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相有体无—入佛知见


   日期:2011/1/19 11: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相有体无—入佛知见  (共一集)  1997/10/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1025

  学佛就是要学做个明白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就称之为「佛陀」,明白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就称之为「菩萨」。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是「相有体无」,《般若经》上讲的「缘起性空」,是了不可得。我们虽然没有彻底明了,还没有开悟,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个原则,把这个原则掌握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不再造业,在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你就不再起烦恼,就能够得清凉自在。

  诸位晓得烦恼是魔障,生死也是魔障,《八大人觉经》里面讲的四种魔,你都能够不受他的干扰,因为你晓得事实真相,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要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三心不可得」,「缘生之法,当体即空」,这几句话的确是言简意赅,把宇宙的真义、人生的真相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凡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惹的一些麻烦,把原本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甚至於坚固的情执将一真法界变成三恶道。所以佛告诉我们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确实是梦幻泡影。你不明白,在境缘当中起了情执,这才变现这一种幻境,变现出这种梦境,你在里面受苦受难,谁给你的?没人给你,自作自受。堕阿鼻地狱,自作自受,现前种种痛苦也是自作自受。

  佛菩萨看穿了,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将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不再干这个事情了,於是与自性相应了。自性是空寂,自性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实般若智慧,《无量寿经》上讲的「住真实慧」就是住在这个地方,你才能得真正的自在,你才能够与自性体、相、用相应。学佛,「信」就是信这个道理;「解」,了解这桩事;「行」就是相应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相应;「证」就是证明这一个事实真相,诸佛菩萨的心安住於此,也就是证得。

  我们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明白?明白而没有做到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自以为明白,这叫邪见,佛不能救。就是一般世人所讲的成见,这个成见牢不可破,没有证得自以为证得。必须在行持上、在生活上与这些道理完全相应,那就是证得了。证得也没有证得的念头,如果有证得的念头,那你就又错了,所以真正证得的境界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议。有思有议,没证得。「思」是思惟,「议」是议论。所以真正契入这个境界,宗门开悟的这些大德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里清楚明白。

  契入这个境界的人,彼此都能够会心,可以用言语,也可以用种种动作来显示,契入境界的人都能够明了。虽然不用言语了,也能用言语,显示他的自在,这真正叫得大自在,这也就是《维摩经》上所谓的「入不二法门」,那个时候就运用自在了。言语即是非言语,表态即是非表态,我们现前境界又何尝不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碍了事。我们总是把事情分做两节,言说就是言说,无言说就是无言说,决定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我们在这里起了这种分别执著。契入的人没有分别执著。

  为什么说言语即是非言语?言语,诸位想想是不是自性的作用?无言语也是自性的作用,都没有离开自性。言语是自性,无言语也是自性,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们硬要把它分成二,那有什么法子?这就错了。诸位从这个例子就要能够推想,所谓「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一切万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就是一。「万法归一」,「一」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性、就是清净寂灭、就是无上智慧。一部《大般若经》讲了几百个「不可得」,有几百句,这三个字给人印象最深,六百卷《大般若》读下来,其他的忘光了,这一句决定忘不了,重复几百遍。

  虽然不可得,并不叫你消极,「一切不可得了,算了,都不干」,那是不明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因为他不懂得「得」跟「不可得」是一不是二,他要执著一边就错了。所以诸佛菩萨示现的是大圆满,无论示现什么身分,示现某一种行业,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他们做得多积极、多认真,所以他不消极,他比我们世间人做得更认真、更积极。虽然那么认真努力积极在做,他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为什么?他知道不可得,这才与自性相应。你执著不可得,一切都不干了,不相应,这执著「空」。凡夫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执著「有」,拼命工作,拼命想得到,这执著「有」,与性德也不相应,他执著一边,他不晓得是一体。

  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启建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两句话我们不要想到,这大概是出家人建道场,诵经拜忏搞这些佛事,那你就把这个意思看得太窄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广大而无边际。道场是修道的场所,什么场所都是修道的场所。菩萨示现一个商人,做生意的,开个店,那个店就是他修道的道场,每天做生意应付客人就是作佛事,为什么?因为在这个里面修不可得,他在这个里头住真实慧。每天干得很认真、很努力、很起劲,心地一尘不染,确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的事业就是镜花水月,梦中事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对自己来讲就是修行,就是大菩提、大涅盘。大菩提、大涅盘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哪里离开生活?哪里离开工作?马路上开计程车的,那个计程车就是他的道场,他每天载这些客人就是作佛事,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常讲「会么」,会了的时候,无论哪个行业、无论什么身分都是佛菩萨。问题就是「你会么?」不会就是凡夫,苦恼的凡夫,生死凡夫。所以道场、佛事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

  所以为什么说佛成佛了,看到大地有情众生皆成佛道,你们想想这句话怎么解释,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契入以后,原来人人都是,都是这样的,就是他不觉。所以大地众生皆成佛道,成的什么?成的不觉的佛。他一觉,跟佛完全没有两样,迷觉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明明知道一切不可得,而且在这个里面要认真努力去修学,空有两边不住,这个境界佛家不得已给它建立一个名词,叫「中道」。说个中道,你要再执著个中道,又错了,中道跟空有两边又对立了,又错了,所以末后才教「两边不立,中道不存」,那叫真正的中道。

  由此可知,「觉」就怕分别执著,起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就是无明,就迷了,无明就是不明。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没有丝毫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觉悟了,明白了。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希有难逢的第一法门,还是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往生品位才高。

  「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这八个字了不起,这八个字把菩萨道包括尽了,不是权教二乘人能做得到的,做得圆圆满满就是究竟的佛果。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经上,「要上辈,很简单,就这么几个字,中辈说得那么多」,那几个字的境界比中辈大得太多了。中辈做得再多都还是有个范围、边际,上辈里头这八个字没有边际、范围。

  我们开始起步学习讲经一定要守规矩,要真诚恳切才能学得好,一定要虚心,为佛法、为众生。为佛法就是将佛法发扬光大,普遍的推荐、介绍给社会大众,这是为佛法。为众生,希望众生接触到之后,他就能明了,他就能欢喜,他就能开解,依教修行证果,这是为众生。不为自己,而自己所得的利益无有穷尽,这个利益在经上常说,薰修,我们每天都在薰习,从来没有间断,这种薰修力量多大!

  你们诸位在此地四个月,感觉到比过去学习的都踏实,都丰富,原因在什么地方?不是此地教得好,不是我们这里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本事,没有,甚至於我们能力不如别的道场,样样都不如人。我们得力在哪里?得力就是四个月当中天天不断,锲而不舍的在薰习,这是你们能体验到,能够看到的。我们天天在干,其他道场不干,一个月、半个月难得薰一次,那怎么行!我们是没有间断的在薰习,这一点成就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换句话说,这样的成就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处处都可以做到。

  刚才讲了,不但是寺院道场,开个店也行,家庭里头也是道场,成家就是建立道场,家人生活就是佛事,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了,建一个家庭,那个家也是水月道场,家人在一块生活就是梦中佛事,这个家庭一定是非常的美满,真正的幸福,为什么?与法性相应。穿衣吃饭,佛事。所以诸位要能细心在这些地方体会,你才晓得佛法为什么常说「不可思议」,为什么佛法能够传到尽虚空遍法界,不是受一个地方人欢迎,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欢迎,为什么?自性,它与自性相应,那哪有不受欢迎的?自性就是自己本人,不是别人的事。

  我们世间人讲一个好的东西,深入人心,那是假的,人心是阿赖耶识。意识、末那、阿赖耶是人心,那不是真的。佛法是契入真心,叫你真正明了万事万物与真心是一体的,与真心本来相应。只是众生迷而不觉,迷了还是相应,并不是迷了就不相应。要是迷了就不相应,佛成佛了,大地众生没成佛,还是凡夫,那是迷了不相应,迷了还相应,堕在阿鼻地狱也相应,所以这个叫不可思议。诸位如果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接下来要紧的就是自己的心行与大道理相应,然后如来一切经教,你只要一展卷,迎刃而解,没有丝毫困难。因为如来经教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你对於自性相应一分,你就明了一分;相应两分,你就明了两分;完全不相应当然会把经的意思错解,所以大乘经上常讲「相应之行」。

  《华严》讲到「理事无碍」,从理上说的,理与事无碍,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事事无碍」是从事相、从作用上来讲的,没障碍,这是真正得到大自在、大圆满。《华严》称之为「别教一乘」,就是事事无碍,《法华》称为「同教一乘」,他是理事无碍,没有到事事无碍,所以凡是讲到理事无碍的,「同教一乘」,讲到事事无碍才是「别教一乘」,究竟圆满。

  古德讲「世间好语,佛说尽」,这个赞叹是真实的,所以这一切大乘经典真正是美不胜收,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真话。哪一种享受最好?佛法,读经、研究讨论,这是最高的享受,享受到愈真实,那就是要相应。你明了的时候,你就能做到,做到,心里头那个念头就转过来了。古人所谓的「随文入观」,你读到这个经文,你的思想见解就改变了,你就开悟了,那就是真受用。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随文入观?「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观、人生观,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入观」是入如来的观,就是《法华经》讲的「佛之知见,入佛知见」,这是入观。我们为什么入不了?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相有体空,你就能入得了佛的知见,入佛知见就是入观,那个享受你就得到了,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享受。凡夫可怜,随文错解,这糟糕不糟糕!意思全解错了。他用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来解如来真实义,哪有不解错的道理?那不是随文入观,随文入迷。

  由此可知,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有体无,这个一定要明白。体是真空,「真空不空」,相是妙有,「妙有非有」。知道一切情执是「依他起性」,是「遍计所执性」,决定是虚妄的,决定是不可得的。《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那是总说,《大般若经》讲得详细,说「一切法俱不可得」,所以说了几百种。那个不可得、不可得连起来二十多页是给你细说,不厌其烦的给你讲解,让你觉悟,对於一切法里头再不要起贪著之心了,你就得自在了。

  一生当中的受用,没见性是属於修德的,见性就自在了。见性,像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随心所现,那是性德,见性才有那个境界。没有见性,我们一生的物质享受是修德,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修德的,不是性德。既然一饮一啄都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你还有什么好贪著?你要想多得一点就多修一点,你要得财富,那你要修财布施;你要得聪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想得健康长寿,你要修无畏布施。没见性的,你一生的聪明、智慧、财富、健康长寿,修来的,不修哪里会得到?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懂得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见性之后,往生之后,性德。

  我现在读《无量寿经》比过去更亲切了,为什么?我们韩馆长现在在极乐世界,经上讲的她现在都受用到了,她在那里等我们。所以展开这个书,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家乡这么美好,非常亲切,读一遍就好像思故乡一样。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作客,在这个世间住旅馆,一切都可以随顺店主不必计较,我们在这儿时间很短暂,何必去认真?所以希望诸位明白这个意思,你才懂得修行的方法,懂得怎么个修法,怎么修就是怎么过日子,怎么样工作。人在世间都有工作,我们的工作是弘法利生,我们本分的事情才能够做得好,才能够做得逼真,才能够做得相应,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真正是自利利他,成就无量功德,虽成就无量功德也不著成就功德之相,那就完全相应。

选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体,相)(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体,相)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