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日期:2017/3/3 7: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方如来怎么理解?从字面上来说,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都有如来,这些如来共证一法身,同一悲心,同证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由于同一悲心,他也同样地怜念众生。

  第二种解释,可能跟净土念佛法门比较贴切的 —— 十方如来就是指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是佛中之王,十方如来都是从阿弥陀佛出来。所以念阿弥陀佛一尊佛的名号,就等于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得阿弥陀佛一佛的功德,就等于得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这是大乘圆教一法具足一切法的道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于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界的藏土,往生到西方净土就等于往生到十方无量的净土。十方如来,就是指阿弥陀佛在这一期的应化当中,十劫以来都在“怜念众生”。“怜”就是悲愍、可怜,念这些流浪的众生,充满着深刻的悲愍之心。

  这样的悲愍,怎么理解?用我们比较能够体会到的 ——“如母忆子”。世间上的慈母对她的子女的怜念、关爱,这个是我们众生能够有点感觉的。世间上的慈念,最恳切的莫过于母亲对她的子女。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大爱。子女生病了,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子女没吃的,自己挨饿也得给子女去吃。一辈子都在关爱着子女,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刻的停止。尤其是子女生病了、遭灾了,母亲更是惦念、挂心、忧虑呀!想方设法解决子女的困难。所以,我们要体会到母亲的那种大爱。

  为什么要有孝心?世间上对自己最有恩德的就是父母,一个人要知恩报德,父母对自己有大恩,如果你不去报,那就不是人。所以做人要把孝道摆在第一,就是要知恩报德。

  母亲忆念子女的慈悲的念头来比况佛忆念众生。而且进一步说,佛对众生的那种慈念、关爱还是超逾父母的,比父母的慈爱还要深切。为什么呢?你看世间的子女,虽然父母很关爱,但这个子女如果非常的叛逆,负恩忘义,种种不良作为很多,那这个慈母对他的忆念或者会有点衰退,甚至内心还会生起悔恨,“我怎么生了一个这样的儿子啊”!甚至可能还有跟他断绝母子关系的行为,在世间也常常会遇到少数这样的情况。

  但是,佛慈念众生是更超过母亲,对五逆十恶很重的众生,佛对他的忆念、关爱会更深切,不会由于他忤逆、造恶而去放弃他,不理他。所以佛菩萨发的悲愿要生生世世度众生,为了度一个众生,生生世世地去随逐他。哪怕他堕到阿鼻地狱,佛都跟着他到阿鼻地狱去,代这个地狱众生受无量苦,也得要把他从阿鼻地狱里面拔救出来,没有一念的厌舍之心。这是不是超过世间的父母?那世间的父母忆念子女,他的慈爱也止是这一世,百岁的父母也保不了身后的子女。但是,佛念众生的慈悲心是永无尽期的,是生生世世都会相续的,也永远不会退转的。这是不是超过世间的父母了?用这个比喻佛怜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子女一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十方如来)(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十方如来)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