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慈悲宽容一点才能圆润一点


   日期:2017/3/10 8: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用仁义礼智信来养生。人的脾胃主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他的脾胃会好;如果这个人不讲信用,他的疑心病比较重,他的脾胃就不好,这是《黄帝内经》里讲的;爱斤斤计较的人,他的身体较虚,脾胃会不健康。贪色的人他会伤肾脏,所以肾脏不好的人他是贪色的人,你们知道肾脏很重要,很多人肾缺水,实际上就是肾在衰竭。人靠水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喝水对你们很有好处。

  现代人以为养生主要靠着一种调剂和补品。实际上,补充的物质是有一点误区的。古人讲仁者寿也,也就是说仁慈的人会有寿命,能够原谅别人的人就会得长寿,能够经常慈悲别人的人也能得长寿。想一想,当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他如果能够仁慈一点,他也不会被诸葛亮气死,到今天来看三国演义也不会这么写了。气量太小,这个人活不长。如果你们想活得长寿,从今天开始仁慈一点、慈悲一点,能够宽容一点、包容一点,你才能圆润一点。

  古人讲“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说,我们法身实际上具足了一切思维,有善的,有不善的,我们只要具足善的,就会去除那些不善的思维,就会去除很多身体的疾病,有病说明我们的心灵还有欠缺。如果你不爱惜身体,实际上就是从生气开始。从今天开始学佛的人不应该生气,看看周围的人都是你天上的佛友,说不定人家是比你果位更高的。想一想,我们的目的不是在人间,我们的目的是在天上,希望大家不但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要进入四圣道,我们还要得到中等上品、中等中品、中等下品。我们能够有这个“品”,就是从人间的品德开始的。你连人间的基本道德、品德都没有,怎么能够进入上等上品?菩萨的心是慈悲的心,我们每个人为什么不能多付出一点慈悲的心来救度众生?每一个人众生都是我们的亲人,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等到我们要走的时候,说不定就是这些亲人把我们超度到更高的天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宽容)(五明学佛网:慈悲       宽容)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