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大乘起信论》白话文(下)


   日期:2017/2/7 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乘起信论》白话文(下)

  (七)真如自体之体相用三大

  “还有,所谓的真如自体和自相,是指从一切凡夫,以及声闻、缘觉,直到菩萨、诸佛,都共同具有的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就是真如一心。它在圣位不会增加,在凡夫不会减少;不是过去所产生的,以后永远也不会消灭;是究竟恒常而不变异的。它从无始以来,在真如自性当中本来就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就是说:

  真如自体具有广大无边的智慧光明(法身周遍,本有光明)的缘故;

  能够遍照法界(照一切义理,遍一切事物)的缘故;

  能够真实地认识明了一切(圆满觉心普照一切,远离虚妄的对待分别)的缘故;

  真如自性就是本来清净心(自性远离一切无明、迷惑、污染等等)的缘故;

  具有常(从过去到未来,没有变异)、乐(于一切境界得自在)、我(经历一切生死变动,而如如不动)、净(经历九法界一切境界,而不会污染)四德的缘故;

  具有清凉(永离烦恼燥热)、不变(念头虽然有生灭,而真如心体不会变化)、自在(一切业力无法束缚)等功德的缘故。

  因为真如自体,圆满具备这些超越恒河沙数量的,不会离开真如自体的,从未有过间断的,平等一味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功德的缘故;乃至于圆满具备,没有任何欠缺的缘故;所以叫做如来藏,也叫做如来法身。”

  问:“前文曾经说过,真如之体究竟平等,远离一切相(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等等)。为什么又说真如自体有这样多的功德呢?”

  答:“真如自体虽然确实具有这样的种种功德,但其本质并没有体和相的差别。而是等同一味,只是唯一的真如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真如自体本来就没有分别,远离一切分别心和分别相,所以是平等无二的。”

  “那么,又因为什么道理,而可以说有这样多的功德差别相呢?因为依赖于无明业识所发起的生灭念当中,有无量染法差别的缘故;转染为净以后,方便对应地说,有无量的功德差别之相。”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一切染法和净法本来就是一心而已。在真如自体当中,本来没有念头和境界,因为忽然不明了纯是真如一心,所以有了妄心。因为不觉一法界的缘故,心动而起念,显现出了种种境界,所以叫做无明。与此相反,心性本来如如不动,不曾起念,就是所谓的大智慧光明功德的缘故。如果心动而有了念头,生起了能见相,同时也就会有不见之相(不见真如平等之妙性)了;相反,心性本来远离能见所见,纯是一心明了,就是遍照法界之功德的缘故。如果心有了动念,虽然好像有了认识和明了,但已经不是真正的认识与明了了。能知和所知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所以是非常(有生有灭)、非乐(攀缘境界而不自在)、非我(随念变迁)、非净(处处沾染境界)的。总之,动念之心当中充满了烦恼燥热和无常变化,所以有种种的不自在,乃至于具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虚妄染污之法。相对于这些染污法来说,真如心性本来如如不动,就会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种种清净功德之相得以显现。”

  “如果心有动而起念的话,就有了能见相和境界相;再进一步,以为当前有真实的境界可以去分别和攀缘,就反而会有所缺少(因为无量境界难以穷尽的缘故)。反过来,如上所说清净法的无量功德之相,本来就是一心;而且没有能念所念的分别,因此不会有所缺少,而是圆满具足,所以叫做法身和如来藏。”

  “另外,所谓的真如之用,是说诸佛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常常发起广大的慈悲心,勤修六度万行,摄受教化一切众生。树立广大的菩萨誓愿,要完全度化整个众生界,使其得到解脱,也不局限于世间和劫数,而是穷尽于未来。因为对待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缘故,同时又不执着于实有众生相。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菩萨已经如实知道,一切众生以及自己,本来就是平等的真如一心,本性没有差异的缘故。”

  “因为有这样如实知的大方便智的缘故,能够除灭无明,显现出本有的真如法身(初地以上)。自然会有不思议业相的种种妙用,与真如法身平等地遍一切处,而且没有妙用之相可以证得(因为真如离相,妙用同样离相的缘故)。”

  (问:“为什么真如有不思议业用,却没有用相呢?既然没有用相,如何能够利益众生呢?)

  答:“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就是法身智相之身(清净法身犹如虚空,没有形相,净智圆满)。纯是第一义谛(法性本然之妙义,也叫胜义谛,远离生灭念,超越对待和次第的缘故),本来没有世俗谛(随生灭念而显现的一切因缘法)的境界,远离有为造作。只是随顺着众生各自不同的因缘,令众生在生灭心当中或见或闻(犹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得到利益,所以叫做真如之妙用。”

  “这个真如之用分为两种。哪两种呢?第一、依赖于分别事识,在凡夫和二乘人心中所显现的,叫做应身佛(即具备三十二相的应身如来)。因为凡夫和二乘,不知道一切境界相都是意当中的转识所变现的,就会见到应身佛在心的外面,并且会执着于应身佛的种种庄严色相,进行分别,反而不能够完全明了的缘故。”

  “第二、依赖于根本业识,在诸位菩萨从初发心住,直到十地后心的过程当中,于三昧心中所显现的,叫做报身佛。”

  “所现报身,其身具有无量的色法,每一色法当中具有无量的形相,每一形相当中具有无量的相好。佛身所住持的依报(外在环境和受用物)和果报(佛的身、口、意三业,也叫正报),也都具有无量的种种美好庄严,随应着菩萨三昧心而示现。本来没有边际,无法穷尽,远离分别生灭之相。随顺着应现的机缘,能够恒常住持(所以称为无量寿),不会被破坏,也不会缺失(因为法身不生不灭,所以圆满报身不毁不失,如影随形)。”

  “如上所说的一切功德,都因为菩萨广修六度等无漏妙行资熏真如,以及真如本觉的不思议内熏所成就的。因为圆满具备无量的自在功德之相,所以叫做报身佛。”

  “而凡夫在生灭心当中所见到的佛身,属于粗色法。随顺于六道众生不同的机缘,所见也各自不同(六道众生见佛,往往是自己的同类)。因为示现为种种不同种类众生相的缘故,受到身形所拘束,不是无量自在的受乐之相,所以叫做应身佛。”

  “另外,初发心住等三贤位的菩萨,所见到的报身佛,是因为深信真如一心法的缘故,在三昧当中见到报身佛的部分相好庄严。这些菩萨已经知道,报身佛的无量相好庄严,不属于生灭相,没有来去变动,超越于分别心念,只是依赖于心体而显现,无法离开真如性体。然而,三贤位的菩萨,仍然会在自己心中进行分别,因为尚未证入法身位的缘故。如果菩萨证得初地净心地(欢喜地),所见到的报身佛就会微妙无比,不思议业用显现,更加殊胜。乃至于到了等觉菩萨后心,证入佛位时,最终能够见到究竟圆满的报身佛(即是菩萨所证妙果)。

  “如果远离无明业识以后,就没有佛相可见了(真见法身)。因为诸佛法身就是真如一心妙体,远离生灭心念,所以没有彼此对待的色相境界和生灭相可见的缘故。”

  问:“如果诸佛法身远离于色相的话,为什么又能够显现色相呢?”

  答:“这个法身(真如一心)就是显色之体的缘故,因此能够随生灭念而现色。所以说从无始以来,色法与心法是无二无别的。因为色法的本性就是分别智的缘故,所以把色法体性本空(分别智不是实有的),无形无相,叫做智慧法身。因为分别智的本性就是色法(没有色法,就无从分别)的缘故,所以说法身遍满一切处。智慧法身与所现的色法,平等一体,不能分开。因此,法身随着心念就能够示现遍满十方的无量世界、无量菩萨、无量圆满报身,以及无量的种种庄严(都是色法而已),各个千差万别。这一切都与法身平等一体,不可分离,而又互相不会妨碍。这些不思议境界,不是识心分别能够了知的,因为是真如法身本有的自在妙用的缘故(离分别念,证入法身,才能够了知)。”

  (八)生灭门入真如门

  “另外,显示从生灭门当下回入真如门的法义。”

  “就是说通过思维观察色、受、想、行、识五阴当中,无论是色法还是心法,以及六尘境界,终究不是念头可以企及的。因为真如一心没有形相的缘故,所以即使向十方去寻找,也终究是找不到的。如同有人迷失了方向的缘故,把东当作了西,而方位其实不曾变化。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为无明而迷失了的缘故,把念头当作了真心,而心体其实不曾有任何动相(真心离念)。如果能够仔细观察,而知道心体本来就没有念头的话,就能够随顺无念心体,而回入真如门的缘故。”

  第二、对治邪执

  “所谓的对治邪执,是说一切邪见执着,都依赖于我见的执着而有;如果离开了我见执着的话,就没有邪执了。这里所说的我见有两种,哪两种呢?一是人我见(此处特指教内初学大乘之人,执着于自己实有五蕴的主宰者);二是法我见(此处特指已经断除人我见的二乘人,仍然执着于五蕴等一切法实有体性)。”

  一、人我见

  “所谓的人我见,依赖于一切凡夫来说,共有五种。哪五种呢?”

  “一、听闻佛经当中这样说道:如来的法身,终究寂灭无形,就像虚空一样。因为不知道,这是为了破除凡夫菩萨执着(法身实有色相)的缘故,而方便说的;于是,以为虚空就是佛性。怎么样来对治呢?应当让他明白虚空相就是虚妄法,其体性是无所有,是不实在的。只是相对于色法来说,说有虚空,相对于色法的‘有’来说,就见到了虚空的‘无’,让修行者的心随之产生了分别色空的生灭心念。正因为一切色法,本来就是心,由生灭心念而显现,在心念以外,并没有真实存在的色法。如果心外连色法都没有了的话,也就没有了虚空之相。就是说一切境界,只是因为心妄动而起念才有的,如果心离开了无明妄动的话,一切境界就会自然消灭。一切的一切,只是真如一心而已,真心没有不周遍的地方。这就是一切如来广大法性智慧的究竟含义,并不是像虚空那样的。”

  “二、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世间的一切法,毕竟体性本空;乃至于一切涅槃真如之法,也是毕竟空;因为从无始以来自体本空,远离一切实有之相的缘故。因为不知道,这是为了破除凡夫,以为涅槃实有之执着的缘故,而方便说的;就以为真如涅槃的本性,只是断灭空而已。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明白,真如法身的自体不是空无所有的,而是圆满具备无量自性功德的缘故。”

  “三、听闻佛经当中说道:如来藏不会有任何增减,其中具备一切不思议业用等种种功德妙法。因为不理解的缘故,就以为如来藏当中,确实有色法和心法的种种自相和差别。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如来藏没有增减,是依赖于真如自性的法义来说的;而具备一切功德妙法,则是对应于生灭念的种种示现,而说有种种功德差别的缘故。”

  “四、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一切世间的生死染污之法,都是依赖于如来藏而有的,乃至于一切万法,都离不开真如法身。因为不理解的缘故,认为如来藏自体当中,确实具有一切世间生死染污之法。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只是具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种种清净功德,这些清净功德与如来藏既不会分离,也不会断灭,都与真如自体无二无别的缘故。因为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烦恼染污之法,只是如来藏随应着生灭心念而显现出的虚妄存在,其本性毫无真实可言。从无量劫以来,烦恼染法从来不曾与如来藏相应的缘故。如果如来藏自体当中确实有虚妄生死法的话,又能够使证入如来藏的修行人永远息灭妄想,根本是不能成立的。”

  “五、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依赖于如来藏的缘故,而有生死轮回;依赖于如来藏的缘故,而证得究竟涅槃。因为不理解的缘故,认为众生界有开始的时候;因为认定众生的生死轮回有开始的缘故,又认为如来所证得的涅槃,有结束的时候,如来还会再作众生。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如来藏根本就没有开始的时候,所以无明生死等相也不曾有开始的时候(只是如来藏当中的虚妄显现而已)。如果说在三界以外(就是涅槃当中),还有众生的无明生死会开始的话,就是外道《大有经》所说的邪见,不是七佛所说的正法。而且如来藏根本不会有消失的时候,因为诸佛所证得的涅槃,只是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相应而已,所以涅槃也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候。”

  二、法我见

  “所谓的法我见,是说依赖于二乘人根机迟钝的缘故(不能直接承受大乘空妙之法),如来只是为他们讲说了人无我的法义。因为所说的法义不究竟,所以二乘人执着于实有五阴生灭之法,因此而畏惧生死轮回,误认为实有涅槃可以证得。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五阴生灭之法(纯是虚妄假相),其自性(即是真如一心)从来不生,也不会灭,本来就是究竟涅槃的缘故。”

  “另外,所谓的究竟远离邪见执着。应当知道,一切染法和净法,都是因为心念对待分别而有的,没有真实的自相可以讲说。因此,一切法(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从根本上来说,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既不是智慧,也不是心识;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终究不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而又要进行言语表达,应当知道,这是如来的善巧方便,只是假借言语表达,来引导众生罢了。其中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能够远离虚妄念头,而回归于真如一心。因为只要思念一切法,就会让心有了生灭,所以无法回入实相智慧的缘故。”

  第三、分别发趣道相

  “所谓的发趣道相,是指一切诸佛所证入的觉悟之道;以及一切菩萨发心修行,所趋向的不同成就。”

  “简略地说来,菩萨发心有三种。哪三种呢?一、信成就发心(指众生修学大乘,十信位圆满,入菩萨初住位);二、解行发心(指十行位圆满,入菩萨十回向位);三、证发心(指初地以上的菩萨)。”

  一、信成就发心

  “所谓的信成就发心,是指依赖于哪一类根机的人,修什么样的法门,而得到信心成就,能够发起真实的信心呢?是指依赖于所谓的不定聚众生(指信心不确定的凡夫)。”

  “这些众生因为具有真如和教法,两种善根熏习力量的缘故,相信生死业力和因缘果报,所以能够发起十善业的修行(人天善心),逐渐厌离生死轮回之苦(出离心),想要求证无上菩提的妙果(菩提心)。”

  “这些众生开始有了信心的缘故,当他们遇到诸佛出世的时候,就会前往亲近、奉事和供养。像这样逐渐修学增长信心,经过一万大劫左右,信心已经基本成熟的缘故,诸佛菩萨就会教导他们发起真实的大乘信心。有的人,因为具有大悲心的缘故,能够自己发起真实信心;有的人,因为佛陀正法将要消灭,由于拥护佛法的缘故,能够自己发起真实信心。像这样获得信心成就,得以发起真实信心的人,就会进入正定聚(心常与真如相应,即菩萨初住位),在成佛之路上获得究竟不退(位不退,不会退入凡夫位中)。叫做常住于如来种性当中(也叫做佛子),与正因佛性相应的缘故。”

  “如果有的众生自己善根微少,久远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比较深厚。虽然也遇到了佛陀出世,也能够进行供养,然而所发起的却是人天乘的信心种子,或者是二乘的信心种子。即使有发起大乘信心的,其信根则往往动摇不定,有时进步,有时退步。”

  “也有的众生已经供养诸佛,尚未满一万大劫,在中间遇到了某种因缘,也可能会发起信心。所谓的见到佛陀庄严色相,而发起信心;或者因为虔诚供养众僧,而发起信心;或者因为二乘修行者的教导,而发起信心;或者学习别人,而发起信心。像这些种种的发心,往往都不确定,一旦遇到逆境因缘,就可能退失,而退入二乘人的发心境界。”

  “另外,所谓的信成就发心,发的是什么心呢?简略地说,有三种。哪三种呢?第一、直心,就是常常正念真如一心之法的缘故。第二、深心,就是喜好修学一切种种善行的缘故。第三、大悲心,就是想要拔除一切众生无量众苦的缘故。”

  问:“前文说过,法界就是真如一心,诸佛法身没有二相。为什么不只是专念真如一心呢?何必还要修学一切善法呢?”

  答:“就好比一个大摩尼宝(如意宝,能够满足一切所求),它的体性光明而清净,同时也有一些矿物杂质。如果人们虽然常念它的清净本性,而不用各种方法进行打磨的话,终究也不会完全清净的。同样,众生本有的真如一心之法,它的体性本来空寂而清净,同时有无量的烦恼污染之法。如果修行人虽然常念真如自性,而不用种种方法进行熏修的话,也是不会真正证得清净本性的。因为烦恼习气的污垢遍布一切法的缘故,所以要修行一切善行来进行对治。如果有人能够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就会回归、顺应于真如清净法的缘故。”

  “在信成就发心当中,简略地说,修行方法有四种。那四种呢?第一、行根本方便(心中观行的根本方法)。就是说常观一切法的自性没有生灭,远离于妄想执着。这样就不会贪住生死轮回的假相。还要常观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因业而感果,不会坏失,所以要发起大悲心,修行一切福德而摄受教化众生。这样就不会贪住涅槃的清净无为。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无所住而修行的缘故。”

  “第二、能止方便(停止恶心恶行)。就是说经常能够有惭愧心,勇于悔改自己的过失。这样就能够停止一切恶法恶行,不让它们增长。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远离种种过失而修行的缘故。”

  “第三、发起善根增长方便(信敬三宝,增长善根,求无上道)。就是说经常能够供养礼拜佛法僧三宝,赞叹并且随喜三宝的种种功德,劝请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常转妙法之轮。因为敬爱、尊重三宝,内心纯净仁厚的缘故,信心得到增长,于是能够发起真实大愿,求学诸佛无上正觉之道。又因为佛法僧三宝功德力所护佑的缘故,能够消除种种业力习气的障碍,成就不会退失的善根。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远离愚痴障碍而修行的缘故。”

  “第四、大愿平等方便(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就是说要发起广大愿力,希望穷尽于未来,教化解脱一切众生。而没有任何众生被遗漏,都要帮助他们到达究竟解脱的无余涅槃。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不会断绝的缘故,也因为随顺于法性广大无边,遍布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没有彼此差别之念,究竟寂灭的缘故,而能够发起这样的平等大愿。”

  “菩萨发起这些深广愿心的缘故,就能够部分见到真如法身(入初住位)。因为见到法身的缘故,随应着菩萨的愿力,能够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来利益众生。就是所谓的一、从兜率天退(准备降生人间);二、入胎(入王宫,做王子);三、住胎;四、出胎(出生);五、出家;六、成道(成就正觉佛果);七、转*轮(运转妙法,利益众生);八、入涅槃。”

  “然而,这样的菩萨还不能够称为法身菩萨。因为他们过去无量生生世世以来,所积聚的有漏业力习气还没有彻底断除。随着这些菩萨示现在生死轮回当中,就会有少量的苦相伴随。但也不会被业力所束缚(不同于凡夫),因为具有广大悲愿自在之力(大愿与真如相应,所以具有自在之力)的缘故。”

  问:“既然这些菩萨已经不同于业力凡夫,为什么在经教当中说(在《本业经》当中,说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可能会退失,甚至堕落于恶道当中),他们当中也有退失并且堕落到三恶道当中的呢?”

  答:“并不是真地会退失。这只是为了那些初学菩萨(初住位以上),尚未证入无为正位(初地,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八地),却产生了懒惰懈怠而说的。让他们由于恐惧害怕,而勇猛精进修行的缘故。”

  “另外,这样的菩萨一旦发起真实信心以后,就会远离种种怯懦退缩之心。再也不会畏惧退失菩提心,而堕落到二乘境界。如果听说自己需要经历无量无边数不清的劫数,勤奋修行种种难行的苦行,才能够证得正觉涅槃,也不会产生怯懦退缩之心。因为初住位的菩萨,已经能够完全相信和明白,一切法从无始以来,本来就是涅槃的缘故。”

  二、解行发心

  “所谓的解行发心,应当知道,比信成就发心更加殊胜。”

  “因为这些菩萨自从初信位以来,第一个阿僧祇(无量数)劫的修行,即将圆满的缘故,在真如一心法当中,深达法性的慧解现前,对于所修行的一切境界,都能够远离执着之相。”

  “因为深知真如法性之体,本来就没有吝啬贪婪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布施波罗密(波罗密译为到彼岸,到达真如实相之彼岸);因为深知真如法性本来就清净无染,本来就远离五欲过失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持戒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当中,本来就没有逼迫束缚,本来就远离嗔恨烦恼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忍辱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当中,本来就没有身心自相,本来就远离懒惰懈怠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精进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本来就常在定中,法体本来没有散乱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禅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之体本来光明,本来就远离愚痴无明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般若(智慧)波罗密。”

  三、证发心

  “所谓的证发心,从菩萨初地净心地,直到等觉菩萨究竟之地,到底证得了什么境界呢?就是所谓的真如一心。因为相对于转识的缘故,把它叫做境界。而实际上,地上菩萨所证真如一心,没有任何境界,只是本来的真如性智而已,叫做法身。”

  “这些菩萨在一念之间,就能够到达遍布十方的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位佛陀,劝请诸佛运转妙法之轮。只是为了通过教化开导,而使众生得到利益,并不依赖于任何语言文字。”

  “有的菩萨会示现出顿超诸地,而迅速成就无上正觉,这是为了教化鼓励怯懦胆小众生的缘故;有的菩萨则宣说自己将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后成佛,这是为了教化懈怠我慢众生的缘故。菩萨能够像这样示现无量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不可思议的境界。而实际上,一切法身菩萨的种(本有真如为种)、性(慈悲平等为性)、根(自他两利,同成正觉为根)都是平等无二的。所以菩萨的发心平等无二,所证真如法身平等无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超出的法了。因为一切菩萨都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圆满正觉佛果的缘故。只是随应着不同世界的不同众生因缘,随着众生见闻的不同和根机、愿望、习性等差别,所以菩萨示现的修行也就有了差别。”

  (问:“这些菩萨有这样了不起的功德,岂不就等同于佛了吗?”)

  答:“这些菩萨的发心当中,仍然有三种微细的心相,所以不同于诸佛。哪三种呢?一、真心,远离分别的缘故;二、方便心,自然会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三、业识心,仍有微细生灭的缘故。”

  “还有,这些菩萨的修证功德圆满以后,就会在色界最高处的色究竟天,示现一切世间当中最高大的微妙色身,成为圆满报身佛。所谓的以最后一念相应智慧回入真如一心,无始以来的无明当即灭尽,叫做一切种智。随着圆满报身佛的成就,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用,能显现于十方世界,应身无量(如释迦牟尼佛),利益众生。”

  问:“虚空没有边际的缘故,世界就没有边际;世界没有边际的缘故,众生就没有边际;众生没有边际的缘故,众生心念所行的不同境界就没有边际。像这样的无边境界,没有办法进行分别,难以知道,难以了解。如果无明彻底断除了的话,就没有了分别心念。又怎么能够明了一切众生的心念差别,而叫做一切种智呢?”

  答:“一切境界,本来就是真如一心而已,远离于分别念头(因为有分别念就不能到达真如一心,也无法真正明了一切境界)。因为一切众生心念妄动而见到了境界,所以对于境界生起了分别。又因为生起了虚妄分别念的缘故,与真如法性不能相应,所以反而不能够真正明了一切境界。由于诸佛如来已经远离于虚妄见和虚妄想,真如法身没有不周遍的地方,佛心真实不虚的缘故,此心就是一切法的真实法性。所以佛心自体自然能够显现并且明了一切虚妄境界,具有广大智慧的妙用,以及无量无边的种种方便。随应着一切众生不同的根机与慧解,都自然能够为他们开示种种法义,因此叫做一切种智。”

  又问:“如果诸佛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用,能够普现一切处,而利益众生的话。那么,一切众生,如果见到佛身,如果看到佛陀的神变,如果听到佛陀说法,都将会得到利益。为什么世间人往往没有办法见到呢?”

  答:“因为诸佛如来的法身平等无二,本来遍满一切处,而且没有任何造作念头的缘故,把它叫做自然业用。只是随应于众生心而显现。所谓的众生心,就好像镜子一样,如果镜子上面有了污垢,色法形象就无法显现了。同样,如果众生心中有了妄想污垢的话,佛陀法身就无法显现了。”

  第四、修行信心分

  “已经讲说解释分完毕,接着讲说修行信心分。”

  “这是对应于尚未入正定聚的众生(也就是善根微少的不定聚众生),所以要讲说修行信心的方法(以便帮助他们进入信成就发心)。”

  “什么样的信心呢?怎么样修行呢?简略地说,有四种信心。哪四种呢?”

  “一、信根本(信真如)。就是说乐于观察和想念真如妙法的缘故。”

  “二、信佛有无量功德(信佛宝)。经常想着能够亲近、供养和恭敬佛陀,从而发起善根,发愿求学如来一切智的缘故。”

  “三、信法有大利益(信法宝)。经常想着要修行六度等波罗密妙法的缘故。”

  “四、信僧能正修行,能够自利利他(信僧宝)。经常乐于亲近菩萨乘的修行者,前往求学如实修行之法的缘故。”

  “怎么样修行呢?修行有五种法门,能够帮助众生成就前面四种信心。哪五种法门呢?第一、施门(布施法门);第二、戒门(持戒法门);第三、忍门(忍辱法门);第四、进门(精进法门);第五、止观门(止观双修法门)。”

  第一、施门

  “怎么样修行施门呢?如果见到一切前来乞讨、求助的人,应当把自己所有的钱财物品,随自己的力量而布施给乞求者。为了舍弃自己的吝啬贪婪,为了让他人欢喜的缘故。如果见到众生遇到了灾难,被恐惧危险所逼迫,就应当随着自己的能力,而进行无畏布施(尽量帮助众生脱离危险)。如果有众生前来求学佛法,就应当随着自己的理解能力(法义深广无边,只要随自己能力讲说就好,但不应当刻意保留),方便地为众生讲说。不应当为了贪求名利供养而说法,只应当想着自利利他,回向无上菩提的缘故。”

  第二、戒门

  “怎样修行戒门呢?就是说不杀害众生,不偷盗,不淫欲(这三种为身戒);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恶口(不说脏话),不妄语(不说假话),不绮语(不花言巧语,这四种为语戒);远离贪婪、嫉妒、欺骗、诡诈、谄曲(心口不一)、嗔恚(忿恨)、邪见(这七种为意戒)。如果是出家人,为了降伏心中烦恼的缘故,还应当远离愦闹(杂乱吵闹),经常在寂静的地方居住。修习少欲、知足,以及头陀等苦行。乃至对于微小的过失和犯戒之罪,都应当生起畏惧之心,怀有惭愧而悔改,不可以轻视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平时应当注重威仪举止,以免他人讥嫌,为了不让众生因虚妄分别而产生罪过的缘故。”

  《大乘起信论》白话文(下)

  (七)真如自体之体相用三大

  “还有,所谓的真如自体和自相,是指从一切凡夫,以及声闻、缘觉,直到菩萨、诸佛,都共同具有的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就是真如一心。它在圣位不会增加,在凡夫不会减少;不是过去所产生的,以后永远也不会消灭;是究竟恒常而不变异的。它从无始以来,在真如自性当中本来就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就是说:

  真如自体具有广大无边的智慧光明(法身周遍,本有光明)的缘故;

  能够遍照法界(照一切义理,遍一切事物)的缘故;

  能够真实地认识明了一切(圆满觉心普照一切,远离虚妄的对待分别)的缘故;

  真如自性就是本来清净心(自性远离一切无明、迷惑、污染等等)的缘故;

  具有常(从过去到未来,没有变异)、乐(于一切境界得自在)、我(经历一切生死变动,而如如不动)、净(经历九法界一切境界,而不会污染)四德的缘故;

  具有清凉(永离烦恼燥热)、不变(念头虽然有生灭,而真如心体不会变化)、自在(一切业力无法束缚)等功德的缘故。

  因为真如自体,圆满具备这些超越恒河沙数量的,不会离开真如自体的,从未有过间断的,平等一味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功德的缘故;乃至于圆满具备,没有任何欠缺的缘故;所以叫做如来藏,也叫做如来法身。”

  问:“前文曾经说过,真如之体究竟平等,远离一切相(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等等)。为什么又说真如自体有这样多的功德呢?”

  答:“真如自体虽然确实具有这样的种种功德,但其本质并没有体和相的差别。而是等同一味,只是唯一的真如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真如自体本来就没有分别,远离一切分别心和分别相,所以是平等无二的。”

  “那么,又因为什么道理,而可以说有这样多的功德差别相呢?因为依赖于无明业识所发起的生灭念当中,有无量染法差别的缘故;转染为净以后,方便对应地说,有无量的功德差别之相。”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一切染法和净法本来就是一心而已。在真如自体当中,本来没有念头和境界,因为忽然不明了纯是真如一心,所以有了妄心。因为不觉一法界的缘故,心动而起念,显现出了种种境界,所以叫做无明。与此相反,心性本来如如不动,不曾起念,就是所谓的大智慧光明功德的缘故。如果心动而有了念头,生起了能见相,同时也就会有不见之相(不见真如平等之妙性)了;相反,心性本来远离能见所见,纯是一心明了,就是遍照法界之功德的缘故。如果心有了动念,虽然好像有了认识和明了,但已经不是真正的认识与明了了。能知和所知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所以是非常(有生有灭)、非乐(攀缘境界而不自在)、非我(随念变迁)、非净(处处沾染境界)的。总之,动念之心当中充满了烦恼燥热和无常变化,所以有种种的不自在,乃至于具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虚妄染污之法。相对于这些染污法来说,真如心性本来如如不动,就会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种种清净功德之相得以显现。”

  “如果心有动而起念的话,就有了能见相和境界相;再进一步,以为当前有真实的境界可以去分别和攀缘,就反而会有所缺少(因为无量境界难以穷尽的缘故)。反过来,如上所说清净法的无量功德之相,本来就是一心;而且没有能念所念的分别,因此不会有所缺少,而是圆满具足,所以叫做法身和如来藏。”

  “另外,所谓的真如之用,是说诸佛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常常发起广大的慈悲心,勤修六度万行,摄受教化一切众生。树立广大的菩萨誓愿,要完全度化整个众生界,使其得到解脱,也不局限于世间和劫数,而是穷尽于未来。因为对待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缘故,同时又不执着于实有众生相。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菩萨已经如实知道,一切众生以及自己,本来就是平等的真如一心,本性没有差异的缘故。”

  “因为有这样如实知的大方便智的缘故,能够除灭无明,显现出本有的真如法身(初地以上)。自然会有不思议业相的种种妙用,与真如法身平等地遍一切处,而且没有妙用之相可以证得(因为真如离相,妙用同样离相的缘故)。”

  (问:“为什么真如有不思议业用,却没有用相呢?既然没有用相,如何能够利益众生呢?)

  答:“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就是法身智相之身(清净法身犹如虚空,没有形相,净智圆满)。纯是第一义谛(法性本然之妙义,也叫胜义谛,远离生灭念,超越对待和次第的缘故),本来没有世俗谛(随生灭念而显现的一切因缘法)的境界,远离有为造作。只是随顺着众生各自不同的因缘,令众生在生灭心当中或见或闻(犹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得到利益,所以叫做真如之妙用。”

  “这个真如之用分为两种。哪两种呢?第一、依赖于分别事识,在凡夫和二乘人心中所显现的,叫做应身佛(即具备三十二相的应身如来)。因为凡夫和二乘,不知道一切境界相都是意当中的转识所变现的,就会见到应身佛在心的外面,并且会执着于应身佛的种种庄严色相,进行分别,反而不能够完全明了的缘故。”

  “第二、依赖于根本业识,在诸位菩萨从初发心住,直到十地后心的过程当中,于三昧心中所显现的,叫做报身佛。”

  “所现报身,其身具有无量的色法,每一色法当中具有无量的形相,每一形相当中具有无量的相好。佛身所住持的依报(外在环境和受用物)和果报(佛的身、口、意三业,也叫正报),也都具有无量的种种美好庄严,随应着菩萨三昧心而示现。本来没有边际,无法穷尽,远离分别生灭之相。随顺着应现的机缘,能够恒常住持(所以称为无量寿),不会被破坏,也不会缺失(因为法身不生不灭,所以圆满报身不毁不失,如影随形)。”

  “如上所说的一切功德,都因为菩萨广修六度等无漏妙行资熏真如,以及真如本觉的不思议内熏所成就的。因为圆满具备无量的自在功德之相,所以叫做报身佛。”

  “而凡夫在生灭心当中所见到的佛身,属于粗色法。随顺于六道众生不同的机缘,所见也各自不同(六道众生见佛,往往是自己的同类)。因为示现为种种不同种类众生相的缘故,受到身形所拘束,不是无量自在的受乐之相,所以叫做应身佛。”

  “另外,初发心住等三贤位的菩萨,所见到的报身佛,是因为深信真如一心法的缘故,在三昧当中见到报身佛的部分相好庄严。这些菩萨已经知道,报身佛的无量相好庄严,不属于生灭相,没有来去变动,超越于分别心念,只是依赖于心体而显现,无法离开真如性体。然而,三贤位的菩萨,仍然会在自己心中进行分别,因为尚未证入法身位的缘故。如果菩萨证得初地净心地(欢喜地),所见到的报身佛就会微妙无比,不思议业用显现,更加殊胜。乃至于到了等觉菩萨后心,证入佛位时,最终能够见到究竟圆满的报身佛(即是菩萨所证妙果)。

  “如果远离无明业识以后,就没有佛相可见了(真见法身)。因为诸佛法身就是真如一心妙体,远离生灭心念,所以没有彼此对待的色相境界和生灭相可见的缘故。”

  问:“如果诸佛法身远离于色相的话,为什么又能够显现色相呢?”

  答:“这个法身(真如一心)就是显色之体的缘故,因此能够随生灭念而现色。所以说从无始以来,色法与心法是无二无别的。因为色法的本性就是分别智的缘故,所以把色法体性本空(分别智不是实有的),无形无相,叫做智慧法身。因为分别智的本性就是色法(没有色法,就无从分别)的缘故,所以说法身遍满一切处。智慧法身与所现的色法,平等一体,不能分开。因此,法身随着心念就能够示现遍满十方的无量世界、无量菩萨、无量圆满报身,以及无量的种种庄严(都是色法而已),各个千差万别。这一切都与法身平等一体,不可分离,而又互相不会妨碍。这些不思议境界,不是识心分别能够了知的,因为是真如法身本有的自在妙用的缘故(离分别念,证入法身,才能够了知)。”

  (八)生灭门入真如门

  “另外,显示从生灭门当下回入真如门的法义。”

  “就是说通过思维观察色、受、想、行、识五阴当中,无论是色法还是心法,以及六尘境界,终究不是念头可以企及的。因为真如一心没有形相的缘故,所以即使向十方去寻找,也终究是找不到的。如同有人迷失了方向的缘故,把东当作了西,而方位其实不曾变化。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为无明而迷失了的缘故,把念头当作了真心,而心体其实不曾有任何动相(真心离念)。如果能够仔细观察,而知道心体本来就没有念头的话,就能够随顺无念心体,而回入真如门的缘故。”

  第二、对治邪执

  “所谓的对治邪执,是说一切邪见执着,都依赖于我见的执着而有;如果离开了我见执着的话,就没有邪执了。这里所说的我见有两种,哪两种呢?一是人我见(此处特指教内初学大乘之人,执着于自己实有五蕴的主宰者);二是法我见(此处特指已经断除人我见的二乘人,仍然执着于五蕴等一切法实有体性)。”

  一、人我见

  “所谓的人我见,依赖于一切凡夫来说,共有五种。哪五种呢?”

  “一、听闻佛经当中这样说道:如来的法身,终究寂灭无形,就像虚空一样。因为不知道,这是为了破除凡夫菩萨执着(法身实有色相)的缘故,而方便说的;于是,以为虚空就是佛性。怎么样来对治呢?应当让他明白虚空相就是虚妄法,其体性是无所有,是不实在的。只是相对于色法来说,说有虚空,相对于色法的‘有’来说,就见到了虚空的‘无’,让修行者的心随之产生了分别色空的生灭心念。正因为一切色法,本来就是心,由生灭心念而显现,在心念以外,并没有真实存在的色法。如果心外连色法都没有了的话,也就没有了虚空之相。就是说一切境界,只是因为心妄动而起念才有的,如果心离开了无明妄动的话,一切境界就会自然消灭。一切的一切,只是真如一心而已,真心没有不周遍的地方。这就是一切如来广大法性智慧的究竟含义,并不是像虚空那样的。”

  “二、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世间的一切法,毕竟体性本空;乃至于一切涅槃真如之法,也是毕竟空;因为从无始以来自体本空,远离一切实有之相的缘故。因为不知道,这是为了破除凡夫,以为涅槃实有之执着的缘故,而方便说的;就以为真如涅槃的本性,只是断灭空而已。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明白,真如法身的自体不是空无所有的,而是圆满具备无量自性功德的缘故。”

  “三、听闻佛经当中说道:如来藏不会有任何增减,其中具备一切不思议业用等种种功德妙法。因为不理解的缘故,就以为如来藏当中,确实有色法和心法的种种自相和差别。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如来藏没有增减,是依赖于真如自性的法义来说的;而具备一切功德妙法,则是对应于生灭念的种种示现,而说有种种功德差别的缘故。”

  “四、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一切世间的生死染污之法,都是依赖于如来藏而有的,乃至于一切万法,都离不开真如法身。因为不理解的缘故,认为如来藏自体当中,确实具有一切世间生死染污之法。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只是具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种种清净功德,这些清净功德与如来藏既不会分离,也不会断灭,都与真如自体无二无别的缘故。因为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烦恼染污之法,只是如来藏随应着生灭心念而显现出的虚妄存在,其本性毫无真实可言。从无量劫以来,烦恼染法从来不曾与如来藏相应的缘故。如果如来藏自体当中确实有虚妄生死法的话,又能够使证入如来藏的修行人永远息灭妄想,根本是不能成立的。”

  “五、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依赖于如来藏的缘故,而有生死轮回;依赖于如来藏的缘故,而证得究竟涅槃。因为不理解的缘故,认为众生界有开始的时候;因为认定众生的生死轮回有开始的缘故,又认为如来所证得的涅槃,有结束的时候,如来还会再作众生。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如来藏根本就没有开始的时候,所以无明生死等相也不曾有开始的时候(只是如来藏当中的虚妄显现而已)。如果说在三界以外(就是涅槃当中),还有众生的无明生死会开始的话,就是外道《大有经》所说的邪见,不是七佛所说的正法。而且如来藏根本不会有消失的时候,因为诸佛所证得的涅槃,只是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相应而已,所以涅槃也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候。”

  二、法我见

  “所谓的法我见,是说依赖于二乘人根机迟钝的缘故(不能直接承受大乘空妙之法),如来只是为他们讲说了人无我的法义。因为所说的法义不究竟,所以二乘人执着于实有五阴生灭之法,因此而畏惧生死轮回,误认为实有涅槃可以证得。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五阴生灭之法(纯是虚妄假相),其自性(即是真如一心)从来不生,也不会灭,本来就是究竟涅槃的缘故。”

  “另外,所谓的究竟远离邪见执着。应当知道,一切染法和净法,都是因为心念对待分别而有的,没有真实的自相可以讲说。因此,一切法(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从根本上来说,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既不是智慧,也不是心识;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终究不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而又要进行言语表达,应当知道,这是如来的善巧方便,只是假借言语表达,来引导众生罢了。其中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能够远离虚妄念头,而回归于真如一心。因为只要思念一切法,就会让心有了生灭,所以无法回入实相智慧的缘故。”

  第三、分别发趣道相

  “所谓的发趣道相,是指一切诸佛所证入的觉悟之道;以及一切菩萨发心修行,所趋向的不同成就。”

  “简略地说来,菩萨发心有三种。哪三种呢?一、信成就发心(指众生修学大乘,十信位圆满,入菩萨初住位);二、解行发心(指十行位圆满,入菩萨十回向位);三、证发心(指初地以上的菩萨)。”

  一、信成就发心

  “所谓的信成就发心,是指依赖于哪一类根机的人,修什么样的法门,而得到信心成就,能够发起真实的信心呢?是指依赖于所谓的不定聚众生(指信心不确定的凡夫)。”

  “这些众生因为具有真如和教法,两种善根熏习力量的缘故,相信生死业力和因缘果报,所以能够发起十善业的修行(人天善心),逐渐厌离生死轮回之苦(出离心),想要求证无上菩提的妙果(菩提心)。”

  “这些众生开始有了信心的缘故,当他们遇到诸佛出世的时候,就会前往亲近、奉事和供养。像这样逐渐修学增长信心,经过一万大劫左右,信心已经基本成熟的缘故,诸佛菩萨就会教导他们发起真实的大乘信心。有的人,因为具有大悲心的缘故,能够自己发起真实信心;有的人,因为佛陀正法将要消灭,由于拥护佛法的缘故,能够自己发起真实信心。像这样获得信心成就,得以发起真实信心的人,就会进入正定聚(心常与真如相应,即菩萨初住位),在成佛之路上获得究竟不退(位不退,不会退入凡夫位中)。叫做常住于如来种性当中(也叫做佛子),与正因佛性相应的缘故。”

  “如果有的众生自己善根微少,久远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比较深厚。虽然也遇到了佛陀出世,也能够进行供养,然而所发起的却是人天乘的信心种子,或者是二乘的信心种子。即使有发起大乘信心的,其信根则往往动摇不定,有时进步,有时退步。”

  “也有的众生已经供养诸佛,尚未满一万大劫,在中间遇到了某种因缘,也可能会发起信心。所谓的见到佛陀庄严色相,而发起信心;或者因为虔诚供养众僧,而发起信心;或者因为二乘修行者的教导,而发起信心;或者学习别人,而发起信心。像这些种种的发心,往往都不确定,一旦遇到逆境因缘,就可能退失,而退入二乘人的发心境界。”

  “另外,所谓的信成就发心,发的是什么心呢?简略地说,有三种。哪三种呢?第一、直心,就是常常正念真如一心之法的缘故。第二、深心,就是喜好修学一切种种善行的缘故。第三、大悲心,就是想要拔除一切众生无量众苦的缘故。”

  问:“前文说过,法界就是真如一心,诸佛法身没有二相。为什么不只是专念真如一心呢?何必还要修学一切善法呢?”

  答:“就好比一个大摩尼宝(如意宝,能够满足一切所求),它的体性光明而清净,同时也有一些矿物杂质。如果人们虽然常念它的清净本性,而不用各种方法进行打磨的话,终究也不会完全清净的。同样,众生本有的真如一心之法,它的体性本来空寂而清净,同时有无量的烦恼污染之法。如果修行人虽然常念真如自性,而不用种种方法进行熏修的话,也是不会真正证得清净本性的。因为烦恼习气的污垢遍布一切法的缘故,所以要修行一切善行来进行对治。如果有人能够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就会回归、顺应于真如清净法的缘故。”

  “在信成就发心当中,简略地说,修行方法有四种。那四种呢?第一、行根本方便(心中观行的根本方法)。就是说常观一切法的自性没有生灭,远离于妄想执着。这样就不会贪住生死轮回的假相。还要常观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因业而感果,不会坏失,所以要发起大悲心,修行一切福德而摄受教化众生。这样就不会贪住涅槃的清净无为。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无所住而修行的缘故。”

  “第二、能止方便(停止恶心恶行)。就是说经常能够有惭愧心,勇于悔改自己的过失。这样就能够停止一切恶法恶行,不让它们增长。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远离种种过失而修行的缘故。”

  “第三、发起善根增长方便(信敬三宝,增长善根,求无上道)。就是说经常能够供养礼拜佛法僧三宝,赞叹并且随喜三宝的种种功德,劝请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常转妙法之轮。因为敬爱、尊重三宝,内心纯净仁厚的缘故,信心得到增长,于是能够发起真实大愿,求学诸佛无上正觉之道。又因为佛法僧三宝功德力所护佑的缘故,能够消除种种业力习气的障碍,成就不会退失的善根。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远离愚痴障碍而修行的缘故。”

  “第四、大愿平等方便(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就是说要发起广大愿力,希望穷尽于未来,教化解脱一切众生。而没有任何众生被遗漏,都要帮助他们到达究竟解脱的无余涅槃。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不会断绝的缘故,也因为随顺于法性广大无边,遍布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没有彼此差别之念,究竟寂灭的缘故,而能够发起这样的平等大愿。”

  “菩萨发起这些深广愿心的缘故,就能够部分见到真如法身(入初住位)。因为见到法身的缘故,随应着菩萨的愿力,能够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来利益众生。就是所谓的一、从兜率天退(准备降生人间);二、入胎(入王宫,做王子);三、住胎;四、出胎(出生);五、出家;六、成道(成就正觉佛果);七、转*轮(运转妙法,利益众生);八、入涅槃。”

  “然而,这样的菩萨还不能够称为法身菩萨。因为他们过去无量生生世世以来,所积聚的有漏业力习气还没有彻底断除。随着这些菩萨示现在生死轮回当中,就会有少量的苦相伴随。但也不会被业力所束缚(不同于凡夫),因为具有广大悲愿自在之力(大愿与真如相应,所以具有自在之力)的缘故。”

  问:“既然这些菩萨已经不同于业力凡夫,为什么在经教当中说(在《本业经》当中,说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可能会退失,甚至堕落于恶道当中),他们当中也有退失并且堕落到三恶道当中的呢?”

  答:“并不是真地会退失。这只是为了那些初学菩萨(初住位以上),尚未证入无为正位(初地,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八地),却产生了懒惰懈怠而说的。让他们由于恐惧害怕,而勇猛精进修行的缘故。”

  “另外,这样的菩萨一旦发起真实信心以后,就会远离种种怯懦退缩之心。再也不会畏惧退失菩提心,而堕落到二乘境界。如果听说自己需要经历无量无边数不清的劫数,勤奋修行种种难行的苦行,才能够证得正觉涅槃,也不会产生怯懦退缩之心。因为初住位的菩萨,已经能够完全相信和明白,一切法从无始以来,本来就是涅槃的缘故。”

  二、解行发心

  “所谓的解行发心,应当知道,比信成就发心更加殊胜。”

  “因为这些菩萨自从初信位以来,第一个阿僧祇(无量数)劫的修行,即将圆满的缘故,在真如一心法当中,深达法性的慧解现前,对于所修行的一切境界,都能够远离执着之相。”

  “因为深知真如法性之体,本来就没有吝啬贪婪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布施波罗密(波罗密译为到彼岸,到达真如实相之彼岸);因为深知真如法性本来就清净无染,本来就远离五欲过失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持戒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当中,本来就没有逼迫束缚,本来就远离嗔恨烦恼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忍辱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当中,本来就没有身心自相,本来就远离懒惰懈怠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精进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本来就常在定中,法体本来没有散乱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禅波罗密;因为深知真如法性之体本来光明,本来就远离愚痴无明的缘故,而随顺着修行般若(智慧)波罗密。”

  三、证发心

  “所谓的证发心,从菩萨初地净心地,直到等觉菩萨究竟之地,到底证得了什么境界呢?就是所谓的真如一心。因为相对于转识的缘故,把它叫做境界。而实际上,地上菩萨所证真如一心,没有任何境界,只是本来的真如性智而已,叫做法身。”

  “这些菩萨在一念之间,就能够到达遍布十方的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位佛陀,劝请诸佛运转妙法之轮。只是为了通过教化开导,而使众生得到利益,并不依赖于任何语言文字。”

  “有的菩萨会示现出顿超诸地,而迅速成就无上正觉,这是为了教化鼓励怯懦胆小众生的缘故;有的菩萨则宣说自己将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后成佛,这是为了教化懈怠我慢众生的缘故。菩萨能够像这样示现无量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不可思议的境界。而实际上,一切法身菩萨的种(本有真如为种)、性(慈悲平等为性)、根(自他两利,同成正觉为根)都是平等无二的。所以菩萨的发心平等无二,所证真如法身平等无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超出的法了。因为一切菩萨都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圆满正觉佛果的缘故。只是随应着不同世界的不同众生因缘,随着众生见闻的不同和根机、愿望、习性等差别,所以菩萨示现的修行也就有了差别。”

  (问:“这些菩萨有这样了不起的功德,岂不就等同于佛了吗?”)

  答:“这些菩萨的发心当中,仍然有三种微细的心相,所以不同于诸佛。哪三种呢?一、真心,远离分别的缘故;二、方便心,自然会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三、业识心,仍有微细生灭的缘故。”

  “还有,这些菩萨的修证功德圆满以后,就会在色界最高处的色究竟天,示现一切世间当中最高大的微妙色身,成为圆满报身佛。所谓的以最后一念相应智慧回入真如一心,无始以来的无明当即灭尽,叫做一切种智。随着圆满报身佛的成就,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用,能显现于十方世界,应身无量(如释迦牟尼佛),利益众生。”

  问:“虚空没有边际的缘故,世界就没有边际;世界没有边际的缘故,众生就没有边际;众生没有边际的缘故,众生心念所行的不同境界就没有边际。像这样的无边境界,没有办法进行分别,难以知道,难以了解。如果无明彻底断除了的话,就没有了分别心念。又怎么能够明了一切众生的心念差别,而叫做一切种智呢?”

  答:“一切境界,本来就是真如一心而已,远离于分别念头(因为有分别念就不能到达真如一心,也无法真正明了一切境界)。因为一切众生心念妄动而见到了境界,所以对于境界生起了分别。又因为生起了虚妄分别念的缘故,与真如法性不能相应,所以反而不能够真正明了一切境界。由于诸佛如来已经远离于虚妄见和虚妄想,真如法身没有不周遍的地方,佛心真实不虚的缘故,此心就是一切法的真实法性。所以佛心自体自然能够显现并且明了一切虚妄境界,具有广大智慧的妙用,以及无量无边的种种方便。随应着一切众生不同的根机与慧解,都自然能够为他们开示种种法义,因此叫做一切种智。”

  又问:“如果诸佛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用,能够普现一切处,而利益众生的话。那么,一切众生,如果见到佛身,如果看到佛陀的神变,如果听到佛陀说法,都将会得到利益。为什么世间人往往没有办法见到呢?”

  答:“因为诸佛如来的法身平等无二,本来遍满一切处,而且没有任何造作念头的缘故,把它叫做自然业用。只是随应于众生心而显现。所谓的众生心,就好像镜子一样,如果镜子上面有了污垢,色法形象就无法显现了。同样,如果众生心中有了妄想污垢的话,佛陀法身就无法显现了。”

  第四、修行信心分

  “已经讲说解释分完毕,接着讲说修行信心分。”

  “这是对应于尚未入正定聚的众生(也就是善根微少的不定聚众生),所以要讲说修行信心的方法(以便帮助他们进入信成就发心)。”

  “什么样的信心呢?怎么样修行呢?简略地说,有四种信心。哪四种呢?”

  “一、信根本(信真如)。就是说乐于观察和想念真如妙法的缘故。”

  “二、信佛有无量功德(信佛宝)。经常想着能够亲近、供养和恭敬佛陀,从而发起善根,发愿求学如来一切智的缘故。”

  “三、信法有大利益(信法宝)。经常想着要修行六度等波罗密妙法的缘故。”

  “四、信僧能正修行,能够自利利他(信僧宝)。经常乐于亲近菩萨乘的修行者,前往求学如实修行之法的缘故。”

  “怎么样修行呢?修行有五种法门,能够帮助众生成就前面四种信心。哪五种法门呢?第一、施门(布施法门);第二、戒门(持戒法门);第三、忍门(忍辱法门);第四、进门(精进法门);第五、止观门(止观双修法门)。”

  第一、施门

  “怎么样修行施门呢?如果见到一切前来乞讨、求助的人,应当把自己所有的钱财物品,随自己的力量而布施给乞求者。为了舍弃自己的吝啬贪婪,为了让他人欢喜的缘故。如果见到众生遇到了灾难,被恐惧危险所逼迫,就应当随着自己的能力,而进行无畏布施(尽量帮助众生脱离危险)。如果有众生前来求学佛法,就应当随着自己的理解能力(法义深广无边,只要随自己能力讲说就好,但不应当刻意保留),方便地为众生讲说。不应当为了贪求名利供养而说法,只应当想着自利利他,回向无上菩提的缘故。”

  第二、戒门

  “怎样修行戒门呢?就是说不杀害众生,不偷盗,不淫欲(这三种为身戒);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恶口(不说脏话),不妄语(不说假话),不绮语(不花言巧语,这四种为语戒);远离贪婪、嫉妒、欺骗、诡诈、谄曲(心口不一)、嗔恚(忿恨)、邪见(这七种为意戒)。如果是出家人,为了降伏心中烦恼的缘故,还应当远离愦闹(杂乱吵闹),经常在寂静的地方居住。修习少欲、知足,以及头陀等苦行。乃至对于微小的过失和犯戒之罪,都应当生起畏惧之心,怀有惭愧而悔改,不可以轻视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平时应当注重威仪举止,以免他人讥嫌,为了不让众生因虚妄分别而产生罪过的缘故。”

  第三、忍门

  “怎么样修行忍门呢?就是说应当忍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心中没有报仇的想法。还应当安然忍受利(得到好处)、衰(遭受损失)、毁(遭遇诋毁)、誉(得到荣誉),称(得到称赞)、讥(讽刺挖苦)、苦(处于逆境)、乐(处于顺境)等境界的缘故。”

  第四、进门

  “怎样修行进门呢?就是说对于一切善行,心中不松懈、不退缩。树立坚强的志愿,远离一切怯懦、畏缩之心。应当思维观察,自从过去久远劫以来,因为虚妄心而白白地承受了各种身心的巨大痛苦,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应当勤奋修学各种功德之法,以便自利利他,能够迅速远离一切世间之苦。”

  “另外,如果人们虽然能够通过修行而增长信心,但由于从过去多生多世以来,有很多严重的罪行和恶业成为障碍的缘故,就会被一些邪魔鬼怪所扰乱;也有的人被世间的种种事物所牵挂纠缠;也有的人被各种病痛之苦所折磨。因为有这样多的各种障碍的缘故,所以应当勇猛精进,在白天黑夜当中,勤奋礼拜诸位佛陀。诚心忏悔自己的宿世业障,劝请佛陀常转妙法之轮,随喜诸佛菩萨的无量功德,并把一切善行都回向于成就无上菩提。像这样经常精进而不放弃的话,最终就会消除各种障碍,善根得以增长的缘故。”

  第五、止观门

  “怎么样修行止观门呢?所谓的止,就是说止息妄念,停止攀缘一切境界,为了随顺于奢摩他(心念寂静,类似于空观)法义的缘故。所谓的观,就是说分别明了一切因缘生灭的法相差别,为了随顺于毗钵舍那(如幻分别,就是假观)法义的缘故。怎么样随顺呢?运用这两种法义,结合在一起逐渐修习,而不要分开,最终得以双双显现的缘故。”

  “如果修行止法门的话,应当居住在寂静的地方。经常端身正坐,同时也要端正心念。让自己的心,既不依赖于气息的运行,也不依赖于色法形相;既不依赖于空无所有,也不依赖于地水火风四大;乃至不依赖于见闻觉知之心,让一切种种杂乱念头,随顺着正念而消除。同时,还要把消除念头的那个想法也放下才行。因为一切法,本来就超越念头,既不随着念头念念而生,也不随着念头念念而灭。”

  “另外,在修行当中,不可以先随着攀缘心去分别各种境界,然后再用一个心念来除去前面的分别念。如果发觉自己的心跑远了、散乱了,就应当马上把它收摄回来,继续安住在正念当中。这个所谓的正念,就是时时了知万法唯心,心外没有任何实有的境界(这个正念就是观,体现了止观双修)。即使是这个万法唯心之心,也没有真实的自体和相貌,在念念之中,其实没有一个能念的心。”

  “如果从静坐起身以后,在往来动静当中,就会有各种的生活行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常起正念,而不依赖于外在境界,应当随顺着万法唯心而进行观察(这既是方便随缘修止,同时也是修观)。像这样坚持长久修习,正念就会纯熟,修行人的心就会得到安住。因为心安住的缘故,心中的无念(止)与明了(观)就会逐渐猛利,就能够随顺进入真如三昧。以三昧的力量而深深地伏住烦恼,真实信心得以迅速增长,很快就会证入菩萨初住位,得到位不退。只是除了那些疑惑心重的人;或者不信大乘法义的人;甚至诽谤佛法的人;以及有宿世重罪业障的人;我慢(自以为是,轻视圣贤)的人;懒惰懈怠的人。像这些人,就不能够证入真如三昧。”

  “还有,依赖于真如三昧的缘故,就会知道法界一相(十法界唯一真如平等相)。也就是明了一切诸佛的法身,与一切众生的色身是平等无二的,这就叫做一行三昧。应当知道,真如一心以及真如三昧,是一切三昧的根本。如果有人能够勤奋修行真如三昧的话,渐渐地,就会产生无量百千三昧。”

  “如果有的众生缺少宿世善根之力的话,在修习止观当中,就会被各种魔(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等)和外道鬼神(宿世也修习禅定,因邪见恶习而落入鬼道当中)所迷惑与扰乱。在静坐当中,有的鬼神现出令人恐怖的形相;有的鬼神现出相貌端正的男女之相,等等。修行人应当提起正念,观照万法唯心所现,境界自然就会消灭,就不会被鬼神所影响。”

  “有的时候会现出护法诸天的形像和各种菩萨的形像;有时也会变化作如来的形像,具备各种相好;有时会讲说一些秘密咒语;有时会讲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密;有时会讲说平等如空、无相、无愿三三昧;有时会讲说无怨无亲,无因无果,一切法毕竟空寂,是真正的涅槃;有时会让人得到一些宿命通,而知道过去世的一些事情,也知道未来的一些事情;有时让人得到他心通;有时让人得到辩才无碍,等等。这些都属于习气魔,最终能够让修行人转而贪求世间的各种名利之事。”

  “又有可能会使人喜怒无常,性情不定。有的时候让人充满了过多的慈爱;有的时候让人贪睡不醒,或者让人常常生病,而产生懒惰懈怠之心;有的时候会让人突然精进起来,过一段时间又放弃了,而且变得不信正法,多疑多虑;有的时候会让人舍弃原来的正修行,转而修习一些杂乱之法;有的时候会让人贪着于世间事物的种种牵挂和纠缠,却也能够得到各种相似的三昧,只是部分相似而已。所有这些都是烦恼魔的显现,都是外道鬼神加持所得到的着相境界,不是真正的三昧。”

  “有的时候,可能会让人一天、两天,或者三天,乃至于整整七天安住在禅定当中,而且自然会得到香美可口的饮食。于是会让人身心感到舒适快乐,不饿也不渴,使人对于这个禅定产生了贪爱和执着。有的时候,会让人吃东西食量不定,突然很多,突然很少。甚至让人的脸色也会出现变化,忽然红润,忽然憔悴,等等。这些属于欲魔显现的境界。因为会有这些情况的缘故,修行人应当常常用智慧来进行观察,不要让自己的心堕落于邪见境界。应当勤奋发起正念,常念诸法唯心所现,毫无真实可言。所以应当不贪取、不执着,这样就能够彻底远离以上种种魔障。”

  “应当知道,外道修行的所有三昧,都没有离开见、爱两种烦恼,以及我慢之心,仍然会贪爱执着世间各种名利供养的缘故。而真如三昧则不同,修行真如三昧的人,既不会住着于有境界可见,也不会住着有三昧境界可以证得。乃至于在出定以后,也不会产生懈怠散乱,所有的习气烦恼,都会逐渐变得微薄。如果一切凡夫,不修习真如三昧法门,却能够得以进入如来种性(真如为如来种,慈悲平等为如来性。此处指入菩萨初住位,成为佛子)的话,是不可能的。因为修行世间的各种禅定和三昧,往往会产生贪着三昧定境的心。而且是依赖于我见而入定的(世间凡夫执着于我能修行,我能进入禅定),所以仍然归属于三界生死的范畴。世间禅定与外道所修行的禅定相同,如果没有了善知识的指导护念,就会生起和外道一样的种种偏见的缘故。”

  “另外,能够精进勤奋,专心修学真如三昧的人,在这一世当中,就将会得到十种利益(好处)。哪十种呢?”

  “第一、常常得到十方世界诸佛菩萨无形当中的护念(保护修行人常起正念,与真如相应的缘故);”

  “第二、不会因为各种魔和凶恶鬼神而感到恐怖;”

  “第三、不会被九十五种外道鬼神所迷惑与扰乱;”

  “第四、自然会远离那些诽谤最深妙法(大乘实相之法)的行为,过去的各种重罪和业障,也会逐渐变得微少轻薄;”

  “第五、自然会消灭一切怀疑心等各种恶习所显现的觉受与观照;”

  “第六、对于如来不可思议境界的信心得以增长;”

  “第七、自然会远离忧愁懊悔之心,对于在生死轮回当中利益众生,勇猛而不会胆怯;”

  “第八、修行人的心会变得柔和自在,舍弃狂妄和我慢,不再会被别人所烦恼;”

  “第九、虽然还没有得到禅定,也会在一切时间、一切境界当中,逐渐减少烦恼;”

  “第十、如果已经得到三昧,在禅定当中,不会被外在的一切声音所惊吓与扰动。”

  “另外,如果修行人只是修习止法门,就有可能心境消沉,忘失本有的妙用。或者生起懒惰懈怠之心(不能自利),不乐于修行一切善法,远离大慈大悲(不能利他),所以应当修习观法门。”

  “修习观法门的人,首先应当观察一切世间的有为法,没有能够长久存在的,很快就会变化毁坏了(观无常)。”

  “一切众生心中所行的境界,无非是念念生灭而已,因此是苦(观苦)。”

  “应当观察自己过去所想念的一切诸法,恍惚之间已经消逝,犹如一场梦;应当观察自己现在所想念的一切诸法,犹如闪电一样,转瞬即逝;应当观察自己未来将要想念的一切诸法,犹如天空飘来的云一样,忽然就来了(观无我)。”

  “还应当观察世间一切众生的色身,都是不清净的,里面充满了各种污秽,没有任何值得贪爱的地方(观不净)。”

  “应当像这样观察,一切众生,从无量劫以来,都是因为无明熏习真如的缘故,才让心有了生灭念头,所以显现出了虚妄的生死轮回。众生已经遭受了一切身心的巨大痛苦;现在仍然有数不清的逼迫之苦;未来将要承受的苦,同样多得无法分别。如此多的苦,与一切众生难舍难分,而众生自己却丝毫也不觉察。一切众生都是如此,真是非常可怜(观大悲)。”

  “这样观察以后,就应当勇猛地树立广大誓愿:愿我的心远离分别的缘故,能够遍布于十方世界,修行一切种种善法功德;穷尽于未来,用无量的方便法门,救拔一切苦恼众生,最终让他们得到涅槃第一义的自在妙乐(观大愿)。”

  “因为发起了这样广大誓愿的缘故,就应当在一切时间,一切地方,对于一切善法,随着自己的能力,永不放弃地进行修学,心中没有懒惰懈怠(观精进)。”

  “只是除了禅坐当中,应当专心正念修习止法门。其余一切时候,对于一切事物,都应当观察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在行、住、坐、卧当中,都应当同时修行止观法门。就是说既要常常观察一切法的自性本来没有生灭,又要观察因缘和合而有了善业和恶业,以及苦报和乐报等等,这些世间法同样不失不坏。既要观察一切因缘、善恶业报不失不坏,又要同时观察一切法,从本性来说终究不是实有的。”

  “如果修习止法门的话,可以对治凡夫住着于世间的习气;也能够让二乘人舍弃怯懦畏缩的知见。如果修习观法门的话,可以对治二乘人不肯发起大慈大悲的,狭隘低劣心当中的过失;也能够帮助凡夫远离,不肯修习增长各种善根的过失。因为这些法义的缘故,应当知道,止、观这两种法门需要相辅相成,而不能够分开。如果修行人不具备止观法门,就不能够证入无上菩提的正觉之路。”

  第六、开示念佛求生净土

  “另外,有些众生刚刚开始修学大乘法,想求得真正信心,但心中却充满了怯懦和畏缩。因为住在这个娑婆世界,害怕自己不能够常常遇到诸佛,不能够亲自承事供养,所以顾虑信心难以成就,于是就想退失道心的人。应当知道,如来有一个殊胜的方便法门,能够帮助这些人保护他们的信心。就是说通过专心念佛的因缘,而随着自己的愿力,能够往生到他方的佛土(净土)。然后常常能够见佛闻法,永远离开了三恶道。就像佛经当中说的那样,如果有人专心称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名号,把所修行的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临终就可以往生。因为常常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的缘故,终究不会有退转的时候。如果能够观想阿弥陀佛的真如法身,经常勤奋修习的话,终究会得以往生。而且花开见佛(登初住),就能够安住于正定的缘故。”

  第五、劝修利益分

  “已经讲说修行信心分完毕,继续讲说劝修利益分。

  这些大乘妙法,就是诸佛如来不可思议的秘密宝藏,我在前文当中,已经从总体上概括讲说。”

  “如果有众生,想要对于如来甚深不思议的境界,生起真正的信心,远离各种诽谤行为,从而进入大乘正道的话,就应当受持这部论。依赖于这部论,进行思维观察和修习,终究能够到达无上正觉之道。”

  “如果有人在听闻这些教法以后,不会产生怯懦畏缩之心;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必定会继承佛陀种性,必将得到诸佛的授记(被授记将成佛)(闻法功德)。

  “假使有人,能够教化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的所有众生,让他们都奉行十善法;不如有人,能够用一顿饭的时间来正心思维这部大乘法。后面人获得的功德,远远超过前面的人,无法形容(思维功德)。”

  “还有,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这部论,进行观察修行,即使只有一天一夜的话,他所获得的功德,也会无量无边,没有办法说完。假使请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分别在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当中,赞叹他的功德,也没有办法穷尽。为什么呢?因为法性本来的功德没有穷尽的缘故,这个人的功德也同样如此,没有边际(修法功德)。”

  “如果有的众生,对于这部论当中的内容,进行诋毁诽谤,没有丝毫的信心。那么,他所获得的罪业和未来的业报,将是在无量劫当中,承受巨大的痛苦烦恼。所以,一切众生只是应该敬仰和相信这部论,而不应该进行诋毁诽谤。以免深深地伤害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别人,而且会断绝一切佛法僧三宝的种子。因为一切如来,都是由于这个法门(大乘起信法门)而证得涅槃的缘故;一切菩萨,都是因为修行这个法门,而得以深入佛陀无边智慧的缘故。”

  “应当知道,过去的菩萨们,已经因为这个法门,而成就了清净信心;现在的菩萨们,正在因为这个法门成就清净信心;未来的菩萨们,将会因为这个法门成就清净信心。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当勤奋修学大乘起信法门。”

  “诸位佛陀甚深广大的法义,

  我已随分随力总持而讲说;

  愿回向此功德如无边法性,

  普遍利益一切芸芸众生界。”

  《大乘起信论》白话 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乘起信论       白话文)(五明学佛网:大乘起信论       白话文)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四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三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二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一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九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八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七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六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五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四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