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金刚经说甚么》实相般若、境界般若


   日期:2017/3/1 22: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金刚经说甚麽》-实相般若、境界般若

  在修行中,务必参照《金刚经》,点明了「心」该如何修持。

  在此将南怀瑾所着作的《金刚经说甚麽》文章放上。

  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大家要注意!他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去思想道是甚麽。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范围。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

  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如果讲一个佛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虽然有时侯佛法裡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裡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着相了。所以,唐宋以后,禅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辞而已。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说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辞,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

  这些年来,有许多外国同学研究如何翻译境界两个字,我说假使翻成外文的话,勉勉强强可翻译成现象,但是那仍属于自然界的观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难翻译。譬如修道见道的境界,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裡,摆在桌上,一个那麽高远,一个那麽浅近,这就是个境界。又譬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裡无云万裡天」。

  我们常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就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裡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裡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裡无云万裡天。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禅师们因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个和尚住茅蓬的时侯,就写了一副很好的对子:「万裡青天开笑口,叁间白屋竖拳头」。

  像弥勒菩萨一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喜欢塑的一个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甚麽都空掉,甚麽都喜欢。叁间白屋就是叁间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裡海阔天空。像这一类的文字,就描写一种境界,但也并不足以代表悟道那个境界。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了,专门回头想少年时代的事。有时侯自己坐在那裡想起来,还摇个头笑一下,回味那个境界。这些都属于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此外,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裡头很舒服,塬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至于我们没有修道的人,有甚麽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恼境界。如古人诗中所讲的:「百年叁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这是普通人生的境界,不是烦恼,就是病痛,或者是衰老了,眼花了,头髮白了,这就是人生苦恼境界。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裡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金刚经       境界)(五明学佛网:金刚经       境界)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金刚经义随说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陈兵教授:《金刚经》宗要释论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白云禅师:金刚经集义 

 杨佛兴居士:如何参究金刚经妙旨 

 演培法师:金刚经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