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放下、自在


   日期:2017/3/20 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我们的身体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我们就会感到身体行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不久就会气喘吁吁、筋疲力尽;此时,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身上的包袱,身体顿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同样,如果我们的心灵也“背着沉重的包袱”——也即对外境的某个事物特别地执著,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感到疲倦、压抑和痛苦;此时,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心灵的包袱——也即放弃对外境的执著,我们的心灵当下就会有如释负重的感觉。所以,佛门中常说“放下、自在!”

  当我们的身体因为沉重的包袱而疲倦和痛苦时,绝大多数人很容易会察觉到身体的痛苦是因为身上的包袱所致,因此自然就会想到要放下身上的包袱。但是,当人们的心灵感到疲倦和痛苦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让自己的心灵放下对外境事物的执著,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愚昧地将心灵的痛苦归咎于外境事物的不如意。所以,在心灵遭遇痛苦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遭遇的一切痛苦完全来源于内心对外境的执著,放下执著,内心就会立即得到清凉。

  据说,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苦恼的梵志听到佛的威名之后对佛陀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他决定去拜见佛,并希望佛能够为其开示殊胜的佛法去除他内心的痛苦,于是梵志双手提着供品来见佛。佛对梵志说:“放下!”梵志听了以后,放下了左手的东西。佛又说:“放下!”梵志听了以后,放下了右手的东西。佛又说:“放下!”梵志很不解地问佛:“世尊!我已经放下了左手和右手的东西,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说:“我要你放下的不是你手上有形的东西,而是你内心对外境的执著!”梵志思维世尊的教导后立即心开意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一切痛苦都是由于自心执著外境的结果。从此之后,梵志放下了内心对外境的执著,果然苦恼从此就烟消云散了。

  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间一切心灵的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对外境放不下,一旦内心能够放下,痛苦从何而来呢?所以,解决世间一切痛苦最省事、最便捷、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放下内心对外境的执著。我们对世间的一件事放不下,就会有一个痛苦,对两件事放不下,就会有两个痛苦,对三件事放不下,就会有三个痛苦;如是,对一万件事放不下,就会有一万个痛苦。而且,如果我们的执著越大,内心的痛苦就会越多。龙树菩萨的上师萨热哈曾说:“相续中若有芝麻许的执著,也会带来无量的痛苦。”

  执著不仅会导致内心的痛苦,还会障碍我们获得修行的成就。据说,龙树菩萨有次修持空性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自己珍藏着的一个精美的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掉在地上打碎了,没想到第二天修法就见到了本尊。龙树菩萨问本尊:“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今天才见到您?”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著,都会障碍你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著,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

  什么是执著呢?执著是自心对外境的一种执取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境之后,意根在对境之上又添加的种种心念,诸如常执心、实执心、希求心、好恶心等。

  常执心和实执心是比较细微的不易被察觉的深层次的心念,当凡夫的六根对境之后,这两种细微的执著心念就会习惯性地生起,而且根深蒂固。所谓常执,就是自心执著外境将永久存在,正是由于我们的心对外境有这样的执著,所以我们自心就会感觉外境会恒常不灭、永久固定;所谓实执,就是自心执著外境自性实有,正是由于我们的心对外境有这样的执著,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外境自性实有。大觉世尊告诉我们,我们自心对外境的这两种感觉不是“正觉”,而是“错觉”,是自心对外境非理作意产生的“错觉”,实际上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无我”的,也即不仅刹那刹那迁流不息,而且没有任何自性,如同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有了常执心和实执心,就会进一步产生希求心和好恶心。所谓希求心,就是在对境之上产生种种期盼和希求,希望外境如何如何。有了希求心,就会进一步产生好恶心。当外境符合我们的希求时,就会生贪心;当外境不符合我们的希求时,就会生起嗔心。所以,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意思是说,当我们的心对外境没有种种希求心时,就不会产生种种贪心和嗔心。没有贪心和嗔心的人品格一定是高尚的。

  本来外境和我们的心处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位置,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但是当我们的心对外境产生执取时,就好像在心和外境之间栓了一根无形的绳子。由于心对外境的执取,于是我们的心就被拴在了这个对境之上。执取的心念存在一分钟,我们的心就被栓一分钟,存在两分钟,我们的心就被栓两分钟,什么时候我们的心停止执著,于是这种被栓的感觉就会顿时消失。当我们的心处在执取状态的时候,是要消耗精力和能量的,所以若一个人对外境的某个事物特别执著,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外境在外面存在着,我们的心住在自己的身体内,外境和心各有各的位置,它们应当各守本分。可是,心却不安分,硬是要跑到外境中去,对外境的事物指手画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外境之上,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侵略,是心对外境的侵略,这和一个国家的人闯到另外一个国家为所欲为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所以,如果不去除自心对外境的侵略习性,我们实际上是个恶人。只要内心还有恶,我们就一定会感受种种痛苦!

  有人说:“我也想放下执著,可是内心就是放不下,怎么办呢?”实际上,“放不下”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对所执著的外境还没有“看破”的缘故。大觉世尊告诉我们,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无常、苦、空、不净”的,而世人却形成了“常、乐、我、净”的颠倒认知,有了这四种颠倒认知,就进一步产生了常执心、实执心、希求心和好恶心等种种执取心念。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思维自己所执著的对境具有“无常、苦、空、不净”的本性,则自然就会渐渐放下执著。

  如果一个人因为身上的包袱而疲惫不堪,但却又不肯放下身上的包袱,而是一味地埋怨身上的包袱给自己带来痛苦,我们一定会认为此人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人。因为包袱是无辜的,根本没有想给此人带来痛苦,只是此人一味地要背着包袱并且不肯放下,只要此人肯放下,身体的痛苦就会立即消失。不肯放下身上的包袱,即便对身上的包袱抱怨一万年,身体的痛苦也不会有丝毫的减轻,相反还会越来越沉重。同样,对于心灵的痛苦,世间人十有八九都和上面所说的愚人相似,他们往往只知道抱怨和痛恨所谓的“造成他们痛苦”的外境事物,而对内心的执著熟视无睹,并且坚持不肯放弃这种执著。

  放下立即就得自在!要想去除身体背负重物的痛苦,只要轻轻放下重物即可,抱怨身上的重物永远于事无补;同样,要想去除心灵执著外境之苦,抱怨所执著的外境也是愚者的举措,我们只要轻轻地放下,斩断自心对外境执著的绳索,我们就会享受自在和安乐!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放下)(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放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 

 如瑞法师:从内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