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发愿回向念佛的利益


   日期:2017/3/12 23: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发愿回向念佛【合掌发愿】我(弟子我等)至诚发愿:愿此一生为最后一生,此生舍报已,即往生极乐世界清净国土,跟随阿弥陀佛修持佛法。愿弟子临命终时正念不失,心不颠倒,蒙佛菩萨慈悲接引,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忍。

  【持名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回向】愿以此念佛功德乃及福德,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愿弟子临命终时,蒙佛菩萨慈悲接引;普愿一切有情大众,同出轮回,共证菩提。阿弥陀佛。

  同修问到上面的发愿回向文有什么功德或者利益呢?

  首先说下缘起,发愿回向念佛是早些罗列在《普门救度实用手册》里的一则念佛方法,混在其他的念佛方法里确实也没有太明显,也不那么华丽。

  为什么要有这个念佛的方法?因为我们的定课分早课和晚课,早课一般为了缩减时间,内容很少,几乎是不能再少的了,而晚课或者也可以叫做日课是要做小回向,要回向给3类众生的。我常常唠叨回向3类众生的必要性、重要性、关键性,可是学佛最终还是要做到关怀自我的,要找到自己生死的依托,这个关怀才能有着落。3部走的整体课程几乎全部都是小回向,这就使得自我关怀的部分产生了空缺,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能真正照顾到自我关怀的部分来填补这个空缺。虽然我们在3部走中强调要往生极乐,可是在日常的功课中、回向中、超度中,都没有触及明确的告知自己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内容被融化在整体系统中,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需要单独抽取,才能明白清晰的。

  发愿回向念佛法,正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缺,作为3部走、3位配合的保障补漏方法。

  说完缘起,咱们就说下发愿、回向的部分。

  发愿和回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只是发愿是愿在行为前,回向是愿在行为后。发愿是我要如何的目的,所以我才做什么行为,回向是我做了什么行为,要去用做什么目的。

  过去也没少强调,在3资粮中仅有愿是我们当下能拿到手的,能握在手里的;而在3部走中、3位配合中这个部分突出不明显,所以发愿回向念佛,突出了发愿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我为什么念佛,念佛是为了往生极乐成就菩提,是为了回归极乐悟生死根本之事。

  发愿回向念佛有什么好处?

  我过去见过寺院里的师傅带做发愿念佛,那个时候发愿回向念佛已经成型,并使用了一段时间了,如果我们能把发愿与念佛与回向统一起来,做成一个念佛就有头有尾清晰明白的形式,这会对同修有一种带动性、强调性和追本溯源。带动是因为你也这样念了,他也这样念,我觉得这样念也挺好,很简单很方便,而且也不复杂,不像某些形式里一个祈请就要十分钟,一个感恩又要十分钟,这太繁琐也没效率。当然在某些场面里,隆重点也没什么不对。强调就是要清晰准确的告知:我的这一声佛号,都是为了回归极乐而念!这个部分如果大家理解了,那么佛号的力量就更大了。这就能形成追本溯源的学佛心态。佛教的很多复合形式里,其实本身就携带了纠偏的功能在其中,粗暴说偏就是跑丢了目标方向的行为,不一定非得是到了着魔、邪见了才叫偏。

  学佛不想出轮回,不想成菩提,不想获得究竟智慧,这玩啥呢?所以学佛的目的一定要清晰,你的愿才会清晰,你的行为才会准确,你的结果才会达成;而如果愿不对,行为肯定是混乱的,结果自然也不可能是正确的。歪打正着在小说里、故事里是有的,但是在佛教里没有这样的事情,都是因缘之下,哪里有真的歪打正着?

  发愿回向念佛法好处是可以套用在一切的念佛形式里,比如领众念佛也可以用,可以直接套用过来,带大众发愿,带大众念佛,再带大众回向往生,这事就挺完美的。也可以套在其他的念佛形式上,前面的发愿和后面的回向一分钟搞定。功德这个名词我们很少提,能帮助回归自性的心念行为,是有功德可言的;而不能帮助回归自性的心念行为,就没有功德可期,最多在其中有福德、福报可得。

  所以咱们就要想一想:我们念佛的这几声,是否真的帮助自己回归本性了?可能没有,所以功德往往被架空了,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名词,没办法触及。这就是强调在小回向里是:愿以此功德乃至福德全部回向!倘若有那自然好,若没有那也是正常不过的。

  这个方法的利益很多。刚刚也强调了目的清晰,学佛的诉求很明白。我要往生极乐啊,所以我念佛,我念佛了,要回向给往生极乐。这事大乘小乘通用的。

  因为早课最少100声圣号,正常是1千声,加上这套发愿回向念佛法,不会影响整体干练简洁的格局。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个事情,就像有人疑惑:你人间天厉害啊,请佛光能请来,我不行啊,我没自信,我请不来怎么办?

  我强调无数次佛光是普照的,也就是佛光在此时此地,也在彼时彼处。这个普照分为2个部分,就是横向和纵向,横向是一切虚空法界任何处都有佛光,所以佛光本就是无碍光、本就是无漏光、本就是无尽光;纵向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了,佛光过去在,现在在,未来还会在。  佛光既然是普照,为什么我们没有察觉,或者说没照到我呢?是因为我们不认为佛光在,主观上的疑惑,隔绝了和佛光的沟通。有的时候说“业力重”在阻挡佛光,其实阻挡这个词用的也不准确,为了方便理解罢了。因为觉得自己业力深重,不配被佛光照耀,这个否定就使隔阂产生了。而《普门超度》中我们请佛光,并非是真的阿弥陀佛赶过来给你投一束佛光,而是佛光本就在,因为你强烈的相信这个地方有2束佛光,所以这个信心和佛达成了沟通,从而佛光显现在这个区域。这就和电视调台是一样的,你关闭电视当然什么也看不到,开了电视,电视又好用,调什么台,就会显露什么内容,这些频道的内容已经在空中了,只是我们需要获取,专向的去获取才能显露出来。佛光一同,佛菩萨的加持一同。

  所以佛度众生是以宿愿度众生,这和菩萨救度众生不同,菩萨起码还可以激发自己的愿力。就像地藏菩萨那样,眼看要满愿了,马上再发一个愿,令自己总有一个暂时不圆满的愿,他就可以暂时保持在大菩萨这样的一个状态,可以先不去成佛。

  诸愿圆满了,成就为佛,就不能再发愿了,所以佛的工作就是靠过去的愿力在工作,我们去做什么事情满足了佛的救度标准,佛就会前来救度。所以发愿回向念佛也正是如此,《无量寿-48愿》中提出了众多接引众生的方法,当然最最接地气的,也最最方便的就是10念必接。  10念必接这是佛对众生的承诺,虽然里面提到了以善根回向的部分,可是这个部分的内容已经完全弱化,乃至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没有这个回向的部分了,咱们拿发愿回向念佛依然是要把10念必接做完整:1、我愿去;2、我乃至十念;3、我回向往生。  所以发愿回向念佛其实就是完整的圆满了10念必接的基础标准,也是和阿弥陀佛的一次完整沟通,完整的激发了一次接引愿,完整的一次契合了宿愿。当然10念必接里提到2种众生不能依靠这个方法,1是诽谤大乘,诽谤正法的;2是造作了5逆重罪的。

  我们知道极乐有一个边地疑城是胎生的,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善行,回向往生极乐,发愿往生极乐。靠回向和发愿也可以往生,就算他的信力里有夹杂,有染污,乃至有疑惑不信;没关系,你肯发愿,肯念佛,肯回向,大不了往生边地疑城去。

  这就体现出发愿回向念佛的另一个优点,就是能常常提醒,常常发愿,常常回向,要保持这个形式,养成习惯,养成一要念佛了,就有一个发愿的心在佛号前,有一个回向的心在念佛后,那么这就会更大力量的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利益)(五明学佛网:学佛       利益)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