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从一条狗的悲惨经历说慈悲与智慧


   日期:2017/3/12 15: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位同修说见到了一条狗的悲惨经历,之前是被压死的,后来被人剥皮,把肉送给人吃的事情。这位同修略难过,并也为这位众生念经回向了,希望他能往生。

  之前常常强调随缘,但是这个随缘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过程努力,结果随缘。

  为什么要这样啊?

  因为在过程中,有很多我们能自我掌控的部分,但是结果却是诸多主观客观因素聚合而成,所以主观部分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而客观部分我们控制不了,结果就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如果我们非常执著于一定要有一个什么结果,除非客观情况非常理想,不然这个理想的结果就不容易出现的。所以当我们去做事等等,想心态平和,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掌控范围内,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掌控范围外。就像种庄稼,如果天不下雨,那就得自己浇水灌溉;如果自己不去努力,非指望天下雨,很可能种的庄稼颗粒无收。如果我们希望获得好的结果,就应该更大的在主观上去做努力,从而把客观因素占的比重降低到最小。

  如果内因占了50%,外缘占了50%,自己如不努力,外缘就算一切圆满,总分也不会是满分。何况外缘还真不容易圆满,如果自己能掌控的地方也做不到最努力,这个结果一定和最好的结果有差池。

  往往我们都希望获得最好的结果,但是理性告诉我们:这是诸多因缘和合而成,参与的因素越多,结果的不可控性就越高。就像物理、化学的实验,步骤越多,实验的细节越多,就越容易出错,参与影响的因素越多,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复杂。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事情,或者希望某个众生能往生极乐,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想法,或者说这个心态也是值得提倡的,这是情感上的。

  就往生而言,就算《普门超度》很牛很强大,但是也得众生自己发愿。就像有个同修和我说,他那总有一个很高大的众生,就要求超度他去极乐,可是请他发愿,他也不干,带他念佛,他也不去做,这个众生没人能超度往生极乐,就算阿弥陀佛也不能接引一个不愿去极乐的人。

  就往生的力量成分来说有三个部分:

  1、主因,就是自己的愿力;

  2、佛力,这个条件是不变化的;

  3、外缘,这个缘是会变化的。

  如果主因再变化点,外缘再变化点,这个整体分数就很可能不及格。

  人是有情众生,是感性的动物,有感情是正常的,但是情绪就如野马,应该配以理智的缰绳,使得野马不会横冲直撞。若一直理智人会太高冷,显得不近人情、不懂人事;若一直感性,人会太暴躁,缺乏条理和按部就班的精神,会莽撞和嚣张傲慢。所以感性和理性会常常碰撞,互相提携,二者才会都得以提升。如果只偏于一方,这路都会走偏。

  在非洲有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人说自己陷入了诅咒,因为几百年来没有人能从部落里走出去,就算再努力走三天到七天之内,一定又会回到部落。后来有个探险家走进了部落,他不理解这是因为什么,于是就邀请部落青年带他走一回,一行人向着前方跋涉了3天,果然又看到了这个部落。后来探险家找到了答案,部落的人不会看星星定位,只会凭借自己的感觉,所以当失去正确的方向定位后,凭借感觉走直线,却走出了一个三天的大圆圈。三天在沙漠里走出一个大圆圈,把无数人的无数梦想画地为牢的锁在里这个圈里了。各位想一想:人生是否也是这样的?无量生的轮回是否也是在凭借感觉,以为自己走直线,却在划着巨大的圆圈呢?

  很多人说:我心里有佛,我不信那些别的,我信良心、我信天理。这样的话现在很有市场,可是这和划圆圈有什么区别?都是缺乏明确的方向定位,佛法便是这个方向定位。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是需要放下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在佛法的系统里,这个方向定位是细致又明确的,能不能产生效果,就要看我们是否在落实了,是否把方向定位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当我们学佛了,找到脚下的路,这是要紧的,其他的暂时没那么要紧。

  一个生命陨落,我们从感性角度可以感慨,乃至可以悲伤、哭泣,或者如黛玉那样,刨个坑埋点土,把花瓣埋了,一边埋一边哭。有这个情绪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过分就凌乱了,没有理智作为舵手,这感性就是一个烂摊子。

  我们主观上都希望遇到的众生、亲人、朋友,乃至见到的某个小动物都能往生极乐,这个情绪真的很好啊;可是从理智角度就要思维:如何能去实现他们都往生?如果我们在情绪这止住,他们往生的帮助可能就微乎其微,乃至根本没可能了。

  我们遇到佛法信不信啊?那么他们还没遇到佛法怎么信啊,怎么愿啊,怎么去做才算对呢?

  这就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升华到感性。你希望大家都往生极乐,就要有对应的手段去落实,如若不然,最初的那个充沛的感性就是地雷,炸得我们头昏脑胀。这个最初的感性,就是最初的那个慈悲心;上升到理性高度了,这个事情暂时做不了,那个事情暂时不能做,这个时候就憋着了。憋坏了,憋得不行了,就要用感性去激活理性,通过理性的创造去圆满感性的愿力。所以佛菩萨也是这样的,广度众生的大愿是慈悲心,这是强烈感性、是极端感性;可是佛菩萨还有般若智慧,这是极度理智、极端的冷静,佛菩萨可以把这两个极致融合起来,真正的理事圆融,也是真正的慈悲心、菩提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智慧)(五明学佛网:慈悲       智慧)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