017/1/26 14: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卡梅隆在电影《阿凡达》中所架构的世界潘多拉,即是一个万物都可以建立“链接”的世界。

  何谓“ 链接 ”?

  我曾无数次思考过一个主题: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思考这个问题不断激发我新的思维,我往这方面思考的时候,自然而然缔结了一个观点:人活在世上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价值、意义和理想?而这种定位、价值、意义和理想一定来自你跟这个世界的链接。

  刚才兰新老师在上面也讲到了“链接”,我们的身跟心链接;心跟世界链接;以及在练习瑜伽时,一种提升、改变和超越自我的链接……我所说的链接,通俗地讲,指人跟这个世界的关系。

  深入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一生能做出很有意义的事情来,或者在他的平台上发挥到理想的结果,或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梦想成真?这,涉及到了人的使命和价值。那么,一个人的使命和价值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土壤里生成的呢?

  人,其实活是在各种关系之中,这世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人。我们每个个体跟你的家庭、组织、社会、民族、国家,乃至宇宙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说家庭吧,又包括父母、伴侣、孩子等等。除了家庭,还有朋友、邻居、同事、上司、下属等等关系,你和他们也同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家庭关系,你要想想我在这个家庭中属于什么角色,我的定位是什么?所谓“定位”就是每个人都定在位上,你定不定都在那里,逃不掉的。面对父母,你的定位就是儿子,那么你就应该做儿子该做的事。面对伴侣你应该怎么定位自己?面对孩子你怎么定位自己?以此类推。

  当那种横向的和纵向的链接不断向外延伸时,你会发现对自身的解读不断随着外延的改变而改变。当你把自己存在的价值跟这个国家结合在一起,跟整个人类结合在一起,跟广大的宇宙联合在一起,这时候,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自我定位呢?反过来说,倘若没有国家、没有民族的时候我们会怎样?要是整个人类都毁灭了,我们一个人能独存吗?假若这世界上动植物都无法生存时,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人类不能存活,国家不能存活,国家不能存活,家庭不能存在,家庭不能存在,我们个人可能独存吗?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推演下去,你发现有很多东西是无法撇开的。

  身心是不二的,肢体动作可以影响到心灵,心灵反过来影响身体。由瑜伽进入,这是最好的状态,你一开始就让他打坐他肯定不行的,所以瑜伽是进入禅修最好的一个通道。

  契入“ 实相 ”状态

  态时,我第一个向他推荐去练瑜伽,因为身跟心的链接可以让他慢慢平静下来。身心是不二的,肢体动作可以影响到心灵,心灵反过来影响身体。由瑜伽进入,这是最好的状态,你一开始就让他打坐他肯定不行的,所以瑜伽是进入禅修最好的一个通道。

  我有几次在飞机上,那些工作人员教我简单的动作,这些动作其实都是从瑜伽里面化出来的。这些简单的东西化入我们生活,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应用,这就是瑜伽的魅力。那我们作为一个瑜伽的推行者、倡导者和教练者,不单单在技术上要做到最好,还要让你的思想远远超过你的技术,就是站在一种什么高度去审视事物,不同的高度有迥异的境界,塑造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佛法上,最高的境界叫般若实相。什么是实相,说白了便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用通俗的话说,指事物最原始的状态,其实就是宇宙规律,就是人的自性,等等。用中国最简单的话说就是“道”,——也是一切“气”的原点,因为道是形而上的,形而下就变成气,变成有相的东西了。道是无相的,但是无相的东西可以变出有相、通达有相。也就是说一切“有”都是“无”生出来的,那个“无”才是根本,“无”并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无法描述的一种状态,姑且称之为“实相”。

  我们练瑜伽的时候怎样通过“术”进入“道”的层面,再去跟你的身心、你的学员、你的人生目标,形成有效的链接。这种链接可以把很多东西打开,当你打开到无尽或者说无量状态时,就进入了一种大自在、大无碍之境界。平常我们做什么往往有很多阻碍,比如想开店,没钱,想办事,没人,想挣钱,没门道……总之,有无穷无尽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你,但是哪天你进入“道”的层面后,用宇宙“道”的思想去思考你所碰到的一切问题,那么所有的问题在这个层面都能化解、通达,最后达到心想事成。这个达成的前提是你有这种格局和高度去思考事物存在的规律,我们找到了这种规律,做任何事就没有那么困难,所谓的困难,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框框架架,自己陷进去走不出来。

  我们讲的般若实相、本来面目或者道,应该怎样理解呢,好比我们教别人练瑜伽时,你是一定要他做到某个动作准确无误,还是让他直接享受瑜伽的某种境界?当他体验到这种境界,感到练瑜伽是美好生活的享受,是健康和快乐的源泉,他就不会把练瑜伽当做痛苦不堪的事了,自然而然会持续下去。

  一个家庭如果能持续走下去,这个家庭一定是幸福的、温暖的、喜乐的、包容的、理解的,气氛融洽,温馨,愉悦,肯定如此。那家里的每个成员,都会为这个家庭增色,心甘情愿为对方服务,而不是坐享其成等着享受。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是如此。从身体到家庭,从家庭到组织,从组织到企业,再往外延伸,一个国家,一个人类,一个世界,都是这样。家庭里面的成员不和谐了,会闹出矛盾,产生痛苦、纠葛,国家与国家不和谐了,会产生敌视,甚至战争。

  按照这种规律推理下走,即能找到一切事物存在的“实相”状态,——一种永恒不变的规律。找到这个规律,你便明了,我如果想健康,应该怎么做,我如果想幸福,应该怎么做,都能找它的方法、通道。

  你存在的价值是因为有人需要你

  我前面讲到“链接”,——找到一种价值,价值延伸一种使命,也就是说,我们不断思考自己活在世间,通过做什么事情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

  在我们寺院这个平台中,我也无数次思考,佛教为什么存在,我们的寺院为什么存在?那我们作为瑜伽人,就要思考瑜伽为什么存在?

  很多人说创新很难,我倒觉得,当你抓住事物“原点”的时候,创新其实是不难的。你不要刻意想着我要改变什么,而是想你的设定对你的客户和服务对象是最简洁的、最实用的,如果从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你的创新和设计,你的智慧和灵感,就像喷涌的泉水一样无穷无尽永不枯竭。

  比如说,我们寺院为什么而存在?因为有人需要你,你存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没人需要你,你的存在价值就越来越少,当少到极点时,你就被这个社会淘汰掉,消失掉。这种思考就是你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链接。人天生有种顽固的习气,什么对我有利就去做,什么对我无利便不做,这会成为很大的束缚,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就拿我跟兰新老师来讲,我们认识好多年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活动她只要有空就会过来。她这样一种付出,在佛教叫“培福”,你的福气越多,能量就越强。曾经有人问我,我这几年做任何事总是碰壁,遭到许多障碍,为什么呢?我说这是你的福气不够,要多积福。当你福报足够多的时候心里有只要个想法,就有很多人来帮你、支持你、力挺你完成。所以我们做任何事要想尽办法去利益别人,要千方百计让别人欠着你,知道吗,这就是给自己积福报。反之,你去占别人便宜就是损自己的福报。

  佛教里面的因果原理本来如此。你借给别人100万,天天去讨讨不回来,不要着急,下一生他肯定做牛做马来还你。例如你今生嫁了一个老公,他对你很好,挣大把钱往你口袋里塞,什么坏毛病都没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那这个人肯定前生欠你几百万今生来还的,所以对你才这么好。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

  因此不要贪便宜,占便宜很折损福报,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占你便宜,这才是有智慧。你认识到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就知道吃亏是福。我们海宁一群企业家创立一个课程,叫“吃亏是福”,天天讲吃亏是福的道理,有个老总投资十多个亿,在山东曲阜建孔子学院,他前面不断付出,后面就有无数人来帮他。

  我原来在普陀山当教书匠,是臭老九,一穷二白,来到香海禅寺后我们从一个平地建成今天这个规模,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布施。我们拿什么来布施呢,没有钱,没有物,怎么布施?只有思想,用佛法去布施。结果就有各种各样的人来帮助我们,包括兰新老师也是这样。所以大家以后可以多过来,当你带着布施来到这里,你就会带着更多殊胜的因缘回去。

  这就是布施的力量产生的巨大连锁效应。近几年我常到外面讲课,人家不给我订机票,不给我派车,不给我订酒店,甚至不给我饭吃,都没关系,当你付出的时候你没有企图之心,就会很快乐。前一阵我从澳洲回来,还没待上一个小时,又被叫到宁波去,给他们当主持人,还要给他们写什么讲稿,一个寺院不够,还搞两个寺院。然后又被兰新老师摧得赶快过来上课,所以活动一结束,我衣服一脱就跑了,车开到100多公里,他们给我打电话说,贤宗法师,我们给你的礼品还没给你哦!我说没关系,不用客气!你没有任何期求的时候就会很舒服。

  人活着最终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卓然独立,不合流俗,不被物质、权力和名望所左右,这里面就是你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依照怎样来定位。

  每个人都是品牌

  人活在世间如果什么都以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此人就成了金钱的奴隶,被它绑架了。当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需要,但是对金钱的解读就看你站在一个什么角度去理解,好比我们吃的、穿的、用的,要是追求奢侈将会永无止境。一顿饭十块钱可以吃好,也可以花十万块。穿物美价廉的衣服你可以很快乐,身着价值百万的貂绒你也许还不满足。实际上人的生活很简单,依靠我们的智慧和能力要养活自己绝对没有问题,当人无限放逐自己的欲望去追求奢华时,就变成了物质的奴隶,成为一个消费机器。把贪欲放下,你心灵原本的丰富就开始异彩纷呈地显现出来。多欲为苦,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古老的智慧。

  其实一个人放下钱,才能得到钱。你不能去找钱,要让钱找你就容易了。就像我这样一个和尚,不是吹牛,一年挣几百万不成问题。北京有一个老总就对我说,师父,你跟我们签订合同,一年给我们讲100堂课,每堂我给你2万,一共200万。我跟他讲,我就值200万吗?我觉得自己还更值钱呢。我没有跟他签合同,不是因为觉得钱给少了,而是我不愿意得这个钱,我可以力所能及地给你讲课,但是分文不取。你要发心捐给庙里那是你的事,但我的本意不在一种交易。

  我们最重要的是,是不是只有金钱才推动着去做某件事,还是你有一种更高远的理想和价值推动着你去定位你的生命?人活着最终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卓然独立,不合流俗,不被物质、权力和名望所左右,这里面就是你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依照怎样来定位。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人格魅力,是不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一种品牌价值。我们现在看每个物品时都会看是什么品牌,我们人也一样,也是一个品牌。那你是什么样的品牌呢?你的品牌价值有多高?

  瑜伽修炼是一个手段和技术

  不去思考这些事情,你每天就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推着走,人家说买车,我也要买车,人家说买房,我也要买房,人家说开店,我也要开店,你会被潮流裹挟、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失去了你自己。当你没有自己的时候,你还是你吗,你只是别人的附属品、复制品。

  这些问题你不去思考清楚,每天就活的很混沌,很苟且,很没营养。我们活着常常在干什么呢,下班了就不知道时间怎么打发,打麻将啊,K歌啊,侃八卦啊,不知道如何处理业余时间,因为你对人生的目标不明确,所以每天活在无所事事当中,在某个原点中没有去突破自己。当然有人这样过一生他也无怨无悔,那这无怨无悔也就是你怎样定位自己。

  不要说面对芸芸众生,就是面对瑜伽这个平台,你是不是做到了自己的极致,是不是成为了这个团队里最优秀的人,是不是让人家一看你就眼睛冒光,是不是有别人难以代替的价值和意义?你看我们人的构造头高高的,眼睛在上,就是要我们看远一些,考虑远一些,定位高一些。人之为人,人类的文明之所以不断演进,乃因为人类有不断进取和超越的精神。

  就像我们平时碰到一些事情就很生气,是吧?这与容量有关。当你的容量是一个杯子大小的时候,一粒灰尘仍到里面都会掀起巨大涟漪,如果是水塘,那一粒灰尘扔到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如果是大海的容量,就是航空母舰掉到里面,也不会有多大动静吧。所以人家说我们我们觉得难受,因为我们的思想、格局还不够。

  我觉得瑜伽修炼只不过是一个手段和技术,真正要达成的是让我们的思想和境界像虚空一样无尽,这才是最根本的。至于怎么练,怎么做,那只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只是“术”,相对于“道”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当然,我们常常是从细枝末节开始逆流而上,再通达“道”的。

  作为瑜伽老师,你一定要有这份修养,这种高度。要达到这种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学佛,最简单就是去读《心经》,再深一点是《金刚经》。南怀瑾先生有一本书,《金刚经说什么》,很通俗易懂,你们可以去看看。人都说《金刚经》是讲空性的书,我觉得不是,《金刚经》是个发财的书,美国一个人叫罗西,他就是从《金刚经》里面悟出了发财的道理,从而发了大财。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它给你智慧,但有的人为什么理解不了呢,因为你的慧根和福报还不够,有的人一点就通、一点就觉悟,因为他是那块料子,宿根已具,因缘已熟。

  总之一句话,对世界的链接,或者说对世间万物的解读,决定着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修行       贤宗法师)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