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舒字的启发


   日期:2017/3/21 9: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知道,古人非常尊重文字,并将“惜字”作为一种善行来实践。有一些人认为,古人所提倡的“惜字”可能过于迂腐,或者是一种迷信行为,在今天可能不必要去提倡了,这其实是由于对中国文化浅薄无知所导致的一种错误观点。众所周知,中国文字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式构造而成,即便是一个字,其造字方法中往往也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义理。一个人通过学习,哪怕是理解了一个“字”的深刻内涵,也会受益终身。如果对每个汉字的来由及其所蕴含的义理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东汉学者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仔细研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会为中国文字中所蕴含的智慧叹为观止。

  例如,“舒”这个字的造字方式是“会意”,左边的“舍”是从“鼻子呼气”象形而来,右边的“予”是从“伸展身体”象形而来,所以合起来“舒”字的“会意”是:一个人一边长长地呼气,一边伸展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放松,此时这个人所获得的感受被表示为文字“舒”。所以,在“舒”这个字中就蕴含了通过“呼气和伸展身体”这个因得到“身体舒服”这个果的智慧。

  进一步延伸开来,“舒”这个字中所蕴含的智慧对心灵同样适用。如果一个人要想使自心处于“舒心”的状态,则必须先让心处于“舍”和“予”的状态。具体来说,“舍”就是自心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和妄想,“予”就是给予和布施。如果一个人的心不愿意“舍”或“予”,而是对一件事物紧抓不放,则这个人的心灵必定是处在与“舒”相反的紧张状态——也即焦虑、忧愁、不安和惶恐等之中。

  在佛门中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公案,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他师父出去化缘,当他们路过一条河时,由于河上的桥被几天前的大水冲坏,所以他们不得不卷起裤腿涉水过河,此时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子也要过河,但该女子胆小,不敢像他们一样涉水过河,于是请求师父慈悲为怀,想办法帮她过河。于是,小和尚的师父就想到用背这个女子过河的方式,帮助了这个女子过了河。事后,小和尚内心久久不能释怀,心里想:“出家人怎么能背异性过河呢?这不是戒律不清净的行为吗?”。就这样小和尚在心里对这件事嘀咕了很久,走了将近二十里路,他终于忍不住对师父说:“师父!我们出家人怎么能够背女子过河呢?”师父微笑着对小和尚语重心长地说:“你说那个过河的女子啊!我早就将她放下了,你怎么‘背’着她走了二十多里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害我们的、使我们饱受心灵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自心对事物的执著,而不是外境事物本身。漂亮的女人本身并不会像洪水猛兽般带给人们灾难,真正带给人们灾难的是自心对漂亮女人的执著以及在执著心驱使下所造作的种种恶业。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对异性无执无贪,异性纵然可以用刀枪等伤害我们的身体,但怎能伤害我们的心灵呢?所以,世间所有心灵伤害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自心对外境不能放下和割舍的缘故。

  纵观我们一生中所经历过的所有痛苦,实际上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能“舍”或“予”造成的。例如,有些人因为家人说了一句让自己不开心的话,或者做了一件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于是就耿耿于怀,甚至一连几天、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都不能放下,让自己白白地承受长时间的闷闷不乐,生活在这个人身边的人也饱受其苦。是什么夺走了这些人几天、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的安乐?绝对不是家人所说的一句话或所做的一件事,而是自心不能放下执著的恶劣秉性。

  如果我们的心对外境的某个事物执持不放,或者念念贪求,或者念念怨恨,则内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舒展开来。念念贪求某个外在的对境,在这个对境之上付诸期盼和渴望,就会使自心始终在这个对境上耗力耗神,此时自心犹如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栓在了这个对境之上,无有自在和安祥。另外一方面,外境又是无常不实的本性,世间没有一个事物是常驻不坏的,所以对外境不愿放下割舍的人,当所执著的外境坏灭之时,就是自心感受极度失望和痛苦之时。念念怨恨某个外境,实际上也是内心不能放下执著的表现之一,其实只要我们的自心不对外境产生贪求或怨恨,外境对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无利无害的。当我们遭遇某个痛苦和困境时,学会让自心割舍和放下,痛苦和挂碍就会一了百了;不能割舍和放下,痛苦和麻烦就会没完没了。

  “舍”和“予”绝对是自心获得安乐的殊胜窍诀。“舍”可以使我们放下对世间事物的一切执著,自心不再有挂碍和系缚;“予”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升华和强化“舍”的习惯,并使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难以形容的心灵慰籍。什么人能够让自心时时处于“舍”和“予”的状态,什么人就会时时处在安祥和自在之中。对世间的一件事不能“舍”,我们就会有一份系缚,对两件事不能“舍”,我们就会有两份系缚;对需要帮助的一个人不能“给予”,我们就失去了一次获得安乐的机会,对两个需要帮助的人不能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就失去了两次获得安乐的机会。

  我相信,活得舒心是世间每个人所要追求的人生目标,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真正活得舒心呢?这都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活得舒心的真正原因是自心的“舍”和“予”。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活得舒心是有钱人的专利,所以为了活得舒心,他们就拼命地去“抓”外境的种种财富和受用,而且越抓越紧、越抓越累、越抓越苦、越抓越患得患失,这种追求安乐的方式恰恰与“舒”字所蕴含的真理背道而驰。

  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安乐因得安乐果,痛苦因得痛苦果,这是宇宙间不变的法则,何人能超越呢?愿天下所有的众生都能深刻了悟“舒”字中所蕴含的真理,常行 “舍予”安乐因!

  摘 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学佛)(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