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贤长老: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日期:2017/3/27 11: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开。为什么这样讲呢?净土,有西方净土、东方净土,十方上下都有净土。佛降生、修行、成道、说法都在人间,度众生以人为对像,在做好人的基础上走菩提道路,这是宣说、践行人间佛教的一种典型。人间净土实现了,也就同时实现了西方、东方、上下十方的净土。

  净土法门所讲的三福业为:“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一个福业,讲把人做好;第二个讲解脱,以持戒为中心;第三个讲菩萨行。《阿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与三福业紧密相连,要生彼国必须把人做好,这是前提。第一个福业相当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下士道,第二个福业相当于中士道,第三个福业相当于上士道。

  三福业与三士道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讲在做人的基础上修解脱行,发菩提心,直至成佛。故做好一个人是前提,否则谈不上解脱与净土。

  二、“做人”是人间佛教的基础

  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20世纪30年代在重庆的缙云山汉藏教理院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当时叫人生佛教,其实就是后来的人间佛教。当时我正在那里读书,我亲耳听他讲过“人生佛教、真现实论、真菩萨行、菩萨学处”这些内容。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根据印度的佛法和中国传统的佛教,对佛法进行融贯,并结合现代实际做出新的判摄后,提出的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伟大佛教思想,为当今学人指出了一条契机契理的修行之路。

  太虚大师当时为什么要提倡人生佛教呢?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当时佛教是以这两种方式来流行:一是消极隐遁,躲在深山、岩洞修行,独善其身;二是一说到佛教就给人以神秘感,让人以为就是念点咒、搞点神通等等,带有迷信和神秘色彩。因此形成了佛教内部不振作、外部受压迫的现状。佛教要更广地弘传,必须要避开这两种,不隐遁化,不神秘化。

  人间佛教第一步就是说要把人做好。太虚大师有二首偈来说明这个内容,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另一首: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些内容都是提倡把人做好,才能够逐步上升乃至于成佛。这条成佛的路线就是“由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首先把人格完成,做好一个人,为人天善;继而奉行三皈,严守五戒,做一个超人,为解脱善;在此基础上发菩提心度众生,出世而入世,做一个超超人,为菩萨善。以人乘直接趣入菩萨乘而成佛的道路就是人间佛教修行的中心思想,它有四个阶段,第一人生改善,第二后世增胜,第三生死解脱,第四法界圆明。

  我把极乐世界实现在人间,就是要使人间净化,这个与三福业、三士道的精神相合。没有人间佛教,人间没有净化,你的心灵没有得到净化,哪来极乐世界呢?《观无量寿经》上讲念佛以三心“至诚心、深善心、广大回向心”来念佛必定往生,其实就是进行心灵上的净化。

  三、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一致

  太虚大师倡导实现的人间佛教,与净土是联成一片的。若是能够实现人间佛教,也就实现了人间净土,必定进入弥陀净土,那就是华藏世界了,莲花与莲花相印,连成一片,包括西方世界、东方世界,也包括娑婆世界,上下十方都包括。

  太虚大师崇拜弥勒菩萨,一方面从思想系统来说,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是慈恩宗的祖师,而太虚大师“教宗弥勒,学绍玄奘”;另外弥勒菩萨将于五十七亿万年以后下生,在龙华树下三会度众生成道,那个时候的人间就完全实现了五戒十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把兜率净土化现在人间,是弥勒菩萨的愿望,也是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的真实意义所在。那么,在实际行动上,就必须要修三福业,三福业这条道路就是菩提道。因此,这个人间佛教的思想,与释迦佛、弥陀佛、弥勒菩萨所讲都是一致的。

  现在这个世界,倾向物欲,崇拜物质,在五浊中,见浊很浓,处处充满常见、断见,这些都不是佛法的正见,这个业流会把世界引向毁灭。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大力践行人间佛教。中国历代祖师,从晋代慧远大师、唐代八宗祖师,一直到近代的印光大师、太虚大师、弘一大师,都是提倡先要把人伦道德搞好,孝顺父母,戒杀放生,明因识果,修十善业。这是人生基础,佛怎么说的,历代祖师也怎样说,都是叫我们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发菩提心,理论与实践一致,解行并重,这就是一条成佛的康庄大道。

  因此,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是紧密相连的,“人成即佛成”是人间佛教的核心思想,人做好了,也就净化了人间,实现了人间净土,这也是净土法门的真正意义所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惟贤长老       人间佛教)(五明学佛网:惟贤长老       人间佛教)  

 其它: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于晓非 

 王雷泉教授: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 

 周贵华博士: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 

 周贵华博士: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二) 

 周贵华博士: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一) 

 郭元兴教授:简论大乘人间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之异同 

 郭元兴教授: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答汪燕鸣先生问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黄夏年教授: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魏道儒教授:略谈早期“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魏道儒 

 赖永海教授: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