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南怀瑾:你如何待人,人也将如何待你


   日期:2017/2/2 7: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凡事是有因果报应的。怎么出去,就怎样回来;如何待人,人也将如何待你。

  中国文化处处讲因果,这因果的观念并不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开始确立,之前已经普遍被社会应用在语言文字上。我们的《易经》老早就有这种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至于孟子这里所引用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同样是因果报应的观念。孟子所说的理论,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最高原则之一,也是政治领导人的最高领导原则。

  在政治上,我们看历史的演变,就是因果报应。我们如果从因果中去看历史,可以发现许多很奇妙的事情。古今中外都逃不开这个因果律。我们中国的历史,每一朝代都是如此。怎么来的江山,也将怎么样的失去;怎么样取得的政权,也是怎么样的交出去。仔细研究外国的史实,又何尝逃过此一法则。

  我们随手举一个例子,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据说他自己并不想当皇帝,而是陈桥兵变,部下们硬把皇帝所穿的黄袍加在他的身上的。当时的皇帝,是后周的柴荣。他在位时死了,儿子还小,只有六七岁,而赵匡胤是柴荣当时的殿前点检使,等于是宪兵总司令或首都卫戍司令等要职。就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所以到了元初,在宋朝垮了的时候,有人非常感慨地作了两首诗说:“记得陈桥兵变时,欺她寡妇与孤儿。谁知二百余年后,寡妇孤儿又被欺。”“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征旗。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赵匡胤这个皇帝嘛,不算坏,很纯厚,冥冥中也给他留了一个后代。传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赵匡胤的子孙,这也是因果报应。元朝的末代皇帝反而是中国人,它的出处在哪里?有一本书叫《庚申外史》,记载了元朝的本身就是汉人,而且是赵家的后代。

  所以明朝的大元帅徐达把蒙古人赶出北京后,便不再向前打了。当时朱元璋很生气,他那副元帅是搞情报的,秘密向朱元璋报告说徐达拥兵不进,朱元璋就调徐达回京,军事会审。徐达心里有数,便带着自己的卫队,从天津坐船到南京,船停在江心里,请皇帝上船上来谈话。

  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上船来。徐达摆的阵仗非常威严,皇帝上了船,徐达行过军礼,请皇帝上座。皇帝说:你为什么不到南京来?徐达说:我如进了南京,脑袋就要搬家了,所以我请你到船上来,咱们谈清楚。你现在对我还不放心,怕我造反,其实我要想做皇帝早就可以做了。那个时候不做,现在也不会做,你安心当你的皇帝吧!当然他们是好朋友,也是换贴兄弟,这就是徐达大将军的高明处。

  如果徐达一进南京上朝求见,一个卫士也不能带,武器也没有,那一进朝不就完了吗!请皇帝上船,皇帝想怎么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便“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连皇帝也完蛋了。所以朱元璋说:你怎么会这样想,我决无此意。这样一说,两个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于是朱元璋问徐达:你既然把蒙古人赶出北京,为什么不向蒙古进兵呢?徐达说:他们好歹也统治中国七八十年,他们也是汉人,你知道的,何必要赶尽杀绝呢?让他一个汉人在蒙古当当皇帝也不错嘛!朱元璋说:对,就这么办,赶快回去。当初赵匡胤不太欺侮周家孤儿寡妇,所以也就保全了他的后代。这是历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因果,谁也无法改变。

  每一个朝代怎么开始便怎么结束!朱元璋是当和尚的,结果当了皇帝,最后明朝结束了,连个女儿也出家当尼姑。当他去世以后,孙子也被逼着去当了和尚,可见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孙还要当和尚尼姑去还。天地间的事,怎么来就怎么去,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定律。

  我们再看清朝,清朝孤儿寡妇带四万人入关,统治了四万万人的中国,最后结束的时候,也是孤儿寡妇挟一个小包袱回去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读了元人那首诗,我也曾经依样画葫芦的写过一首:“寡妇孤儿自入关,便宜占尽此江山。果然二百余年后,母子君臣出塞难。”博仪登基接受群臣朝贺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抱他坐上金銮殿的大交椅上时,他大哭起来,他的父亲摄政王拍拍他,安慰说:“不要哭,快完了!”果然很快就完了。这就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道理。

  老子曰:“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类却不像天那样公平,人们锦上容易添花,更有损人而利己者,所以人道会受惨痛的报应。

  历史到了大变乱时代,大的劫运就来了,这是历史的因果。我们读二十五史就知道,如何开国,最后就如何结束,对照起来是一模一样。怎么来就怎么去,怎么上台就怎么下台,一点都不差。一切都有必然的因果律,与自然科学因果律原则相同。自然科学的因果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宇宙间人事与精神,因果原则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中的变化错综复杂,并不尽然相同。

  所以国家也好,个人的事业也好,都是怎么起来,也是怎样下去。经过时间的证明,长期观之,可以说是必然律的回互,并非偶然如此的。

  --整理自《孟子旁通》《易经系传别讲》《老子他说》

  很多人以为因果报应是佛家的话,其实中国文化从我们老祖宗开始,第一就是讲因果报应。

  孟子曰:“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孟子结论说,不管过去的历史,现在的情形,乃至于未来的发展,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人自己出身行为不正,却能够去纠正别人的。

  从孟子这句话,我们会有很多感慨。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他们刚起来的时候,都有点乱七八糟,不正,而后来都成了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也是最明显的因果记录,怎么得天下,就怎么失天下;怎么站起来的,后代也一定怎么倒下去,这是千古不易的法则。历史上以不择手段而得天下,成功事业的,把时间一拉长来看,最后的因果,也是毫厘不差。

  我经常举的例子,满人以趁机顺手入关,孤儿寡妇,进中原来统治了三百年,最后撤走时,还是孤儿寡妇退回关外,岂不是毫厘不差!明朝、元朝、宋朝、唐朝,一路上去,都是如此。

  所以,一个正人君子,不管是个人的事业,或者国家、社会、天下大事,出处一定要正,头正身才正。自己弯弯曲曲,要耍手段出来,而想使别人正直,这是做不到的。

  我们看历史,经常可以看到有个因果律,一部历史,怎么样开始,就是怎么样结束,好像呆板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也几乎完全是跟着循环往复的因果律在演变。

  人世上许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没有两样的,因此常有人说历史是重演的。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历史会重演吗?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也许可能,因为古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中国人是人,外国人还是人,人与人之间,形态不同,原则却变不到那里去,所以说历史是重演的。但是,不管历史重演不重演,尤其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于作人处世,处处都有前辈的经验。虽然古代的社会形态与我们不同,原则却没有两样。

  --整理自《易经系传别讲》《论语别裁》《孟子与万章》

  ——本文中所有内容在南师经典著作《南怀瑾选集》中均有记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因果)(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