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净土法门法师:十种治病 |
||
日期:2011/1/19 17: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十种治病 (共一集) 2010/1/25 华严讲堂(节录自华严经12-17-2092集) 档名:29-158-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今天我们看「第二治地住」,还是从前面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此菩萨於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解释,「十心,有其二义」,第一个意思是「於一一众生,各起十心」,这个起我们要特别注意,不是起心动念的起,为什么?初住菩萨就不起心、不动念,二住菩萨怎么会起心动念?这个起是自自然然的流露,自性性德的流露,不起心动念而起心。《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生就是生起。跟十法界的众生不一样,十法界的众生确实有起心动念。纵然十法界佛菩萨的果位,分别执著没有了,分别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他还是起心动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提升,那就是初住菩萨,大乘教里面一般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真的成佛了,不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相似佛,不是真佛,这个生到一真法界,脱离十法界。所以此地讲的各起是性德自然流露。什么时候流露?有没有一定的时候?没有,无时不流露,无处不流露,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为什么?一一众生跟佛菩萨是一体,怎么会没有感应?没有感的时候,这十种心隐,不是没有,有,你没有感觉。有感他就显应,就很明显的加持你,这就是我们谚语当中常说的有求必应,道理在此地。 第一个意思就是前面的意思,无时无处他不在,第二个意思是后面这个意思,有感就有应,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清凉大师为我们讲「八种众生」,这八种众生有感。感应有显感显应、有显感冥应、有冥感显应、冥感冥应四种不同。第一个,「於怨众生」,前面我们学过,还是要提一下,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冤亲债主。过去无量劫来一直到今生,我们对人、对物,物是一切有情众生,那讲十法界的,有意无意伤害他、得罪他,结下的怨。结下冤亲债主有多少?给你说老实话,数不清。几百个、几千个,少数,你不想不知道,你如果一想,佛家讲观照,你就会寒毛直竖,怎么这么多的冤亲债主。无量劫来,这时间太长,范围太广,我们不说过去,说这一生,这一生在眼前,你有意无意的你害了多少众生,蚊虫蚂蚁、蜎飞蠕动,你吃的这些众生,佛经上讲得清楚,你吃它八两你要还它半斤,它不甘心、不情愿。虽然是还债,它甘心情愿还吗?不甘心、不情愿,这种怨愈结愈深,果报就愈报愈惨烈,这都是事实真相。诸位如果留意探讨因果的理论与事实你就知道了,还敢跟人结怨吗?普贤菩萨教导我们,跟一切众生不要结怨,要结缘,结善缘、结法缘,那就对了。怎么个结法?随喜功德。怨跟缘就在一念,一念觉悟,跟众生结了好缘,一念错了,跟众生就结下冤仇,实在讲这个事情太微细、太可怕。 修行,多少修行人,不是不修,真修,不是不想成就,真想成就,他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在这些很微细的地方疏忽了,真正是所谓粗心大意。六根对六尘境界,这六尘境界里面有很多是有情众生,现在我们学了《华严》,我们知道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有灵性、都有见闻觉知、都有受想行识,我们会不会跟它结怨?会。怎么结?不尊重它。你想想,你要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人对你不尊重,你有什么感触?我们心里不高兴,心里有怨恨。你对树木花草不尊敬,树木花草对你有怨气,你对山河大地不恭敬,没有尊重心,山河大地对你不高兴,这无情。其实无情里头有有情,这个话怎么讲?我们在《华严经》里读到,树有树神,花有花神,草有草木神,草长得好好的,你从它身上走过,它高兴吗?所以佛家《戒经》里头有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得很好,不可以踩在它上面。这是什么?有道路,你要走路,你不能抄近,这里很近,草坪过去就是,不可以。除非什么?除非这里没有路,那是不得已。不得已还要合掌、诵经、念咒给它回向,对不起它,我不得已,必须从这里通过。我们有没有做这些事情?没做,没做就结怨了,这是什么?无意结怨,那个有意的麻烦更大。古时候出家人都在山上找个清净地方修行,就地砍几棵树搭个茅蓬,这些树神答不答应?当然答应,树神也乐意供养。佛说了,三天之前,你看中哪几棵树,要跟它诵经、念咒,请树神迁居。其实不是那个树有神,有鬼神依附在树木花草上,请他搬家,三天之后你再来砍它。如果没有做这些仪式你去砍它,这又结怨了。要是放火烧山,一次不知道跟多少生灵结下冤仇,树木花草被你烧了,这山里面许许多多小动物都死了,这个债能还得清吗?所以不想不知道,佛要不跟我们说我们也不知道,这经上一说明之后,我们想一想真可怕! 一切生灵当中,人是最灵的,人为万物之灵,人的报复心比其他一切都要强,人要是受过圣贤教育他报复的心就化解,没有受过圣贤教育报复的心很强烈。所以大师在此地讲,「於怨众生,非直不念加报」,这是以直报怨,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不但没有报复的念头,还给他利益,还尽量去帮助他,这是以德报怨,更进一步了。佛法主张以德把过去的怨化解,现前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现前有人欺负我们、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怎么办?受了,欢欢喜喜的接受,为什么?中国老祖宗教我们「反求诸己」,这个话对,这个话是真理。他为什么不毁谤他,他毁谤我?为什么不怨恨那个人,他来怨恨我?必有原因。所以反求诸己,原因不在外面,在自己,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就心开意解,这才能化解。过去生中;这个陌生人不认识,他为什么这种态度对我?是的,这一生当中不认识,可能前世结的怨,如果你能回到过去世你就恍然大悟。现在有一种很普通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回到过去,催眠,深度的催眠你能够回到过去,你跟这个人过去是什么关系搞清楚,你就明了了。真正有修行、有修养的人不需要知道过去,他也常常反省自己,不怪别人。反省自己是什么?也能找出来,那是我个人的烦恼习气。为什么别人用很不友善的眼光来看我一眼,我心里就起怨恨,错在哪?错在我自己,我接受了,我要不接受不就没事!他不善的眼光看别人一眼,我为什么不生气?看我,为什么会生气?还是自己修养功夫不到家,真正修养功夫到家的,他对我不友善,我对他很友善,笑笑,恭恭敬敬的对他致意,不就没事了!纵然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就化解了。古人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 现在的社会动乱不安,灾难频率不断在上升,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怎么来的?这一切众生积怨恨所造成的。如何能把众生积的怨恨化解?这是大慈大悲,佛菩萨在做,圣贤人在做。我们今天学佛,学佛什么?学觉,我们要不会做,那我们就不是学佛。这是佛所做的事情、菩萨做的事情,我要跟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要化解,真正从自己内心里面把这些情结放下,抛弃掉。释迦、弥陀、一切诸佛如来指示我们一条成佛之道,这个成佛之道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天天在念,虽念没觉,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没用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顺著自己意思就起贪恋,不顺自己意思就嫉妒、瞋恨,你没做到,你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心不觉。所以虽然学佛,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迷邪染,这个对自己造的罪业不大,为什么?自作自受,可是你还有重罪,什么重罪?破坏佛教形象,人家一看,学佛人是这个样子,招惹许多人毁谤佛教,你要承担这个因果责任,这个太可怕了!破坏佛教的形象就是等於出佛身血,果报在哪里?阿鼻地狱,我们将来堕到阿鼻地狱不知道为什么堕到的,到阎罗、判官来把你这个事情揭穿、宣布的时候,你后悔莫及。 所以在《还源观》里面,贤首给我们讲的,清凉的老师贤首国师讲的,四种净德第二种,「威仪有则」。这句话什么意思?佛弟子,学佛的人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威仪有则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能做得好,能修得好,别人跟我们接触,赞叹佛教,不会毁谤佛教;我们做得不好,人家毁谤佛教,他不说我不好,他说佛教不好,你说麻烦不麻烦!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说,佛弟子要给佛脸上贴金,不要让众生在佛脸上涂粪,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能够修得好,依照佛法的戒律去修行,别人看到,赞叹佛教,那就是给佛脸上贴金,一切荣耀归佛;我们做得不好,人家骂我们,连佛教统统都骂上,这是在佛脸上涂粪。经论里常常教我们,祖师大德也时常指示我们,我们有没有听清楚?有没有搞明白?有没有依教奉行?常常想著不跟众生结恶缘,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你是真学佛,你是在积功累德,你做了好事。所以这是不但不报怨,对於冤亲债主要常常想到我怎么样帮助他,我怎样能让他得到真实利益。 现在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些事情,你看给冤亲债主立牌位,每天早晚上香,把一天诵经拜佛的功德都回向给他,希望他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事情,好心、好意,这个行动很好,可是眼前的这些众生就忘掉了,跟眼前的众生还是结怨。是不是等他死了时候再来超度他?这事情能行吗?如果我们这种心行,自己冷静去思惟观察,我们天天立牌位能有效吗?这些冤亲债主能饶恕我们吗?不言而喻。这些冤亲债主看到你现前这种行为,他不尊敬你,他瞧不起你,换句话说,你所回向,供牌位什么,全落空了,还是找你麻烦。必须自己真正依教修行,那个是功德,那个功德才能回向,他看到你做得很好,真佩服你。不要说别的,单单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这个事情是我们亲眼看到的,早年我在新加坡,在居士林讲经,讲《华严经》从那里开始的。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生病,在家里面养病,要求李木源居士把我们讲经的录像带,那个时候还是录像带,十年前,拿回去天天听经,每天听八个小时,不听经就念佛,求生净土。他真学佛是生病,没生病之前工作很忙,只是到寺庙去拜拜佛,对佛真的他不了解,生病是个增上缘,他不能工作了,所以每天,我听他家人告诉我,听八个小时经,念八个小时佛,再就睡眠休息。两年他就预知时至,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往生。李居士跟他讲:你现在还不能走,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只要你活在世间,大家都没话说。他点点头,又住了两年,还是在病中,每天还在床上,就又待了两年,听经念佛四年。哪一天往生他知道,三个月之前就晓得,往生前一天找我给他做三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 那个时候居士林有一个弘法人才培训班,有十几二十个同学,轮流给他助念,四个人一班,出家人,日夜不断的轮流给他助念。有一天助念的同学回到居士林,居士林一个女居士被附身,杜美璇,她的名字杜美璇,被鬼附身。这个鬼说话了,说他们人很多,有几百人,是林长的冤亲债主,他们看到林长念佛往生,心里非常欢喜、非常尊敬,不找麻烦了。你看人家功夫,念佛功夫,真有功夫,冤亲债主看到了生欢喜心。他说我们得到护法神的,门口有护法神,居士林,护法神的容许,进到居士林里面来,跟著法师一起来的,来求皈依。那个时候正好我在香港讲经,那几年我是每个月到香港去讲五天,往返一个星期,每个月去讲五天,我在香港讲经。那边同修打电话给我,我说赶快给他做皈依,给这些附身的老林长的冤亲债主做皈依。问他还要求什么?要求听经,老林长听经四年,他们要求听经。听经就介绍他到讲堂,他说讲堂的光太大,他们受不了。那怎么办?他们要求在斋堂,在斋堂放一个电视机,特别要求听《地藏经》。我们就播放《地藏经》的录像带,日夜不停止,播放了两个多月,统统走了。有的善根深厚的也生净土,少数,有生天道的,有生人道的,这是真实利益,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事实。所以我们警觉到,於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做的好事,我们有力量要帮助他、要成就他,我们没有力量,欢喜赞叹,这都是功德,都属於随喜功德。决定不能够嫉妒、障碍、毁谤、去破坏,那个罪过就大了。不是对他结罪,是对他所做的这个事情影响大众那个面有多大,时间有多长,结罪从这里结罪。所以这个事情很可怕,为什么不学随喜功德?为什么不能恒顺众生?这十大愿王里面非常重要的两个科目,「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利益心』才真正能生得起来。 我们再接著看第二段,「於贫苦众生,欲令远离,故起悲心」,这是讲的『大悲』。慈悲这两个字都是爱心,慈跟悲有一点不同,慈是与乐,悲是帮助他离苦,离苦与乐这叫慈悲。我们在中国用一个爱心就都代表了,佛说得比较微细,他把爱分做两方面。特别是对於贫苦众生,我们想想现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大众是不是贫苦?是,这个世间少数人拥有财富,不是多数人,科学报导里面数据都说得很清楚,全球这些资源操纵在极少数的百分之二、三的这些人手上,在饥饿边缘的这些众生,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地方住的,在十亿人以上。全世界的人口六十七亿,还有十亿人得不到温饱,那是贫苦,这从物质上讲的。如果从精神上讲,那可以说不止百分之九十九,不止,不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贫苦众生,精神生活没有。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富而不乐」,虽然拥有财富,他不快乐,「贵而不乐」,他有很高的地位,他每一天的生活,生活在烦恼跟痛苦之中,这些众生在大乘教里面统统称之为「可怜悯者」。 在东方,特别是古印度跟古老的中国,从前的人对於物质生活并不重视,重视精神生活,贫而乐,在社会上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充沛。孔子最赞叹他的学生,那物质生活是非常缺乏的,夫子赞叹他,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这个生活在别人过不下去,可是颜回「不改其乐」,天天快乐,你跟他接触,时时刻刻他真的是常生欢喜心。他乐从哪来的?箪食瓢饮这说明他生活贫苦,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没有杯子,用葫芦瓢,过这样的生活,你就晓得他贫穷到什么地步。夫子学生当中他最快乐,他学习的成就最优秀。喜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欢喜、快乐从哪来?从学习当中得来的。所以《论语》头一句话就说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你是第一等人。为什么?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是圣贤的一个样子,哪有佛菩萨天天愁眉苦脸?哪有圣贤人天天不高兴?没有这个道理。 圣贤人再穷困,他还是欢欢喜喜,他喜乐从哪里来?喜乐在明道,正是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个道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觉悟,开悟了,这真乐。开悟是什么?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真乐,在佛法里面讲,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你真正通达明了,他怎么会不欢喜?所以对於贫苦众生,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世间人就太贫苦了。所以佛菩萨生到这个世间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就是帮助他远离贫苦?佛菩萨所用的方法是教学,帮助他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了。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你要把根找到。迷惑是什么?对於事实真相不知道、不了解,所以你对於一切人事物想错了、看错了,於是你说错了、做错了,这就是你造业了。思想错了是迷惑,言行错了是造业。不善的业就带来不善的果报,这个不善叫苦报。佛家讲有花报、有果报,果报在三途,饿鬼、地狱、畜生,从哪来的?从你恶业变现出来的。花报是什么?花报是你现在、你现前的遭遇,处在逆境,遇到的是恶缘,事事不如意,身心的病苦,身有病,心里面烦恼忧虑,那是心病,你会得这些。 所以佛知道,佛来教导你,而且佛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这个榜样告诉你贫贱不苦。释迦牟尼佛示现贫贱,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十九岁你看看舍弃王位,这是贵,古人讲贵为天子,他舍弃了,不要;富有四海,他也不要,他是富贵人,他不是没有,他没有人家没有话说,他有,有,不要了,舍弃掉了,过什么生活?过乞丐的生活。所以比丘称为乞士,乞是乞丐,士是什么?士是读书人,就是说有学问、有道德的乞丐,不一样,他过著乞丐的生活。日中一食,托钵,沿门托钵,树下一宿,晚上找个大树底下休息,过乞丐的生活,快乐无比。受到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尊敬,人家有德行,真有学问,什么疑难杂症你去向他请教,他都能帮你解决,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值得人尊敬,不但人间尊敬他,连天神都尊敬他,所以称天人师。没有一定居住的所在,游化在世间,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不执著,天上人间什么样的境界都不能动摇他的心,这称为大圣,称为大贤,印度人称之为佛菩萨。 他怎么教?他是用身教,他做出来给你看,让你看到、听到、接触到有所感悟。真觉悟什么?你不能像他那样彻底放下,你至少可以放下一些。你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得一分智慧;放下二分,就得二分自在,二分智慧。他彻底放下了,所以他得到是圆满的;我们凡夫做不到,对这个世法还贪恋。这种教诲好,你对於这个世缘淡一分,智慧就开一分,真正的受用你就得到一分。所以从事於教学,教学主要的是帮助人破迷开悟,没有觉悟的人、初学,教他断恶修善;已经断恶修善的人,就帮助他破迷开悟;已经破迷开悟的人,帮助他转凡成圣,这是佛陀一生教人三个阶段。众生根性不相同,要帮助他不断向上提升,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十种心」。他活在世间不为自己,为谁?为一切众生。 我们学佛要从自己真正依教修行做起,这个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些地方错了,把错的地方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经,念多少声佛,磕多少个大头,不是这个。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在什么地方?在起心动念,念头才起,这个念头是正念还是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一起自己就清楚,这叫智慧。是邪思、是恶念,赶紧就放下,是正念、是善念,要让它念念增长。佛家善恶有一个标准,标准是什么?为自己是恶,为众生的是善。这个说法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有人曾经跟我讲过,古人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讲这么一句话,天诛地灭。我说这个话错了,错在哪里?我说佛菩萨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孔夫子、孟夫子也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反而好多人尊敬他,向他学习。这是个错误的说法。什么会天诛地灭?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到极处,天地所不容,这是真的,不要搞错了。所以看到众生苦,要起帮助他离苦这个心,这叫悲心。 再看下面第三句,「於危惧无乐众生,令得乐具不尽」,危是不安,他身心都感觉得没有安全感。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确实是如此,谁会有安全感?纵然得到很高的位置,担心位置丢掉;纵然得到财富,怕财富失掉,每天提心吊胆,天天都在打妄想如何能把富贵保护住。前几年我们看到印尼有一个海啸,刹那之间三十万人不见了;现前我们看到海地这一个大地震,还连带著海啸,有人告诉我,死伤不止三十万人,都是刹那之间,别说富贵保不住,连生命都保不住。科学家不断在这里警告我们,头一个是地球变暖,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南北极的冰快速度的融化,高山的积雪、冰河、冰川也在那里快速的融化,这些变化肯定带来许许多多的物种绝灭。动物,这报纸上提到的,像北极熊、企鹅不能生存了,它们要生存在寒带地方,寒带变暖它们不能生存,会绝种。还有植物,植物、稻米。另外他还提的蜜蜂,蜜蜂突然不见了。蜜蜂跟我们人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许多植物要靠蜜蜂去传播花粉,如果没有蜜蜂,很多植物都不会生长,这个问题严重,大家著急了。带来什么?带来是粮食大幅度的减产,这肯定是粮食价钱高了,恐怕到之后带来的是饥饿。 最近全世界播放一个电影片,「2012」,那是什么电影片?危惧。我们同学们在网路上看到不少的这些专家学者跟科学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我看到有四种不同的版本,记录片,讲得很有道理。最后大家有个总结,那就是说,这个地球还是继续,地球上的居民继续生存下去,还是一起绝灭,今天走到这个三叉路口。如何让这个地球继续还能运作下去?那就地球上所有的居民要忏悔、要断恶修善,他说可能会继续生活下去。如果还像现在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损人利己,那可能就是世界末日,同归於尽。这个结论好,跟佛法讲的相应,我们同意这个结论。佛法有理论,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这个星球是我们居住的环境,人心都善,佛家讲善是以十善业道为标准,人人都能够坚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地球这个星球就非常坚实、坚固,在太空运行的时候轨道正常,不会有差错。如果人心不善,这一块土地,这个星球,它就变成松散,就不坚固,它就会在太空当中消失掉。所以最后真正有影响的是人心,人的念头、人的行为。危惧现在真的是现前了,「2012」这个影片在全球同时播放,我觉得这个动作很难得,为什么?给全球众生响亮了警钟,提醒大家要觉悟,再不觉悟来不及了。这是个好事。特别是我们学佛的同学要多看看,要很认真、很仔细的去看看这些报告,我想回过头来对我们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破迷开悟,我们得真干,就能产生效果。 《小止观》里头有治病十法。我们现在身心都有病,大病,不是小病。这十法里面第一个是「信,信此法必能治病」,这个法是什么法?断恶修善,具体跟诸位说,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里头佛讲得太好了,佛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代表人,就是地球上众生。为什么叫龙王?在畜生道里面,龙、蛇是最善变的,拿它来形容我们现在的人心善变,取的是这个意思。你看四大天王,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龙或者是蛇,左手拿著龙、蛇,右手拿了个珠,龙、蛇代表什么?代表这个社会人心善变,这个珠是什么?珠就是佛法,它永远不变。我们处在这个动乱、善变的社会里面,保持著清净平等觉,这永恒不变,那个是珠,守住十善业道永恒不变。十善业道真的是永恒不变,十善业一展开就是《弟子规》、就是《感应篇》,十善是纲,那是细目。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决定不能够违背,这就是处善变的社会里头保持我们自己不变,这个不变能治病,能治身心各种不同的病,统统能治。诸位看看《感应篇》里面讲的因果,真的忏悔、断恶修善,极其严重、医生不能治的病症突然好了,这个例子很多,所以你要相信。用什么来治病?用你的良心治病,因为你本来没有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从贪瞋痴慢来的,因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是让你身体里面的细胞产生病毒,你就生病了。如果你能把不善的这些思惟统统放下,不善的言行统统改正过来,你身体里面所有这些病毒的细胞慢慢就恢复正常,你改得勇猛,它恢复得很快,恢复正常你就健康了。 中国这些中医治病那个原理,可以说百分之七十是调整你的心态,用药那只是外面帮助你,帮助你只能三分,七分是调整心态,心态一好病就没有了。最好的心态是什么?孝顺父母、尊敬尊长,佛家也是孝亲尊师,你要是百分之百做到,你百病不生。所以我们看到古人有所谓,小孩有病,十二岁以下小孩生病,是奇奇怪怪的病,没法子治好,他的病因出在哪里?出在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一定是不孝顺的人,不知道尊敬长辈的人,这个业让他的儿女来承担,他得病了。如果真正忏悔,改过自新,他小孩病就好了,医治会有效果,不医治的话也会好,这个例子很多。孝顺父母、孝顺公婆,你的儿女好养,所以要相信。用现在的话说,良好的心态、清净的心态,《无量寿经》讲清净平等觉,必能治病。这十条是《小止观》里面说的,止是什么?放下,观是看破。真能看破放下的人,少病少恼,他不生病,他没有烦恼,这个我们应当要学。 第二讲「用,随时常用」,也就是说你常常要想到看破、放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看破是明了,我们今天讲的,我们对於十善业道明了,《十善业道》的理论很深,佛在这个经的前面都讲出来了,后面是事,前面是讲理,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感应篇》,你真正要相信。真正要学习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遇到困难了,他一定去查经里哪一句、哪一条能够帮助他化解,统统找得到。我们这几年在宣传、在提倡,看到很好的效果,用在自身,得癌症的、不治之疾的都好了;家庭不和的,现在家庭幸福了;事业上有问题的,现在问题都没有了,一帆风顺。你要相信,你要会用。 第三个是「勤,勤用不息,取差为度」,后头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活学活用。古德教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老师教我们是原理原则,这些原理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活用,它不是死呆板的。第四「常住缘中,细心念念依法,而不异缘」,这个没有信心不行,所以信心摆在第一。你对法可不能怀疑,怀疑就错了。圣贤人的法经过千万年的承传,如果它有问题早就淘汰掉,怎么能传到今天?特别是纲领,不多,只有几条。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要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孝」字,中国传统文化是孝文化,从孝里面演绎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总纲领。世世代代这些圣贤千经万论都不能够超过这个纲领,我们讲四书五经、十三经,再扩大到《四库全书》,它们有没有离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没离开,所以这四条统摄千万年传统的文化。留下来的典籍没有一句是废话,你细细去揣摩、去学习,有大利益。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文化的枢纽是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人,从身体健康或者是一身的病痛,与这个有关系,你要是念念依法,身体健康。这个法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身心健康。如果你完全相违背,那你就会得重病,真的,一点不假。在家庭也如此,家庭是念念依法,你家庭兴旺,如果完全相违背,你的家庭决定会灭亡,家破人亡。事业也是如此,念念依法,你事业一定成功、一定顺利,不可思议!所以病的根源要知道,它从哪里起的,从自己身心到家庭、到事业、到社会、到国家,乃至於整个世界。断恶,什么是恶?违背伦常道德的就是恶;修善,什么是善?伦常道德就是善。连科学家都告诉我们,反常,常是五常,社会动乱,导致世界末日。如果回过头来,我们所有的人,各个人都能够念念依法,就能恢复正常,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第五「别病因起,分别是病从何因起」,这治病。今天地球病了,今天社会病了,好好去研究这病怎么来的,什么原因起来的,把这个原因消除,病就好了。今天社会这个地球上的病因,第一个因是什么?自私自利、贪婪不止,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贪瞋痴,贪瞋痴发展到极处。佛怎么治这个病?佛用戒定慧,转贪婪为戒行,《弟子规》是戒行,《感应篇》也是戒行,十善业是佛家的根本戒。戒什么?戒贪瞋痴,不做这个转变,就不从因上消除,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产生不了效果。现在西方人用种种法令规章来约束,有没有效?没效,正是有些人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收不到效果,能真正收到效果还是圣贤教育,它真管用。 后面几条是讲方法,补助的方法。第六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所以它没有一定,它不是一定的法,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业障、习气不一样,生活环境也不相同,所以不是一个方法大家都可以用的,要随顺自己善根、习气、环境,这个方法你就能收到效果。它这下面解释,这是《小止观》里面讲的,「吐纳气中,运心缘想,不失其宜」,吐纳是呼吸,我们用呼吸来讲大家都懂。在我们修净土的人,有用呼吸的方法来念佛,呼吸不断佛号就不断。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功夫用久了确实能摄心,也就是说妄念少、烦恼轻、智慧长,能收到这个效果。 第七「久行」,这个很重要,「用之未即有益,常习不废」。你用这个方法没收到效果,你不要放弃,你继续努力下去,长时薰修,利益就现前。我们习气太深,养成习气的时间太久,哪有那么简单一下就能把习气控制住,这是不可能的,佛菩萨再好的方法,你也得有耐心你才能收到效果。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读书,对书里头的意思还不能了解,那是你功夫不够,功夫够了,展卷一看意思就现前。为什么从前展卷意思不能现前,现在一展卷意思就现前?从前有业障,现在业障消除了,障碍没有了,道理就在此地。 第八「知取舍,知益即勤,有损即舍」。原则里面都是好的,没有取舍,你统统都要受。可是在这千百年当中,许许多多的前人依照这个方法去做,都能够得到好处,我们要依照做能不能得益?不一定,为什么?古人跟我们现在人所处的环境不相同,他那个时候可以这么做,现在不能做,所以就有损有益。原理原则决定没动,古今经验里面有不同,这必须有智慧你才能够拣别,就是能够选择,哪些对我有益处的,我要好好学习,哪些对我没有益处的,我要把它舍掉,要把它放下。虽然放下,不能说它错,它在那个时代是对的,在这个时代不合宜,所以它在那个时候这个用法是不错的,这个道理要懂。 第九要护,「持护,善识异缘,不令触犯」。不同的缘,有没有?有,尤其在现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这叫异缘。我们要不要学习?要学习、要尊重,要认真学习,要十分尊重,我们才能够相处,才能和睦相处。不能够产生对立,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和而不同。就好像我们吃东西,我们几个人在一块吃饭,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咸的,有人喜欢吃辣的,没有冲突,他爱怎么做都好,怎么不好,都好,不要要求别人跟我一样,这个道理要懂。各有所需,各有所取,各得利益,人就好处了。这些年来我们跟许多不同宗教往来,我们在佛法里认知一个原则,世界宗教是一家。在《华严》里面,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比是一家还亲切多了,一体。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这差别有因缘的,古时候交通不方便,资讯不发达,没有资讯,古圣先贤应化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他要适应那个时候的环境展开教学,他教学的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不变的,但是方法不一样,这都是我们能理解的。所以要互相学习,和睦相处,不令触犯,这叫持护,持是受持,护,不但护自己,也要护别人。 末后一个,「识遮障,得益不向外说,失损不生疑谤」,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得到好处你不要去夸耀,为什么?会引起别人反感,尤其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这就是现在讲的敏感问题。别人来问你,可以说,不问,不主动去宣扬,而要赞叹各种不同文化都好。对於不同的信仰,要学十大愿王里面「礼敬诸佛」,平等的礼敬,平等的供养,这就对了,世界大同、社会和谐肯定就能够出现。我依照这个修学,可是所得的结果不是福德,而是灾难,而是病苦,这怎么办?会不会怀疑?会不会毁谤?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种行为出现。佛菩萨、祖师大德在此地教给我们,不可以,为什么?你失损,那就是你得到的,学佛学久了知道,消自己的业障,得了一次大病,业障消了,业障消了病就好了。所以要知道忏悔,不能怀疑,不能谤佛,不能谤法,你谤佛、谤法你罪上加罪,你对於佛法更虔诚、更认真、更努力,业障很快就消除。所以大乘教里佛才说,菩萨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怀疑,疑是菩萨第一个重障,这前面我们都曾经学过。一定要记住,对於圣人的教诲、佛菩萨的经教,不怀疑、不毁谤。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选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