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重磅揭晓自我奖惩机制(一)


   日期:2017/4/7 11: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位认识的出家僧人又还俗了,这个事情令一位同修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为此他在电话里和我聊了很久。

  学佛的这条路很漫长,而能付诸努力的时间却很少,因为一天24小时,可自己掌控的少之又少。这条路是不容易的:

  不容易遇到、

  不容易相信、

  不容易跟随、

  不容易坚持、

  不容易走下去的、

  不容易在关键时刻遇到帮助、

  不容易在困惑的时候遇到提醒、

  不容易在绝望的时候获得鼓舞。

  有的人是偶然中接触到佛法的,之后若能升起真诚心自然很好,但多数情况下是需要一些事情的推动,否则,这真诚心还真不容易出来,不容易感恩,不容易珍惜,也自然不容易坚守那种平淡无味的跋涉。

  人,这类物种是需要鼓励的,人脑有一个功能叫做自我奖赏,某个事情会开启这种奖赏模式,这个人就会很开心、很快乐,或者会觉得很幸福,这种开心快乐幸福的感觉是大脑释放自我奖赏的荷尔蒙;相反当人做了某些坏事,会觉得沮丧不安、低落消沉、乃至恐惧,这些也是自我奖赏的功能使然,只是没有释放鼓励的荷尔蒙,而是惩罚的荷尔蒙。奖惩阈值是会提升的,开始这样做会很快乐,但阈值提升后,同样的事情就没有快乐感觉了,就像第一次做坏事会心惊肉跳,几次后惩罚阈值提升了,就不会再为这个级别的坏事而烦恼或者挂心了。

  一切众生都需要自我救赎,这个自我救赎是从善恶中、过往的经历中、身口意的释放中、乃至道德约束和宗教戒律中,获得的机会和可能。自我救赎说大一点就是圆满自己的身口意,但是咱们不涉及那么深。就像过去做错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会给自己留下很深的烙印,这些烙印就是依靠自我惩罚机制被深刻地保留下来。

  为什么要有这种惩罚机制呢?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再去做这样的事情;相反自我奖赏机制就是鼓励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自我奖惩机制完全是自我为中心的,只有自己才能开启对自己的奖惩,外在的任何人不能对你开启这种奖惩。但是这个奖惩机制会有风险,每个个体对善恶的界定和认识不同,奖惩的标准就不同。就像有人贪污公家财产,如果这次是初犯,他知道这不好、做的不对,惩罚机制开始工作,他会非常煎熬、坐立不安、焦躁抑郁、失眠多疑、容易惊厥、时常恐惧;而如果他过去就做过类似的事情,自我惩罚阈值很高,得到了一个贪污的机会,为了得到这些不义之财,他会努力钻营,得到后奖惩机制的工作出了偏差,不但不去惩罚他,反而会去自我奖赏,这就是颠倒了。贪了几千很开心,以后就要贪到几万他才能开心,只有越来越多地超越自己的奖赏阈值,才会令自己开心,这个闸门一开,就不容易收手的。所以看到有人贪污了很多,或许这些钱足够他们几辈子花,可他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努力钻营,其根本并非是对物质的极端渴望,而是这个奖惩机制出了问题,他没有办法获得快乐,只能通过更大、更刺激、更变态的行为去接近或者超越奖励阈值,从而获得开心快乐的感觉。

  因此,人人都希望获得满足,这个满足里就埋藏着提升阈值的可能,也就代表着下次还想获得满足感,就需要更多了,这就是贪得无厌的根,这个所谓的快乐感觉就是欲望的原动力。

  说到自我救赎,要找到为什么自己不快乐的根源,找到自己总不能满足的根源。人人都希望自己获得真实的快乐,这种快乐一定是来自自我救赎,自我理解、自我原谅、自我安慰和自我认同。

  为什么不快乐?或许过去你快乐多了,阈值高了,现在就不快乐了,就像古人说的“月盈即亏”、“阳极阴动”、“满招损谦受益”,承受如此太多,就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再有往时感受;再想追求这种往时的感受,总也找不到了,不是找不到,而是阈值高了,就算找到也没有奖励可得,自己麻木于此,不会再为此类事情激动不已,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原因,也是贪得无厌的原因,也是不快乐的原因。严格来说,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在乎快乐了,得到就意味着失去,当你得到了这个水平的自我奖励(满足了奖励阈值),就代表你失去了这个水平的奖励阈值(超越了此奖励阈值)。

  学佛并非是跟佛法斗、和众生斗、和魔王斗、和鬼神斗,归根结底是和自己斗。可是人左手和右手打架,输赢又能如何呢?我们学佛并非是学着如何去战斗、学着如何去打倒别人、如何踩在别人身上增加自己的高度;学佛实在是要自我救赎。所以忏悔的外在作用是和众生道歉,获得众生原谅,内在的作用是自我原谅。

  纠结的人、郁闷的人、痛苦的人,可以试着考虑如何做自我谅解:你所有经历的事情,都是必然要经历的,你的痛苦、煎熬、烦恼、郁闷都是必然的;如果是必然来临的,为什么要为此而忧愁呢?就如下雨天出门会淋湿,那么既然必须要出门,为什么要为淋湿而忧愁挂怀呢?我们行走在生死的路上,无数无数的事情都是必然要经历的,可是我们无法平复好自己的内心,总会让自己的心在这种必然来临的事情上忧怀,这不正是愚痴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