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念佛与参禅都一样


   日期:2017/4/9 21: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禅与修淨土,很多人会经常搞溷,究竟如果参禅又念佛是否就变成杂修呢?其实这一类的问题都是多馀的,你的心如果只有一个法门,便始终是一个,你的心超过一个,那就变成杂念,妄念,所修一切法也都变成了妄法,心若不纯,修任何法终究都是外道法,要了解禅是以心为主,心若是清清楚楚,背尘合觉,背妄全真,换一个方法说,也就是打坐的时候不是身体在打坐,是心在打坐,有妄想心升起的时候,知道升起妄想的是心,当心清淨的时候,也知道当时没有妄想的心,心本来就没有内和外的分别,这个知道没有内和外的也是这个心,如果每一个当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检查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有没有偏离这些原则,心如果无论动态和静态它始终都不受内外身心的影响,便可以说是安住于自性禅定之中,也就是经典中所说的善护念,到了这种境界绵绵密密的护持下去,就算眼耳鼻舌身意也可以做到六根互通,最后打成一片,便已经脱离凡夫之见,这就是见性,看到了自己的佛性,所以当你看到了本心的时候,你便会发现一切本自具足一切本无分别,一切本无杂染,到了这裡见一切相,不起任何作用与分别,那便是大空性,那便是五蕴皆空,那便是融入而不乱,到了这裡离一切相,到了这裡自然可以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所以换句话说念佛念到最后也是自性阿弥陀佛在唸佛号,并不是自己心的外面还有一尊对境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就是阿弥陀佛,你就算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早已一直在你的心中,如果每个人都了解这个道理,便是悟到了自性弥佛的道理。

  修淨土的人离不开持名念佛,观相念佛,实像念佛,持名念佛几乎是每个修淨土都经过的过程,无论你是用高声念,默念,金刚念诵,追顶念诵,觉照念诵,观想念诵,礼佛念诵,十口气念诵,无论哪一种念佛的方法,其实都是方便法,目的都是藉由念佛让自心和佛号打成一片,成为一心念佛,这个一心便是藉由无念而念而达到的一种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就算往生前四大脱离杂念逼迫,也不会影响到他的心,因为念佛炽盛的心早已渗透意识流之中,不受任何境界干扰,到此便可以炯脱根尘,这便是临终前的正念,到此境界加上自己的发愿,便可实现,就如同阿弥陀经所说:「愿身彼国,应当发愿,所以者何?得以如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也就是说,念佛真能念到一心不乱,往生时佛一定会来亲自迎接,所以要发愿。

  赵州禅师曾经说过:「念佛一句,漱口三天」,目的是要人专一不夹杂。但是四料简中则说:「有禅无淨土,十人九磋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不管参禅与修淨,其实一切由心,只要心能作主,修任何法门都是自在解脱大法,不需要因个人的执着妄见根身器界产生种种别法,无论是参禅的看一念升起处,或者要人参念佛的是谁,都是从自心而起,殊途同归,若能体会到一心返原,六根全脱便没有了所谓参禅与念佛的分别,解脱与堕落只有一心而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自性)(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自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济群法师: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二章 回归自性的家园 

 法界法师:自性观音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张秉全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明一法师:本源自性天真佛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