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佛教的革命论


   日期:2017/4/10 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是被使用得较为频繁的词汇之一,不少人曾将革命作为毕生的生活目标,人们甚至用革命这个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好坏和优劣。那时候,革命这个词汇曾牵动过千百万人的心灵,决定过无数人的幸福和痛苦。时代的步伐迈入21世纪以后,革命这个词汇似乎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只是在某些场合下还被使用,而且词义几乎成了“变革”的同义词。对于上面的这个事实,年过半百的人想必深有体会。

  其实,革命这个词汇原本的意思并不像上世纪的人所理解的那样——摧毁或改变一个旧的社会体制或文化传统,其原本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修心”。众所周知,修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不是什么高深的“认识外境、改造外境”的科学技术,而是“认识心灵、改造心灵”的学问。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儒道佛三家,都是以“修正自心”作为其根本目标的。所以,在古代“革命”这个词被提出来的时候,其意义不言而喻地就是修心的另外一种说法。“革”是“改革”的意思,“命”直接的意思是“生命、性命”,引申为“心”、“心灵的体验或经历”。在古文中,“命”这个词汇在很多场合下都是“心”的另外一种说法,如“安身立命、性命双修、命运(心灵的体验和经历)、天命(不可思议的灵知)”等,这些词汇中的“命”都是“心”的意思。所以,革命这个词汇的真实意思就是“改革心灵”。

  如果承认“革命”就是“修心”的代名词,那么对佛教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佛教是最讲革命的了,而且佛教的革命是最彻底的。一个学佛人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家”——一个整天念念不忘改革自心、调伏自心烦恼的人,这样的人时时以去除自心之上的贪嗔痴慢嫉等五毒烦恼为己任,以将自心改造成充满慈悲和智慧的“佛心”为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佛教革命和通常人所说的革命,在方向上有本质性的不同。佛教的革命是“革”自己的“命”,而通常人所说的革命是带着五毒烦恼去“革”他人或者外境的“命”。对存在于自己心灵之上的五毒烦恼不闻不问,然后在五毒烦恼的驱动下去“革”他人的“命”,这是佛教坚决反对的愚人的革命,这种革命只是通常凡夫人之间的斗争而已,只能使得斗争的双方从痛苦走向痛苦,最后堕入恶趣的深渊之中无法逃脱。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并不需要我们去提倡,凡夫在无始轮回中,天生就具备这种恶习,并且对各种斗争的技能掌握得非常娴熟,他们遇到痛苦时,总是到外境上去找问题,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出在外境上的人或者事情之上,自己内心没有任何问题,因此他们认为“革”他人或者外境的“命”尤为必要。

  事实上,佛教认为一切的问题和矛盾都出自内心,问题和矛盾只是观察者看待外境的一种主观分别念,而在外境之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和矛盾,所以调伏了内在的分别念,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和矛盾。认为问题和矛盾在外境上真实存在,这只是凡夫人被贪嗔痴慢嫉等五毒烦恼蒙蔽之后所形成的观察错觉,如果循着这一错觉到外境去找问题,那么根本不会彻底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将“革命的矛头”始终指向外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曾经反对的事情,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却奇怪地去维护和提倡了,而以前我们所提倡的事情,现在却要去拼命地反对了。

  《入行论》中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意思是说,外境上顽劣的人遍满虚空,我们如何能够一一调伏他们呢?如果我们能够息灭掉自心对这些顽者的嗔心,这就等于“灭掉”了外境上的顽者。为了在大地上行走,我们何需将大地上到处都铺上皮革呢?事实上,我们只需要用两片小小的皮革做成鞋垫穿在脚底,我们就能够到处行走,这等效于在大地上到处都铺上了皮革。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可能一一调服外境上的敌人,我们只需要调伏自心对外境顽者的嗔心,何需去制服外境上的无量无边的顽者呢?又说:“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意思是说,一个向自心烦恼开战并且能够调伏烦恼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而和外境上的敌人斗争,甚至夺走他们生命的人只是一个“弑尸者”,因为外境上的敌人即便我们不去杀害,他们也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在佛教里,“革”自己“命”,调伏自心烦恼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而“革”他人或外境的“命”的人,并不被认为是什么英雄。

  无始以来,我们为什么一直还在生死苦海中轮回?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革”自己的“命”,不愿意在自心之上寻找错误,并反省自我、去除烦恼,而是对自心的烦恼不闻不问,一味包庇纵容,并且不停地用各种手段去维护自心的烦恼,只想“革”他人或者外境的“命”。现今这个时代,承认自己错了的人越来越少,指责和抱怨他人的人越来越多;愿意约束自我的人越来越少,热衷于管教他人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争斗越来越激烈,因此痛苦也与日俱增。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存在于自己的身体之内,他人的心存在于他人的身体之内,我们连存在于自己心灵之上的烦恼都无法调伏,存在他人心灵之上的烦恼我们又如何调伏呢?

  所以,一个学佛之人总是时时视自己内心的五毒烦恼为最大的敌人,念念不忘与之作斗争,念念不忘将统治自己心灵王国的“我执”魔王拉下王位,让“菩提心”这个具备贤德的圣者代替“我执”魔王执掌王位,并统治自己心灵国土之上所有的“心念臣民”。《入行论》说:“嗔贪等诸敌,无手也无足,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惑住我心中,任意伤害我,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纵使天非天,齐来敌对我,然彼也不能,掷我入无间。强力烦恼敌,掷我入狱火,须弥若遇之,灰烬亦无余。吾心烦恼敌,长住无尽期,其余世间敌,命不如是久。若我顺侍敌,敌或利乐我,若随诸烦恼,徒遭伤害苦。无始相续敌,孽祸唯一因,若久住我心,生死怎无惧?生死牢狱卒,地狱刽子手,若皆住我心,安乐何能有?乃至吾未能,亲灭此惑敌,则吾此一生,不应舍精进。于他微小害,尚起嗔恼心,是故未灭彼,壮士不成眠。……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常敌受驱逐,仍可据他乡,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惑为慧眼断,逐已何所之?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进。”

  国父孙中山曾经勉励当时的革命党人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样,我们佛弟子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我们的修心尚未成功,潜伏在我们内心的烦恼敌人至今还未被我们用大悲和空性的利器彻底消灭,它们潜伏在我们的内心,随时都会在外缘的协助下跳出来危害我们,使我们感受极大的痛苦。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将心灵之上的烦恼敌人彻底歼灭!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佛教)(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快乐的追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的和乐之道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