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八)修十善得大利益


   日期:2017/4/5 21: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这里说到的善法是什么呢?就是能得到人身天人身、能成就为声闻罗汉的菩提法,能成就为独觉辟支佛的菩提法,乃至最后成就为无比尊贵、无比殊胜的佛陀的菩提法,都是依赖于这个善法的,都是依靠这个善法而得成就,都是依止于这个善法而得完满的,都是以这个善法而为这一切的根本,是成就一切善果道果的根本,所以才说是叫做善法。”

  佛陀说了这一段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没?或许我们应该深思维,佛陀如此地赞许这个善法,佛陀如此地推崇这个善法,我们以学佛的心念要怎么思维?这个善法的重要性一定要明白了知。如果不知道这个内容,不去做这个部分,很可能所谓的学佛亦要白学,最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重又跌落到轮回中去,这就麻烦大了、赔大了!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这个法就是十个善法。这十个都是什么呢?是能永远离开杀生、偷盗 、邪行(邪行就是邪YIN)、妄语、两舌 、恶口 、绮语、贪欲、 嗔恚 、邪见(邪见也就是愚痴)这十恶。”

  世尊在这里说十善,却用了十种恶行来说,如果不去做这十种恶行就是在行十善了。但是前提条件大家一定要看好,是能永远离开这十恶,永远的捐弃这十恶,不造作十恶就是在广泛的行做十种善行了。

  “杀生”是以杀伐的形式、暴力的形式夺取众生的色身生命;

  “偷盗”是没有经过财物的主人允许,私下里取走了别人的财物 ;

  “邪行”是和夫妻以外的人行YIN欲,包括夫妻在非时非地,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也算邪YIN;

  “妄语”是存心欺骗对方,用言语哄骗对方;

  “恶口”就是嘴里说话很恶劣、很肮脏,让他人听到很恶心、难过,比如骂人、说人坏话;

  “两舌”就是用自己的言语两边挑拨是非,让人起矛盾、产生是非的争斗;

  “绮语”就是用不真实的语言,使用花哨没有实在意义的语言;

  “贪欲”是内心里升起的对任何的人事物的贪着的欲念;

  “嗔恚” ,嗔是嗔恨,发火生气的意思;恚这个字读“会”;

  “邪见”这里指愚痴,但是邪见的内容更加的宽泛,不能依止和不符合无常观因果观的所有的看法见解,都可以纳入到邪见中去。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

  “龙王啊,如果能够行持不杀生的善法,就能得到十种离开烦恼、懊恼、苦恼的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诸业之中,杀业为最;诸善之中,放生为最;诸法之中,忍辱为最。也正因为修行这个善法,不去杀害众生,就不会承受被杀害的结果,这亦是因果的业力回旋。

  【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都是哪十种离恼法呢?也就是说都是哪十种利益呢?分别是:第一,能于所有的众生普遍做无畏布施。”

  这个无畏布施的结果就是得健康,法布施得智慧,财布施得财富。能对众生不伤害不杀害,就是普遍的给众生无畏布施,这种布施的结果就是身体健康,不会有疾病,不会早夭,不会出现横事、横病。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第二,能恒常地在众生中升起广大深厚的慈悲心量。”

  这个利益就太大了,为什么呢?第一个利益大家都能得到健康,但是在因果轮回中,这个色身早晚都要放下;普遍地做无畏布施,最后也得舍弃这个色身躯命,所以得到的所谓健康亦是不长久是变幻的。而能恒常地升起慈悲心来,这个慈悲心就是一切善根长养的结果。如果没有善根的不断滋养,这个慈悲的结果也不会产生。同样的慈悲心不能升起,在大乘佛法中就是死路一条。因为大乘佛法的起步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向前走一步,就是菩提心,一切的佛菩萨的果位都是因为有这个菩提心而得以成就。

  菩提心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愿意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心。愿意救度众生离苦得乐,得先知道众生在受苦,要有这个悲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看到众生很苦,愿意让他们都出离痛苦,愿意把最好的利益、最大的快乐都给众生,这个就是慈悲心。所以这个慈悲心和菩提心非常的像,只是慈悲心更多地停留在心念上,而菩提心更多是在行动上。能恒常地在大众中升起这个大慈悲的心来,那么说明这个人会怎么样呢?离道不远,永远不会离开佛道,都在行大乘菩萨道,所以这个利益就太大了。能恒常地升起慈悲心,就是能恒常地在菩萨道,就是恒常地都在修持,这样的利益就会让这个人在修持的道路上一路永进,不会退失。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第三,永远断除一切嗔恚习气。”

  我们知道学佛的六个字分别是‘戒、定、慧、贪、嗔、痴’,联系在一起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贪嗔痴是三毒,不管哪一个爆发了都能要人命,都能让人堕落到无边的地狱中去。如果能恒久永远地断除嗔恚的心,就会永远地离开相互杀伐、战斗乃至兵难王难。就像有人会问,为国捐躯的将士为什么有的也会堕到恶道呢,就像过去讲过岳飞在做鬼帅,我们可以叫他小鬼王,还不能算做大的鬼王。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不管什么原因杀人都是杀人,乃至为死刑犯行刑的人,他也要承受杀业带来的业力回旋。这种业力的回旋最后形成因果了,还是要自种自受,别人无可代受,没有人能代替你承受因果。于是那些投生到战争时代的人,为战争杀人或是被杀,都是因为过去造作了杀业,才因为这个共业的招感投生到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参与了这场战争,形成了新的杀业。如果能永远地断除杀生的行为,那么就能永远地断除一切嗔恚的心念行为。这里的嗔恚是怎么形成的?简单说就是这个杀业,让众生烦恼了,让众生承受痛苦了,让众生产生嗔恚心了,所以才形成了自己的嗔恚心。

  这个‘习气’是什么?由习惯养成的气质就是习气。习气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拥有习惯的惯性。就算从当下的这个环境里脱离开,还会因为这个惯性继续延续下去。于是这一生在这个环境下养成了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形成了习气保留在人的八识里,在下一次生死中,这个习气就会工作,不管条件是不是符合。比如说,一个农村妇女对饮食的要求非常高,做饭讲求的是色香味形俱全,这个人的家庭里面没有这样的人,那她的这个习气怎么形成的?几生前的一生曾经做郭非常有名、非常富裕的妇人,可以说权倾一时,于是吃一顿饭要求很高,在有权有钱的时候穷奢极欲,养成了习惯。这一生成为农村妇女,是因为过去的福报享受完毕了,没有这个福报了,但是还要求按上生的标准生活,这就是习气。习气是有惯性的,于是能恒常地行善,这个善行成为习惯,也会贯穿到来生。于是很多人这一生就很有善根,看到小动物受伤就很难过,想去救这个小动物,看到人被欺负就想去帮助他,这个善根就是过去长久这样做形成的习气。

  好的习气会带领人越来越好,坏的习气会带领人越来越坏。好坏的习气怎么养成的?就是因为长久地做了这样的一个行为,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个习惯就保留在八识中,成为拥有惯性的一种行为。我们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有多慈悲,让我们恒常地思维善法,让我们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如果我们真的按佛陀的教诲做了,那么恶的习气就会止住,善的习惯就会养成,未来的结果一定是光明向上的。就算这一生没有出离轮回,也会因为善根的长养,最后形成出离轮回的结果。所以虽然小乘的人天乘是不究竟的,但是有的人希望得到人身再努力修持,还有的人因为善根不深厚,需要再多轮回几圈,培福他的善根,这个善根保护好了就有希望了。

  《楞严经》传到中国的时候,翻译的工程很慢,所以翻译一半的时候,前半部的《楞严经》已经被大家熟读了。《楞严经》的前半部提到,一阐提是不能成佛的。其中有一位法师思维推敲后,认为一阐提虽然是断善根,但是因为他是众生就有佛性,有佛性就能成佛,所以说一阐提可以成佛。这个时候其他的法师都认为他特立独行,不予理睬。后来他就在杭州的公园对着石头讲法,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说到‘一阐提也可以成佛,你们说是吗?’听法的那些顽石居然都点头,这就是“道公讲法,顽石点头“的例子了。等后半部的《楞严经》翻译完毕,大家一看,哦,真的是一阐提断了善根了也可以成佛,这才明白佛陀的本意。于是不管这个人造作了多大的罪业,多重的罪业,只要他还是一个有情众生,他就可以借由自己本具的圆满佛性而得成就。于是不管善根断不断都可以成佛,只是断了成佛要等到把善根培养好;没有断善根的不断滋养善根,就会让自己更快速地趋近成就的目标。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没有一个众生是不能成就为佛的,只是时间长短,速度快慢不同罢了。在这个基础上,佛教中的时间就不是几千年几万年那么短了,而是动辄就几千万亿个劫数或者恒河沙一样的劫数,或者无央数劫以后才能成就。就像佛陀在《法华经》中为五百比丘授记当得做佛,给阿难授记的时候,他要经过无数个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这中间的时间都在做什么?无外乎都在借由一切的人、事、物来长养自己的善根,来圆满自己的身口意,来断除自己的贪嗔痴,来修行戒定慧。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了,我们这一生努力的修一点,来世就可以更快一点,今天我们放逸一些,来世就要再多努力很久。如果这一生我们把善根断了,那么就要经过很多劫数把善根修补好,才能接着修了,这就太悲催了。所以能永远地断除嗔恚习气,这个利益可以说是从凡夫地到如来地都必须要断除的。如果能一断永断,那就是一劳永逸了。怎么得到的这个利益?就是要坚固地持行不杀生的善法才能得到这个大利益,才能得到这个世出世间永远需要的大利益。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