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不要再造口业了,好好念佛吧


   日期:2017/2/17 2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

  二、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瞋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消遣,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说明他几乎还没有觉悟,还没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而且又缺乏真诚恭敬心。言谈当中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于是由许多的小磨擦而演变成大磨擦,终于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于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三、能够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的声响,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他。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四、能够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能够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许多。

  五、能够提升自己的警觉心。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而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间听经、读经、看书,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智慧。

  六、能够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同时也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中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七、能够放下种种恩怨。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就会对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碍。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怎么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人。

  八、能够增长谦卑、恭敬的心。因为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您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了下来,人人都不再对您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地增长起来了。

  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止语其实是在享清福。止语久了的人,会觉得说话是很麻烦、很辛苦的事,请他说话他会感到很不愿意,也很不自然。

  莫叫福德从口中漏走----善护口业

  有师兄非常精进,整天忙着放生 共修 供灯...等等佛事,可还是运气不好困苦不顺,这是何因?一则是重报轻受现象,二则可能漏掉一个大环结,就是要善护口业,修行人千万不要自认为自己守几戒律或有点神通就成了大德,可以对佛法、法师、四众、随意自以为是的负面评论而造下严重的口业,所积累的巨大福报却从口中轻易的溜走,你说能顺吗?末学也忏悔曾造无数口业漏掉无数的福德,愿从今以后再也不造。

  在佛教“身口意”三业中,口业尤为重要。佛教以口业为“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古语也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护持好我们的“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世间上诸多祸根来源于造口业的缘故,世间上很多悲剧也是因造口业而产生的,单位之间闹不团结,夫妻之间闹离婚等等,导致人们互相猜疑,互相诽谤,恶语相向,结果自然是结怨结仇,搞得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出一幕幕的悲剧。可见口业对我们自身的伤害是很大,一个人是让人轻视或尊重,或是否有信用,嘴巴所说的话占很重要的因素。若开口说话都是说坏话,人家会说这人真粗鲁、不文雅。假若说话不老实,可以骗得过别人一、二次,再来就骗不了别人,到最后,甚至你说实话,人家亦当成假话。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非常调皮捣蛋,想欺骗别人。那个地方经常有老虎出没。有一天,他突然大声喊:“老虎来了,老虎来了!救命啊!”那附近的大人正在吃中饭,饭吃到一半赶紧停下来,拿棍子要追出去打老虎,却发现外面毫无动静,也看不到那个喊救命的小孩,结果这小孩躲在树下笑得很开心。他很得意这些大人竟被他骗出来了。他觉得有趣,又骗了第二次、第三次,这些大人连续被骗,知道是这小孩在撒谎。最后一次,老虎真的来了,可是任凭这小孩如何喊叫都没有人愿意理会。结果,撒谎的孩子被老虎吃掉了。

  曾有一位居士请教法航禅师:“师父,什么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法航禅师思考了一下,悄声地对身边使者说了几句话,让使者到市场上买来最好的食物。食物买回来了,居士一看,原来是猪舌头,他十分纳闷,就问缘由。

  法航禅师说:“因为舌头能讲出世上最美的语言,说出最华丽的词句,因而,它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居士紧接着又问道:“请问师父,什么又是世界上最坏的食物呢?

  法航禅师思考了一会儿,仍然俏声吩咐使者去集市上买来最坏的食物。结果,使者买回来的依然是猪舌头。居士困惑不解地问道:“这不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吗?”

  法航禅师解释说:“舌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它挑拨是非,颠倒黑白,能把死的东西说成活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所以舌头最坏。”

  居士听过之后,无比虔诚地对法航禅师说:“师父给弟子上了一堂教育深刻的课呀!”

  “舌头”并无所谓的好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舌头说话。往往是相同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心怀善意,说出来的就是一句动听的话,让人心生欢喜的话;如果我们心怀恶念,那么说出来的就是一句讨厌的话,让人生气烦恼的话。所以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的一句话,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所以说,造物主给人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意在让人要多看、多听少说话。因为多看、多听能增长人的见识和智慧,少说话能使人远离是非。

  那么,造口业有哪几种类呢?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恶口是骂人的坏话,以坏话骂人的种类很多,一般社会上讲的坏话,相信各位在社会上的人,听得比我还多。两舌是说两个舌头,一个人那来两个舌头?这是形容词,是说搬弄是非,向东家搬西家的话,向西家搬东家的话,就这样搬弄过来,搬弄过去,原本和好的两个人,就这样被挑拨,导致感情破裂,这就是两舌。第三种口业是妄语,妄语是说讲虚妄的话,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就是妄语。第四种是绮语,就是所说的话从表面看来,好像是一句很好听的话,但是其中却暗藏著欺骗、迷惑,煽动人,使人丧失了道心、正念,这类话就是绮语。

  造作这四种口业会招感什么样的果报呢?在佛教的经典有提到,有些人出生聋哑,有的虽说话却说不清楚呢?在《三世因果经》中说:“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这些皆是口业所招致。还有在《地藏经》中也说到造口业的严重果报:“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千劫,求出无期。”也就是说身体的百肢节内,完全钉下长钉,把舌头拔出来,用铁犁耕它,这些罪报都是在生时搬弄是非,恶口、两舌、绮语、妄言等报。有的肠被抽出来用剉刀斩断,用煮好的铜汁从口灌下,令口、喉咙和内脏都烫烂了,更用铁烧红了来缠裹身体。在一日夜的时间内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所以说万死万生,此乃是他们所造的恶业而招感这样可怕的果报。

  还有,在佛教里有一则非常有名的典故,讲的是悟达国师生人面疮的故事。悟达禅师是唐朝时一位大德,戒律学问均为世人所标榜,唐王朝也尊礼他为国师。一次皇帝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便生起了一念骄慢心。从那以后,他的腿膝盖上就长出了一个形似人面的恶疮,耳鼻眉目等齐全,而且其口能吞食饭食。恶疮长成后,痛彻骨髓,悟达禅师为此而昼夜不能安宁。皇帝召集天下名医,仍不能治愈。

  为什么一念慢心起就长出了人面疮呢?原来是在十世前,也就是西汉时期,晁错就是人面疮的前生,袁盎就是悟达禅师的前生。当时吴楚七国造反,袁盎因在汉武帝面前说了很多讥毁中伤晁错的馋言,害得他在东市被腰斩,这个深仇大恨,晁错一直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但因为十世以来,袁盎都是身为净戒高僧,使他没有机会。如今由于你受皇上的恩宠,又心生傲慢,我才有了机会乘虚而入。所以,就示现人面疮来报复你。可见,身为高僧的悟达国师,也依然难以逃脱造口业的报应,好因迦诺尊着者化的三味法水洗清了这桩十世冤仇。

  口业的果报可说是非常的厉害。而且,在我们身、口、意三业之中,口业最容易造。所以,唐朝道宣律师就语重心长的告诫学佛之人,千万不要造口业,以免堕落轮回受苦报:“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所以,口业会对一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有句话说:“一言九鼎。”是说话不轻易说出,一旦说出,绝不轻易食言。所以古人说“言多必失”,因此我们说话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在讲话方面很注意慎重的话,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犯过失的机会,因此《法句经》中说:“夫人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是说我们在这世间,一把斧头在口中,这把斧头会砍到自己的身体,即是因为恶语,换句话说,讲坏话伤害的是本身,而非别人。所以要注意别说坏话,莫造口业。

  另一种对造口业的解释即是贪口福而造作的恶业。我们嘴巴吃饭,摄取饮食,是为了资养色身,延续生命,保证生存。然而现在人们却为了贪求口福而造作口业。人们讲究饮食和口福其实是在吃掉我们的世界,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每天在无数的饭店酒楼,无数的人张开着鲜红的大嘴、龇着白森森的牙,吃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穿山甲、水鱼、田鸡、鲍鱼、小鸭、蛇、鸟等等。如果从高空俯瞰,许多城市沉浸在“吃”的狂迷中,通宵达旦的食街、排挡,满街是吃客的嘴脸,多么失态。万物之灵的人类,真的比动物更加残忍与非理性。

  维持我们生命的健康和营养,只需要不多的一点点食物。然而,人为什么要捕捉那么多的另一类生命,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吃了这些,人不会变得更聪明,也不会变得更强壮、长寿;反而吃出很多疾病来,如三高、肿瘤等。人们吃这些,只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为了充饥,为吃而吃,为了炫耀而吃,将自己的享乐欲建立在惨杀动物的基础上,其实是在吃掉我们自己的良心。这真是人类莫大造口业的悲哀!所以佛陀《起世经》卷四以偈告诉诸比丘说:

  世间诸人在世时,舌上自然生斤鈇,

  所谓口说诸毒恶,还自衰损害其身。

  应赞叹者不称誉,不应赞者反谈美,

  如是名为口中诤,以此诤故无乐受。

  若人博戏得资财,是为世间微诤事,

  于净行人起浊心,是名口中大斗诤。

  如是三十六百千、泥罗浮陀地狱数,

  五頞浮陀诸地狱,及堕波头摩狱中。

  以毁圣人致如是,由口意业作恶故。

  所以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也是最恶毒的东西,它们的力量有时候可能强大到可怕的地步,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在人际交往中,可说可不说的话,最好不说,没经过考虑的话一定不要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坚决不说。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你就必然会远离是非。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如古德说的那样:面上无嗔真供养,口里无嗔吐妙香。心中无嗔是净土,无染无着是真常。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奉劝大众切莫造口业尤其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