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让善知识长久住世,我们该怎么做?


   日期:2017/2/20 12: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凡夫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轮回的力量。众生贪嗔痴造作的恶业,要靠佛果地的威德才能折服,所以大家平时要多祈祷。不仅祈祷自己健康,更要祈祷善知识长寿。

  善知识总集三宝一切功德,是佛弟子一切功德的来源,是佛法在人间教化众生的力量来处。佛法的弘扬必须借助大德僧伽之力,而大德僧伽也需要四众弟子和合地追随,才会有力量。

  修行要有悟性,要启迪参悟的智慧。佛法不是简单地看《地藏经》,字是认识了,里面的意思你其实并不明白。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法,什么是大乘?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凉亭找到了吗?生命的歇脚处找到了吗?如果歇脚处都没找到,就说明连小乘的边都还没沾到!如果你的烦恼还没有熄止,生死轮回的逼迫就还没有停止。

  我们连小乘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知道大乘?修小乘得到安止处了,你才得到小乘的利益。这时再发起菩提心,广行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六度万行,继而从相似的菩提心,慢慢提升,增加资粮,才能明白大乘是什么。

  佛陀劝小向大,为了劝阿罗汉们转向大乘,费了多少口舌!佛陀甚至还呵斥他们:再不转,不进修,就是焦芽败种!对阿罗汉尚且如此,我们反思一下:大乘经典真能一下读懂吗?以为自己懂,其实根本不懂。

  大乘经典,在佛法里都是很甚深的。我之所以多啰嗦一点,是鞭策大家要生起出离心和无常观,明白死亡的逼迫性及对恶道的恐惧,这些都是修小乘的前方便。

  其实出离心有出离心的禅定、出离心的戒、出离心的慧。如果小乘的戒定慧修起来了,你沉浸在里面了,好比昨天我们有位师父说的,现在看到男女老少都会找到一点亲人的感觉,看他们都像自己的爸爸妈妈,这就是大乘的种子开始萌芽了。

  但是大乘的种子一萌芽,马上就要有空性的智慧去保护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度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这是金刚的智慧,离相超宗。依这样的智慧去做度众生的事,就可以不被众生相染污,就可以保护自己的成长。否则只是以俗谛的菩提心观一切众生皆如父母,只是沾了一点大乘的边,修行的路还很远。

  修行这条路,我刚刚亲近师父的时候,师父就说,“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这条路别人走过了,你要去问他,不然自己走是不好走的。所以我们佛教有清净的传承,一代一代见证,一代一代相传。

  修行是一件很神圣也很实在的事,不是一种口号,不是虚幻的空想,更不是苍白的理论,是严格与实践相结合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传喜法师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传喜法师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