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现有的生命是本来生命的投影


   日期:2017/2/21 9: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一段文字非常明白,所谓养性炼己,拿佛家来讲是所谓“明心见性”,求生命的根本。像唐宋以后的参禅,参“生从哪里来,死向哪里去”等等。道家不来这一套,认为我们的性命、生死都是合一的,要先从现实着手,就是从现在这个身心转化开始。理论上非常简单,所以修道打坐,开始一句话——“内以养己”,重要在这个“养”字。中国文化有一个名称叫“养生之道”,这个“道”叫养生,也叫摄生。“摄”就是归纳,收摄,同西方文化的卫生不同。道家认为,现有的这个生命就是永恒,并不要另外求一个永恒的生命,只要把现有的生命保养住就可以了。

  所有的工夫、做法、修持,就是一个“养”字,“养” 字之难就在这里。本文告诉我们“内以养己”,“养己”的境界有四个字——“安静虚无”。这个谁都会,一看文字都懂! 真讲“安静虚无”的实际工夫就难了,就是《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求安求静的步骤,一直到达明道为止。所以严格地讲静和安,它有工夫上的层次,修养到达最高的境界——虚无,就是佛学所讲的空。讲到“养己”,现有的生命是本来生命的投影,从现有的生命上,找回本来的生命,就是“安静虚无”。

  “原本隐明”,就是刚才讲的“摄生之道”,在佛学的方法叫做“都摄六根”,就是把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等隔离开,返求诸己,内省自己,这个就是“原本”,也就是不向外放射。譬如我们学打坐,眼睛闭起来,耳朵不向外听,在佛学叫“观音法门”,返观自性等等;拿《参同契》来说就是“原本隐明”,不向外放射,回到自己本来的那个安静的状态。

  “内照形躯”就难了,这是道家修养工夫的境界,在我们原始的文化里头,“内照形躯”是“内视之道”;在佛学就是“观照”、“返观”,表达不同而已。“内视”并不一定是指身体以内,而是无内外中间之“内”。不过我们没有到达这个境界以前,姑且拿这个身体来做一个标准,先把外用的精神收回,转向“内照形躯”,就是这个身体。这就产生了后世道家的守丹田、转河车、修气脉、打通任督二脉等等的方法,原理就来自“内照形躯”。据我个人所了解的,各家的修法,最厉害也最有效果的是佛家的“白骨观”和“不净观”,实际上这就是“内照形躯”。当然普通观不起来,如果观起来也同道家一样,眼睛一闭静下来,身体内部气脉的位置,气血的流行,五脏六腑的情况,一目了然,都看得非常清楚。道家《黄庭经》就讲到这部分,但是,“内照形躯” 不是用这个肉眼看,而是属于自性的功能。

  以上这四句话,就是“炼己”工夫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从明朝以后,道家讲“百日筑基”,其实有些人不到一百天 就可以建立这个基础,甚至六七天就可以达到。但有人修道一辈子都做不到,只会闭着眼睛打坐,像禅宗祖师骂人黑漆桶一团,闭着眼睛黑黑的,什么都不知道,茫茫然一片无明。不管佛家道家,或者显教密宗,随便哪一种修炼的方法做到了,“炼己”的四句话也一定做到了。尤其最重要的是“内照形躯”,假定一个人修养的工夫够,能够安静下来,一闭眼,内部的情形能看得见的话,就可以祛病延年。至少用自己的精神意志治疗自己的身体,就非常容易了。虽不能说长生不死,但是慢一点衰老,多活一段时间,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恭录自《我说参同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明心见性)(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明心见性)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惟觉法师:如何明心见性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惟觉法师: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 

 惟觉法师: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惟觉法师: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明心见性与证果三者的区别 

 蔡惠明居士:浅谈明心见性 

 妙祥法师: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 

 仁焕法师:浅谈明心见性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