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一定要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


   日期:2017/3/19 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学习任何一部论典之时,发心和行为都很重要。当然,它们的次第与种类都有许多,比如发心,它有愿行等次第以及显宗广大意乐之发心与密宗甚深清净之发心等分类,行为也有所取和所舍等。但此次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 往生净土四因:明观福田、发菩提心、积资净障、发清净愿。],则必须结合三殊胜:最初发心重要、中间积资重要、最后发愿重要来宣讲。因为,欲往生极乐世界者,最初都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中间还要广积福慧二种资粮,最后为使功德辗转增上,还应以《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等愿文来摄持发愿。其实,往生四因都可以包括在这三者当中,因为明观福田也可以这三者来无余含摄。

  对于刚开始闻法的人来说,了知闻法方式极其重要。当然这也必须建立在深深了知闻法的重要性,和听闻佛法的机会极为难得之上。下面首先宣讲闻法的重要性。

  可能很多佛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听闻佛法时,自己的行为就会慢慢变得不如法;如果经常听受善知识的开示,或经常看佛经,那行为就会逐渐善妙起来。不仅仅是人,旁生也有这样的情况。在《付法藏经》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华氏国王有一头白象,若人犯罪就让它踩死犯人,后来象棚被火烧毁,于是国王将其转移到寺庙附近。白象在听到寺院中的比丘念诵《法句经》偈“为善生天,为恶入渊”之后,心便柔和慈悲起来,把罪人送到它的面前,它也不再踩死他们。国王知道此事后,召集群臣商量应该怎么办。一位智臣说:“这一定是大象听闻佛法所致,将它转移到屠宰场附近就好了。”国王依言将大象转移,大象见到屠杀的场面后,恶心更加炽盛,残害也更为凶残。由此可知,听闻佛法至关重要。

  当然,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我们能经常住在寺院中,或安住在较好的环境里,并常听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那在不知不觉中心就会调柔,在行持善法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力量。如果经常接触恶友,住的环境也极其恶劣,甚至还经常看见杀生的场面,那心就会渐渐恶劣起来;若常跟杀人的人接触,可能最后杀人也不害怕,甚至还会觉得杀人很好玩。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层出不穷。以前我就认识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但因他的福报不够,被分配到一个不太好的单位,后来就变成了坏人。学院当中,有些人刚来的时候眼露凶光,但渐渐血腥味就没有了,眼中也开始流露慈悲的光芒,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佛法的加持。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正因为佛法非常深细,所以一定要听闻;不要说一般人,即使智者也应听闻,否则很难通达。《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意谓:没有灯则不可能见到暗室中的如意宝,同样,佛法无人说,即使智者也不可能通达。不说佛法,世间的知识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老师教,想自学电脑也很困难。因此,大家皆应精进依师闻法。

  如果我们能安住在善知识身边长期闻法,法义就有融入自心的可能。《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其意是说:众生随着什么而转变呢?当然是内外二种因缘。所谓的外缘或外因,就是指我们所随顺的对象,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所谓的内缘或内因,则指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如果心能专注于善知识的教言,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内心就会变得恶劣。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也即长期依师闻法。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藏传净土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知识       索达吉堪布)(五明学佛网:善知识       索达吉堪布)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