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修学六和敬四众同修分享—学习六和敬之省思


   日期:2011/1/19 17: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学六和敬四众同修分享—学习六和敬之省思  蔡礼旭老师主讲  (共一集)  201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5-034-0001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晚安,阿弥陀佛。非常高兴看到诸位同修,很多同修都已经好像一、两年都没有见到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我们追随师父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而师父说,只要这个心是同在,就是身和同住了。今天一下飞机,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的诸位同修菩萨都到机场去接我们,我看他们忙了很久了,他们坐在车子后面,我回头看一下都睡著了。所以这个是给我们表演,真的是尽心尽力,这个是广修供养,而且非常的细心,我们刚刚吃饭的时候看到各地的小菜都有,还有马来西亚的咖喱都有,所以让我们各地方的华人同修来到香港都觉得像回到家一样,确实是时时爱敬每一个人。我们时时爱敬存心就是和,能够达到和合。所以我们今天到我们协会来,确实从下飞机我们就开始五十三参,向他们学习。

  今天承蒙大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题目是「学习六和敬的反思、反省」。因为确实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习气都比较重,而一开始接受师父教诲的时候,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因为这一句话就比较有警觉性。可是最近听师父讲经,听我们钟博士讲六和敬的时候,突然静下来一看,这几年走过来有很多的过失。所以也体会到师父还有我们胡居士,我们香港诸位同修对我们弘护事业的护念。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同修走上这一条修道的路、弘法的路,没有人愿意给正法添一点麻烦,但是没有常常这样薰习、跟著师父的教诲,什么时候习气现前,自己真的不知道。所以今天藉这个机会,向师父,向诸位法师、大德,也是反省、忏悔,希望大家也不吝给末学一些赐教。

  六和敬这个「敬」字其实跟「和」非常有关系,我们对人恭敬就能和气,所以师父刚刚也提到普贤行愿「礼敬诸佛」,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礼敬。而我自己反思,学佛之后,尤其成名之后,突然体会到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肥」。真的出名之后,这很不好修行,而且这个名愈来愈大,德行愈差愈远,所以一读到《了凡四训》都会流冷汗。为什么?《了凡四训》说,「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所以我过马路都比较小心。所以真的师父常教诲说「善观己心」,这个心一不小心,印光大师说「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很容易就随顺贪瞋痴慢的习气去了。所以对人来讲,我们在想,我们学佛之后、成名之后,对自己家人跟身边的人有没有更恭敬?假如没有,那这个时候一定要用《华严经》观照,叫「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再加一句,「一退一切都退了」,只要细心退了,只要恭敬退了,只要谦卑退了,代表全面都退了。所以有时候听《华严经》,这「彻法源底」的道理虽然达不到,拿来观照才不容易自欺。

  再看看曾经帮过我们的人,哪怕只是曾经帮我们贴过一本《弟子规》错误的部分。我们在这一路上走过来,我刚到海口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都是这些同修尽心尽力信任我们、听我们的课程,没有人来听我们就没法学习成长。虽然一开始听可能还有口吐白沫的,但是他们的心,我常常很深刻的要留住一些画面,因为那些都是佛菩萨来帮助我们的。就是我到海口去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七十来岁,那个时候我刚开始分享,结果她在底下听,从头到尾就这样对我笑著点头,我就很感动。因为那时候很少人来,有人来就好像看到宝藏一样,赶紧把她迎进来;结果讲完课我很激动,赶紧跑到她的前面去,给她谢谢,「老人家,谢谢支持」。然后她就一直看著我,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一个朋友说她听不懂普通话,她是海南人。但是我们从这个事情体会深刻在哪里?这些老人很可爱,他们都有传统文化的薰习,他只要听到有人讲伦理道德,他说这个太重要了、太好了。因为他们这一代看到传统文化、人心快速下降,他们比我们都急!看到有人讲了,听不懂,她在底下笑一个半小时,你说这个不是菩萨来支持我们吗?我们怎么可以把她的影像给忘记?所以常常有退心的时候就要用这一些至诚的心来鞭策,不然我们对不起他们。所以曾经在海口这么多人帮助过我们,我重新回到海口,我的心变了没有?现在出名了,态度怎么样?有没有更恭敬的对待这些曾经帮过我们的人。

  甚至於我刚好二00八年有机会做行政工作,之前都是教学,不知道行政工作太辛苦了,所以现在想起师父说的「护法功德大过弘法」,我举双手赞成,很不容易。所以我做行政的时候,我连鸡粪都批过。大家没听懂我的意思,因为那个和丰园要用鸡粪去灌溉,所以我做行政工作连鸡粪几百斤我都批过,所以知道这个行政工作是很繁琐的,他没有那种道心不容易做到的。而我们弘法的人站在台上每天都有掌声,还有人给你倒茶喝;人家护法的人,尽心尽力做了,都没有任何掌声,还无怨无悔,那个境界比我高多了。现在人家茶端习惯了,今天怎么没给我端茶来?给人家开门开习惯了,突然有一天没人给我开门心里还怪怪的,所以福报不能享,享福报很容易堕落。所以逆境磨炼人,顺境会淘汰人,得要有高度的警觉性才行。所以现在突然觉得,李炳南老师那时候交代,出去讲课的人连水都要自己带,不给人占一点便宜之外,还念念想著这一个人家、这一个地方给我成长的机会,他是我的恩人,是用这样的心去讲。现在去讲,人家都倒茶,倒到最后没茶都生烦恼。

  所以一次刚好在澳洲的时候,非常的感动,刚好那次跟大家分享《弟子规》的时候,我们跟著师父住在Highfield,结果坐车刚好下来了,因为我坐在前面,前座。但是怕开门之后刚好师父走过来,我的门就会挡到师父了,所以我就赶紧先等一下,让师父先走过去我再下车。结果师父走过我的门的时候,看我没下车,啪就帮我开门了。我那一天折了不少福,但是更重要的一个收获,师父真正是礼敬一切的人,连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他都这么体恤备至,这个真的是给我们上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课。而且那次刚好来了一个北京的导演,一位女导演,没有接触佛法,没有皈依佛门。师父从第一天她听完课回来非常细腻的,「你听了有什么不了解?」每一天都这样尽心尽力的陪伴这个客人。然后客人到协会去的时候,师父又亲自给她介绍,「这是万姓祖先念佛堂」,都介绍得非常的清楚。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师父有这么多的弟子,但为什么面对一个客人,师父是全然的去招呼她,这是做给我们学生看的,真是礼敬诸佛。而且做到第十天的时候,这一个女导演她应该也是五、六十岁的人,她跟师父说,「师父,我要皈依。」师父为人演说十天就让人对佛法产生坚定的信心,结果她说要皈依之后,师父说「我帮你皈依」,我第一次看师父拿引磬。结果那个导演从说要皈依那一刻开始到结束,她的眼泪没有停止过。所以师父的行持让一个人感动到这种程度,所以确实是为人演说!

  所以我们成名之后,对一切的人能不能做到这样子礼敬?以至於是我们自己在当领导的时候,我们对下属能不能礼敬?假如不能礼敬,那这一条也没有持到。我自己的经验上,也没有在大的团体单位做过,所以自己当领导之后就随性,不知道组织它是有层级的,你要一级一级去分层去照顾。自己随性就跳过去交代事情,一跳过去了,中阶主管他就很受伤,这个蔡老师都没有给我知会一声,久了以后他又敢怒不敢言,就憋住了,憋到最后中医一把脉,气血两衰。包含身边的人,我们都没有好好照顾他,把他们给累坏了,他们都是父母的信任、全家的信任,把他送到我的身边,我假如不尽心尽力照顾好他的身体跟他的修学,那我怎么对得起他父母的信任?所以这个当领导的,师父常常提醒「君、亲、师」非常重要,而其实君亲师的精神跟《妄尽还源观》讲的四德,其实那个精神是非常相应的。所以我们首先自己做领导者一定要礼敬,第一个是对人要能礼敬,而且是对一切人。

  我曾经遇到的是跟一个护法在谈话,他跟我谈话「蔡老师,这个样子、那个样子」,非常的温柔。突然有一个下属走过来,然后他一看到他,一转脸霹雳啪喇骂他一顿,骂得我还有一点,我这个人比较胆小,他骂得我都有点紧张;结果他骂完,突然又转回来,「蔡老师…」。所以假如我们只尊重领导、尊重老师、尊重主管、尊重师父而不尊重其他的人,事实上人家是会很难受的,人家很难对佛法生起信心。包含,比方说我们是一个护法团队,弘法高兴!人家得利益,跟外面的人打电话,「好,没问题,一定帮你送到…」,对外面的人非常好。电话一挂下来,跟里面的人闹别扭,对立,「这个人没善根。」真的是这个样子,对外面的人特别好,对自己工作里面的人习气很重。有时候他自己也没有办法突破,我就跟他交流,我说「比方说你对你的朋友很好,回家就骂你哥哥姐姐,你觉得你哥哥姐姐受不受得了?」他说「当然受不了。」我说「对!你对外面的很好,对自己工作同仁不好,那哪一个工作同仁受得了?」所以这个礼敬真的要落实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是最近的人。最近的人都不能认同我们,我们还非常高兴的常常去给人家讲经说法,事实上是在自欺,事实上是名利。为什么?那些人喜欢听我说话!他们不会给我指正,说得愈来愈痛快;对家里的人、身边的人讲两句,你又没做到,讲不下去了。所以《弟子规》说「闻过欣」,没有真下功夫不自欺,要做到还真是不容易。

  而对事情,对时间也要礼敬,我还有多少时间?这个对事情,刚刚师父讲到随缘妙用,其实随缘是很重要的,因为假如没有能够了解到有没有随缘,可能我们在做事当中都会有过失,比方缘分不够我们很强求,这个就攀缘,攀缘之后自己很累,合作的人也会很辛苦,最后可能不了了之。但是假如这一个缘等成熟一点再说,可能它就熟了。所以自然界说强摘的瓜不甜,可是假如我们急躁了,我们控制的念头起来了,可能这个缘就太强求,最后就适得其反,然后我们还骂他没善根,那这个时候我们就是攀缘,攀缘不是随缘。而另外有一种情况是明明有八分的缘,我们只做了五分,甚至是不做了,「不行,随缘随缘」,其实那个变成随便,我们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最后还推给佛法两个字「随缘」,那这个就值得我们深思了。而且假如有八分的缘只做得六分,我们可能还在沾沾自喜,我这六分有功劳,可是那两分的过失我们可能完全不能察觉,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从这一件事情当中积累到很宝贵的经验,在下一次不再重犯。而真正这六分是我们的功德吗?这六分是佛菩萨、是祖宗的威神庇荫福报!而且是师父的威德护持!今天我到海口去,假如不是师父的经教在祖国大陆已经那么久的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支持我们,那都是师父一生讲经给我们的福报,我们还觉得是自己的功劳,那是贪老天爷的功!就很麻烦。所以真的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但求无过」。而且假如今天这个缘没有做好,可能师父还得背黑锅,「你看做事这么随便,那个是谁的学生」?

  所以我们必须警惕,守好如来跟祖宗的家业,对人、对事以至於对物都要非常珍惜,包含这个对物的珍惜。我们吃饭前都是念食存五观,但这个态度我们有没有提升?还是在退后?甚至於人家送什么东西,我可能第一个念头,「那个都有了,送那么多干什么?」那这一个念头就造无量的罪业了。而且我也常跟身边的同仁讲,我说我这一生只剩两条路可以走了,能依教奉行,我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假如不依教奉行,我只有阿鼻地狱可以走。所以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你们不要见死不救,看我习气现前你们要拉我一把,我们都是好兄弟。好,再给我一点点时间,因为我还没讲六和敬。我刚刚跟大家交流一下恭敬,「见和同解」,这个见解非常重要,就是一般世间讲你要建立共识。而一个团体的见解,领导者要负非常大的责任,用儒家讲上行下效。这个因果背得不一样,位置愈高,背的因果愈重,而不管是护法的领导,还是弘法的领导,对於底下的人影响都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要真正依经典去带他们,不然我们误导了他们。

  我刚到大陆的时候给他们上课,结果同修,比方说他今天在想一件事情,结果我讲课的时候就讲到他,然后他们下去就开始传,蔡老师有他心通,然后传到最后变成什么?「你什么都不用跟蔡老师讲,他什么都知道。」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就变成他们有什么事都不跟我讲。结果我做领导要做决策,我什么都不知道,我铁定做错决策,决策一错很多事情就白做了,人力、物力、财力白做了,所以决策的错误比贪污还严重,那个损失更大。而我很惭愧在哪里?你做为一个领导,要学尧舜禹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做领导的时候,生怕别人不给他提意见,赶紧召集,我还有什么不足?你赶紧告诉我。他还求人家告诉他。只有那个纣王、夏桀,谁都不准讲话,都听我的,结果他就亡了。所以领导者要很理智,在君臣关系当中应该是让他们多提意见才对,而且一提意见太好了,不提意见没有办法跟他交流,一提意见他提对了,阿弥陀佛!让我少造一些业,谢谢你。他提的是一个角度,我看的是另外一个角度,一讨论,彼此看事情的能力提升了,方方面面藉这个事情愈看愈圆满。假如他提错了,正是我提醒他的时候。所以让下属能够从方方面面提意见,这是太重要的事情,所以没有观察到这个,我们可能就误了很多跟下属充分交流,进而做好决策的一个机会。

  而且目前在弘扬传统文化前几年是宣传期,接触的人非常多,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走入扎根期,因为根基牢了,这个路才能走得远。所以我们等於是要有正确的认知,不然都只是办活动,弘护都没有把道德的根基扎下去,这个路走不远。而且假如弘护的人没有深入去薰习,事情又做得很多,最后身心俱疲,他扛不住了,很可能他就退心了;甚至於会产生误会,不能理解领导者,甚至於不能理解领导者还对我们上面的人都失去信心,我们等於是断他的慧命。所以护念身边这些弘护的人他的修学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确实,我们这几年走过来不薰习的话,真的伏不住烦恼,所以整个团体里面薰习的时间不能少,哪怕事情少做一点,都不能放过每天薰习的这个时间。因为这样子才走得长久,因为弘扬文化它是长久的事,它不是短暂的事情,然后做到最后大家做不下去,身心俱疲就不行。

  第二,「戒和同修」师父一直给我们强调,事实上最重要的一句就是从我们自己做起。因为我感觉在面对很多工作上的事情,我们从下属身上找问题愈找愈复杂,从我们自己身上找问题,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所以真的师父这个教诲从自己做起非常重要。还有「身和同住」,真的我们当领导要多体恤底下的辛苦,多给一些关怀,多给一些方便。「口和无诤」,这个不妄语,确实话宁可保守,不可讲夸大;这个两舌,人要不落印象太难了,所以真的我们告诫自己,绝对不能言他人过,落在每一个人印象都影响当事人跟这些人的关系,所以不两舌;不恶口,这一恶口就火烧功德林了。「意和同悦」,在意和同悦当中是不贪、不瞋、不痴,而我感觉当领导最需要突破的一点就是好恶的心,好恶就不公平,团体里人心就会动荡,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整个团体里面就开始分派了。所以应该平等、应该真诚,尤其对那些提意见的,我们反而很能够接受他,他反而更加尽心尽力参与这个工作,最后「利和同均」。我们了解到,有六和敬僧团成就,为什么可以化解灾难?末学的一点浅见,是因为假如六和僧团出现,众生只要看到真的榜样,他的善心就会发起来了,而且各个宗教龙天善神知道有一个和合僧团出现,那一定能把大众的善根唤醒,很可能他们都把灾难往后延了。假如没有僧团出现的时候,他们觉得众生继续造业,业更重了,那不如灾难止住他的罪业,那灾难也是慈悲。但是只要有僧团出现,真的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都会护念,让更多的大众能够闻到正法。所以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从我们自己当下的团体,能够真正做到六和敬,这也真正是报师父的恩、报佛恩、报我们国家民族的恩。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诸位法师、大德指教。谢谢大家。

选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和敬       分享)(五明学佛网:六和敬       分享)  

 郑振煌居士:六和敬: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 

 能弘法师:和:六和敬的僧团才是如法的僧团! 

 仁焕法师:往生实例分享 

 仁焕法师:回访病人与互动分享 

 其它法师: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净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分享《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成峰法师:皈依共修,法句分享——皈依共修时的开示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印良法师:团队与六和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