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宗法师: 如何取舍? 如何忏悔?如何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


   日期:2017/3/4 10: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忏悔是告别过去的自己,

  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

  今天是2017年第一场般若修炼,我们前面讲到《六祖坛经》的“忏悔品”。

  很多人认为忏悔是过去做了不好的、罪恶的事情,所以才要忏悔。实际上,忏悔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应该这样来理解:就好像当你第一层爬到第二层的时候,所面对的人、接触的事不一样的时候,就要告别第一层的人生经历,进入第二层;而进入第三层的时候就要告别第二层。你想成长,你想改变,你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就要不断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就要不断以新的要求塑造自己,这样就会发现每天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自我蜕变的过程。

  我们回归到那句话:现在的你是谁,过去的你是谁,未来的你是谁,都在做什么?你会发现不同的时期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小时候把书读好就行,现在工作了,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处理客户和工作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方方面面汇集到身边的时候,原来觉得时间一大把,现在时间却不够用。所以,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抓到,总要有所舍弃,把时间放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如何取舍?有的人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取舍,但是我觉得,你希望你的未来达到什么结果,和现在的取舍就要有关系。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当果显示在面前时就无法面对;而菩萨则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所以我觉得忏悔是告别过去的自己,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过去不想读书,现在要想尽办法让自己读书。每天读《六祖坛经》,每天运动,每天打坐一小时,这都是一种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必须是告别过去的自己。每天都想有所成长的时候,每天都要有所付出,不然我们每天都活在过去的自己中。

  有的人十年之后走了一圈,但不管他走出多长,最终又回到原点,又一无所有,又重新开始,错误一直在循环不断。那你这个时候有没有反省过自己,为什么总是这样?因为我们不会告别过去的模式。这时候就要有忏悔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自己的问题。当你碰到这些问题,看看内心当中有没有嗔恨心,如果用平等心、慈悲心去处理,才是最圆满的。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内心不能升起丝毫的嗔恨心,而要把对方想成是你最好的朋友,要用最柔软和慈悲的心去对待。

  所谓忏悔的心是什么?我们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升华,每件事情的发生解决和处理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佛陀曾经讲过一个道理:在菩萨眼中这个世间是没有众生的。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今天才真正明白。如果哪一天在你的头脑当中,认为“所有人都是佛,只有我是凡夫”也会明白。“行之不得,反求诸己”,我觉得“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就是忏悔,忏悔自己内心的不足,忏悔自己内在的极限,忏悔自己心中的狭隘。你这样去想,那么所碰到的问题就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内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烦恼、不快乐、不健康?当你内心美好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尘不染,海阔天空,无量无边;当你内心痛苦的时候,看到谁都不顺眼,看到别人笑感到比哭还难看,这是你内心的想法辐射到外在,从而增加了内在的痛苦。

  我们自心的光明想要去辐射整个世界,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忏悔,去升华自心。很多人来寺院看到师父礼拜很好奇,其实当你臣服在大地之上的时候,你不是拜佛的人,最伟大的就是你自己。为什么大海那么大?因为它是最低的,让所有水都汇集过来,它便成为最广大、最无尽的海洋,才能成为那么大。当我们把自己所谓身份地位扔掉的时候,就能得到更多,你的成长同时也会无量无边,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忏悔的状态。

  古人讲:当你遇到问题,不能再往前一步的时候,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谦虚。放低自己,退到后面,不与人抗争,就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学习般若思想一样,《心经》哪一个字最多?“无”,所有的字眼都围绕着这个字。如果你能把这个字理解透了,就永远站在最高点来俯视这个世界,看待问题。首先要把身体、感情、金钱、权利破掉,当所有东西破除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内心无助、空落落的?如果有这种感觉,那你永远达不到这种高度,因为一听到“空”是害怕,是恐惧。当把金钱、名望、地位、身体统统拿掉,你会害怕吗?明天世界毁灭了,明天就枪毙你,你会害怕吗?如果你害怕,就达不到那个最高点。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如果你能不被金钱、地位、名利约束,即便追求无上权利,却没有一丝权力的欲望,再回过头来全力以赴去追求,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我们以前认为《金刚经》的思想是消极的,其实《金刚经》是一部发财经。经常去读,就能得到内在和外在共同的财富。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三轮体空布施、不住相布施,所得将不可想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在想,刚才我跟你打招呼,你却没和我打招呼;昨天帮助你,今天你见到我笑都不笑,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你做的事情总想着别人如何回馈你,你在布施的时候总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就没有想着有什么东西给出去,其福德不可思量。无相布施会让你快乐无穷。你帮助了很多人,做了无数事情,但从没想着从里面得到好处,这就是无相的思想。人永远想着我的身体、我的言行、我的名望地位权力,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东西,大家可以好好地从这里观照自己。

  般若思想的精髓,就是你的心挂碍什么,就要破掉什么。挂碍子女、名利、健康,只要挂碍就要破掉。有个同学跟我讲故事,美国的医疗专家曾经研究一个案例,两对夫妻,两个男的是同学,同时查出得了癌症,医生专家通过判断都活不了一年时间。两对夫妻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第一对夫妻选择化疗;第二对夫妻把所有财产拿出来,一半捐给基金会,一半给旅行社,让旅行社安排最好的全球旅行。一年到了,前面化疗的丈夫已经离世,后面旅行的夫妻却还在度假,后来一查癌症没有了。当你病痛的时候,天天担心害怕恐惧,你死得比谁都快。做母亲的有没有发现,你越担心你的孩子怎样,你的孩子越会怎样,这都是我们内心不断给自己的暗示。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讲,有些学佛的人天天在念佛,面相却十多年依然没有改变,那肯定修错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名号,可以给我们无量功德、无量光明、无量寿、无量智慧;念的时候,感觉自己坐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朵莲花里面,芬芳扑鼻,一尘不染,感受那种状态,再来念佛,就能和阿弥陀佛相应。

  我们碰到很多问题都认为是别人造成的,而真正理智的人会认为我的世界不好,一定是我的人不好。读懂这个问题之后;你会永远都在调整自己,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对世界的解读方式也会改变。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还是那个人,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很好,有的人很快乐、很成功、很智慧,就我痛苦呢?我们很少去找自己的问题。当我们的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你解读世界万物的原点在改变,自然而然外在所有都在改变。所以希望我们学习般若思想,永远要回归原点。你的心,你的思维,不只是来这里听课程,而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

  般若是一切诸佛的母亲,生出幸福、圆满、清净的你,你从这里面出来。哪一天你能真正地从内在去反思自己,那你的世界就没有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拥有了无尽的慈悲,你就不会和别人产生冲突,不会给自己增加烦恼。就好像空气,你把任何东西扔到空气里,空气会和你对抗吗?你拿刀拿炮去扔空气,空气会和你敌对吗?如果我们用炮去打石头,打过去就又反弹过来。无尽的慈悲不是硬的,就像空气,任何东西打进去都不会反弹。一个能每天反省自己的人,每天都在成长,反之永远都在过去的生活中循环。我们把反思总结的这个过程叫作“参禅”。大家记住,参禅会不断地自我蜕变。禅宗里面经常用几句话头:念佛是谁?听课是谁?坐在那里是谁?这句话不能很简单地去看待,而要不断地问下去,你是谁?面对子女、父母、行业、政府、国家、世界、宇宙万物,你是谁?不断问下去。当你每问一次的时候,你的心就打开一点,就打开一条通道,看待自己的眼光也就不一样,永远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世界国家的关系。

  范蠡把越王辅佐起来打败了吴国,在他最顶峰的时候把所有卸掉,回归故里。很多人说当成就霸业的时候应该享受才对,但是他把这些都卸下回归故里。有一个人跟他一样却没办法卸下,最后被杀掉。范蠡一生三次积累财富,每次散掉,再次聚集。当他把财富舍掉的时候,其他人下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跟着他。当我们紧紧抓住一样东西,就不知道把它放在哪里安全,一天到晚在担心这件事情。而真正的财富,放在别人口袋里是最安全的。可能你们听到这些会觉得师父脑袋进水了,但是真正理解的时候,你们肯定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学习般若智慧,要不断通过般若思想冲击我们原有的价值观,重新建立一套思维体系,再来看我们为人处事的每一件事情。我经常讲: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讲放下。你有本事讲放下,但你拿起来多少?你拥有多少?你首先有这个东西,才有资格放下。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放下什么?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去读般若智慧,至少要40岁以上,没有生活积累的前提很难悟透这个道理。40岁之后要不断问自己问题,人生怎么活才有意义?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一半,剩下一半怎么走才有意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寻和追问,设定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我希望,我们今天所学的忏悔品,是能站在告别过去,展望未来的高度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寻找自己的道路,去重新塑造全然的自己。所以,修行就像蛇每长一次就蜕皮一次这样的过程。要想成长,首先要蜕皮。蜕皮是什么?是痛苦。不要认为成长不痛苦,成长一定是痛苦的,剥一层皮的痛苦更是终身难忘,反而快乐不容易记住。戈壁徒步的过程就是剥皮的过程,越痛苦越怀念。孩子不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抽他一顿。这不是教你们虐待孩子,人的身体受到虐待,才会留下最深的印象。当然,要先说一次两次三次,如果没用再抽,前面功夫要做足。蜕变要付出代价,不论面临什么环境都要学会接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