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和谐中的圆满之菩提宝心


   日期:2017/3/27 10: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平时精熟于菩提心的修法,临终时因习惯的力量,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只要能清楚地想起,也能往生善趣。

  凡夫和圣者的区别:凡夫被业力所转,圣者用愿力来做事。愿力可以转变业力,要想转变命运,就要发愿,发无我利他的大愿。

  菩萨就是承担众生苦难的人,他踏上解脱之路,不只是为了自己,还要做其他众生脱离苦海的船,他不厌不倦,默默地承受着众生给予他沉重的的负荷,不管遭遇到何种困难,威胁,谩骂和障碍,都不放弃任何一次释放慈悲和智慧的机会。

  倘若怀有菩提心,即使是仅布施流浪猫狗一口饭食,也会成为自己获得圆满菩提的因。

  只要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常人难以修成的密续中所说的明咒和事业法,均能轻易地获得成就。我们为什么连降雨,防雹那样的小小成就都没有?就是因为没有菩提心的缘故。因此,若想消除自他的疾病障碍,获得法力,就只有发菩提心。

  大乘教法的有无,以菩提心的有无为标准,密法的殊胜,也是因为菩提心的力量才得以呈现,如果想求佛位,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丧失菩提心就是丧失获得佛位的希望,菩提心是一切法蕴的心要,是诸菩萨的修持中心,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根本。

  我们今生供养祈请上师三宝、打扫佛堂、观想资粮田、皈依发心以及念诵经文等等修行,为什么?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为了度化他们,对众生要有慈悲心、菩提心,有能够度化他们的这种心态、这种责任!入行论中说 : 一切众生的灾难、痛苦、烦恼化为呼吸时,自己吸进去。同时自己修行的功德、幸福快乐以及一切从上师三宝那里得到的加持呼出去,给予众生相应,让他们成佛、成就、自在、快乐。观想众生的业障自己来承担,自己的幸福给众生,还要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自性当中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宝心能够迅速成熟起来,这样观想累积的资粮非常大,我们的功德也大。

  光有愿菩提心不行,还要有行菩提心,嘴里面发的愿,那是世俗,还要行菩提心,真正去做才行。这个是亲戚、这是好人,不好的人就不度了?这个不如法,不是大乘佛教的思想;对你不好的恶人才更要去发菩提心,更加用心去度化他才行。

  此外,我们在皈依发心的时候还要这样去观想,在无边的轮回苦海当中,不但是我自己,而且一切如母众生也是非常苦,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多苦,大家想一想,地狱道的苦、恶鬼道的苦、中阴期的苦等等,这么多的苦,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智慧、威力,可以令一切众生脱离轮回,得到救度。我们的生生世世,除了上师三宝以外再没有依怙主,我的财物、我今生修行的功德,全部供养给三宝,为什么去供养、祈请、皈依?为了如母一切众生早日得度。要有这种慈悲心、菩提心,有度化众生的这种责任感,这样子去观想。

  在发菩提心的时候,依据寂天菩萨《入行论》里面所讲,将一切众生的灾难、痛苦、烦恼都化为气,吸进自己的体内;将自己的修行功德、自己的幸福快乐以及从上师三宝那里得到的加持,化为气呼出去给众生享用,让他们成佛,让他们成就、自在、幸福快乐,这样自他交换的观想。也就是说众生的业障自己来承担,自己的幸福给众生,同时还要祈请上师三宝加持,在我的自性当中,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宝心迅速成熟起来,这样子去观想。

  一呼一吸之间不要忘了众生,观想在一呼一吸的过程中把众生的苦难、灾病、业力等化为气吸入自己的体内,自己来承受;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快乐、幸福等全部呼出去给众生享用。祈求上师三宝加持,自己的菩提宝心快速成熟起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  

 唐仲容居士:实践与现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唐仲容居士: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找到如意工作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唐仲容居士:悼念遍能老法师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四、台中诺那精舍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