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西藏高僧法师法语


   日期:2011/1/15 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转自当下无心的博客)

多识   译
三弟子问尊者:什么是修道之最?
尊者说:悟无我是智者的最高境界,驯服自心是修戒的最高境界,为别人着想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相是最好的教诲,悟诸法性空是破除烦恼的最好药方,脱离世俗行为是最高的道行,烦恼减少是最好的修行成就,没有贪心是最高的神通境界,无吝啬心是最高舍度,温柔平和是最高戒度,甘拜下风是最高忍度,放弃世事是最高精进,心无造作是最高禅定,对一切不执着是最高智度,指出缺点是最好的善师,切中要害是最好的教导,守心与察觉是最好的益友,疾病和魔障是最好的鞭策,凡事顺其自然而不强求是最好的做事方法,使人入正道是助人的最好方法,能使人心向善是最高的利他功德。
仲敦巴请教尊者:佛法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尊者说:佛法最根本的东西是以慈悲心为核心的性空见。它就像万灵妙药,可对治一切烦恼。
仲敦说:为什么有些自称开悟了的人,其贪嗔心未减分毫?
尊者说:那些人是吹牛撒谎,真正悟空性者,已成圣人,不会有那种情况,提婆大师说,对空性进行思索,也能粉碎轮回之道。何况真悟?
仲敦问:觉悟空性有那些道行?
尊者说:悟空的道行全包括在六波罗密中。彻悟诸法性空者,对身内身外诸物没有贪恋心,故具有舍波罗密;对诸物无贪恋心,就会远离罪恶行为,故具有戒波罗密;悟空去我执我爱而不生嗔恨心,故具有忍波罗密;对所悟之道饶有兴趣,故具有精进波罗密;悟诸法性空而无可思念,故具有禅定波罗密;自他与诸物三者俱空而不生执见,故具有慧波罗密。
仲敦又问:只靠观修性空就能成佛吗?
尊者说:这所现所见一切,无非都是自心所生,心是明空,悟到明空是“见”,心常住明空之中是“修”,用明空心观万物为虚幻而修积二资粮是“行”。现在心中常观想此事,就会在梦中出现此心境,若梦中出现此心境,就会在中阴中出现此心境,若在中阴中出现此心境,就能获得最胜成就。
尊者住在聂唐时,有象那穷敦巴、巨敦、勒仓敦巴等三位藏地学者拜会尊者,请教正见。
尊者说:外道佛教,邪见正见有种种,都是无用的分别思想,人生无常,应抓紧时间,做点管用的事。
象那穷敦巴问:什么是管用的事?
尊者说:修慈悲菩提心,关心天地间无量众生,为众生修福慧资粮,由此所产生的福报因缘愿与众生共享,并把这一切看做虚幻不实的性空相。
尊者返回孟加拉时阿里王香曲奥请求临别赠言,尊者意重心长的说了一段话,其中一句是:“只懂佛法不能成佛,必须依法去实行”。
2,仲敦巴大居士语录摘要
有一次三大弟子请求仲敦巴大师赐教佛道的简要修法。
敦巴说:人们成佛之道路虽有种种,但至关重要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与慈悲心融为一体的性空见。其中性空见是胜义菩提心,就是悟到诸法本性无生;慈悲心是世俗菩提心,就是对未悟众生发大慈悲。修大乘佛教者,开始要使生起这两种菩提心,中间要修养这两种心,最后修这两种心的成就就是佛的法身和色身。
修这两种菩提心的方法简要概括为三根、九支。三根是:修心,积资,修定。修心之要分三支:即无常观,慈悲观,二无我观。积资之要三支:供养上师,供养三宝,施舍法财。修定之要三支:持戒,祈求传承上师,身心处于寂静状态。通过上述九支修法生起成熟胜义世俗两种菩提心,从胜义菩提心生出法身果,从世俗菩提心生出报化二色身果,结出二果便是佛。
有位康地僧人请教二无我意。
敦巴说:从自己的头顶到脚底,一一寻找哪一点是“我”?当你找不到可以指认出来的“我”,便是“无我”。悟到寻找“我”的思想意识本身,也无可以指认的自体,便是“法无我”。
又问:什么是正见?
敦巴说:正见是认识到一切事物本来没有物自性,没有有无常断等可以判定的本质,一切现像如梦如幻,而且这虚幻也是自己的心中所现,故对一切事相不执着,不关注,心不受牵制。
有一次仲敦巴看到一个转经的僧人。
敦巴说:转经也开心,但修行不是更好吗?
那个僧人听了此话,便去天天坐在经堂廊檐下读大藏经。
敦巴又说:读经开心,但修行不是更好吗?
那僧人听了此话后又去坐禅。
敦巴又说:坐禅也开心,但修行不是更好吗?
那僧人听了以后便去请教敦巴说:看来转经、读经、坐禅都不算修行,那么什么是修行呢?
敦巴说:丢掉今世的一切牵挂。丢掉! 丢掉!
布多瓦问仲敦巴大师:如何分辨佛法与非佛法?
敦巴说:能抑制烦恼的是佛法,不能抑制烦恼的不是佛法;反世俗的是佛法,合世俗的不是佛法;符合经义的是佛法,不符合经义的不是佛法;受善报的行为是佛法,遭恶报的行为不是佛法。
3,格西贡巴瓦语录摘要
贡巴瓦说:成佛的根本是修福慧二资粮,二资粮的根本是修菩提心,修菩提心的根本是修六度。其中舍度的根本是去贪心;戒度的根本是亲近良师益友;忍度的根本是甘居人下,与世无争;精进度的根本是常想生命短促;禅定度的根本是闲居静处;慧度的根本是观察自己的心相。加持的根本是对上师诚心不二;成就的根本是持戒守誓;功德的根本是闻思修;利他的根本是无我,无自私;自利利他二事的根本是坚持修行。
4,耶尔巴项尊语录摘要
耶尔巴项尊说:咱们修行人,要在常思生命无常的基础上做到四圣行。四圣行是:1,衣不求华贵,只求蔽体御寒;2,食不求美味佳肴,只求保生延命;3,居不求华屋高床,只求遮风挡雨;4,物不求贵重时髦,只求生活所需。四圣行换句话说就是无欲、无求、知足、易得、随缘而安。
项尊说:咱们修道之人,要做到“三个不掺杂”。即在行善中不能掺杂利益今世的私心,在身言意诸行为中不能掺杂烦恼动机,在修行中不能掺杂自利动机。
项尊说:修心要做到高境界。这高境界就是该宽处就要宽,即思想见解要宽;该严处就要严,即对自己的行为要严;该强硬处就要强硬,即对烦恼敌就要强硬;该软弱处就要软弱,即对别人的欺辱伤害要能忍让。
5,格西布多瓦语录摘要
有位居士请教布多瓦大师:在修行中什么法最重要?
布多瓦说:观死无常最重要。观死无常能使进入法门,能使坚持修行,能助证悟法性;又,观死无常能使放弃对今世的留恋,能使对轮回产生厌倦,能助进入涅槃;又,观死无常能使生信,能使生精进,能使生慧;又,观死无常能使求法,能使修法,能使完成修行,能使产生披甲精进。6,格西金俄瓦语录摘要
金俄瓦说:一切佛法概括起来只有两句话——勿伤害别人,帮助别人。这两句话概括了三藏和大小二乘教义。
金俄瓦说:修佛道者要持与世俗观点截然相反的观点。世俗之人不敬爱众生而敬爱佛,但我们要反过来,敬爱众生要看得比敬爱佛更重要。这样做不仅没有对佛不敬之意,而且更符合教义。
这里有四个理由:1,众生是我们的父母,故应敬爱;2,父母众生在轮回中遭受苦难,我们故应援救孝敬;3,众生是福田,能使自己得到很大的福报,故应敬爱;4,众生是佛菩萨关爱的对象,众生欢喜佛菩萨就欢喜,故应敬爱众生。
世俗之人关爱自己,我们要关爱别人。为什么呢?因为无始以来使我们受苦受累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是支配自己造业的无明烦恼,自己心中的无明烦恼是搞自伤自残的凶恶敌人,因此,敌人是我们自己的心,身外无敌人。众生是植福的福田,依靠众生可以培植两种菩提心,使自己功德圆满,解脱成佛。故应关爱众生。
7,格西普琼瓦语录摘要
普琼瓦说:无欲的快乐,比爱欲的快乐胜百倍;懂一句佛法,就将这一句话的道理付诸实践者,比懂千万条道理,不做一事的胜百倍;给人说一句法,比施舍百两黄金胜百倍;了解自己的内在心性,比了解身外万事万物胜百倍。
8,格西牛融巴语录摘要
牛融巴说:修菩提道者,要把世间看做牢狱,要把生命看做肥皂泡,要把良师看做珍宝,要把烦恼看做毒蛇,要把作恶看做服剧毒,要把享乐看做入火地狱,要把名誉看做岩壁回音,要把钱财利益看做鱼钩渔网,要把众生看做父母,要把施舍看做开掘福利之源,要把守戒看做以宝石饰身,要把能忍看做身穿坚甲,要把精进看做跨上骏马,要把禅定看做开无穷宝藏,要把闻思修看做黑夜点灯。
9,格西卡热贡琼语录摘要
加顿义喜宗请教如何修行之事。
卡热贡琼说:下等修行者不伤害别人,中等修行者关心帮助别人,上等修行者观修无我无众生的无生智见。
卡热贡琼说:无诚信者修不出成就,为生信需要亲近善师,多读经典;无精进力者修不出成就,为生精进需要观死无常而治消极;骄傲自满者修不出成就,需要谦虚做人。
卡热贡琼说:使人堕入苦海者是贪欲,不除贪欲是错;毁掉善根者是嗔恨心,不除嗔恨心是错;妨碍提高自己的是骄傲自满,不除骄傲自满是错;获得人天富贵的因缘是施舍,不做施舍是错;来世获得完美人身的因缘是善戒,不守戒是错;成佛的因缘是菩萨行,不修菩萨行是错;获得世俗和超世俗两种成就要依靠密法,轻视密法是错。
卡热贡琼说:修智见的最高境界是不持任何见,修禅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念,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行无取舍,修证的最高境界是无所修无所证。
10,格西乃苏瓦语录摘要
乃苏瓦说:有亲、疏、敌、友之见不能成佛,故需将一切众生一律看做父母;有世俗之见不能成佛,故需将众生一律看做本尊佛;持有相之见者不能成佛,故需将众生一律看做虚空无相。
11,格西隆唐瓦语录摘要
隆唐瓦说:修大乘者,除了利众没有别的事。
12,格西夏玉瓦语录摘要
夏玉瓦说:戒律是解脱成佛的路基,不能不持;菩提心是解脱成佛的生命树,不能不培植;福慧资粮是攀登佛国的阶梯,不能不修;上师是解脱成佛的领路人,不能不亲近。
夏玉瓦说:心与境如檀木与香气,人世间与彼岸世界(佛国净土)如水与冰,空与有如天与云,法性与妄念如海水与海浪。
13,格西夏吾瓦语录摘要
夏吾瓦说:不图利是最大的利,不图名是最好的名声,消除一切欲望,快乐不求自来。
夏吾瓦说:自己尚未解脱,想解脱别人没有道理;自己腹中空空,想做他人师没有道理;诚信向佛,不戒恶行善没有道理;修空性而不破我执没有道理;有学问而不能辨别法与非法没有道理;头脑聪明而不懂佛理没有道理;忌小恶而不忌大恶没有道理;发大善心而不能改恶习没有道理;不能独居而又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没有道理;想做贤德而不修忍德没有道理;有施舍心而不能放手实施没有道理;自己基础低而想修高深法没有道理;出高师门下没有师门德相没有道理;想学习教理,不想实修没有道理;想静修而不能远离人群没有道理;想洁身自爱而不能节制欲望没有道理;想解脱而不能脱离世间八法没有道理。
夏吾瓦说:有些人不修行想得到成就,有些人给别人说佛法自己做恶事,有些人承诺多承办少,有些人烦恼富有智慧贫穷,有些人自己的优点希望别人知道,缺点希望别人不知道,有些人不知道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有些人不知道给别人干好事就是自己得利,有些人不知道生活逆境就是修法顺境,有些人不知道得到享乐就是失去佛法,有些人口头说善而心不向善,有些人看别人眼亮看自己眼瞎,有些人快乐不从内心寻找却向身外寻找,有些人身入佛门而心向世俗,如此种种,均不合法。
14,解共巴语录摘要
解共巴所说修心人——
“三要”:初期要怕死,中期要做到死而无悔,最后要做到不怕死。
“三能”:亲近上师能得到秘诀,观修能得到感悟,禅定能升华觉知。
“三个容易混淆”:贤德和伪装容易混淆,想的和说的容易混淆,观境和实境容易混淆。
“三观”:初期观纯语义,中期观名物混合义,后期观无名实义。
“四胜”:一念相续不断是禅定胜,常思身世无常是思胜,能约束自己身言行是戒胜,常作善事是行胜。
“四非”:不戒恶非佛门弟子,不持戒非僧人,不守誓言非密修士,不能清心寡欲非大德。
“五主”:正见以信因果为主,行善以不损害他人为主,修证以严守戒律、履行誓言为主,修本尊以常念心咒为主。
“五是”:无欲是安乐,无物相是空,离止境是无思,不关注是法性,无所求是修证果。
“三正见”:信因果是下根正见,视内外诸存在为现空合一、明空合一的四合相是中根正见,悟到见与见者所见之物三轮空无分别是上根正见。
“三正观”:观注目标,一心不乱是下根正观;心住于现空双合,明空双合之定境是中根正观;能观之心、所观之物、观照的感悟均无所见是上根正见。
“三正行”:重视业报因缘,坚持行善是下根正行;将一切视为虚幻而不执著是中根正行;无所作为是上根正行。
“消除魔障三法”:一,视一切现象为虚幻不实;二,出现佛魔吉凶不喜不惧;三,对一切置若罔闻、均不在意。此三法可破修止观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幻觉魔障。
解共巴说:世事皆虚幻,不要当真,道是心虚拟,不要辨是非,三身是虚名,不要希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法师法语       西藏高僧)(五明学佛网:法师法语       西藏高僧)  

 万行法师:万行法师法语 

 成刚法师:般若法雨(上成下刚法师法语) 

 圣赞法师: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圣赞法师: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一) 

 智泉法师:圣赞智泉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智泉法师:圣赞智泉法师法语精选之一 

 传喜法师:传喜法师法语 

 开愿法师:开愿法师法语 

 圣赞法师: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三)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阿弥陀佛是正念,是无比殊胜的念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信心是长效的免疫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看他们是我的大善知识,没有他们,我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