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文化的复兴、道德次序的复兴


   日期:2017/2/15 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因果、道德、人天相应、人神共舞,这些元素形成一个立体的、从物质到精神、从凡到圣的文化结构,保障着一个国家的长久与稳定。

  植众德本,长养福报

  在古代,圣旨的第一句话便是“奉天承运”。不仅君王奉天承运,天地万物尽是如此。人与天的关系是相互的,人间修道德,天地神明得以各尽职守,世间才能风调雨顺。

  我们说修福积德、修身养性,爱惜、长养自己的福报。如果急功近利,过分透支,就会使自己堕入痛苦的深渊。

  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生命质量是很高的。没有便利的交通,徒步走也很是快乐;没有电,麻灯如豆、人影婆娑也很有味道。古人的画作、狂草,现代人只能欣赏,却很难复制,因为没有了那样的精气神和生命力。《道德经》说,“死而不亡者寿”。真正的寿,在于肉体虽然死亡,但精神不会消灭。我们说无量光无量寿,南无阿弥陀佛,古人就已经具备这个修养了。

  现代社会并不缺乏物质财富,缺乏的是精神的觉醒、智慧的状态。有了智慧、道德和精神状态,物质便只是一个工具、一个附属品。人的身心健康是本,外在的财富是末,这个本末关系不能倒置。佛教说“植众德本”,只要有这个“本”,生命力就能够盎然。

  觉悟传承 文化长兴

  千百年来,让民心归于纯朴,是圣贤、君子深厚的社会责任。出家人离开小家,投入更大的家庭洪流之中,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社会责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

  一个健康的社会,对出家人应当是尊敬的。因为这个形象代表圣贤;代表人类还有解脱之道,从物质牢笼解脱到光明无碍的精神世界;代表生命还能升华,从物质到精神,从不完美到完美。佛是福慧两足的完美生命,法是生命完美的方法,而僧人是生命走向完美的榜样。

  当一个社会还有这种文化时,这个社会就有高度,这个国家就拥有“道”。“道”是不灭的,是阿弥陀佛,这就表示这个国家还有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超时空的生命境界。当国家有了“道”的高度,百姓遵循它而产生的社会行为就叫做“德”,这便是“道德”。

  对很多人来说,善恶就在一念之间,这中间的界限就是良知。社会的和谐,在于重建良知的长城,所以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文化的复兴、道德次序的复兴,建立一个高级的善恶标准。

  但不管怎样,佛教还在人间,保持着这种觉悟的传承,带领我们从糊涂到清醒、从本能到理性,这是国家和民族之大幸。

  2017年1月蒙山施食法会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传喜法师       复兴)(五明学佛网:传喜法师       复兴)  

 传喜法师:殊胜的地藏菩萨圣号 

 吴立民居士:禅宗史上的南北之争及当今禅宗复兴之管见 

 李尚全教授:略论因明学在民国汉传佛教复兴运动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吕建福教授: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 

 周齐教授: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游祥洲教授:论入世佛教与当代印度佛教复兴运动——从安贝卡 

 王雷泉教授:怎样复兴佛法 

 陈永革博士: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业露华:略论中国近代佛学之复兴 

 传喜法师:放生日 欢喜日 

 传喜法师:入佛境界“大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