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日期:2017/2/1 7: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讲第一章,净宗之教起所因,就是净土法门教法的缘起。

  这个问题我们做一些深入了解,真的会感觉到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那种无尽的悲心。

  我们每天读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讲到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这部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同时来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是第一重难。

  第二重难,为诸众生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大师翻译成“极难信之法”,就是“是为甚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种叹述在《无量寿经》的结尾也有。

  为什么佛要赞叹这种难能可贵的行为?这完全凝聚着大悲心在里面。

  我们在《悲华经》里面看到,《悲华经》讲述阿弥陀佛发愿的缘起,发菩提心的过程。

  这也是在无量久远的那个时空态发生的一桩事情,那个世界当时叫删提岚世界,有一尊佛叫宝藏。有一个转轮圣王叫无诤念,转轮圣王有一个大臣叫宝海。

  在这部经里面,我们也看到一些非常非常让我们感动的信息。

  无诤念国王还是由这位大臣来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然后才去思惟,去发愿,发愿要取清净刹土,成佛。

  他的一千个王子也各自发愿,长子不眴太子就是观世音,第二个儿子就是大势至,这样次第都发愿。

  就在这个法会上,很多菩萨发愿都是取净土,有些有大悲心的菩萨,有一千零四个菩萨,他取不净土,也只是取到了人寿一千岁的时候,再往下都放弃了。

  唯有宝海梵志菩萨,他竟然发出了一个非常深重的大悲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一百二十岁的时候,要到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

  那么这个世界这种时空态的众生是什么状况?是非常苦难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诽谤圣人,不恭敬沙门婆罗门,造作五逆,用种种不善业来庄严自已,烦恼非常厚重,以恶为能。

  这个世间的众生是非常刚强难化的,也正因为刚强难化,也就是最苦难不堪的。所以大悲菩萨,就是宝海梵志,竟然发出了要在这个时代来成佛的大愿。这就是五百悲愿。

  当这个大愿发起来的时候,连无诤念转轮圣王都合掌流泪呀,说你这个愿真是太伟大了。整个大地六种震动,十方无量的诸佛接到这个信息,都派遣菩萨前来赞叹这位菩萨。

  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听闻净土一法。首先要感恩释迦牟尼佛,宝海梵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的因地。

  那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时代,人寿平均二万岁的时候就进入五浊了,就在迦叶佛的时候就进入五浊了。那到了二万岁,一万岁,一千岁,次第下来是寿命越短,浊恶程度越大。

  那在人寿平均百岁的时候,这个世间所住的众生都是他方刹土所摒弃的,放逐的,就是赶出来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在座的你我他,我们都是他方世界不要的人,不受欢迎的人,烦恼太重。所以我们就聚在这里。

  为什么这么乱啊?为什么痛苦不堪啊?因为本身就是烦恼厚重的人。不孝顺父母,不讲朋友的信誉,造作种种的恶,都是这样。

  所以我们看到自己和他人这个样子,经典当中佛早就说的很清楚,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所以很多菩萨都不敢来的,来了觉得没办法,只有放弃。

  这位宝海梵志竟然不放弃,竟然还要来,而且不止来一次。那你说释迦牟尼佛多么多么的伟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大悲愿心)(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大悲愿心)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